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1月24日

大年三十。今年過年形勢有點不對,昨天下午報社召開緊急會議,過節期間不停刊,抽調記者成立疫情報道專班。晚上7點,我把信息發到部門工作群裡,王海鵬第一個說我報一個;袁玥說她在西安,隨時可以;王濤已經回到乾縣老家,說兩個小時可以趕回來,他也算一個;龔偉芳孩子得了甲流,說孩子交給爸爸照顧,她也可以;劉曉雲和張志傑都是剛到河南老家,表示如果需要馬上返回……小夥伴們讓我很感動,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

除夕夜,沒發幾條祝福信息,也沒看幾眼春晚。

1月25日

大年初一。沒有任何過年的樣子,原本打算回華縣看老爹的,也回不去了。

陝西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形勢似乎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我的城市空蕩蕩,竟然有點懷念堵車的日子。


1月26日

客車停運,景點關閉,延期開學,緊急尋人……一級應急響應後各種消息緊跟著發佈,人們開始有點恐慌了,超市裡出現搶購米麵油和蔬菜的大爺大媽們。有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超市裡連方便麵都買不到了,你也快去超市買點東西存著。感謝好友的提醒,只是我有點不以為然。還有,忙得感覺要起飛了,哪有時間去超市。

今天,單位發出了恢復上班的通知,部門人員全體到崗,無一缺席。

1月27日

微博上有不少武漢人求救的帖子,看得人特別難受,不知道真實的武漢到底是什麼樣的?

那些來到西安的武漢人呢?安排張志傑去集中安置武漢人的定點酒店採訪。中午詢問採訪情況,張志傑說他和武漢的一家六口面對面採訪,嚇了我一大跳,問他為啥不站遠點,他說酒店大廳太吵,站遠了聽不見。下午4點,張志傑回到家門口,拍了一張照片發到部門群裡說:腿有點發軟,怎麼突然不敢回家了啊。我們調侃他:勇敢跨進去……其實,我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擔心。

1月28日

今天安排了好幾路記者去超市採訪,各大超市營業時間正常,各種新鮮蔬菜、米麵油供應正常,政府也安排了很多投放點,大家真的沒必要囤積那麼多。

今天,西安網約車停運,106路條公交線路也暫停運營。出行不太那麼容易了。

1月29日

晚上9點半突然接到緊急採訪任務,安排兩組記者去探訪高速入城口,看看防守怎麼樣?小龔緊急奔赴東郊的香王快速幹道,張志傑去河池寨立交,拍攝現場短視頻,趕回家寫稿,兩個業務功底紮實的記者任務完成得很好。

關電腦結束工作是12點45分,其實這個時間已經是第二天了。

1月30日

今天,陝西第一批支援湖北的137名醫務人員全面接管武漢市第九醫院重症監護病區,他們與死神搏鬥,與時間賽跑,他們才是最偉大的人。

空中門戶也是防疫主戰場,武漢封城後很多航班轉停到西安,機場情況怎麼樣?大量的留觀人員怎麼辦?這個稿子各種修改各種折騰。今天工作結束得時間更晚,凌晨一點半,怎麼也睡不著了,失眠的滋味真不好受。

1月31日

武漢生病了,我們也很疼,隔壁的西安給你說聲“加油”,無數個心有光芒的人,站出來,向東南出發,照亮通往楚天的路……西安發佈聯合本土音樂人創作的原創歌曲《心有光芒》看得我淚流滿面。說的沒錯,只要心有光芒,定能迎來驕陽!

2月1日

稿子,稿子,稿子……

今天滿腦子都是要寫的這篇稿子,早上到單位就開始寫。呵呵,認真工作起來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就十二點了。吃完盒飯,戴著口罩走出單位,沿著朱雀大街到五味什字,折回來再走到環城公園,空蕩蕩的馬路上沒有人,本想給腦子放會風,可是腦子裡還在想著稿子。

回到辦公室很快又是一下午,稿子終於寫完了,傳給張總去看,標題改來改去都覺得不好,抓狂半個小時……定稿了,標題還是不滿意,唉。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難得見到夜市聖地小南門的傍晚如此寧靜。阿瑾 攝

2月2日

今天,西安確診病例47例,新增8例。第二批醫療隊121人飛赴武漢,想了一萬個理由不哭,可還是沒忍住……疫情,讓白衣天使變成了戰士,祝他們平安凱旋!

