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你吃過幾個?

新大風歌


1、現在農村越來越城鎮化,現代化,網格管理體制也體現在農村了.關於農村有些即將消失的野味?逐漸被人忘記,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2、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種叫做草螞蚱的昆蟲卻是我兒時揮之不去的佳餚野味,至今回味無窮。那時兒不象現在這樣農藥運用廣泛,各種草蟲兒氾濫成群,嚴重時把莊稼吃得只剩個莖杆,這些草螞蚱個個長得膘大肉肥。

3、為不損害莊稼,老師會讓我們這些小孩子放假,拿著瓶子葫蘆頭等皿物漫山遍野地抓螞蚱,抓得多了盛不下,便會掐一根草莖串起來,串得一串一串的,回家後,大人們會全部倒進做飯的鐵鍋裡炒一下,放上一點鹽,吃起來更香,尤其是那些快產卵的螞蚱,那螞蚱子咬起來咯嘣咯嘣的,更有味道,炒螞蚱是那時侯莊稼人飯桌上的家常便菜。

4。現在聽說有些賓館飯店也會把炒螞蚱當作一道佳餚盛菜,可惜這些螞蚱都是大棚養殖的,乾癟瘦小,沒有了野生的那種味道。兒時吃得津津有味的許多野味現在己見不得到了,象毛蟲蛹,豆蟲,螳蜋等,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卻能極大地滿足我們這些孩子的囗福,好懷念兒時的快樂啊!

5、還有就是就是野雞、野兔這類的,以前小時候家裡的山上野兔和野雞那是很多的,野兔現在都基本看不到了,野雞也少了,而且也成了保護動物。剩下的就是山上的菌類,例如松蘑、嘎啫蘑(叫法不一樣)、靈芝、蠍子等,因為山的被開採,松樹這類的樹木少了,這些東西基本上也都沒有了。好懷念小時候,


舟山小漁民


小時候農村裡的孩子會自己給自己改善生活,家裡生活條件不好,需要打牙祭,就靠孩子們奇思妙想了。

那些年山裡的松樹是野生的矮松樹,每年夏天,松樹上會掛著很多毛蟲蛹,父母沒空去山裡剪這些高蛋白蟲蛹,於是孩子們自己到山裡剪。

印象裡,我們家當初這個任務是落在年齡最小的小編肩膀上,帶著不合手的大手套,拿一個圓形的、用棉槐條子編的框子,跟著比自己大的鄰居姐姐們翻山越嶺,從每一棵松樹上剪下來躲在繭裡的蟲蛹,等框子裡剪了很多以後,大家才開心往回走。

等來到村後的河邊,我們會處理蟲蛹,把一個個繭剪破,取出裡面的蛹,有時候能剪出很多變成毛毛蟲的蟲子,一開始會嚇的趕緊甩啊甩後來看多了也就不怕了,剪出來的蟲蛹洗一洗,再次放到框子裡,拿回家讓母親給我們炒熟。

特懷念那幾年的毛蟲蛹,現在山裡那種矮松樹不怎麼多了,雷雨季節到山裡也看不見幾個毛蟲蛹,這玩意,這種野味即將消失。

我們老家山裡有一種蘑菇叫做松板,是一種比肉的味道還要鮮美的蘑菇,那些年山裡的松板也不多,一種叫松蛾的蘑菇很多,如果有幸摘到一片松板,會開心一整天,這樣的蘑菇做在菜裡頭,家裡幾個孩子都會搶著吃。





小編覺得有二十年沒看見松板了,每當夏天多雨季節,小編還是喜歡到山裡去撿蘑菇,松蛾還有,但看不到松板了。

小時候的肉類食品是知了猴,傍晚到,每天傍晚到小菜園裡溜一圈,總能抓個十幾二十個,那時候捨不得放到油鍋裡炸,就等做飯剩下的餘火,把知了猴放進餘火中,等一點火也沒有了,我們就把它們從灰堆裡扒拉出來,這玩意特別香。

