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今後還會拆遷嗎?為什麼?

中國夢179575962


對於“農村今後還會不會拆遷”的問題,我想應該分開來答。

1、對於那些離縣城較遠的村子,如果沒有機遇,比如說高鐵線路等要經過村子,或是村子附近發現了地下礦等,是很難拆遷的。其實,高鐵線路一般都儘量繞開整個村子,因為整個村子搬遷的費用問題,以及搬遷後的生活問題不小,能避開儘量避開。而即使是村子附近發現了礦藏,一般也是將農民安置到礦廠上班,然後集體蓋房,集體搬遷,其實,還是生活在農村。

2、對於那些離城(甭管是幾線城),被拆遷的概率大得很,因為城市只能變大,不可能變小。別看有的人嘴上說的好,等我退休了,就到個農村,蓋幾家平房,種幾畝田,養一池魚,養一群家禽,天天看雲、看月、釣魚、吃自家養的沒激素的雞、鴨。理想就像楊貴妃,而現實卻是如趙飛燕,新鮮新鮮,可以,長久居住的可能性幾近零。因為農村有一大堆實際問題。比如你在城裡,一天一個熱水澡,到了農村,你是可以買熱水器,你也可以弄個能躺下一家子的大浴盆,關鍵是農村的自來水一般都是按點兒供應。還有,絕大多數農村都沒有下水道,你天天泡澡的水能解決,流哪兒是個大問題。還有,你若天天上好幾年沒看見一隻蒼蠅的廁所了,突然間來到農村,只要一上廁所,蒼蠅們就都集中到你的肥臀上去“開會”,怎麼辦?就不一一例舉了,其實我的例舉,很多人用腳丫子都能想得出來。

所以,城還會大,大城更大,小城變大。想大,城內已經放不下一雙腳,就只能到城邊去找能放下身子的地方。這些地方是農村人的房和地,當城裡人想要住房時,農村人就得讓出自己的房和地。

讓出後,有的歡喜有的憂。歡喜的是,終於不用花什麼錢就住上了哪怕在線外的縣城也要五六千一平米的樓。憂的是,本來只需一個月就繳個電費和買罐煤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又得供暖費,又是物業費,而打工每月只有一兩千收入,只要一交錢,就拉心拉肝兒。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說了不少,沒煩吧?沒煩的話,請關注我哦!我會積極回答問題的,以便大家一起交流。


哀家說古


農村今後還會拆遷嗎?為什麼?

作為一名在恩施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民,我們家本身也經歷過農村拆遷,說實在的當時也沒有想到自己住在山疙瘩裡還可以吃到相關部門的拆遷款。其實去年大家應該經歷了最大的一次拆遷,那就是農村安置點建設咱們農民的老房子是必須拆除的。那麼為什麼說以後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村拆遷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農村的變遷

熟悉農村的人都知道,城市化是農村這幾年最廣泛的現象,這使得很多的農民遠離農村而定居城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農村不少的房子就會空下來,最後逃不了被拆遷的命運。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這些房子不能賣出去呢?一方面不少人覺得與其在農村買房子不如到城市,另外一方面就算賣也只能本村人交易,那麼肯定還是會有空下來的房子。

再者如今這些年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就拿我所居住的這個小山村來說,從村裡到縣城的道路是先修、後拓寬、然後裁彎取直。這每一次建設都需要拆除沿線不少地方,也使得咱們“要想富、先修路”成為事實。

當然在農村拆遷除了基礎設施以外,再就是上面所說的安置點搬遷。去年咱們這邊有一百多戶搬遷到安置點,而他們的老房子都是需要被拆除的,您說一個鄉總共才會有多少戶,這不是大面積的拆遷現象嗎?

合村並鎮的需要

合村並鎮其實也是農村變遷的一種,之所以單獨提出來是因為這將是未來農村一大不可逆轉的趨勢。就當前的農村狀況來看,農村進行合村並鎮有著三點基礎:一是當前的易地搬遷和精準扶貧使得一大部分人已經開始聚集居住在一起,比如安置點、搬遷點等建設其實就是合村並鎮的形式之一。

二是廣大農民有著合村並鎮的需求,和以前相比如今的農民也在追求著更好的物質和生活享受,特別是教育、醫療方面,而這些必須要人口密集地才可能實施。三是現在農村掙錢的方式多種多樣,咱們農民不一定得依靠一畝三分地才能夠取得滿足家庭日常開支的收入,完全可以擺脫土地的束縛。

正是因為合村並鎮的趨勢所在,在以後的農村將會對那些零零散散的農戶給予拆除,然後將他們搬遷到統一的安置點或者居住地。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拆遷一事有好有壞,我曾經就看到過拿到拆遷款之後花錢大手大腳,結果很快敗光了家產,最後的日子還過得不如拆遷前。所以我們農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不能夠忘記自己在農村的那些苦日子,也不能忘記自己屬於農民的根。