今天接到5個採訪指令,一個一個安排完。

2020年02月02日20時20分,網上早都傳的沸沸揚揚,說這個數字“千年一遇”,要記得在這個時候拍照,我和笑笑還真拍了一張。但其實,每一個時刻都是獨一無二,不會重複的啊。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2月3日

一大早,大爺大媽們突然都開始搶購雙黃連口服液。開車去單位經過電子正街,看到一家藥店排隊的隊伍居然從電子正街拐到電子二路上。原來是人民日報,成為2020年第一帶貨大王,五分鐘,雙黃連口服液全網斷貨。

仍然是接指令,安排採訪,叮嚀記者,像個機器一樣。

中午領了盒飯,阿瑾竟然帶來了一個海底撈的自嗨鍋,這可是久違的美味啊,在傅姐姐充滿陽光的辦公室裡,我們三個摘掉口罩“冒死聚餐”,還在陽光下自拍了一張照片。這大概是疫情爆發以來最短暫的輕鬆和開心了。

疫情快點走吧,我們要吃真正的火鍋。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2月4日

今日立春。

下午兩點,部門同事小姚突然打來電話,她老家延安市吳起縣劉渠子社區工作人員找到她,說她大年三十回延安時乘坐的大巴上一個女孩發燒,已經被接走隔離,社區通知她自行隔離,她嚇壞了。我再問詳細情況,小姚的座位號是2號,發燒女孩4號,她們前後排,暈!

我趕緊把情況按程序上報,連打幾個電話後,覺得自己一下子呼吸困難。腦海裡迅速回憶,昨天在辦公室和小姚幾乎呆了一整天,萬一,萬一怎麼辦?天吶,不敢往下想了,昨天居然和傅姐姐、阿瑾一起吃飯;居然下班後還給姚巍送了東西;居然睡覺前還要親親孩子……

強迫自己,不能想也不敢想了。努力轉移注意力吧,繼續工作。突然接到通知,4點半交大一附院首例新冠患者出院,傅姐姐一再叮嚀,要搶時間,發佈務必第一時間發出。採編系統傳稿取稿太慢,王冰讓我把關後馬上微信傳她,張志傑在醫院發過來一段,我趕緊整理傳送,文字、圖片、視頻,一秒鐘都不耽擱,半個小時戰鬥結束,王冰微信給我:“哈哈,這活幹得有利於鍛鍊心臟。”

立春日,你無恙,我安好!

2月5日

量體溫,量體溫,還是量體溫,除了要求小姚量體溫上報外,我自己也量了好幾次。

形勢好像更加嚴峻了,各種防控措施也越來越嚴,張志傑說他們小區全部被鐵絲包圍起來了,任何人不得出入。能外出採訪的記者越來越少,可是,安排的採訪還在繼續,僅有的幾個記者使勁薅吧,這時候,覺得自己有點殘忍。可是,我也沒辦法。

今天,第一次對疫情產生了害怕。

可能是2003年經歷過非典吧,被隔離一個多月,奔波在疫情第一線,甚至和確診病人面對面採訪,加之一直大大咧咧的性格,這次疫情並沒有讓我有多大壓力。可是,今天,我開始害怕了。

2月6日

晚上臨睡前,突然看到武漢“吹哨人”李文亮的消息。睡意全無,不停在微信和微博之間轉換刷新,真希望能看到他搶救過來的好消息。

此刻只有兩個字:無力

2月7日

奇蹟未至……凌晨2點58分,李文亮醫生去世。

這一天比較安靜,可能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中。下午4點,接到採訪任務,安排王海鵬去吧,要求7點到達採訪地點,6點半海鵬來電說採訪推遲到9點了,他已經出來了,乾脆就在辦公室等吧,嗯嗯,結果呢,9點的時候又說11點以後慰問物資才能送到,繼續等。最終,稿子提交的時間是00:10分。

2月8日

元宵節。

上午接到安排,這兩天重點去“一場五站”採訪外返人員,我拿著手機愣神半天,派誰啊,被要求隔離的,出不了小區門的,行動自由的僅剩下三個記者了,昨晚王海鵬工作完12點多了,這會再次趕往火車站。再給曉雲和小龔打電話,兩個柔弱的姑娘沒有半句推辭,我只能在部門群裡一再叮嚀他們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

12點50,突然看到武漢晚報老賈在微信群裡發:報社同事陳自謙夫婦都走了,女兒也被感染!瞬間,心裡一緊,眼淚就快要出來了。同行的離開,感覺疫情離自己又近了一步。

其實,這幾天都特別壓抑,從李文亮去世的那晚開始,就莫名地喪,各種煩躁。可能之前過於盲目樂觀,而真實情況比想象更嚴重,也可能是太多的悲憤和無奈,各種情緒夾雜在一起,竟無法自我調整。

