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九子奪嫡”這麼激烈,康熙為什麼不打壓阻止,做好疏導工作

康熙皇帝統治晚期,對清政府未來時局影響最深遠的事情就是“九子奪嫡”,康熙皇帝在胤礽剛滿週歲的時候就將他立為了太子,並且對胤礽充滿了期待,胤礽在年幼時聰慧好學,文武兼備,最初他的太子之位是非常穩固的,“九子奪嫡”真正開始於康熙四十二年,太子胤礽被廢后,太子之位空出,皇子們才開始覬覦儲君之位。

“九子奪嫡”這麼激烈,康熙為什麼不打壓阻止,做好疏導工作


康熙皇帝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皇帝,在廢太子胤礽時,他肯定是十分糾結的,因為他比誰都清楚儲君之位空出來後,自己有點能力的皇子們,肯定都會開始蠢蠢欲動,在歷史上能抵抗住皇權誘惑的人還真沒有幾個,但是不廢太子,胤礽荒淫失德,肆惡虐眾,將江山交給胤礽這不是自毀根基嗎?

康熙皇帝雖然是一個父親,但是在這之前他先是一國之君,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國家會出現一些動盪,他也必須要廢太子,另立賢能這樣才能對得起江山基業,所以康熙皇帝是在預測到皇子們可能會開始奪嫡的情況後,選擇了廢太子,胤礽被廢之後,奪嫡之爭開始了,但是奪嫡的激烈程度遠超康熙皇帝的預料。

從胤礽被廢之後,大阿哥胤禔提出要為康熙皇帝殺死胤礽,並舉薦八阿哥胤禩時,康熙皇帝就知道皇子們的奪嫡大戲開始了,雖然說對於統治一個國家來說,能者居上,但是皇子們如果奪嫡過於激烈,這也會嚴重影響到國家,社會的穩定,所以康熙皇帝在大阿哥提完意見後,將他圈禁了起來,並且把胤禩也短暫的關了起來。

康熙皇帝的這一舉措,其實就是在提醒想要參與奪嫡的皇子們自重,把握好分寸。對於奪嫡掌握好度倒是有利於良性的競爭,讓皇帝選出最合適的儲君,但是伴隨著奪嫡就會出現皇子們結黨營私的問題,有的皇子勢力過大甚至會引起皇帝的猜忌,威脅到皇帝的地位,如何平衡好這裡面的關係,也是對皇帝的考驗。

“九子奪嫡”這麼激烈,康熙為什麼不打壓阻止,做好疏導工作


在胤礽第一次被廢時,胤禔等人也受到責罰,雖然皇子們開始參與奪嫡,但是還沒有那麼激烈,康熙四十八年胤礽重新被立為太子,但是胤礽自己不爭氣,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廢,胤礽幾乎已經沒有再次被立為太子的機會了,奪嫡之爭愈發的激烈了,之前沒有這心思的胤禛也開始參與奪嫡。

九子奪嫡在此時形成了胤禛一黨,胤禩一黨兩個主要的勢力,胤禩在朝中的呼聲很高,甚至讓康熙皇帝都覺得自己的皇位受到了威脅,因此康熙皇帝就必須出手打壓胤禩,而胤禩多次被康熙皇帝斥責,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胤禩結黨營私,所以朝臣們雖然多稱讚胤禩賢能,但是康熙皇帝卻一直不買賬,在加封皇子時,成年的皇子除了犯錯的,就胤禩和胤祥沒有封賞。

而胤禛在參與奪嫡的過程中,始終非常收斂,他不向胤禩呼聲高,動作頻繁,但是總會在最關鍵的地方入手,依附胤禛的胤祥,年羹堯在軍事上有很大影響力,戴鐸,隆科多均是朝中重臣掌握實權,而康熙皇帝指派給胤禛的事情,他就踏踏實實的幹好,加上平時的收斂,讓康熙皇帝都挑不出毛病,因此在奪嫡期間,胤禛聲望比不上胤禩,但是也沒有被康熙皇帝直接打壓。

“九子奪嫡”這麼激烈,康熙為什麼不打壓阻止,做好疏導工作


所以在康熙皇帝統治晚期,康熙皇帝一直都知道皇子們奪嫡的激烈,最初對胤禔,胤禩處罰,來警示皇子們,也曾經再次立太子希望能緩解奪嫡對朝政的負面影響,但是隨著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奪嫡進一步激化,康熙皇帝也只能打壓威脅到皇位的奪嫡勢力,但並沒有起到很好的疏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