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認為誰是中國古代第一名將?

一杯濁酒加烤肉


評選第一名將,首先要考慮戰績,其次要考慮名聲,再次還要考慮下結局。

戰績最牛的應該是白起、韓信、李靖三人,一生沒有敗績,如果5分滿分,3人都是滿分。

名聲,白起坑降,所以名聲稍微差些。算3分。韓信、李靖中,韓信是5分,李靖,名氣在民間稍小,4分

結局,白起4分,韓信2分,李靖5分!

綜合起來李靖應該第一


守望者108992318


即然是第一名將,那肯定是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突出的功績,且家喻戶曉家知名度高最具影響力的,除了武藝高強外,品德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正能量的典範,如果要選一個最有名的,有四個人最具有競爭力:

1.關羽,三國曆史上唯一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之人,威震華夏,逼迫曹操差點準備遷都避其鋒芒,後世尊崇為“武聖”。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在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對關公也多加崇祀。

2.岳飛,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有“岳家拳”和《武穆遺書》留傳後世,為紀念岳飛,中國許多地方都修築了嶽王廟。

3.孫武,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有“兵聖”之稱,武廟十哲之一,他所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一。

4.項羽,西楚霸王,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 的代表人物。 力撥山兮氣蓋世。

從名望及後世的影響力這四人有得一比,很難排出個123來。


大道至簡2019888


翻開一篇篇中國歷史的竹帛華章,無數名將刀鋒所向、金戈鐵馬,立下赫赫戰功。雖然,都曾星光璀璨,閃耀一時,但一個個卻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歲月長河中,化為竹帛傳揚的華夏文明。

如果要對中國歷史無數名將進行排名,無論是武廟十哲六十二將,或是“將不過李”的李存孝,或是抗金英雄岳飛,或是明朝猛將徐達、常遇春,還是清朝名將年羹堯等,可能都極難給予定論,或許唯有天生殘疾的戰國名將趙國李牧無可爭議。

一、趙國後期危如累卵,李牧天時盡失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長平之戰”, 趙國一共死了45萬,這場戰役帶來的後果就是趙國元氣大傷。當時,如果不是秦王猜忌白起心存二心,詔其回都,怕趙國已被其所佔。

據最早的人口史料《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餘戶,5959萬餘口,是中國人口增長的第一高峰期。而我國1978年全國人口普查為9.42億,新增人口2445萬(實施計策生育政策的第一年),新增人口占總人口的3%。如果以古代人口出生成活率較低和人口死亡率極高的實際,再按照現代新增人口3%的基礎上再縮小10倍,應該就是3‰來算。則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當年新增人口為17.9萬人。

同時,從公元前262年長平之戰到秦滅六國的公元221年(歷經41年),再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一統六國(歷經15年),再從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到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漢爭霸(歷經2年),最後再到西漢元始二年(歷經200年)的戶籍登記。期間,則共歷經260年。

由此可知,公元前262年戰國時期的總人數約為1311萬人,最多應該不會超過2000萬人。若以當時趙國所處七雄中的中間實力來看,趙國總人口約為285萬左右。而長平一戰就損失了45萬男子,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5.77%,也至少佔全國男子總人數的55%以上。

所以,此戰已明顯動搖國之根本,打擊國民信心。

然而,時隔5年(公元前257年),趙國、魏國、楚國聯合(幫助趙國,對抗秦國,以免唇忘齒寒)一起,大敗秦軍於邯鄲。雖然,此戰勝利,歷史也沒有記載謝禮一類,但人家能白幫嗎?最基本糧草一類要提供吧,戰利品什麼的怕也被魏楚瓜分了吧,死亡將士要慰問吧,成年男子也在迅速減少吧等,都將造成趙國國力的嚴重衰退。

同時,在公元前244年,大將廉頗不忿樂乘取代自己之位,一怒之下,率軍擊退樂乘,並趁機率領麾下將士投靠魏國。而在此之前,趙奢、藺相如皆亡。至此,趙國僅餘碩果李牧可用。

此時,對於擔負護國重任的李牧來說,可謂天時盡失。

二、趙國地勢四面皆敵,李牧地利不在

戰國七雄中,楚國地處南方山水之險,擁兵百萬,對外可攻,敵攻可守,地勢最優;齊國佔據東南米糧、食鹽產出富庶之地,錢糧地理最優;在“圍魏救趙”、“圍魏救韓”、丟失河西之地前,魏國實力最為強大,曾多次攻佔趙國都城邯鄲,國土面積為最;秦國同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趙國,地處各國之要衝,四面皆敵,北有樓煩、胡林、匈奴屢犯,東有富齊虎視,南有強悍魏國匪寇,西有秦國豺狼。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公元前231年、公元前230年,分別發生代地大地震、百姓大饑荒兩大天災,造成國力嚴重倒退。為此,百姓謠言:“趙人號哭,秦人歡笑,如果不信,看看田裡只長草。”

