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中東地區打仗都會用到皮卡車?

24K鈦合金貓眼


不光中東,非洲很多地方也是大規模使用皮卡作戰的,尤其北非,那些低端局玩家最喜歡用皮卡作戰了,哦不對,是因為他們弄不到裝甲車。

以前尼古拉斯凱奇演的戰爭之王裡面,他給那位大獨裁者大軍閥頭子推銷裝甲車,說可以用它降低傷亡。這裡就很直接的傳遞出一個信息,那些地方很少有裝甲車。別管是中東,還是非洲,這些非政府軍的武裝分子都是很少有裝甲車的,裝甲車在他們眼裡是個奢侈品。

稍微正規一點的就是利比亞和乍得之間的衝突,那場戰爭使用的皮卡數量非常多,一度被稱作豐田戰爭,原因就在於乍得使用的豐田皮卡特別多。皮糙肉厚,耐用,而且還不容易被撞壞,重點是便宜,利比亞人也非常喜歡這東西。而後來的利比亞內戰當中,皮卡的數量也是非常多,記得當時新聞裡面的鏡頭是一個非常浩浩蕩蕩的皮卡車隊。

而其他非正規的武裝分子呢,也喜歡用皮卡,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裝甲車,但是沒有裝甲車,你總得有個車吧,勞斯萊斯、保時捷,根本就不實用,皮卡反倒是最適合的,這東西比較皮實,比較耐用,還容易修,可以搭載一群人。皮卡這東西,實用性更好,機動性也好,你弄個卡車到處跑,目標太大,機動性也差。

IS禍亂的時候,也是有大把的豐田皮卡使用,豐田一度被國外網友黑成翔。
想象一下,那些武裝分子乘坐皮卡,手裡拿著AK47和RPG到處跑,跑到地方下車打仗,是不是有種機械化步兵的感覺(滑稽臉)。

時間長了,人們會想,這皮卡上面架上重機槍是不也挺好?架上了重機槍,然後開著到處跑,是不是可以當個突擊車用了?慢慢的,越高端的武裝分子,搭載的武器花樣越多,什麼火箭發射器,甚至是小型導彈,都可以架上,比較牲口一點的,架一門大炮其實也是可行的。

這一切的原因在於,比較窮,外加上他們的戰場比較低端。他們弄不來裝甲車,很少有,而且還沒有國家賣給他們,他們想要,只能通過非法渠道。你一個皮卡上面搭載一組武裝分子,而這個功能和步戰車悍馬一類的是相同的,悍馬上面也有重機槍,只不過皮卡防護能力有限,後面的人都暴露在外面。他們要是有裝甲車,絕對不會用皮卡的。

而且他們打的仗屬於低端局,那地沒啥好的,高端局玩家也不過去。這些武裝分子用的是皮卡來回衝殺,美軍俄軍都是飛機導彈,這個戰爭,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的。他們的皮卡遇到個攻擊直升機,基本就是會報廢掉,變成一堆廢銅爛鐵。要是碰見個戰鬥機,估計都看不見飛機就報廢了。

總結起來,他們使用皮卡打仗的原因大概有三點:第一,窮;第二,菜;第三,又窮又菜。他們所處的戰場環境以及自身特點,就決定了他們能打一個什麼水平的戰爭,他們能用什麼武器。


軍武文齋


首先是皮卡一款用途比較多樣的車型,一般的皮卡的載重量都是在500到1000公斤左右,這樣的載重量是大小比較合適,比一般的吉普車大,這樣就能安裝更多的武器,承載更多的汽油和補給品,而這個車又足夠小,行動比較靈活,不像卡車的體積那麼大,對於道路條件的要求不那麼高。

現在的皮卡車越野性能已經是很不錯了。

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由於道路的基礎條件比較差,對於車輛的通過性能要求比較高,這樣太大太重的車輛運動起來比較困難,而且皮卡車還有一定的越野性能,這樣皮卡車就是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個底盤,可以往上邊放各種東西。同時,這種民用車輛產量巨大,這樣生產零配件的廠家多,價格便宜,而且哪都能修,對於非政府武裝和一些無法提供足夠後勤保障的軍隊來說,這種便宜,容易維修,而且變型容易的車輛自然是得到了各種武裝的青睞。