只能熬時間,熬到黑夜來臨。

2月9日

今天小龔去北客站採訪,交稿子的時候,她給我說,採訪快結束的時候,一個陌生男子突然摘掉口罩朝她跑來,把她嚇壞了,差點報警。我也嚇一跳,萬一出點事怎麼辦?唉,不敢想。

晚上被一篇“從墨爾本到西安”的稿子折騰到11點多,不想浪費這麼好一個題材,從導語到小標題全部重寫,內容調整也很大,稿子傳走了又發現幾個小問題,聯繫報紙和新媒體的同事們來回修改,很是抱歉。但是稿子很暖心,遠在大洋彼岸的華人都在想方設法為祖國出一份力,我們加班加點改稿子又算什麼呢。

“人物”發了一篇《在高速公路上漂流》,認真讀了兩遍,這才是新聞該有的樣子。

2月10日

一大早不到8點,就被電話和微信喊清醒了。重新安排去北客站,做成體驗式報道,趕緊聯繫,還好,北客站那邊答應給記者提供防護服,這還稍能安心些。

對了,今天是笑笑同學第一天開始上網課,也是手忙腳亂的,但是我根本顧不上她,孩子自己默默搞定,乖孩子,抱抱。

今天,阿里巴巴聯合全國多家媒體推出了“戰疫英雄榜”,褒獎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凡人英雄。是啊,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的平凡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詮釋共克時艱。

今天,陝西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孕婦順利分娩,母女平安,新生命,新希望!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總有人在堅守。

2月11日

專家預測的拐點還是沒有到。百合花卻實在撐不下去了,花瓣開始不停掉落。12天前,帶它們回家時大多數還是含苞待放,每天認真剪根換水,看著它們盛開,這段特殊時期的陪伴,真有點捨不得扔掉。記不清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要讓花盡可能長地存活下去,哪怕只一天,這是對花的慈悲,對大自然的感恩。是啊,我太喜歡花花草草了,還一直有個夢想:開一家小小的花店。

同樣每天堅持的還有閱讀武漢作家方方寫的文章,讓我們看到真實的武漢,方方說:儘管寫一篇被刪一篇,但還是要寫。這時候我們希望聽到真話,需要看到真相。向她致敬!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百合花剛來我家的時候。

2月12日

相對安靜的一天,稿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一篇麻花油茶小姐姐的稿子感動到我,晚上,小姐姐給值守在火車站東廣場的民警送來油茶麻花,用一件粉色的羽絨服包裹得嚴嚴“還是熱的,不要老吃方便麵,喝點油茶,放點麻花。”

這些天,每天都有這樣的溫暖和感動,他們是戰勝疫情不可或缺的力量。

2月13日

今天大新聞比較多,湖北一天新增確診14840例,死亡242例……數字看得人心情沉重。中午,湖北省和武漢市突然同時換帥,還有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成為關注的焦點。

長江日報的評論“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引起軒然大波,漢網的“何不多給武漢市長暖暖心”和武漢晚報的“流產10天后,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兩篇大作,讓很多人說毀了三觀。甚至還有網友扒出來三個多月前的武漢晚報,居然在頭版整版宣傳醫護人員摘掉口罩和患者交流,看著都不敢相信,這真的是同行們做出來的新聞?他們或許有著太多的束縛和無奈,但是,

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堅守良心和底線:說不了真話,可以不說,但絕不說假話。共勉吧,也提醒自己,每一篇稿子都要認真再認真。

2月14日

今天是年輕人喜歡的節日,雖然與我等這樣年紀和性格的人毫不相干,但是,這個節日裡確實有好消息:截止2月14日10時,陝西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西安新增0例!轉發朋友圈後,引來一片欣喜的聲音:看到希望了;快了,曙光快來了;火鍋約起來……

今天上傳了46篇稿子,腰痠背痛眼發花。

2月15日

今天的天氣真好,清冽、通透,有一種秋天的感覺,是我喜歡的樣子。怎能浪費這大好的陽光和空氣,把家裡所有窗戶都打開,讓風到達每個角落。把頭伸出窗外,大口的呼吸,自由酣暢。

今天疫情通報的數字和天氣一樣讓人心情愉悅:全省確診2例,西安0例。

希望以後的每一天都是0,加油!