此種地勢和國力,對於臨危受命的李牧來說,地利已亡。

三、趙國君王昏庸無能、讒佞專權,李牧人和遠離

據《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趙偃病逝;公元前235年,趙幽繆王趙王遷繼位後,昏庸無道、荒淫無度,寵信佞臣、貪官郭開,整日縱情聲色,不理政事。

這一情形,好似大多亡國之君的通病。

因此,對於想要挽救趙國命運的李牧來說,人和也已離他遠去。

四、天時、地利、人和皆去,以天下七分之弱趙,李牧依舊卻秦破匈,戰功赫赫

公元前244年,李牧駐守趙國北疆的代郡和雁門期間,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採用“堅壁清野之計”、“痺敵之計”,誘導匈奴主力進入預設戰場,再施以三萬陷陣步騎突襲、一千三百輛重裝戰車包圍、兩萬弓弩兵精射、三萬步兵圍攻、五千精騎追剿的“多兵種組合戰”,一戰幾乎全殲匈奴十萬主力,匈奴單于在數十死士護衛下才得以生還。

這一戰,打的匈奴人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越趙國邊境半步。而趙國方面,百姓無意外傷亡,兵馬損失甚微,人、財、物方面更是損耗極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戰兵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步騎弓車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創始戰例,也為後來的大漢征戰匈奴提供了借鑑經驗。

此戰,以極低損耗、極弱之旅(主力對秦,偏旅守邊)、以羸暮之國,實現了極大戰果。

公元前243年,李牧奉命攻陷燕國的重鎮武遂、方城兩城;公元前233年,大敗秦國大將桓齮;公元前229年,於井陘關外阻擊秦國大將王翦一年有餘,使之難有寸功。

同時,李牧守邊期間,連敗東胡、林胡,最終使其降服。

可也說,李牧一生從無敗績,功勳赫赫,真正的常用將軍,因功受封武安君。

而其孫子李左車同樣繼承了其軍略才能,韓信曾向其求計,其提出:“百戰奇勝”的良謀,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且後世留傳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名言,就是李左車《廣武君略》兵書中的一部。

為此,史學界給予了李牧極高的歷史評價: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連卻秦軍,軍事家廉頗、趙奢皆不及也。

如此戰績,歷史諸多名將何人堪比?

五、名將之殤

遺憾的是,李牧這根趙國的最後擎天白玉柱,卻因秦國重金賄賂趙王遷寵臣郭開,遭其誣陷有謀反野心,而昏庸無能的趙王遷竟然也信了,就連李牧的右臂假肢也被趙王遷身邊的佞臣認定為謀反的兇器。

其實,據《戰國策》記載:李牧右臂天生殘疾,為了叩見趙王遷時方便行禮,才裝了一個假肢。奈何,卻成為謀反兇器。

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後,李牧在趙王遷的詔令下,右手欲拔劍自刎,卻夠不著脖子,遂口銜寶劍撞柱而亡。

此後,趙國數十萬百姓自發哭祭; 秦國大將王翦、楊端欣喜萬分。立即指揮大軍攻打趙國,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殺趙蔥,敗顏聚,用時三月攻克邯鄲城,擒拿趙王遷。至此,共歷十王,歷經一百八十二年的趙國隨滅。

因此,百姓憤然感嘆:前秦之不能並趙者,以牧在耳;今李牧亡,趙遷隨亡”。

以此看來,李牧可堪榮登歷史名將榜首。

對此,你怎麼看?


祥子談歷史


中國古代第一名將完全沒有異議兵仙李靖當之無愧第一。第一,李靖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以武將的身份滅掉強大外族敵國的人,而且他還是滅了兩個東突厥和吐谷渾。其中東突厥有多強知道嗎,李淵和李世民為了穩住東突厥,不讓他們參與中原會戰,李淵和李世民還向東突厥稱臣,進貢。第二,李靖也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在各個地形,包括沼澤,江河,平原,丘陵,山地取得全勝名將。第三,李靖也是寫過兵書的人,他的兵書也是入選了武經七經。而且他的實戰經驗比孫子和吳起還要多得多。第四,李淵和李世民都說過李靖比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都要強,大唐名將侯君集也心甘情願拜他為師學習兵法。第四,李靖死後也是被封神的人物,看過西遊記的人知道,這本書中國古代人物就只有兩個人封神了,一個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耳,還有一個就是托塔天王李靖。可以知道李靖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這上面四點每一點都讓人歎服,驚訝,能做到四點的人,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名將,相信沒有人不服。