美國在二戰後期推出的中吉普,其實和皮卡非常相似,差不多是0.75噸的載重量,但是塞上1噸也沒問題。

在中東和非洲國家,由於人員的素質低,對於武器的維護保養工作十分差勁,蘇軍曾經出現過優秀的半自動步槍由於士兵保養不善,結果是得到了可靠性不佳的名聲,這種事情在非洲國家更是常見,蘇聯的顧問在埃及就曾經遇到過這種問題,埃及的軍人好不容易學會了一門技術,而且這些埃及軍人是作為種子培養的,蘇聯人還惦記這些埃及人能夠把所學到的技術教給自己的同袍,結果蘇聯人發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個俗話,埃及人是無師自通。

軍用的機械化裝備對於維護保養的要求很高,坦克兵在平時伺候車輛的時間比開車的時間要長的多,而且對於坦克兵來說,坦克是一件昂貴的武器,在戰場上如果出現故障,一定要想辦法把車開回來,小毛病得自己給修好,而皮卡車相當皮實。民用車輛的可維護性能是要好於軍用車輛的,私人的車誰有功夫象軍車那樣都有人精心伺候,民用車對於車主來說就是兩條腿,最好不用精心伺候。

中東地區的皮卡車上通常是把高射機槍架在車上,特別是14.5的高射機槍,射程遠,威力大,而且像雙14.5高射機槍


重大約600公斤正好放在皮卡車中。中東地區戰場通視條件好,用高射機槍可以在遠距離開火。反正現在高射機槍一般都是打人了,飛機打不著了。
除了架機槍,裝人也很常見。

二戰中,英軍的特別空勤團,就是開著吉普車,車上架著機槍,在沙漠地區到處襲擊德軍,現在的皮卡車的使用和當時特別空勤團的戰術差不多。


皮卡車的這些特點,非常適用於中東戰場,所以在戰場上相當常見,而且現在的皮卡車通常都能夠開到100公里的時速,這個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在中東那種空曠,沒有明確戰線的戰場,速度快也是一個重要的要求。


紅色手電筒


這個問題前面應該加一句定語,為什麼中東的那些窮國軍隊和民間武裝力量打仗的時候會用到皮卡車。

原因很簡單,因為皮卡車便宜,機動性也很高,所以就被那些沒有錢的武裝力量所青睞了。在中東地區,一輛嶄新的皮卡車也就上萬美元,如果沒錢也可以買到二手的,一兩千美元就搞定了,操作起來照樣得心應手。

皮卡車搭載著武裝人員在沙漠地帶疾馳,就像是古代的輕騎兵,機動性極強,讓人防不勝防。

所以,在面對這些皮卡車的時候,裝甲車輛還經常會吃虧呢。

因為,他們雖然武器裝備威力上要遠強於開著皮卡車的武裝分子,防護性更是遠超皮卡車,可是他們的速度就慢多了。

比如,美國M2步兵戰車在公路上行駛的最大速度才66公里,美國M1A1主戰坦克的速度也是66公里。

這樣的行進速度,在遇到皮卡車之後,想要追是追不上的。

所以,如果開著皮卡車的武裝分子和開著裝甲車輛的軍隊相遇,就像是古代的輕騎兵遇到了重騎兵。

雖然正面硬剛不是對手,但是依靠遠超對手的機動性,也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麻煩了。

雖然皮卡車好處很多,但是並不會被當地的軍事強國所青睞,像什麼土耳其、以色列等國,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會讓士兵們使用皮卡車去作戰。

皮卡車的機動性雖強,但是防護力很弱。機動性雖強,但是面對時速高達數百公里的武裝直升機也難以逃脫!

打正規仗就更甭想了,皮卡車的優勢就是機動性,為了保證它機動性優勢,就必須要化整為零,如果數百輛皮卡車組成集群進行作戰,很容易就會被殲滅。

所以,使用皮卡車只是一種無奈之舉!


