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認為中國足球怎麼樣才能走向世界?

嶺南人看世界


讓“專業不沾邊,業餘我最強”的小帥來為您解答,我胡亂的侃,您隨意的品。

我認真為中國足球想要走向世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民間球場數量需要提高

人,我國不缺,喜歡踢足球的人,雖然比例少,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啊,這麼算來喜歡踢球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人愛好沒地方踢,這就是個問題。


所以民間必須增加球場數量,比如公園旁,比如小區內,比如校園裡,未必非得標準球場那麼大,至少有一塊空地,讓那些喜歡踢足球的人都地方玩,這就是足球文化最底層的體現。

為什麼日本足球發展一直很好,不僅能進世界盃,還能穩穩的十六強,就是因為日本全民玩足球,不管職業與否,從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得到,日本的球場密度很大,遍佈各大公園、空地、校園內。

專業球場數量需要提高

我國專業足球運動場屈指可數,僅有的幾個大綜合體育場,還經常拿來搞一些商業活動,這些其實我都能理解,綜合體育場也未必不可以,五大聯賽的球場也不都是專業球場,但是硬件設施必須得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維護管理必須要是一流水平。

商業活動也未必不可以,但是和足球比賽衝撞時應該以足球比賽為主,而且商業活動後草坪的維護必須要用最先進的科技。

專業球場的數量必須要增加,這樣不僅有能力去舉辦大型足球賽事,對我國球員自身發展也是好的,畢竟一塊好的草坪可以大大降低受傷的風險。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目前我國足球現狀就是現任推翻前任的勞動果實,導致今天一個套路,明天又另一種打法了,要想長遠發展必須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

姚明接手籃協主席,這兩年CBA聯賽被治理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正規,關注度也在逐年提高,雖然中國籃球國家隊成績下滑了,這和人才斷檔有關係,和姚明沒什麼關係,姚明剛上任兩三年,人才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

再舉一個英超曼聯的例子,老爵爺退休之前,教練和轉會一手抓,現在轉會大權穩穩的握在了三德子手裡,這個商業大亨,一點也不懂足球,卻總是瞎指揮,導致曼聯從英超第一豪門一步一步穩穩地走下了神壇。

要有長遠的規劃

還要必須注重青訓,從小就開始培養,大量培養有天賦的小球員,甚至可以花錢送到國外青訓營去培養。


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比如十年成為亞洲一流,二十年衝進世界盃,三十年打進世界盃十六強,這一點可以去日本和卡塔爾取經。


小帥侃球


我是曉侃侃,我來回答中國足球如何才能走向世界。一直以來,這樣類似的問題都存在著太久太久了,也反覆被國人提起過,特別是在國家隊面對亞洲盃、世界盃預選賽及唯一一次的世界盃失利後,人們的關注度就會再一次達到空前盛況!那麼問題一直都有,卻不見得能有效解決,這到底是為何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1.硬條件

我們先來說說關於中國足球發展的硬條件。何為硬條件呢?就是必須強調要做到的要求,那麼擺在我們中國足球發展面前有哪些硬條件呢?A.最基本的就是足球場地,都說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但有一點讓人可笑的是,目前我們能擁有專業的足球場,卻只有僅僅的6個,分別是上海虹口足球場和金山足球場、天津團泊和泰達足球場、廣州越秀山足球場(改造後)、成都龍泉足球場;那非專業的足球場呢?舉個最貼近我們身邊的例子,您孩子就讀的學校或者是你目前就讀的學校,有能滿足一般比賽的足球場嗎?就算是有,數量是多少?平常有開放嗎?相信背後的答案都會令人噓然。所以,我們首先就要做的就是為我們熱愛足球的人們去提供得上最基本的運動場所,先要做到“有地兒可踢球”。B.缺乏專業的國內教練員、訓練師。近幾年來,我們更多的是聽到某某球隊到國外進行訓練或者花費巨資邀請某某外教,這樣的新聞幾乎充斥著我們日常的生活片段。為什麼我們自己國家培養的教練員跟訓練師就那麼拿不出手嗎?只能客觀地講,目前確實是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中國足球發展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相比國外的很多都是有百年曆史,這當中可想有多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必須先去提升自身能力跟上國外的腳步,儘可能湧現出更多這一塊的人才。

2.軟條件

就該提到國人經常詬病的一個問題,為什麼14億的人口,怎麼就挑選不出11個優秀足球運動員呢?大部分的回答也就是“體制的問題”。可是體制的問題,到底是哪些問題呢?這裡我談一下個人的拙見,最底層的問題當屬青少兒足球賽事少之又少,抑或組織賽事的運營效果差,球場安排不合理、球場數量不足、不合理的球場尺寸、比賽規則的設置等等。而這一後果就是缺失了青少兒對足球的認識,無法產生興趣,更談不上去學習足球,當中一些有天賦的甚至可能就被埋沒了。