愛茶者九號


拆不拆要看城市的發展,我孃孃就是寨子裡的人,她們寨子在機場附近,當年修機場佔了寨子的地,政府分了街上的門面給他們,平均兩戶人家一個門面,孃孃和她侄女家共分得一個,每年的租金是三萬元,一家分1.5萬元。因為沒有了土地,她們要出去打工才有飯吃,打工工資不高,如果在藥店和超市大約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家裡的孩子大了要結婚,之前徵地補償的十萬元早用完了,兒子讀書又不給力,只能打零工,婚後的日子還要靠老人接濟。

所以,失地農民生存並不容易,國家應該重視農民的生存發展,不要僅僅給錢就打發了,補償款吃完就沒有了,農民也希望活得更有安全感一些。



老年公寓的夢


這個肯定會拆遷。這不得不從我國目前老齡化問題說起,我現在就是在農村工作的。目前農村生活的老人及其少,拿我老家來說,90年代村裡有600多人口,隨著改革開放外出務工人員多了,到2018年我老家現在還有10個人不到。年齡都是在60歲以上的,去年因為兩個老人,一個死了,一個就去城裡和兒子一起住。農村現在人少,空房子多。現在國家實行一戶一宅政策,一般家庭都往鎮區建房,好點的家庭都往縣城買房。現在國家更是提倡新農村建設,對那些長期無人居住,無人管理的老房子進行拆除。為了鄉村美麗建設,剩下的老房子何去何從?


石起故事


我們家現在正在進行拆遷,我來講講實際情況。

我是湖北恩施的山區的,我們家在鎮上住,是離縣城最近的一個鎮。縣城的發展已經把能用的平底都用了,剩下的周圍都是山。所以把我們鎮列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我們鎮有一片還算比較大的平地);前些年高速路開通,在我們鎮有一個出口;現在還在建馬上要開通的鐵路,火車站也在我們鎮上;從縣城修了一條雙向八車道的快速路也已經基本修建完成,只等正式通車。整個區域內幾縱幾橫的路網也準備開建了。在行政方面以前的村委還是主持工作,但是在村上面組建了(籌建)一個街道辦公室。以上是政府比較大的層面的情況。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修火車道和站、公路等佔用的土地房舍,該搬遷的已經搬遷,該補償的也都已經到位。整個規劃區域還沒有徵收的房舍和土地都已經丈量完畢了。未來的安置房小區據說也已經開工在建設了。這是硬件方面的情況。

我們老百姓是怎麼想的呢?基本上是所有人都支持建設,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意見,也是因為對丈量結果或者補償標準不太滿意。現在較普遍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先分好安置房,然後在搬遷,理由是沒地方搬;二是大多數人希望按照規劃給自己劃一塊宅基地自己建房,不太願意去安置小區的“火材盒”樓裡住。對於補償標準方面,都希望能按照城市的高標準來補,但是也可以接受低一些的補償標準,只要別低得過分就行。

從我們家鄉的實際情況來看,拆遷是不然還會繼續的,這是相關的幾方都希望的。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看城市化、城鎮化也是必然,而且現在才算剛剛開始。

所以最終回答你,拆遷還會繼續比較長一段時間。


敬人的新農村


我的老家是第三種拆遷了 ,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條件好點的拆遷後可以輕鬆的拿到房子,至於那些家庭困難的就難了。好不容易七拼八湊才蓋好的房子拆掉了他們難受極了,當然房子小補償也少。還有就是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還好點,就是八,九十歲以上的傷心了,還有臥床不起的。租不到房子年齡大了人家不敢租給他們,說不好聽的就是怕他們死掉在租的房子裡。年齡大的都很難受。怕是看不到蓋好的新房。搬了捨不得有的哭哭啼啼精神特別不好。


蘇北農村的人


這個問題就好比去我家離市區一兩百公里幾時才能拆遷到我我們村是一樣的道理!拆遲早是要拆的,但是我現在26歲,個人覺得等農村普遍拆遷到時候我已經躺在床上或者已經成骨灰了!哈哈哈😄!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樣就拿村村通水泥路來說吧,就不說西部的落後地區了,我們鎮旁邊有的村子裡連國家補貼修水泥路,政府出百分之80,村民出百分之20,村裡都吵得快要打打殺殺了,都不用說國家能不能大道拆遷的水平了,看似簡單,但是在農村真的是什麼人都有,農村拆遷涉及的問題太多了!不僅要國家經濟允許!還需要人民集體意識提高!想要提高人民集體意識提高得先提高提高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所以你自己想想什麼時候農村才可以拆遷吧!文字水平不太好!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誠實的小李哥


根據目前對農村的各項土地政策來看,未來10年到20年,部分農村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拆遷和翻建,並會出現各種農副業的生產加工廠、養殖場,和高層的居民樓等。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其實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已經把農村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定型,在各個方面都有詳細的規劃和鋪設。實施鄉村戰略的主要核心,就是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而如何實現全面奔小康,實現現代化建設,首先就是要全力做好"三農"工作。

一、進行戶籍改革,鼓勵農民進城落戶

首先,先進行了戶籍改革,剔除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統一了戶籍制度。然後加大力度推進城鎮化工作的實施,同時做出了兩件非常切合農民利益的舉措,讓農民能夠輕鬆進城落戶:

第一是全面開放了各大中小城市的落戶政策,甚至無條件落戶。

第二是為解決農民進城以後的後顧之憂,賦予了農民更多的土地權益,農民進城落戶後,保留了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權益,即使進城落戶了,照樣可以擁有承包土地。

二、當農民進城之後,村子和一些閒置的土地如何處理?