遊者走天下


記得看過一段視頻,一群恐怖分子圍攻一群美軍,恐怖分子開來一輛皮架著卡車,車上一挺重機槍,正當美軍誒對方火力壓制的時候,美軍一名士兵用一枚導彈擊毀了對方的機槍火力點,而美軍軍官則在怒斥士兵“你居然用一枚幾百萬美元的導彈去打一輛幾千美元的皮卡車”。這說明了一個問題,皮卡車的消效費比高,不但性能好且便宜,便宜到連恐怖分子都可以大量使用。火箭彈發射巢

而皮卡車主要指的是日本產的豐田皮卡,這是因為在新世紀前日本是產車大國,它在中東和非洲地區非常受歡迎,因為這些地區非常動亂,曠日持久的戰亂搞得大家都沒錢,所以根本沒錢、沒渠道買裝甲車,所以他們就拿皮卡充當裝甲車,在皮卡的車尾焊接一塊鋼板,於是在這塊鋼板上加裝箇中武器,除了機槍以外,火炮、火箭彈、高射炮等都能裝在上面,所以皮卡扮演著自行火炮、自行火箭彈、裝甲車等角色,可謂是一車多用。最重要還是便宜,幾千萬美元的裝甲車買不起,還買不起幾千美元的皮卡嗎?

皮卡可以快速機動作戰,提供機動的火力支援,而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這麼玩的,不過用的軍用越野車、山地車在性能和防護上要比皮卡要好,畢竟軍用標準和民用標準不一樣。其實在汽車上架機槍也不是什麼個例,在二戰美軍也經常在吉普車上架機槍,就是充當機動火力支援的角色。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皮卡,尤其是豐田皮卡,成為中東及北非地區現在非常流行的戰場載具,今年哈夫塔爾圍攻的黎波里時,浩浩蕩蕩的皮卡大軍就見諸報端。皮卡這麼流行,反映了一些問題,也反映了皮卡的適應性很強。

皮卡最早大規模用於戰爭是在1986年卡扎菲上校侵略乍得時期,卡扎菲的坦克裝甲車大軍被乍得的皮卡打的滿地找牙,在浩瀚的沙漠裡皮卡的高機動性、易修復性和不錯的火力輸出讓坦克反而陷入了被動,從那以後皮卡大量應用於戰爭中,不僅成本低,而且有很多好處。


在敘利亞戰爭期間,俄羅斯也為政府軍和民兵組織提供了不少俄羅斯生產的皮卡車,由於中東地區很多地方荒無人煙、土地廣袤,所以非常適合高機動性、利於部署的皮卡的使用,而且不同於坦克和裝甲車,皮卡被毀了也不心疼,反正也就是輛皮卡車架上機槍或者土製炮彈。俄羅斯的尤金少將甚至說皮卡在特定時候能起到逆轉戰場局面的作用。

所以綜合而言皮卡在中東流行主要還是地理因素和成本要素的原因,如果是城市戰皮卡車就是皮薄的靶子,根本經不起兩下打,在落後的、沒有制空權爭鬥的地方,皮卡就是地面武裝的利器,但只能對付一些三流武裝或者軍隊,面對大國軍隊時都毫無還手之力。


標槍毒刺


首先...皮卡,尤其是豐田皮卡,尤其是豐田海利克斯皮卡號稱皮卡中的AK...可靠的一塌糊塗,曾經腐佬的汽車節目,TOP GEAR專門做了一檔虐它的節目...

泡海水、掄拆房錘、在房頂爆破、高處墜落,基本啥什麼招都用了,就是沒事兒...稍微修整一下還是能發動...

所以,這麼一臺開不破,撞不報廢的車很符合軍用需求,關鍵是這種豐田皮卡足夠便宜,尤其是二手的皮卡更便宜,雖然油耗大點,而然...

再者,皮卡後邊這個兜不就是個最好的武器運載平臺麼?非承載式車身和板車懸掛能拉貨,更能拉炮啊

即便是不拉炮,裝上一堆人也是極為便利的

所以,悍馬什麼的去死,皮卡才是真正的HMMWV——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載具


瘋狗的輕武


皮卡車在非洲、南美、中東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它們屬於各類武裝在森林、沼澤地帶、泥濘道路、城市巷戰、沙漠的優質作戰車輛!