扶風郡馬超


既然要選第一名將,肯定得有一個標準。既然要選的是第一名將,那麼他首先不應該吃過著名的敗仗,尤其是那種決定國運級別的,其次相對應的他當然也應該贏得過著名戰役而且最好是決定國運的著名戰役,然後一代名將自然應該立言,因此有沒有留下過著名的戰術思想,軍事理論或者軍事典籍也應該是重要的加分項,最後既然是將軍那麼起碼應該親身上過戰場,所以大多數皇帝基本都可以排除。那麼以此為基礎,我舉例以下人物,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成吉思汗

一生經歷六十餘戰,雖然一開始遭遇了十三翼之戰並且戰敗,但這反而成為了他的動力,從此以後,一生征戰無數再未戰敗過。

此人一生戎馬,經過納忽牙之戰最終一統草原,此後亡西夏,破金國,西征花刺子模,最終逝世於六盤山,為忽必烈尊為元世祖,是中國第一個北方少數名族建立的大統一帝國的創立者。

其人吸收了中原西域先進的騎兵戰術和裝備,完善了蒙古騎兵的作戰技巧和戰術戰法,開創了同時代幾乎不可戰勝的蒙古騎兵戰術戰法。

第二:孫武

孫武一生戰例不多,早年痴迷於戰術和軍事思想,不曾征戰,但出山後難尋敗績,堪稱金身不敗。

孫武例侍兩代吳王,均為春秋霸主級人物,出山即敗楚,而後越王勾踐來襲,也為其所敗,不得不臥薪嚐膽,至其死後才得以復國稱霸。

主創《孫子兵法》,為世界三大軍事著作,其中軍事理念經久不衰,連西點軍校也將其列為必看書籍。

第三:韓信

兵仙韓信,一生幾無敗績,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敗將軍,更是中國有記載的以少勝多最多的將軍之一,最早的神仙仗指揮官。

韓信一生戰績極為輝煌,光是成語就有許多,諸如十面埋伏,楚歌四起,拔旗易幟,暗度陳倉等,其中最為有名的自然是覆沒了霸王項羽一舉奠定漢家四百年基業的垓下之戰。

後聯合張良,寫下來《淮陰兵法》三篇,可惜已經失傳,後人不得見其真容可謂憾事。

第四:李靖

又是一位一生幾無敗仗的不敗軍神,被封為兵家四聖之一,更是無論步軍還是騎軍都能統領的少有的全才型將領。

此人早年追隨李淵,後轉投唐太宗門下,最著名的成就,除了在唐初的一統之戰中屢戰屢勝外,就是其攻滅東突厥的戰鬥了,陰山之戰中,其作為指揮官,以少勝多覆滅了東突厥幾乎全部的戰爭潛力,一句奠定了勝局,隨後攻滅吐谷渾這樣的滅國之戰也只是花絮而已了。

其個人著作眾多,如《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李衛公兵法》等,可惜多已失傳,不過有許多散篇見於後世軍事著作之中。

以上就是我推薦的四位中國歷史第一名將候選人,個人是比較傾向於成吉思汗的,畢竟是中國西征第一人,是真真切切影響了全世界的著名將軍。

至於後續,宋朝有限於國情,軍隊的弱小注定了宋朝的軍事奇才缺乏競爭力有點可惜,明朝和清朝疆域相對穩定,軍事理論也更成熟,很少有能夠做出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的將領,所以不好找。硬要說的話應該就只有岳飛能夠上榜,但他一生征戰少有敗績是不錯,可惜未能扭轉歷史進程,軍事理論相對成熟的原因,也沒有什麼軍事著作曾經流傳於世,與上面四位比起來還是多有不足,因此不予考慮。


Melt83993107


剛剛回答一個第一名將的問題。我還是要說,要評第一,首先得有標準,第一將,要智勇雙全。像兵仙韓信,謀略性的,帥的成分,軍師的成分多一點。成吉思汗,就他媽放藏獒,放比藏獒還藏獒的蒙古騎兵。

西楚霸王項羽,一人敵,萬人敵,力能扛鼎,縱橫天下,雖敗猶榮。

嶽武穆岳飛,智勇雙全,立志抗金,一枝獨秀,功敗垂成。

雙星閃耀,要是我選,還是項羽。都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風騷娘們,但是漢史沒有抹黑項羽,他的光輝形象依然流傳千古。