割完豆子霜降以後,原來躲在豆子秸稈上偷吃豆子苗的蟲子,它們會鑽進貼地堰的泥土裡,挖出來時豆蟲把身體裡的糞便已經排完了,還胖嘟嘟有肉,這樣的豆蟲我們叫它地黃,營養價值很高,味道鮮香好吃。


如今知了猴不多了,地裡藏起來的豆蟲也不多了,大概噴施農藥,讓這些蟲類幾乎滅絕了。

山裡很多可以吃的野菜也快找不到了,過去我們喜歡吃的好東西,好像現在看不到了,它們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逐漸消失。


悠然見東山


說起農村野味真的特別的多,不過由於現在人們大量的捕捉還有受環境的影響,農村裡的很多野味也變得越來越少了,有些甚至完全消失了,只能成為我們的回憶了。


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真的太多了,比如有:野兔、野豬、野生烏龜、野生泥鰍、野生竹鼠、野生黃鱔、等等...上面說的那麼多野味我都沒吃過,覺得有點遺憾了。我說說我曾經吃過的幾個野味吧,在我心目中印象比較深刻的,那是我童年的回憶了,記得小時候經常能吃到這些野味,現在幾乎消失了。

一、竹蟲。記得小時候,每年都跟媽媽回外婆家的,那時沒有交通工具,都是靠步行去的,大概走路要一個多小時吧,在路上有很多竹林的,那時在竹林裡有特別多竹蟲的,我抓了滿滿一大袋去外婆家油炸來吃的,油炸竹蟲特別的爽脆,非常的好吃,現在我走遍很多農村的竹林都找不到竹蟲的蹤影了。不知道你那裡還有這些野味嗎?



二、山坑螺。在我這裡,大大小小有幾十個農村,現在河裡山坑螺基本找不到了,記得十多年前吧,在我村裡後山的那條小溪是有很多野生山坑螺的,那裡的水是山泉水流出來形成的小溪,而且那裡沒有人類的居住和活動的,野生山坑螺特別多,後來被開發山區旅遊景點後,野生山坑螺再也見不到了,在我這裡農村,已經找不到野生山坑螺了。


三、七星魚。記得小時候,和村裡的小夥伴去小溪裡經常能捉到野生七星魚的,近些年來由於人們的大量捕捉,無論是網魚還是電魚呀,現在在我們村裡,野生七星魚已經很難見到了,野生七星魚用來煲湯特別的營養好喝。你那裡還有野生七星魚嗎?

現在農村很多野味都越來越少了,其中你都吃過哪些呢?歡迎留言。


三農天地


作為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冷,對於以前農村小時候的一些野味,現在可能想要吃到真的是非常困難。所以經常在網上看到別人,吃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一些野味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的親切。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而且回老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所以想要吃到農村這些野味,越來越困難。即使有時候回到農村,卻並不是吃這些野味的時候,所以就會覺得特別的可惜,因此每次現在回老家都會挑選能夠在野外找到野味的時候。那麼現在在農村地區,有哪些之前常見的野味即將消失呢?


第一,知了猴

這種美味其實在農村地區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在我小時候,還有就是知了,小時候一個晚上可以抓到很多,每次都能吃到爽。但是最近這兩年回農村的時候,雖然晚上以同樣的方式去野外捕捉知了猴或者是知了,但是明顯可以感覺到數量越來越少。這種美味的野味現在在農村地區,由於被人們過度的捕捉,導致數量越來越少。歸根結底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現在知了猴的價格越來越貴,在我們當地,一個知了猴至少能夠賣一塊錢以上。所以前兩年農村人大量的捕捉導致知了猴的數量越來越少,很有可能再過一兩年的話就很難找得到了。


第二,野生的溪魚

在以前農村的一些小溪裡面經常能夠發現有很多野生環境長大的魚,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味道卻非常的鮮美,經常在一些水質比較好的地方會有比較多。不過現在由於農村地區大部分水土都遭到了汙染,尤其是農藥的汙染,導致現在農村的溪流裡面生物越來越少,其中就包括我們小時候經常捕捉到的野生溪魚,現在基本上看不到多少,很難抓得到,所以人們在不斷髮展過程當中,往往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第三,野生蘑菇

