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守望相助 左鄰右舍一起戰“疫”

守望相助 左鄰右舍一起戰“疫”

守望相助 左鄰右舍一起戰“疫”
守望相助 左鄰右舍一起戰“疫”守望相助 左鄰右舍一起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太原各社區、物業群防群控,但是,在不串門、不走動的當下,有特殊需要的居民生活誰來提供幫助呢?各社區因地制宜想辦法,以社區工作人員為主,轄區內招募居民志願者、業委會成員等,在自身所在的社區街巷、小區樓院裡開展鄰里守護,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特殊的服務,鄰里守望,共同戰“疫”。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採訪各社區、業委會,瞭解到鄰里間默默守護的故事。

北營街道許坦社區

小區學生的學習資料 志願者幫忙打印送上門

“我是東潤小區的,這是我家孩子需要打印的作業,麻煩幫忙打一下。”“我住在201小區,我家孩子需要打印學案,謝謝了!”“我是有機小區的居民,需要打印課後習題,還請幫幫忙”……2月26日一大早,隨著一條條信息不停蹦出來,太原市小店區北營街道許坦社區大學生志願者楊怡瀾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加微信、文件傳輸、打印、裝訂、送資料上門……疫情期間,許坦社區提供免費打印作業的服務,年僅20歲的大學生楊怡瀾化身暖心打印員,擔起這個重任。她家就在許坦社區,對各個小區非常熟悉。

楊怡瀾是廣西師範大學大二學生,不久前,看到社區招募居民志願者,她主動請纓。年紀輕輕,該給她安排個啥任務?社區主任高改霞思量半天,想到一個點子。最近,不少學生在家上網課,很多家長在朋友圈問,哪家快印店開門了,誰家有打印機。既然大家都有打印需要,社區何不成立個臨時打印點?

“我們有打印機,而且,小楊是名大學生,一來,會電腦會打印,二來,她是師範學院的,有文化,作業的事情交待給她,大家也放心。”高改霞介紹說,就這樣,社區備了兩箱紙、兩盒墨,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楊怡瀾。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為了保證居民儘量不出門,少出門,楊怡瀾不僅負責打印,還得挨家挨戶送去。

2月20日,社區發佈免費幫忙打印作業的通知,打印員楊怡瀾正式“上崗”。每天8點多鐘,她便到達社區開始打印。想要打印,需要提前加楊怡瀾的微信進行預約,按照預約順序,打印好後,楊怡瀾再分批送往各家。東潤國際、電池廠、201、旅遊學院……不論風雨,楊怡瀾始終穿梭在轄區內的10個小區間,為有需要的居民服務,她每天至少都得走上萬步,最多的時候,她一天能用完3包打印紙。一個禮拜的時間,楊怡瀾的微信好友增加了近百人,社區的打印紙也早已耗掉一箱半。

“孩子的學習資料,我一直是手抄,很是費事。這下好了,社區幫忙打印,感謝小楊,感謝社區,真的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社區居民李女士激動地說。

每每得到居民的表揚和感謝,楊怡瀾都很開心,她說,只要居民需要,她就一定會竭盡所能,早點兒打好學習資料,不耽誤學生上課用。

山醫大二院社區

照應醫護家屬 社區工作人員送貨上門

疫情防控期間,太原市杏花嶺區山醫大二院社區的工作人員多了新“身份”——“快遞員”,社區辦公室就在山醫大二院宿舍院裡,樓上樓下都是鄰居。2月24日,山醫大二院家屬院3號樓一對80多歲的老人家來了快遞,由於防疫需要,快遞員只能送到小區門口。正當老人發愁怎麼取時,社區工作人員熱心送貨上門了。

在山醫大二院社區,二院家屬院是一個較為特別的小區。這裡緊挨著二院院區,831戶居民多是醫務工作者或醫院退休人員。他們中有的是支援湖北的抗“疫”英雄家屬,有的正在太原堅守崗位。山醫大二院社區主任王慧卓說,疫情發生後,山醫大二院家屬院同樣進入聯防聯控狀態。社區擔起了各小區疫情防控重任。他們對電梯消毒、仔細摸排、登記辦理出入證、參與小區卡口執勤……特別是山醫大二院醫護人員一批批前往抗“疫”一線,社區工作人員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因為小區封閉,不少老人的子女通過網絡為父母採購生活用品。“有的是雞蛋牛奶,有的是米麵油。”王慧卓說,“老人們腿腳不便,對這些重物更是無能為力,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變身‘快遞小哥哥’‘外賣小姐姐’,幫大家送貨上門。”

