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當前,各地“硬核”施策保障能源供應

在當前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作為必需品的能源重要性尤其凸顯。疫情期間,各地如何因地制宜科學施策,確保當地能源穩定供應,讓老百姓安全用能、放心用能?

記者試圖通過梳理疫情相對嚴峻的浙江、廣東、湖南、江蘇,以及山西、青海等地的近期能源保供與應急管理狀況,探尋突發公共事件時,各地在能源管理方面危機應對的有效舉措。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齊琛冏)

疫情当前,各地“硬核”施策保障能源供应

施策“主抓手”——高效協同“保供”顯成效

記者調研梳理發現,本次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省份,多數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資源稟賦小省,能源對外依存程度較高,因此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如何做好能源保障供應工作,對各地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驗。事實上,疫情防控以來,各地發揮政府的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積極統籌,各施其能,成效顯著。

湖南、江蘇等省份,於春節之前,甚至更早就下好了預判“先手棋”,相應在能源儲備方面均做足了工作,從而夯實了疫情期間的能源保供基礎。

湖南省發改委(能源局)早於今年元月初就開始及早準備、提前部署,要求各市州能源局和主要能源企業全力保供。因應對及時,全省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充足、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在全省電力、天然氣等需求屢創新高背景下,為防疫期間確保用電、用氣打下了堅實基礎。

受疫情影響,今年江蘇省復工推遲,用電負荷增長趨緩,在電力保供方面,相對集中的問題在於電力調峰。為此,江蘇省發改委(能源局)會同省電力公司於春節前開始超前謀劃,提前做好節日期間電力生產安排,通過燃氣機組晚高峰短時間調峰、煤電機組低谷深度調峰以及發揮儲能電站移峰填谷等手段,有效解決了電力調峰的矛盾。

電力之外,江蘇省在油氣方面的保供工作同樣做在了春節前。通過動態研判本省成品油、天然氣供需情況,積極協調中石化、中石油等資源企業落實供應計劃、加強組織保障,目前完全有能力保障油氣供應。

記者梳理發現,“強化監測、及時調度、高效協同”普遍成為各地政府在疫情期間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施策“主抓手”

如山西省要求加強能源企業疫情防控保障,抓好能源產品市場監管,強化能源供應保障調度監測,建立供應保障協作和應急機制,實施疫情期間能源生產供應日報告和重大事件、突發情況的信息報送制度,強化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暢通信息報送渠道等,確保煤電氣安全穩定生產供應。

江蘇省則專門制定了《全省疫情防控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方案》,重點強化對煤電油氣運的動態監測,嚴格落實“日報制”,及時發現異常運行情況並加強跟蹤監測,積極協調解決存在問題。

湖南省通過省能源信息系統,逐日調度煤電油氣供應情況,同時印發《關於做好新型肺炎防控期間能源保供工作的通知》,對全省20餘家主要能源企業進行全面摸底,瞭解其防疫期間存在問題和主要訴求,並要求能源企業每日兩次按時報送能源信息,為省委、省政府防疫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放開“錢袋子” ——降低能源價格穩民心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企業生產、銷售受到影響,經營較為困難,各地政府推出積極應對舉措,紛紛出臺系列電價、氣價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如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生活生產組發佈了《關於應對疫情深入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就疫情期間能源保障工作提出6條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要求,疫情期間,各類能源產品(含煤炭、成品油、天然氣、電力、熱力)一律不得藉機漲價。

事實上,記者梳理發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各類能源產品不但沒有漲價,而且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和當地具體情況,各地紛紛主動降低能源價格,這讓百姓安全用能,以及企業復工復產、降低用能成本吃下一顆“定心丸”。

在油價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調價信息,2020年2月4日、18日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連續兩次下調,每噸分別下調415元和400元。

其中江蘇汽、柴油(標準品)供應價格較去年底分別下調420元/噸和405元/噸,摺合每升分別下調0.32元和0.35元。以一箱油50升計算,加滿一箱油減少用戶用油成本超過16元。

階段性降低用電、用氣成本成本,無疑對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穩定社會經濟預期具有重大意義。

為此,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通知,明確自2月1日至6月30日,降低除高耗能行業用戶外的其他企業用戶用電價格5%,實施支持性兩部制電價政策,提前執行淡季天然氣價格政策,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支持企業共渡難關。

據預計,此舉措可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高達630億元以上,僅兩大電網公司就將減免電費595億元。

記者注意到,農業大省——山東省政府近日出臺政策,規定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等企業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由執行“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調整為“農業生產用電”類別,每度電可降低企業成本0.1元左右。初步測算全省相關用戶可減輕電費負擔5.4億元。疫情結束後此政策也將繼續執行,切實支持全省農業企業做大做強。

廣東省除落實國家發改委的兩部制電價政策外,同時鼓勵各市根據當地情況,對疫情防控期間參與防控工作的企業或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一定期限的電費補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鼓勵相關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電價之外,近期,不少地方如湖北、浙江、安徽等地亦臨時下調了用氣價格。

如2月12日,浙江省發改委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時降低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的通知》,決定臨時下調疫情期間浙企用氣用水用電價格。企業(不含天然氣發電企業)到戶價格按現行用氣價格下調10%。

2月20日,湖北省發改委印發通知稱,1月1日至6月30日,全省中小微企業工業用水價格、用天然氣價格按基準價下調10%執行。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實行聯動機制的,在此期間基準價不得上浮。同時,認真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支持性電價政策,及時測算電價補貼金額。

安徽省發改委近期更是接連印發文件,明確中小微工業企業用水、用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3個月(自2月9日起執行),即自2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將省天然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各價區短輸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降低10%。

用好“高科技” ——防疫與平穩復工“兩手抓”

疫情防控期間,能源管理部門和企業辦事紛紛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大數據等技術在不同領域各顯身手

,只為更好地應對疫情、平穩復工。

浙江是數字經濟大省,在應對疫情、平穩復工等方面就充分利用了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勢。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浙江省推出了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用電力大數據客觀及時地反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為政府解決防疫與復工兩不誤的難題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據悉,下一步該省還將不斷迭代完善,進一步推出企業復工綜合指數。

企業復工電力指數是通過採集當前每天企業生產的用電量數據與企業歷史上正常生產時的用電量相比較並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形成的指數,既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哪些企業復工,又能反映復工企業恢復了多少產能。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也利用全省用電大數據生成《四川省企業復工復產電力指數監測日報》分析報告。目前四川省電力大數據已實現11.31萬戶工商業用戶用電數據的實時採集。

記者從青海省能源局、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瞭解到,利用全省各地區、各行業數萬用戶的用電大數據,青海省能源局將及時瞭解當地能源行業復工復產總體情況,深入分析研判、協助企業有效解決復工復產中“卡脖子”的難題,進一步精準施策。

據悉,電力大數據一方面可為政府掌握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科學安排電力調度提供決策參考。另一方面,電力大數據還可以用來監測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用電負載、小區人員流動等情況,助力精準施策、科學防疫。

End

楊裕生院士:發展化學儲能有助於解決“棄風”“棄光”難題

疫情当前,各地“硬核”施策保障能源供应

專訪丨中國將決定全球光熱發電產業走向

疫情当前,各地“硬核”施策保障能源供应

應對疫情考驗,煤炭行業得出哪些反思?

疫情当前,各地“硬核”施策保障能源供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