以前在我們當地吃的最多的一種蘑菇就是松乳菌,又叫雁來蕈,是一種極其美味的蘑菇,而且無法進行人工繁殖,只有在一些松樹底下或者板栗樹底下才能夠找得到。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和八九月份的時候是這種蘑菇比較多的時候,雖然小時候經常能夠吃得到,但是如今卻很難在山上撿得到了。其實也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只是覺得現在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找得到這種蘑菇了。

第四,野生泥鰍和黃鱔

其實在南方地區這兩種野味應該是我們平時吃到最多的,因為在南方地區的水稻田裡面,以前有很多的野生泥鰍和黃鱔,所以我們很容易抓得到,但是由於農村地區的稻田過度使用除草劑,導致泥鰍和黃鱔幾乎滅絕,現在很難找得到。

當然,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野味,確實現在也越來越少,而且我們小時候吃過的地盆子,覆盆子,象鼻蟲,石蛙,野生甲魚等等這些美味的食材現在基本上很多都已經沒有了,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村地區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為造成破壞,其實佔據最主要的原因。你們覺得還有哪些野味現在越來越少了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少三番


說到野味,我不得不出來嘮嗑幾句,就當陪大家一起回憶下過往吧。

我們這地處南方,是一個藏在深山老林裡的小村莊,所以野生資源特別豐富,水裡遊的,山裡跑的,天上飛的,應有盡有。在80年代那個農村物資還比較貧乏的時代,一年難得吃上幾回肉,所以當時村民們為了改善生活,只得靠著大山討生活,偶爾上山下河摸點野味打下牙祭。下面我就挑兒時印象中比較深刻的,當然在山裡也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野味來跟大傢伙聊聊。

<strong>水裡遊的

村裡子裡沒有大河,只有一條小溪從南往北穿流而過。小溪雖小,但裡面的野味著實不少,一到夏天,許多姑娘婆婆便揹著小竹簍,帶上簸箕,不亦樂乎的跑到小溪裡面捕魚。小溪裡養不了大魚,大多是一兩指大小的小魚,比較多的有一種褐色小魚,背圓腹平,平時喜歡趴水流湍急的石頭底下。還有就是野生小鯽魚,我們這方言叫“蛇婆魚”,一般藏身在小溪兩側岸邊的水草中。再就是那種小蝦米了,生活在水位較深的平緩區域。我們捕魚的時候一般用簸箕架在平坦的河床上,然後用腳在上游處一頓踩,將上游的小魚小蝦趕往簸箕中,再伸手抄起簸箕,就能將魚蝦捕上來了。用這種魚蝦做菜,我覺得配上酸豆角最美味,新鮮爽口,實在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開胃良菜。

山上跑的

這個就更多了,畢竟我們這靠山。比較多的有野豬,野兔,麂子,還有巖蛙,竹鼠,山雞等。野豬、野兔、麂子、等一般人看到也抓不到,因為需要一點專業技術,要了解野獸習性,會下套放索才能抓到。巖蛙抓起來比較辛苦,也需要膽大,它們生活在山澗有水的地方,而且都要夜晚才出來活動,山路比較溼滑,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再則一般人晚上不敢進山的。竹鼠喜歡挖洞藏身在茅草下面,以茅草為食,我有個叔叔非常會抓竹鼠,每年都會抓上一兩隻回來大家一起吃,可惜前幾年因病去世,從此就再也吃不到他抓的竹鼠了。

天上飛的

如果竹雞算飛禽,那我覺得它是我們那最美味的山珍野味了。每年的秋收季節,總會有竹雞奈不住食物的誘惑,從山林裡跑到田間來啄食稻穀,這個時候是最好抓雞的時候。在田間地頭插上小竹杆,一端繫上繩子,打好活結用來作套索,再用石塊輕輕壓住機關,套索裡再撒點穀子作誘餌,只有竹雞上套,踩到機關,基本上都是一套一個準。套到竹雞後回家用油炸了,再放到灶頭上用柴火燻上一段時間,然後切碎,用罈子辣椒一炒,那滋味真是嘣嘎脆爽。