坎坎且伐檀


陳慶之,南朝梁人,字子云,寒門出身,所以在最初的時候一直不能得到重用,畢竟南北朝還是屬於豪門與世家的時代。直到41歲開始領兵作戰,且只戰鬥了十五年,但是這十五年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史書記載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就是這樣一個並非勇冠三軍的人,在其領兵作戰的十五年中,他創下了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績,最出名的當屬以7000兵力北伐攻陷洛陽。就是這一戰,陳慶之率領手下將士7000餘人14個月內連下32城,攻無不克。又因其總是披著一件白袍,被稱為白袍戰神,並且在有一句民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梁史中是這樣評價的“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就連毛主席在讀到陳慶之傳時,都做了這樣的評價“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所以我認為陳慶之還是相當厲害的,至於能不能稱為史上第一強的將領?我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評價,都有一個自己認為的最強將領,這是很難評價的,畢竟就算同一時期的將領都很難選出一個最強將領,更何況不同時期的呢!


歡樂的禿子


你認為誰是中國古代第一名將?(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在中國軍事史上,能稱得上大神級別的軍事家很多,但若論誰最排第一,筆者首推韓信,因為眾多優秀名將中,韓信的戰績最大,典故最多,有關韓信的成語也是最多的。

韓信的一生是真正的命運多舛。儘管他為劉邦打下的江山如此多嬌,最終與他有緣無分;從發跡前的胯下之辱,到後來的功成名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再到最後的身死婦手,戰神韓信的一生,可以說是慘淡的一身。世人一直為那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津津樂道,也一直為韓信在井陘之戰時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一戰而讚不絕口,“明修棧道、暗渡陳昌”和“十面埋伏的垓下之戰”,更是讓中外軍事家拍案叫絕的經典戰例。

“胯下之辱”

韓信的出名還要先從他小時候說起,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靠別人的施捨度日,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說的是蕭何,實則講的是韓信的一生,比喻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於同一個人。俗話說大丈夫能去能伸,韓信結識蕭何後開始了自己開掛的人生。韓信經 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故用蕭何之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便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楚軍與漢軍簽下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隨後,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疲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隨後,漢王劉邦聽從謀士張良、陳平建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最終逼使項羽兵敗退守垓下。

大漢集團的主帥是劉邦,但執行主帥是韓信。韓信先是奠出打草驚蛇的戰略。他親率一部分先鋒軍主動向楚軍發動挑釁性的進攻,項羽那是啥火爆脾氣,聽說漢軍來了,立刻傾巢出動,想以雷霆之勢將漢軍直接擊潰。其次,韓信奠出的是拋磚引玉的戰略。他率的先鋒軍只是與楚軍稍作簡單的“離距離”的接觸,便立馬後撤。楚軍自然不放讓他們輕易逃走,憤起直追,進入到了他們的埋伏圈。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早已磨刀霍霍的孔熙、陳賀所率的左右兩軍自楚軍左右兩側進行著迂迴包抄楚軍側翼。再次,韓信奠出的是趁火打劫的戰略。韓信見時機成熟,率軍發起反擊,他精心佈置的十面埋伏開始發威了。項羽感到不對勁已經深陷了漢軍的埋擊圈,此時四面楚歌,西楚霸王“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刀自刎。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出自他和劉邦的一次談話。如果你當時在現場或者看完他們的對話後,你就知道韓信的話是多麼要命了。

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最多不過十萬。”

劉邦反問:“那你呢?”韓信:“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劉邦笑道:“多多益善,那為何被我擒住了?”

韓信:“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

從對話的前兩句來看,韓信是張揚到了極點,即使你真有才能,也要學會低調嘛,況且他面對的是疑心本來就重的皇帝。無政治頭腦的政治頭腦的韓信也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最後慘遭呂后殺害,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葛大小姐


托塔天王——李靖。(托塔天王是後世為了紀念李靖,進行的相互組合)

蔡東藩評價李靖為唐初名將第一人。李靖入東突厥,頡利受擒,及徵吐谷渾,伏允走死,戰功卓著,彪炳旗常,雖未始無將佐之贊襄,而調度有方,終歸統帥。而縱觀歷史長河,李靖可謂是中國古代第一將。

李靖為將可征戰一方,從無敗績;

李靖本來為隋朝的臣子,後來在去江都向楊廣舉報李淵謀反的途中被李淵捉住,後來被李世民刀下救人,保住了性命。初次幫李唐的時候,李靖是李孝恭手下的大將,在趙郡王李孝恭率唐軍失利的情況下,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佈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