2月16日

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天空湛藍的沒有一絲雲彩,遠處的南山清晰可見。西安也迎來第三天確診病例為0這個讓人欣喜的數字。

然而,方方的筆下,武漢的情況卻是壞消息一件接著一件。一名叫柳帆的護士,初二還在上班,沒有任何防護,不幸被感染。這份感染殃及全家,父母和弟弟悉數病倒,相繼過世,病毒將一個家庭所有的生命吞噬一盡。我很難過,吞噬他們的,僅僅是病毒?

15日下午,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字: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

今天,把這些記錄下來吧,這些事不能被遺忘,這些痛不能被抹去。

2月17日

連著三天確診數字為0的紀錄被打破,今天,西安確診3例。

今天上午10時,僅用10天完成項目建設的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順利交接,用於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要給“西安速度”點贊。中午12點,西安馳援武漢的9車箱213噸慰問物資發車,網友說,咱西安人就是實誠,一送一列車。

晚上9點半,接到暗訪任務:xx小區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不到位,立刻安排記者前往採訪。

2月18日

最新!陝西今日無新增確診病例。

接連幾天的好天氣,感覺春天要來了,院子裡戴著口罩走動的人多了起來。

2月19日

今天雨水。雨水過後氣溫回升,春暖花開的日子就要來了。

如同這個節氣一樣的本地新聞也不少:企業復工復產的新聞發佈會召開;唐都醫院今日5例新冠患者同時出院……

今天,部門記者幾乎全部出動,周至,閻良、藍田…還有其他安排的稿件,感覺忙不過來了,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剛開始時緊張的工作狀態。

2月20日

今天,陝西出現首例死亡病例。

天氣也是陰沉沉的,中午的時候氣象臺還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安排的暗訪還在繼續,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2月21日

今天天氣好轉,又是陽光燦爛。今天起,全市室外開放式景區及戶外公園全部開放,市內公交車恢復運行。看來,距離解禁的日子不遠了。

然而,方方的筆下,死神的陰影還在武漢三鎮上空飄來飄去,今天的一片又飄到我們眼前:湖北日報一位著名的評論員一家四口感染,半月前即申請床位,一直申請不到,待進醫院時,已是重症。他本人於今日去世,這世上,又多了一個破碎的家庭。

2月22日

今天是個2足夠多的日子,再加上陽光極好,哈哈,我也想出去2一下,但轉念就想到了醫護人員說的話:“只要我們這身防護服沒脫,你們就待在家裡別出來,否則我們就白拼命了。”

這一天,四川廣元出現市民扎堆喝茶,視頻配音:“人山人海,全是腦殼”;江西贛州的集市上竟然擠得人很難走過去;河南人民為了喝一碗胡辣湯,排隊把馬路都佔了……

下午在朋友圈裡看到了小寨賽格的喜茶店已經開始排隊,記者拍的圖庫裡曲江池遺址公園裡遊人絡繹不絕。

可是,截至目前,疫情的拐點還沒出現。所以,拜託各位,疫情還沒結束啊!!!

2月23日

今天,我居住的西安市雁塔區對未發生疫情的小區不再限制出入,但是我們小區並沒有執行。

晚上9點,來了一個痛心的緊急任務,灞橋分局一位民警犧牲在抗疫一線,王濤院子鎖門了出不去,又只能是住在東郊的小龔,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灞橋分局,以最快的速度發稿,10點半,新媒體各平臺稿件全部發出。又寫完報紙稿,小龔才離開灞橋分局,擔心安全問題,我一直和她保持聯絡,11點54分,小龔發來微信:進家門了,王老師可以放心了。

2月24日

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傳統習俗要理髮。小南門裡,城管組織了七八個理髮師給市民們理髮,大家戴著口罩間隔兩米排起長隊,我還過去拍了幾張照片。

今天的重要新聞是:解除封閉、恢復交通、恢復市場經營……

今天晚上,曲江、高新、西鹹新區等幾個區域同時點亮,為抗疫工作加油,向抗疫英雄致敬。

可惜我沒時間看同事們航拍的點亮視頻,從晚上8點開始坐在電腦前,看灞橋犧牲民警喬錦仁的稿子,稿子是小龔和王濤兩個分頭採寫的,兩人文字風格迥異,各自寫完堆放在一起,重複混亂,需要動大手術。一口氣整到11點多,感覺頭髮都被自己擼掉了好多。整完趕緊去送審,全部結束12點多了,這時候才覺得腰疼的不行。

王小笑的疫情日記

2月25日

時間過得真快,王小笑的疫情工作日記居然已經記了一個月了。

疫情快點結束吧,王小笑不想再寫下去了。

(作者王小笑供職於西安一家新聞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