到了九十年代,在外上學以後就很少吃到這些野味了。一個是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人們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跑到山上去尋找食物。二則是隨著人們的捕捉,許多野生動物日益瀕危,慢慢被國家列入了保護動物的序列,山裡人樸實守法,捕食野生動物這種違法的事情當然不會再幹。所以,野味在人們的生活中也就漸漸消失,我也只能在腦海中回憶一下那些兒時的味道了。


湘俚伢子


從小成長在農村的我,後來離開農村來到了城市生活。在一個雨後的清晨,我走在人行道上,前面一個大樹下白色的圈點映入了我的眼前,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馬皮泡”,兒時的回憶出現在了我的腦海,那是我在那個年代農村喝過的最美味的野生菌湯了,忍不住的嚥了咽口水。

“馬皮泡”,在我的老家下過雨之後,在一些山頭的草地上,會長出來,一個個白乎乎,肉墩墩的,看上去就有想咬一口的衝動。那時候年齡小不懂得,有一次我在下雨以後特意跑到山上去找,找到了以後就採了帶了回去,求著媽媽給我燉湯喝。媽媽說:“傻孩子這是藥。”從來沒有吃過蘑菇的我,一口咬定這就是蘑菇,媽媽終於是執拗不過我,最後用哪個神奇地大鍋給我燉了一鍋馬皮泡骨頭湯。

我的舅舅是山裡的打獵能手,經常會抓一些野兔之類的到鎮上去賣,有的時候還會給我帶一些不知名的鳥回來,讓我玩。對於這些不是家裡經常能見到的野生動物,我還是十分害怕的,經常是通過動物長相,來決定自己的喜愛與否,更不敢說去吃了,直到有一次我聽到斑鳩這個名字,我就莫名奇妙的喜歡,在我看到它的時候,我居然有了想吃的念頭。不過舅舅打來的野味一般都是用來到鎮山換的,一直不敢主動要求。

有一天舅舅跟我說中午到他家吃飯,說是特意給我弄了一對斑鳩,按奈不住的我早早的就去他家等著了,如我期盼中的一樣,斑鳩的味道是如此的香,至今我都無法忘懷。

以上是我分享的記憶深刻的兩種野味,你覺得怎麼樣?


老王忙三農


我是來自河南商丘的一個小山村,不知道你所說的野味是指葷的還是素的,我就說一些我小時候吃過,但是現在基本沒有見過的東西。

1、槐花

這個東西可以生吃,甜甜的,吃一點可以,不能吃多,吃多了也不好吃。槐花主要用來蒸著吃。小時候會用鉤子從槐樹上勾下來,然後洗乾淨,用麵粉裹起來(麵粉不要太多),放在鍋裡面蒸。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蒸熟了。蒸熟以後用調料(蒜汁/香油/麻辣鮮/辣椒)拌著吃,很好吃。

現在我們那邊中這種樹的都很少了,幾乎絕跡了。

2、地蘚皮

我們那裡叫地蘚皮,這種東西吃起來有點像木耳,但是比木耳絲滑,比木耳好吃,我小時候吃的時候都是炒雞蛋,不過沒有吃過幾次,主要原因就是太麻煩。

一般地蘚皮是下過雨以後,山上會比較多。由於是在山上,所以摘鏟的過程中會摻有很多細沙和泥土,洗的過程中會非常,非常、非常的麻煩。

3、蟲不久

我們那裡叫這個物品是“蟲不jiu”,長在樹上。小時候,每到春天都會爬到樹上摘一些蒸著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怎麼滴,我們那邊這種樹很少。

一般我們那邊摘下來以後,會蒸著吃,很有嚼勁。最好選擇青一些的,青的好吃,蒸的時候不要放太多面粉,也不要蒸的時間太長,否則容易儂,影響口感。

現在我們那裡都蓋起了樓房,把一些樹木都砍了,現在回家基本吃不到了。

4、馬蜂菜

我們那裡叫這種菜叫”馬蜂菜”,至於為什麼叫馬蜂菜,我也不知道!