再來談一下梯隊發展的重要性。打個比方,目前代表我們國家隊比賽的球員普遍都是20歲以上,甚至有些是30歲以上,那麼一旦當中的某些球員隨著年紀的增長而無法繼續比賽,我們該去哪裡填充新鮮的血液呢?沒錯,就只能去我們的低年齡段的梯隊去挖掘了,一層一層地往下挖掘了。所以,梯隊的發展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點,很多時候,我們都只關注了國家隊的方方面面,卻忽略了還有我們的梯隊,在此我也是希望能看到這篇文章並深愛我們中國足球的人,也要給予我們國家梯隊U17、U13等等的關注,也只有更多的關注,才能促使其發展的更好!

接下來談的是目前已經大刀動斧進行改革的薪酬問題了,我必須認可這一舉措,但並不是說目前這樣做就已經足夠起到效果了。舉個例子,在還沒有這個薪酬改革之前,當我們國內出現了一些少有所成的年輕球員,他們往往就會選擇留在國內的球隊發展,而拒絕到國外一些相對應的更高聯賽去鍛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一旦選擇了前往國外,意味著拿到手上的薪酬就會變低,相比留在國內,自身的技術能讓很多俱樂部提供一份豐厚不錯的薪酬,這麼一來,少了國外更高水平聯賽的鍛鍊,還能談得上有更大的進步嗎?當然也不是說留在國內就一定沒進步,只是環境因素相差的有些大了。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我們除去了“軟硬條件”,也要強調我們的愛國情懷,當我們身披國家隊的戰袍,就要意識到責任的重大,需要我們更加地去拼搏與付出,哪怕戰的遍體鱗傷,哪怕最終還是失利了,但是能讓國人看到了勇於拼搏不怕輸的一面,我們的中國足球就有希望,就能夠慢慢走向世界!而我寫這篇文章並非是站在一箇中國足球救世主的角度,也並非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英雄,而是我深愛著中國,深愛著我們的終歸運動,深愛著中國男足,能夠在此談論,我深感幸運。

如果您看到這篇文章,哪怕只有一點點共鳴,也是對我的肯定,希望能關注小編我,一起交流學習!祝願我們的中國足球越來越美好!


曉侃侃


中國足球已經是扶不起的阿斗,怎麼折騰都不會騰飛。究其原因太複雜,體質,體制,制度,教育等等的原因。我覺得真正的原因在人。具體說就是在於足球人才的培養扭曲了,所以永遠培養不出來合格的,能上的了檯面的球員。

我們足球起步晚,沒有時間探索適合自己的培養方式和制度,只能照貓畫虎,生搬硬套把外國那一套拿來,再加上想當然的自己的一些東西,其結果就是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國外的風格沒學成,自己的風格沒形成。人家外國的那一套到我們國家水土不服,就是把多優秀的外國教練請來也沒有用,扁鵲見到蔡桓公,趕緊跑路吧。

到這個份上,怎麼解決都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唯有痛下殺手,從新開始,培養一批足球人才,選拔一批足球精英,啟用一批懂得管理的教練,按照國情制定足球制度,才能讓足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雖然這會讓足球事業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偃旗息鼓,但是總比丟人現眼十幾年好的多啊。再不要圍著一個又出氣沒進氣的人請專家把脈下藥了,神仙難救,浪費時間和錢財。


易茗易心經


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個人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

一是普及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就是擴展了。我們已經確認了1.3萬個足球特色學校,今年要達到20000個,最終2020年達到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確定了近70個校園足球特色縣,確定了4個改革試驗區,這是要擴大覆蓋面,就是要普及,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是一件事。

二是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規範指南,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方案,拍攝了視頻、制定了技術和內容方面的規範機制。

三是抓了培訓。我們對20多萬名特色校長、教練員、體育老師、裁判進行了培訓。 四是開展賽事,加強交流。去年一年,我們搞了20項賽事,950多場次,7500名高中生、大學生參加了這個比賽,這個賽事是高中和大學之間的賽事。同時,我們遴選了243名外籍教師到特色學校,中小學任教,還和德國簽訂了足球合作協議,擬選了一批教練員、運動員到英國、法國、西班牙進行交流,我們的球隊出去跟他們特色足球學校去踢。就是說,初步出去試了一下,這條路是可行的,開闢了這麼一條通道。