1、針對村莊方面

目前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空心村”,甚至有些村落已經杳無人煙,針對這些村子的處理,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裡面提倡的是優化鄉村發展佈局和統籌利用生產空間,把村莊先分類再處理,比如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以及搬遷撤併類村莊。特色保護類的,就是有些村子已是有上千年的歷史,房屋建築都具有歷史價值的,不能隨意破壞,所以要設立保護區。針對一些搬遷撤併類村莊,就可實施“小村並大村”等措施方針統一規劃。

2、針對土地方面

當前農村閒置的宅基地約佔宅基地總數的四分之一,閒置拋荒的承包地也不計其數。這些大量的閒置土地該如何利用呢?有辦法!

1、土地有償推出,在農民自願有償的情況下土地退給村集體,同獲取等量的補償金。目前該政策正在試點階段,並沒有大量開展。

2、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是以後農村土地的的主要發展形態,目前我國農村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被流轉。土地裡轉是集機械化、規模化與一體的種植模式,也是國家大力推展扶持的對象。

3、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村集體可以將一些閒置的宅地基、廢棄的公益性設施用地和其他的一些集體土地,同國有土地一起,同等同價入市售賣。當然,這裡說的售賣指的是土地的使用權。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未來的農村,在各種土地政策實施下,可能是各種小型加工場、養殖事業的聚集地,農村也會因工業帶動經濟,因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而讓農民腰包更鼓。

注: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存在任何政治色彩。


農十


“要想富,就當拆遷戶”。很多農村人都想從拆遷上發財,很多農村人都希望以後農村還會出現拆遷。

農村的拆遷是否以後再也不會出現了?

拆遷是無法預料的,農村的拆遷以後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農村的拆遷按性質不同,可以分多種。

一、政策性拆遷。

1、農村扶貧搬遷。這種拆遷只針對農村特別困難戶,有易地扶貧搬遷和就地扶貧搬遷兩種,前者一般是搬到城鎮或者縣城的集中安置房,後者是從本村老宅基地搬到本村新宅基地。這類搬遷戶獲得國家安置房後,原老房子要拆除,搬到本地還好,搬進城的很多人都會後悔,而且有的搬進城後比不搬時更困難。在城裡找不到事情幹,回農村種土地不方便,進退兩難。當然農村全面脫貧後,扶貧搬遷拆遷以後就不存在了。

2、農村集中規劃搬遷。這類拆遷是集體統一規劃建房,在農村規劃一個地方,集中修建住房,將農民集中到一個小區居住,拆出老房子,搬進新房子。這類拆遷隨著各地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後隨時有可能會出現。

政策性拆遷,歷來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拆遷戶頂多是改善一下居住環境,拆遷發不了財,有的反而越拆越窮。


二、國家徵佔獲者單位徵佔拆遷。

1、占房不佔地拆遷。比如國家因公共設施建設佔用農民的房子,不佔用土地,這種臨時性規劃徵佔拆遷也可能隨時出現,一般農民房屋被徵佔,只能獲得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償,房還房,這類拆遷農民富不起來。

2、占房又佔地拆遷。農民真正要翻身的除非遇上這種拆遷了,農民的房屋和土地都被徵用後,很多拆遷項目都會依法獲得補償。例如,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安置補償、房前屋後樹木及土地上苗木山木草地樣樣都要給補償、還有搬遷費補償、社保補償以及人口安置補償等。真正能夠讓農民拆遷致富的只有這種拆遷,其他類型拆遷都沒賺頭。


終上所述,很多農民盼望著未來還會有拆遷,未來也一定還會有拆遷,大家都想從拆遷上發財,可真正獲得拆遷的農民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拆發的,也有拆窮的。易地扶貧搬遷和集中規劃搬遷無法改變農民貧窮的命運,頂多是改善居住環境,農民遇拆遷千萬要三思而行,有時候拆遷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只有土地和房屋全部被徵佔拆遷才是農民真正翻身的機會,但這種夢想很難實現。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農村今後還會拆遷嗎?答案是不只會還會拆遷,而且拆遷會越來越多。算一筆賬就清楚農村今後為什麼拆遷會越來越多。



在這裡就拿我所在的城市農村拆遷做例子。

土地徵收賠償款是每畝20萬元左右,房產拆遷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按建築面積1:1.5比例賠償,一個是按建築地面積1:3比例賠償,這是房產證件齊全的補償法,其它的就不舉例了,只會少不會多。



拆遷后土地價值怎樣計算,以現有地產商拿地價樓面大概是17000元/平方,合一畝超過一千萬。房子拆遷的賠償更可怕,房子的造價每平方不過2000元,1:3的比例相當於每平方賠償6000元,自己買地都不只這個價格,建築外的土地還是無償貢獻。



這樣的生意誰不做,只是農民給賣了還高興的幫著數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