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播種理想生活

文 | 王石 現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會主席


良渚文化村 | 播種理想生活

白鷺郡概念設計手繪圖 © CIVITAS

在萬科的所有項目中,良渚文化村或許是我談論最多、造訪最頻繁的。有一段時間,只要到杭州,我必去良渚文化村。第一天在西湖劃完賽艇,住在良渚君瀾,第二天一早去村民食堂,吃大餅、油條和豆漿。每次到訪都能發現一些美妙的變化——良渚食街、村民食堂、《村民公約》、村民圖書館、垃圾分揀站、美麗洲堂、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我看著大師的作品在這裡破土,健康的社區文化在這裡生長。我們不僅建設了理想的環境,也播種了一種理想的生活。

良渚文化村的成功在於天時、地利、人和

良渚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前瞻性的規劃設計和充滿田園情懷的開發理念,使得這裡就像一個世外桃源。文化村的業主往往以良渚文化村為豪,這是孕育《村民公約》的土壤。

經過十幾年深耕,我們提供了高品質的物質環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也充分展現了企業理念——把我們的價值觀融入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服務中。


良渚文化村 | 播種理想生活

竹徑茶語概念設計手繪圖 ©CIVITAS

良渚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這樣幾件事。

第一是《村民公約》。《村民公約》的發佈說明這裡已經脫離了發展商的主導,由村民自發作為主體實踐社區自治自理,這在當代中國是有開創性的。

我們曾經有鄉村自治的歷史傳統,但後來中斷了,而隨著城市發展建立起來的新型社區也使單純的行政管理機制不再適用,需要尋找新的形式。

良渚的《村民公約》在某種意義上覆興了歷史上鄉鎮自治的人文傳統,它的發佈還在第一時間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的關注——良渚文化村的自治模式可以為中國未來社會基層組織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鑑。《村民公約》的精神是可以複製的,這樣才有意義。

第二就是村民食堂。吃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首先要吃得健康,其次價錢不能高。萬科的“第五食堂”脫胎於良渚的村民食堂,它是萬科在產品、物業管理及豐富社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先驅,不僅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還成為米蘭世博會萬科館的主題。

第三就是良渚文化村開放、包容,而且越來越多元的社區文化,這傳遞了萬科“創造健康豐盛的人生”的價值觀。我們與眾多優秀建築師合作,為豐富的社區文化生活搭建場景,“讓建築讚美生命”


良渚文化村 | 播種理想生活

綠野花語概念設計手繪圖之一 © CIVITAS

良渚文化村裡有美麗洲堂,有大雄寺,包容了不同信仰,成為人們的精神憩所。我們有幸邀請到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來設計社區文化藝術中心,這裡不僅實現了圖書館、美術館、劇院等多種功能的聚集,而且也促進了建築美學與人文藝術在這片文明故土上的默契結合——樸素的灰色泥瓦之中伸展的是安藤忠雄對建築設計始終如一的追求,人們在這裡閱讀、分享, 營造著美好的精神家園。

同時,這裡也為居民提供了集自然景觀與工業印記於一體的礦坑主題探險公園等場所,使居民得以在動態之中揮灑汗水和活力,在水陸之間推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並進,盡情恣意地享受生活。亦動亦靜,包容開放,這裡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還代表著一種理想的生活形態。

對於萬科來說,良渚文化村也是多元化發展的試驗田。萬科從單獨的住宅建設者,發展到建設醫院、建設學校、建設商場、建設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並且持續地經營維護,培養團隊,由單一住宅開發商向綜合配套商過渡。這一切在良渚文化村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良渚文化村取得今日的成就不是一個偶然,而是開發者“初心”的延續。我們珍視悠久歷史所積累的資源,從傳統上去尋找經驗,在現代和歷史之間努力求索,這樣才能具有可持續創造力。

10 餘年深耕,讓這片 8 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大化地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態環境,在世人面前展示著這裡的五千年曆史足跡。更難能可貴的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享受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良渚正代表了我個人、萬科的團隊、萬科的文化對未來的一種期許,正如賽艇精神一樣,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互動與和諧

我也相信隨著中國的發展,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或會像良渚文化村這樣,承載著居住的美好,也孕育著歡樂、美和希望。


以上內容選自《良渚文化村 : 田園城市的中國當代實踐》


良渚文化村 | 播種理想生活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代建築》雜誌編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安藤忠雄、王石、鬱亮作序並傾情推薦。

良渚文化村不僅構建了一個桃花源般的、有理想的小鎮生活,而且在更大範圍內展示出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內心和諧共存的可能,可以說是中國烏托邦社區的一次實踐。良渚文化村從“未來設計”變為現實樣板,成為探索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