02.27 誰堪疫情賦詩情: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有提問:你能用一首古詩來表達“疫情後”的心情嗎?


”戰爭“、”天災“、”瘟疫“從來都是毀滅家園、使人痛徹心肺的惡魔。

給庚子初春塗抹上再多現代的色彩也遮掩不了曠古仇怨,即使只看過一眼那些突然間與所有人形影相隨的邪惡詞彙:

“疑似、感染、確診、隔離、急救、危重", 還有很多......

人們從這裡找不出一絲美感,不會有哪一個善良的人願意用它來汙染詩畫!

誰堪疫情賦詩情: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庚子年的”立春“,人們是在驚竦中度過的,”雨水“也是。

多年後,人們會記得庚子年春天的濃雲冷雨。人們深切的知道,武昌城不僅有龜蛇山下的大江奔流,更有過如雷如火的神明祈求。

我想,等到疫情過後,人們會把那些沾染了病毒的字詞鎖在冰冷的醫學論文中,鎮在山下,沉入江底,永遠不再給它啟封的機會,為每一個新到的黎明。

這一天應當就快要到了,或是”驚蟄“,或是”清明“,當它到來的時候,我不相信有誰會真的“白日放歌縱酒,青春作伴還鄉”。

在這個遲來的春天,所有的人們應當慢下腳步,切莫急匆匆”從巴峽穿巫峽,從襄陽向洛陽“,也不要揮一揮衣袖,踏歌而去,一如“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誰堪疫情賦詩情: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因為有太多的傷痛,那一天註定霧重、更深,請在無眠的時仰望下一輪明月吧,在夜色中默唸另外的詩句,人們一定會記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當所有人都可以重新呼吸自然的空氣,不須高歌、不須縱情,請斟一壺濁酒,放一片紙鳶,掬一抔熱淚吧,給那些沒有等到春天的人們,那些遠去的魂靈、破碎的家庭,點一盞橘色的燈。

武昌城外,”黃鶴樓"曾經見證過無數次的水火、雷電,當庚子年燕來河開的時候,請遙望”黃鶴樓",重記起崔顥的千年愁思,凝視著別樣的歷歷晴川,芳草萋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_____摘自 唐 崔顥《黃鶴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