通常,中東、非洲內戰不止的國家肯定缺少高速公路和鐵路、機場等硬件設施,爬坡涉水、沙漠沼澤高速機動必須依靠皮卡車;軍隊的調動、撤退、戰場投入能力也必須依靠快捷、耐用、對交通設施適應性強的交通工具;



對於戰況激烈的中東、非洲各國而言,工業基礎就是一個笑話:哪怕會換車胎已經是叛軍、政府軍中的技術人才了,還希望他們製造武器、維護坦克裝甲車輛嘛?厚實、耐用、不需要複雜維護設備的皮卡車自然廣受軍隊歡迎了;



另外,文盲、半文盲打仗不能指望他們能夠發射精確制導武器、精密的重武器——發射程序越簡單、威力越大、以量覆蓋敵方的武器越受歡迎——皮卡車恰恰可以搭載這種武器:重機槍、輕型機炮、火箭筒、多聯裝火箭炮等等;



中東、非洲的戰爭多數有代理人或者僱傭軍參加, 他們官兵素質比本地人高;出於政治需要,他們更為需要融入當地的武裝力量;他們需要的是快速機動支援、底盤穩定、平臺可靠的交通輪式車輛,皮卡車充分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



所以,最早的皮卡車輛戰爭發生在羅得西亞戰爭時期,羅得西亞白人政府在南非的援助下。已經自主開發了以日本皮卡底盤為主的各類型車輛追繳游擊隊;在安哥拉戰爭第一階段,裝備日本皮卡車的安盟—南非特遣隊包抄古巴—安人運部隊,擊斃140多名古巴軍人,迫使安人運部隊丟棄坦克、裝甲車四散奔逃——整個安哥拉中南部落入安盟—南非之手!

(威風八面的古巴—安人運裝甲部隊,面對皮卡軍的包抄也潰不成軍。)

接著,非洲和中東人民發覺皮卡除了拉貨、載人之外,打仗也是高手呀!於是,日本皮卡車在非洲、中東銷售量大增,戰績赫赫讓它稱霸幾十年!一直到了利比亞戰爭,各方發現中國的中興皮卡不但便宜,而且還擁有更強的動力、更大的載重量,反對派們一哄而上搶購中興皮卡,讓它搶走了歐美各國的皮卡市場份額,一躍成為中東戰場銷售量第二大的皮卡品牌!


熊style


首先是客觀環境所迫。

我們看到,無論在中東還是非洲,用皮卡的,多是反政府武裝,比如阿富汗塔利班、也門胡塞武裝、非洲乍得游擊隊等等。這些組織多數被定義成了恐怖主義或者非法的性質,受到公開武器和物資的禁運。所以,就算手頭有錢也只能從黑市上買些軍火和輕武器,軍用裝甲車輛是很難搞到手的。

而皮卡屬於民用物資,並不在禁運的清單上,隨便買,價格還便宜,所以非常容易獲得。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地區,皮卡真的非常好用。

在佔有主場優勢的情形下,皮卡裝的多,可以拉人,又能拉貨物,還可以架機槍、火箭炮,甚至改裝成輕型火箭發射器。更實際的是,皮卡結實耐用,跑的塊,機動性好,容易維護,特別適合游擊戰。

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在一些地形複雜、基礎設施差的區域,皮卡對於裝甲履帶的戰車往往更具優勢。

皮卡自身目標小,不容易被擊中,速度快,還沒等你坦克把炮管移到位,它就躲進了另一條巷子或者山頭裡去了。

就拿在中東地區最受歡迎的豐田來說,搖身一變,就能改裝成反裝甲車、防空車、運兵車、救護車、指揮車等等。

尤其是在城市巷戰和環境較為複雜的遭遇戰,皮卡+AK47和火箭筒的搭配甚至能把全副武裝,渾身披掛著信息化作戰設備的正規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而對於開闊的陣地戰來講,中東的沙漠地帶, 一望無垠,缺乏屏障。這種情形下, 坦克速度比不上皮卡,機動性也差,還非常容易暴露 ;

而皮卡作為常用車型,可以平時藏於民間,戰時啟用。目標小,偽裝速度快,操作方便.,機動又靈活。特別適合半路殺出來搞個“伏擊”,然後一溜煙迅速跑路。

此外,開裝甲車那也是技術活,對於成員背景魚龍混雜,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反政府武裝來說,就算是費勁從黑市上搞了坦克等裝甲軍備,有關的培訓、操作、維護等後續問題,也很難有人勝任。

此外,跟坦克搭配的各色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彈和碎甲彈等等炮彈,這些消耗品,也並非像AK47的子彈那樣“百搭”,都得嚴格的對上品牌和型號才行,仿製更是難上加難。

