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皮卡如何成為遊擊神器?還能打敗裝甲部隊嗎?

洋姜視頻


對於愛車一族來說,談起皮卡總是福特猛禽、豐田坦途這樣威猛的大塊頭,但其實在歐美國家,皮卡就像農用小貨車一樣司空見慣。經濟全球化,也讓不同型號的皮卡賣到了中東和非洲。而這裡的人們卻不是用皮卡來拉土豆,戰亂讓皮卡在這裡成為了戰地遊擊神器,是名副其實的高機動平臺。

如果說美系皮卡對於美國人是一種精神象徵,那日系皮卡就更多體現了日本人的經濟思維。從1968年3月起,日本豐田公司推出基於1.5升柴油機的皮卡車,取名為“海拉克斯”。它原本針對北美客戶在長途旅行和越野行駛的需求,刻意強調堅固耐用,只用了不到十年就發展到第四代,不僅民用市場遍佈全球。更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步入了軍界,早在上世界80年代大量的豐田海拉克斯這樣的中型皮卡被用作了移動武器平臺。直至21世紀初,與其風格一致的中國的“長城”和“中興”品牌的民用皮卡也陸續被強徵走架起了機槍火箭炮。

最早的“皮卡戰爭”是1973-1987年的乍得——利比亞衝突。乍得人在皮卡上面加裝了一切皮卡可以承載的武器,12.7毫米重機槍、23毫米機炮、迫擊炮甚至是反坦克導彈。

這樣一支擁有強大反步兵和一定反裝甲能力的高機動部隊,在北非沙漠中神出鬼沒。把利比亞全蘇式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打的暈頭轉向。在一場戰役中,乍得的皮卡部隊取得了摧毀92輛利比亞坦克和33輛BMP步兵戰車,斃傷俘784人的輝煌戰果。

除了堅固耐用,皮卡還有輕巧、省油、體型適中、易駕駛等優勢,這決定了它能被大量用於各衝突地區的城市巷戰和游擊戰中,首先,後車鬥可以成為一個作戰平臺,加裝各種武器,其次,車子機動靈活,能適應山區、沙漠等各種極端地形,再次,零配件容易獲得,抗造好修,同時耗油量低,加一次油能持續作戰好幾天,最後,實在打不過的時候,一秒鐘變回民用車輛,在敵我難辨的中東、北非混戰環境中,也是提高生存率的實效辦法。

與皮卡部隊定位相近的輕型高機動作戰部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誕生至今,在世界各大軍事強國中依然保持這一席之地,也可以看出這種毫無裝甲防護能力的快速部隊在特定戰場中依然有其戰略戰術的意義和價值。我軍目前以“勇士”高機動車為底盤的輕型機械化化合成旅就是這種指導思想下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