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不要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對抗,接納便是修行"如何看待這句話?

十二十頁


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某些不順心的事情!既然遇到了就不能逃避!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一定要大膽的去面對!要想用各種辦法來解決!

一個人,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就必須迎難而上!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除了違法的事情)都要先從最難處理的地方下手!等難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工作就很容易的快速的給完成了!


我的西北我的夢


人生的所有痛苦,根源並不是外在遭遇的苦難,而是由於內心排斥,一味與世界對抗的情緒。

人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去對抗,要學會接受生命中出現的種種形態,不管人生經歷了什麼,把這些看似糟糕的事情,想要排斥的事情,從內心去接納,把它們當做生命本然出現的一種狀態。

不管遇見了什麼,都能夠坦然的接受,你才會遇見一個更好的人生,拋開對抗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減少內心的痛苦。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支離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崑崙的虛無之所裡遊樂觀賞,那裡曾經是黃帝休息的地方。

過了一會,滑介叔的左手長了一個疙瘩,他感覺到驚恐不安,並且厭惡這個東西。

支離叔就說:“你討厭這個東西嗎?”

滑介叔說:“不,我怎麼會討厭他呢?具有生命的形體,不過是藉助外物而形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東西,就像灰土微粒一時間的聚合和積累。人的死與生也猶如白天和黑夜交替運行一樣,況且我和你一同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如今這變化來到我身上,我怎麼會討厭它呢?”

這是莊子通過兩人的對話,闡述了人對於外物的一種豁然態度,無論是健康或者是疾病,都是在自己身上的一種反應,當你不在意的時候,這些事情便傷害不了你。

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東西並不是苦難,而是自己的情緒。

當生命中出現不好的形態時,你越是“對抗”,情緒越是糟糕。

而最糟糕的是,很多人對於“負面情緒本身”也特別排斥,比如說有一些人遇到糟糕的事情,他不由自主的會產生負面情緒,這個時候他又排斥這種負面情緒,認為負面情緒又再次傷害了自己,又有二重對抗之心,這就是痛中加痛。

不管生命出現了什麼樣的嘈雜和痛苦,又或者是內心出現了負面情緒,都坦然的去接受。

就拿負面情緒來說,負面情緒的出現,也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人生的修行和境界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痛苦的負面情緒之上。

某一個知名企業的創始人,他說過這樣一番話:“順境不會讓一個人成長,只有痛苦才能讓一個人變得偉大。”

佛家說:“在痛苦中修行”。

逆境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是修行自己的“一葉扁舟”,乘坐這一葉扁舟,你才能上岸。

《道德經》中說“福禍相依”,萬事好和壞都是互相影響的,那些你認為痛苦的事情,也會孕育著好的影響。

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要排斥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心態呢,所以,不要去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對抗。古人云:“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世人被外在名利束縛,所以總說“人事皆為苦海”,卻不知外面青山綠水,澗石林立,野花與鳥兒同唱,山谷應答著樵夫高歌,這都是人間美景。人世間並非凡夫之地,人生也不是苦海,不過是內心落入繁瑣之中罷了。

如果說世間的苦海是那些生離死別,那麼既然身處於苦海之中,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人生的苦痛呢?

因為每一種人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經歷親人的離去,經歷愛的人從身邊消失等,每一個人都無可倖免。

那麼為什麼還要對抗這些東西呢,既然終究要經歷,為什麼還要排斥呢?

無論遇見了什麼,都坦然的去接受,該你遇見的苦難,一個都不會少,但是不該用對抗的心思去面對,該痛苦的時候就痛苦,該哭的時候就哭,哭完之後繼續生活。

就好像《莊子》之中所說的“呆若木雞”的狀態,以混沌淡然之心處世,以無情無慾之念去面對世間的所有,這種狀態才是真正的超脫。





學習做人


是的。所謂看似糟糕的事情,即是不利於自己(或他人)、不稱心如意的現實。對於我們,只能選擇直面,任何逃避都是掩耳盜鈴,抗拒更是適得其反。天下沒有比心情糟糕更壞的事情了。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懼怕天黑;只要堅持不懈,希望就與你在。



1399362371沙漠一草


分清糟糕事情後果,再視情況而定。

如果有人令你不快,看似糟糕,大可一句“宰相肚裡能撐船”提升修行。

又如,這次疫情,不糟糕嗎?能接納嗎?首先不可接納它肆虐,必須抗爭;然後,接納抗爭後的結局。


高銘川的銘


對於糙糕,不逃避現實,理智地正確的應對,從中找出應對方法,使其改變,瞭解看穿事物的真面目,這才叫修行。


慧輝穎穎


任何事都有他的兩面性,學會共存兼容,才能寧靜致遠海納百川。


誠心232965270


順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