後來李淵為平定南方,讓李孝恭作為主帥,李靖任李孝恭的行軍長史,行軍中李靖“兵貴神速,出其不意,攻佔了荊門、宜都二鎮,而後李孝恭在不聽取李靖建議的情況下失敗,但是李靖率輕騎五千為先鋒,馬不停蹄,直奔南梁都城江陵。從出發到最後攻破江陵,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李靖功不可沒。這時的李靖主要擔任先鋒,不是統帥。

李靖為帥可統帥千軍萬馬,殺敵滅國;

李世民登基之後,李靖擔任軍事主帥,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在唐朝與匈奴的決戰中,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最後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出發,向惡陽嶺挺進。一舉打破頡利可汗的主力,後來又連續征戰,擒拿頡利可汗,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後來吐谷渾進犯涼州,朝廷決定興兵反擊,李靖依舊為帥,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為各道行軍總管,統由李靖指揮。最後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攻滅了吐谷渾。

李靖是軍事上的集大成者,四派皆通;

兵家四派指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而你李靖是一位軍事是上的集大成者,他對四派都有研究,並且能在戰爭用嫻熟的應用。古人云“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李靖就是這樣的一位軍事集大成者。

李靖是文人將軍,出將入相;

李靖滅亡東突厥之後,李世民將他升為尚書右僕射,擔任宰相職務。古往今來多少人希望出將入相而實際上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李靖就是“出將入相”的一位,而且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能在做宰相的時候裝拙,這是也他明哲保身的手段。

李靖是正軍代表,兵法傳世。

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 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李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

李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至今多已佚失。還有今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總體而言,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將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是一位非常全面的將軍,可以稱得上中國古代的第一名將。


帝國烽火


這個問題其實挺難回答的,中國五千年曆史中誕生的武將數不勝數,其中出類拔萃,閃耀一世的名將也不少。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加之所處的年代不同、對手不同、戰績不同、對當時的影響也不同,所以不好排第一。下面列舉幾位,誰第一,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悲情霸王——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項羽是武將世家,祖上是楚國大將項燕,他身長八尺有餘,力能舉鼎,天賦過人。少時書劍都沒學成,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軍陣中一人敵千,殺數百人。史書上有記載的就他一個。單論武力覺得項羽可為第一,呂布都不如他。

馬踏匈奴--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著名的少年武將。霍去病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他率800騎兵甩開大部隊數百里尋殲匈奴,殲敵2000餘人人,活捉了單于叔父羅姑比。第一戰就有如此戰績,未及弱冠的霍去病就被封為冠軍侯。他雖年少位尊,但精於騎射,為人少言寡語,膽氣內藏,敢做敢當。不解釋,“封狼居胥”足矣。

武安君--白起 沒有敗績,只有勝仗...殺人過百萬...毫無人性可言...

《史記.白起列傳》“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魏...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攻韓...斬首五萬”長平之戰“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乃狹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白起真的不愧是“人屠”...哪裡還有人性可言?單單《史記》上這一段記載就殺人百萬了。比殺敵人數,戰績。白起可為第一,只是少了滅國之功。感覺差點什麼 。

孫武 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統帥三萬步卒入郢,創造了軍事史上罕見的奇蹟。

吳起 軍政兩道奇才,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李靖唐初第一名將,《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騎兵戰天才,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韓信漢初第一名將,西漢的實際締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張良)

岳飛長勝的名將,以少勝多的行家裡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掙下了和談的資本。其岳家軍組織嚴謹,開後世軍閥部隊先河。 岳飛可謂韓信後身(結局也差不多,可見好人做不得)

陳慶之 南北朝第一名將。比岳飛還囂張,帶著七千白騎便殺入了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大軍皆潰。雖則晚節不保,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萬兵力全殲侯景的七萬大軍。(陳慶之和岳飛一樣攤上這麼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當初,毛爺爺在讀《南史。陳慶之傳》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

徐達 這位也不用說了,明初第一名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郭子儀 再造唐朝者,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

李牧 戰國四大將之首,又一位只敗在自己人手裡的名將(末代皇帝總和自己過不去,殺掉袁崇煥的崇禎也是),其對後世戍邊制度有重大影響。

戚繼光 這位的功績與岳飛相似,但基本做到了完身完名

還有好多沒寫,像 李世民、劉裕、檀道濟、劉秀、王陽明、王猛等等。至於誰第一,大家在評論區裡說說吧。美女配英雄,上面講了這麼多英雄,最後附上幾張古典美女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