這種菜都是夏天出現,長在麥地裡面。小時候經常會蒸著吃,酸酸的,很好吃。現在我們都是打農藥,或者也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沒有人吃這個了。


老闆來份隨便


以前的農村生態環境特別的好,各種野味也是很多的,包括地裡長的、水裡遊的、地下長的、草地裡爬的,鄉居小菜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吃過的也不少呢,像捻子等野果都是在野外現摘現吃的,還有泥鰍等泥水裡的美味也是抓到了生火烤來吃的,現在想想也是滿滿的回憶啊,多年沒有吃過了:

一、泥鰍

小時候家裡的水田就有泥鰍,去田裡幹活就能抓到泥鰍,而像寒冷的冬季,一些有水的水田也是能挖到泥鰍的,那時候跟小夥伴寒假放牛,就經常抓了烤來吃,泥鰍滑滑的,有粘液,不好抓,記得那時候因為抓泥鰍還摔倒在淤泥裡過呢。

而現在的水田依然每年耕種,但卻沒有泥鰍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乾旱有關,我們那邊的水田若不是灌溉的季節水庫不放水,水渠是沒多少水的,特別是冬季,徹底的幹啊,而水田也是乾裂得不成樣子。

二、竹蟲

竹蟲是生長在竹子裡面的一種肉肉的白色蟲子,小時候跟爸爸去砍竹子就有遇到過,拿來油炸了,特別的香,以前還跟哥哥搶著吃呢;而現在呢,竹蟲也還是有,不過比較少了,像山區老家的人們更喜歡吃鮮嫩的竹筍,長竹筍的時候就拔竹筍吃了,而不是留著長成竹子,而且已經長大的那些竹子有些是砍來起房子搭架子用或者是賣了,竹子變少了,竹蟲也就沒那麼多了。

三、塘鱧

塘鱧是一種小型魚類,對水質要求蠻高的,我們山區老家山林裡的溪流那裡就有,塘鱧喜歡藏身在那些石塊下面,翻開那些石塊,它們立馬遊開了,徒手也不容易抓到呢,小時候還挖蚯蚓去釣塘鱧,不過太小條了,釣個二十條也就一小碗;現在那條溪流沒什麼水了,這種魚也就沒有了,因為10年前,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都各自在那裡挖池蓄水弄自來水接回家用了。

四、野地瓜

野地瓜對生長的環境不怎麼挑,像鄉居小菜山區農村老家的山坡、耕地邊、路邊就有,一棵藤上面結好多個呢,以前跟媽媽去玉米地裡幹活,最喜歡去摘來吃了,不過擔心裡面長蟲,每次媽媽都要我們洗乾淨掰開看裡面沒有蟲子才能吃;現在老家那邊還是有野地瓜,不過很少有人吃了,村裡沒人養牛了,平時也不特意去摘,耕地邊長的又擔心噴農藥會有影響。

五、山莓

相對我們平時吃的草莓,山莓可是野生的水果哦,在農村並不少見,果實紅豔讓人看著就想吃,而實際上山莓也是汁多口感很甜的,夏季就是山莓長果的季節;但是摘山莓要注意點,免得被藤上的刺鉤到收就有得疼了。讀書、工作後很少在老家住了,也是多年沒有吃過了,而媽媽夏天去地裡幹活,看到山坡長有山莓還是會摘來吃的。

當然了,要說小時候吃過的野味,是說不完的,有些野味是比較少了,甚至有些地方都沒有了,而相對野生的動物,野生的植物及果實在農村還是更多見些,不知道以後興起吃野果的時候,那些野生的植物及果實是不是會像野生的動物一樣,減少的速度變快呢,但願不是那樣。


鄉居小菜


大家好,我是超哥,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陽,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地裡長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只要能入口,在我小時候感覺都是一道道誘人的野味美食,但是現在已經越來越難吃到,這跟現在勞作方式有著較大的關係,經常回味小時候的味道更多的是回味終將逝去的那段童年回憶。