下一步,把校園足球這個事搞好,不是一個速效的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家想想,楊樹長的很快,松樹長的很慢,但松樹管用。校園足球就得經歷一段時期,為中國足球多培育幾棵松樹,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社會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具體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要建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參加的人越多,我們從中選擇的餘地更大。

第二件事是做強分子抓競賽。抓競賽,分子就是從分母裡挑出來的這些人,要競技、比賽,要和競賽體系結合起來,要比賽出來的人,而不是人為挑選的,要靠腳下功夫。

第三件事是師資隊伍抓培訓。我們現在師資隊伍太缺了,所以一個辦法是抓緊培養。遠水不解近渴,對現在的體育老師校長抓緊培訓,國內國外資源都用起來抓緊培訓。還有一個就是把現在運動員能用的用起來,當教練、搞培訓。

第四件事是有序發展抓標準。校園足球這件事還要有序發展,循序漸進,不能一窩蜂、一哄而起搞運動,那不行。所以,我們要做各種標準,像工作標準、競賽標準、選材標準,程序要分類制定好。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這是我們的理念。

第五件事就是保障條件抓短板。現在最大的短板是什麼?是場地,沒有場地就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了,為這些特色足球學校、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塊綠茵場,讓他們能夠練練腳下功夫。

第六件事是開闊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強者請教,跟他們比賽。

第七件事就是加強管理抓協同。這不光是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和體育合作,學校和企業合作,各方面協同起來,加強管理,目標就是一個,打破中國足球的那樣一種讓球迷不太滿意的循環,把中國足球搞上去。當然,我們也知道,校園足球這一條路不可能完全滿足中國足球騰飛、振興的要求,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




川粵10年


現在一提中國足球那會招來太多的吐槽和罵聲,說他們爛泥扶不上牆。其實大家也是內心熱愛才抱怨,隊員也想勝利不過能力達不到,技不如人。在國內稱王,不思進取,屬於目光短淺,有幾個象武磊一樣,不計較少掙錢也出去闖,那些國內有潛力的年輕人應該出去闖一闖,那怕是低級別的聯賽也比國內強。

國內聯賽屬於一批基本功低下的本土球員加上花錢引幾個外援,豪門和小俱樂部如同開工廠一樣,根據資本來引進級別不等的內外援,由於一些不規範運作,這兩年有十多支退出了聯賽,足協的亂作為起了一定的負作用,太虛高的轉會費,身價也不與國際接軌,誰也接受不了這麼高的費用,這些人只能在國內聯賽流轉。我們最根本的問題是球員身價不能和國際接軌,沒有那個國家如我們一樣自定誇張的身價,這怎麼和人家高水平的國家隊比賽,國家限薪很好,想掙大錢拿出真本事來。

一一

再一個根本問題是選材和教練。現在整個學生身體素質都很差,近視率太高,上體育課也學不了多少東西,課外活動也利用不了,有時間還不如看手機電視哪,整個社會體育氛圍不好,低級別的民間比賽純娛樂性質的多,哪有真正追尋技藝的?比賽為了爭名次,不惜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回憶從九十年代到現在,我們足球不是踏踏實實的長技能,而是挖空心思走捷徑,一會學這國一會學那國,其實一切都要提升基本功,象日本一樣,碰上任何隊都不怕。選好標準的青訓,讓他們培訓我們的教練們,大學多招足球方面的人,學校各級別的朕賽搞起來,雖然開始難一些,水平差一些,只要堅持一定能象日本一樣收穫茁果。

當然之間的運行要規範,反腐一樣適用,只有這一切環節規範了,加上球員教練的努力,中國足球走向世界才不會遠了。

歡迎評論關注,謝謝參與。


如煙如夢2019


1首先控制薪酬。可獎進球獎,大賽出線獎。成績與俱樂部掛勾。

2足協讓權給市場。

3加大愛國精神教育。

4加大兒童踢球投入獎勵。各俱樂部梯隊。

5足球現有體制無成績?不進反退誰承擔?

6成立足球聯盟,會員。(球員,裁判,球迷……)

7招標投資中國足球賽!足協聽投資方的。足協無經營權管理權。只管各種大賽管理但是球隊還是領隊,主教練掌權。大賽成績與足協領導掛勾。

8國家立法足球。違規違法嚴罰。

個人觀點,觀點不一勿噴。只當娛樂。



談球扯球


走向世界?先想想如何衝出亞洲,自2002年進入世界盃後,我們也只是在上屆世界盃預選賽打進了亞洲12強。

增加青訓系統數量

偌大個中國,三級職業聯賽,真正在用心做青訓的俱樂部屈指可數,也就魯能、綠城可以說的過去,在加上個徐根寶先生的青訓基地。只有要求每個職業俱樂部都必須有自己的青訓系統,並保證一線隊必須要自己俱樂部青訓5人以上,才有利於為國家隊輸送球員。