此情此景下,常年在中東死磕的美軍也受了很大啟發,也開始嘗試皮卡+軍備的組合。把高精密度的機炮出乎意料的安裝在了民用皮卡上,在崎嶇的山地進行了測試,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總之,從表面上看,皮卡對裝甲,貌似就是螳臂擋車,以弱擊強,分分鐘會被碾壓。然而,在中東特殊的環境和戰況下,面對武裝皮卡行雲流水般的攻勢和各種出其不意的伏擊,正規軍的裝甲部隊竟然成了弱勢的一方。

不過,客觀看,這種皮卡+AK47和火箭筒模式,只適用於低烈度的局部戰爭衝突,一旦早遇到那種從電子戰和爭奪制空權開始的大規模信息化戰爭,皮卡武裝顯然還是不敵成建制的正規軍團的。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因為皮卡車打仗,有過非常輝煌的戰績,皮卡車配上反坦克導彈,火箭筒,或ak47,就成為了窮國軍隊的標準配置,雖然火力配置簡陋,甚至是有些危險,但是皮卡車的靈活性,在戰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很多中東國家都使用了皮卡車,作為武器裝備;


早在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北非強國利比亞,對乍得發動了一場討伐戰爭,可憐的乍得軍方,連一個像樣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都沒有,只能是硬著頭皮,派出了大約400輛 豐田皮卡車 組成的機動部隊,在沙漠裡 與利比亞的坦克裝甲部隊,打了一場遭遇戰;


可是,令外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乍得的皮卡車部隊,竟然獲得了大勝,幾乎全殲了利比亞的整個裝甲旅,因此,豐田皮卡車一戰成名,後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和中東窮國軍隊,大量訂購豐田皮卡,作為本國的機動部隊使用,這就是最早的 皮卡車,對戰坦克裝甲車的成功戰例;

別看皮卡車比較簡陋,但是 它能賦予高射炮,反坦克導彈,單兵武器 高機動性,也就是說,如果將這些武器 搬到皮卡車上,這輛皮卡車 就成為了一件 高機動性的武器裝備,完全具備打坦克裝甲目標,和武裝直升機的能力,甚至憑藉自己的高機動性,打完了就跑,讓敵人很難發現自己,自然的損失就很小,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大量使用皮卡車作為機動部隊使用。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評論或補充!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我是冬雨AK,我來回答

近年來中東地區戰爭不斷,先是伊拉克 利比亞 敘利亞,而這些戰爭中皮卡車成為一特殊的風景線,不同勢力 不同派別的武裝人員基本都乘坐著各型皮卡車風馳電掣!於是就有了“皮卡戰爭”的稱號

皮卡車本來只是一款民用車輛,但卻在戰場上成為另類的明星,這還要從1987年卡扎菲介入乍得的內戰說起,當時卡扎菲派遣300多輛的坦克裝甲車入侵乍得,但卻被乍得用大量的豐田皮卡改裝的武器平臺打的落花流水,甚至出現皮卡追趕坦克的情況,後來的中東武裝勢力發現了皮卡的優點,紛紛效仿。

皮卡靈活機動,機動性很強

皮卡車雖然是民用車輛,但是普遍採用四驅驅動,因此動力充沛,越野性能出色,非常適合中東地區廣闊的沙漠地帶,三五成群的武裝分子開著皮卡在中東荒漠上橫衝直撞,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皮卡車價格便宜,結實耐操

相比於坦克裝甲車,皮卡車的價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數量眾多,例如大名鼎鼎的豐田皮卡海拉克斯,單車價格也就二三十萬人民幣,而一輛坦克價格動輒上百萬美金,非常適合不怎麼富裕的游擊隊,況且皮卡皮實耐用,維修保養也很方便

皮卡改裝潛力非常強

皮卡既能拉人也能拉貨,還可以改裝用來搭載武器,在各武裝派系的手中,重機槍 高射機槍 無後坐力炮迫擊炮 反坦克導彈 火箭炮發射器......等等,都能改裝在皮卡上,深受武裝分子的喜愛,裹著頭巾,拿著AK47 RPG火箭筒 坐著皮卡車,成為非常經典的形象

總之,皮卡的性能特色十分的適合中東地區的戰爭類型,如果在其他地區或者面對實力強大,掌握制空權的大國的時候,就發揮不出現在的威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