下面這幾種野味你吃過哪幾個,留言交流吧。

NO.1柴蟲

在我們老家也叫木花蟲,是一種天牛的幼蟲,因為生長於木頭之中,專門食用木芯,吃柴生長,被叫做柴蟲,營養豐富,汁水豐盈,由於柴和“財”發音極為接近,也被譽為財蟲,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過年劈柴時蹲在父親的身邊等著撿蟲子燒了吃。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NO.2螞蚱

將螞蚱去翅腿,穿竹籤上以碳火慢烤,刷上食用油,烤出的螞蚱外焦裡嫩。撒上少許孜然粉,鹽,辣椒粉等,那是真香。這是小時候最期待的野味之一,在水稻快成熟的季節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去田裡捉螞蚱,逮住就掐掉大腿與翅膀用狗尾巴草串起來帶回家。

NO.3花豆娘

這東西也叫椿蹦蹦,學名斑衣蠟蟬,成蟲、若蟲均會跳躍,飛翔時很鮮豔。最喜臭椿樹,在小時候我們那個蛋白質缺乏的年代,會滿足了我吃“肉”的願望。尤其在秋天開始孕育的季節,味道賽過大閘蟹的蟹黃。

NO.4水牛蟲

有一對長長的觸角,一節一節的,長著一對大牙,咬著人可是了不得——疼啊!夏天尤其是伏天下雨後很多,有的地上爬有的空中飛,飛的不高,油炸美味,有營養,含蛋白質豐富。

NO.5豆蟲蛹

我們老家還有一個名字叫搖頭蟲,每到紅薯收穫的季節,挖紅薯的同時能挖出不少的搖頭蟲,狀似鋼筆,你可以對著它喊出你心中想指向的方向,它都能聽你的話,現在回想起來只是個概率問題,但卻好玩又好吃。承載了兒時很美好的回憶。


現在家裡面不劈柴了,也不刨紅薯了,很多的野味再也難覓蹤跡,偶爾在鄉村的飯店裡還能看到,雖然價格很高但還是忍不住點一份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道。上面這幾種野味兒你都吃過嗎?歡迎在評論區裡與我交流分享哦。


CHAO哥


農村即將消失的野味,你吃過幾天?這個在農村長大的我們還是深有體會的,下面說說。

一、野雞,我父親以前是民兵隊長,練習過槍法。以前在我們小的時候,野雞不受保護,經常到地裡偷糧食種子吃,那時候的人們是見一隻殺一隻。由於那時候大量的槍殺及藥物毒殺,野雞在我們當地已經消失了幾十年了。而用嫰姜炒野雞,現在只能是在記憶中或買個養殖的偶爾過下嘴癮。


二、黃鱔、泥鰍,小時候要想賺零花錢怎麼辦,那就是去農田裡挖黃鱔、泥鰍。自己想吃的時候,也可以改善伙食,另外還可以賣了換零花錢,是我們小時候主要的零花錢來源。現在由於水稻改單季稻加上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農田裡已經沒有這些東西了。想吃,只能買養殖的了,反正吃起來就是少了野生的鮮味。



三、麻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時候大家都認為麻雀是害蟲,破壞糧食作物生長。用一個蔑織的蓋盤,下面支一個竹杆,竹杆上系一根繩子,撒上稻穀,等麻雀進去吃食後,拉動繩子,就將麻雀抓住了。拿來炒著吃或燉湯吃,是以前小時候補身體的主要營養來源。現在麻雀既不讓抓,更不準吃了,而且數量在我們當地也是少的可憐。

四、野生蘑菇,小時候經常要跟在媽媽後面去撿磨菇,那時候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媽媽撿的蘑菇主要是出售補貼家用,偶爾些品相不好的賣不出去的才會自家食用。偶爾有時候能加點瘦肉在裡面一起炒,那是小時候最好的美味。可是現在農村的森林覆蓋率高了後,柴火都沒有人要了,很少有人上山了,也再沒有見過野生的蘑菇賣了,又只能是在記憶裡回味這種美味了。



上面這四個,都是我記憶中的野生美食,現在由於數量稀少,國家又出臺了相關禁捕禁殺政策,所以大家千萬別以身犯法,現在只能在記憶中回憶了或買人工養殖的吃。你們小時候有吃過這些東西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