取消預備隊聯賽,增加U系列比賽

右手認為預備隊比賽沒有任何意義,球員也得不到鍛鍊,一個雞肋比賽,應該取消。

需要增加全國性的U系列比賽,讓所有的年輕球員都能得到鍛鍊,為國家隊增大選材範圍。

培養俱樂部文化

右手曾看過一篇關於打造歐洲百年俱樂部文化的文章,上面曾寫到如何建立俱樂部品牌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輕易變更俱樂部名稱,而我們的俱樂部名稱通常冠以贊助商名,贊助商更換,俱樂部名字便跟著更換,球迷的歸屬感太差。令右手欣喜的是,足協已經做出要求,所有俱樂部在2021年前要全部更換中性名。

總結,右手認為中國足球想要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還有很多很多要做的,希望這天早日來到!

喜歡右手的點評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右手評球


中國足球(男足)😂。不妨學習一下彩票。階梯給錢。冠軍給一等獎。讓球員教練工作人員一下暴富。以此類推。如果老輸。就是末等獎。月工資5六千就行了。想掙錢,得進球。可以不論輸贏,進一個球給多少錢。贏一場給多少錢。梯次番倍。說白了,就是不進球不贏就掙工資5六千塊錢。進球多掙,冠軍一下爆富。


宇外遊A


革命者最後革自己的命是最難的,每一屆足協都口口聲聲改革,可結果看看足協,對自己革了多少?口口聲聲從基礎做起,可真正能放棄任內所謂衝擊出成績,為烏紗帽上貼金,一個沒有,利益的割捨如此之難!沒有一個甘做鋪路石的,死心吧,中國沒有足球死不了。


用戶7810479063406


齙牙哥來分析:

首先中國足球人才有很多,只是中國足球文化還不是很高,沒有完全普及足球,導致這些人才可能沒被挖掘出來,首先要想發展足球就一定要普及足球文化和思想,要普及,也就是擴展,中國已經確認了1.3萬個足球特色學校,今年要達到20000個,最終2020年達到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確定了近70個校園足球特色縣,確定了4個改革試驗區,這是要擴大覆蓋面,就是要普及,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是一件事。

二是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編制校園足球教學規範指南,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方案,拍攝視頻、制定技術和內容方面的規範機制。

三是抓培訓。要對20多萬名特色校長、教練員、體育老師、裁判進行培訓。

四是開展賽事,加強交流。去年一年,中國搞了20項賽事,950多場次,7500名高中生、大學生參加了這個比賽,這個賽事是高中和大學之間的賽事。同時,我們遴選了243名外籍教師到特色學校,中小學任教,還和德國簽訂了足球合作協議,擬選了一批教練員、運動員到英國、法國、西班牙進行交流,中國的球隊出去跟他們特色足球學校去踢。就是說,初步出去試了一下,這條路是可行的,開闢了這麼一條通道。

下一步,把校園足球這個事搞好,不是一個速效的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家想想,楊樹長的很快,松樹長的很慢,但松樹管用。校園足球就得經歷一段時期,為中國足球多培育幾棵松樹,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社會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具體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要建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參加的人越多,我們從中選擇的餘地更大。

第二件事是做強分子抓競賽。抓競賽,分子就是從分母裡挑出來的這些人,要競技、比賽,要和競賽體系結合起來,要比賽出來的人,而不是人為挑選的,要靠腳下功夫。

第三件事是師資隊伍抓培訓。現在師資隊伍太缺了,所以一個辦法是抓緊培養。遠水不解近渴,對現在的體育老師校長抓緊培訓,國內國外資源都用起來抓緊培訓。還有一個就是把現在運動員能用的用起來,當教練、搞培訓。

第四件事是有序發展抓標準。校園足球這件事還要有序發展,循序漸進,不能一窩蜂、一哄而起搞運動,那不行。所以,我們要做各種標準,像工作標準、競賽標準、選材標準,程序要分類制定好。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這是我們的理念。

第五件事就是保障條件抓短板。現在最大的短板是什麼?是場地,沒有場地就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了,為這些特色足球學校、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塊綠茵場,讓他們能夠練練腳下功夫。

第六件事是開闊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強者請教,跟他們比賽。

第七件事就是加強管理抓協同。這不光是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和體育合作,學校和企業合作,各方面協同起來,加強管理,目標就是一個,打破中國足球的那樣一種讓球迷不太滿意的循環,把中國足球搞上去。當然,我們也知道,校園足球這一條路不可能完全滿足中國足球騰飛、振興的要求,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我們就滿意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