就是前些日子,一位老人年前發的米麵油票快到期了,社區得知後,派出工作人員開車外出,回來後又爬了好幾層樓,把五六十斤的米麵油送到老人家中。

疫情阻隔了人們的腳步,但阻擋不住關愛。為了讓更多居民獲得幫助,社區公佈了3名網格長的手機號碼。“只要有特殊情況,我們隨叫隨到、上門服務。”王慧卓表示,“只要能讓前方的白衣天使們安心工作,徹底消滅疫情,我們苦點累點其實都不算啥!”

橋東街道雙一社區

哪裡缺人值守 這個90後小夥就頂上

在太原市迎澤區橋東街道雙一社區,一說起守護鄰里的故事,社區工作人員個個都誇志願者王業峰。他是雙一社區的居民,從大年初六開始,這個1994年出生的小夥兒,就一直跟隨社區幹部奮戰在第一線,不怕苦,不喊累,穿梭於各個小區間,消毒、巡查樓道、運輸消毒品、入戶排查、為隔離人員購買東西……

防控疫情的形勢日益嚴峻,雙一社區書記楊效俊想起了創城期間的優秀志願者王業峰。於是,撥通了電話,話語簡單,寥寥幾句:“業峰,現在社區防控疫情階段人手有點兒不夠,你能來當志願者嗎?”“行,明天我就去!”就說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王業峰一直幹到現在。

接到電話的第二天,王業峰就把老婆孩子送回孃家,然後趕緊來了社區。他的到來,讓社區的姐姐們著實鬆了口氣。社區的男同志少,主任領著一隊“娘子軍”,其中還包括兩名哺乳期媽媽。同時來的還有社區志願者李一飛,這一老一小的到來,迅速給社區注入了力量。哪裡有重活、難活,倆人一起上,哪裡缺人值守,王業峰頂上。

抗“疫”以來,最常聽到王業峰說的兩個字就是“行”“走”!最常聽到他說的兩句話是“我去吧”“沒事,我能幹了”。就在前幾天,社區需要封閉一個小門,由於沒有工人師傅,王業峰一車車地把沙子、水泥運過去,搬磚、和泥、壘牆一樣都沒少幹。

正月十五以後,雙一社區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由社區和志願者中的黨員“一馬當先”。看到這個通知,王業峰又是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主動要求承包情況最為複雜的鑿井隊片。那裡地處偏僻小巷,無物業,無單位管理,人員流動性大,院內格局複雜,平房、樓房、自建房,排布雜亂。平日裡,王業峰就對這個小區特別關注,特殊時期,他更是主動請纓。但因為是黨員先鋒崗,社區主任婉拒了他的申請。“這個崗位要求黨員上,因為他們是黨員,必須衝到老百姓的前面!沒想到,小夥子倔強地說,‘我要入黨’”。社區主任說。

就這樣,耿直的王業峰,連夜寫下了入黨申請書。他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怕我的大好青春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事上,社區的工作讓我對自己有了重新的認識,原來我也可以為人民服務。”當社區書記拿到這份申請書時,激動地稱讚:“小夥子,你是最棒的。”

王業峰總是笑眯眯的,一笑就露出一顆小虎牙,可愛又溫暖。偶爾和女兒視頻,總是興奮不已,跟大夥兒說:“看我姑娘,多親!”朋友圈裡,他這樣寫道:摘下口罩之日,便是見我寶貝之時。

大東關街道

業委會帶頭 更多普通居民獻出力量

太原市杏花嶺區大東關街道轄區,共有99個生活小區,其中無人管理或物業管理不善的老舊小區就有44個。該轄區共組建業委會13家,他們第一時間組建了志願者隊伍參與到疫情防控中,街道、派出所、社區、業委會四方齊抓共管,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逐步實現疫情期間的鄰里守護。

13個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均實行了全封閉或半封閉式管理,業委會通過值班值守、巡邏巡視、出入登記、定期消毒等舉措,守好小區的防“疫”關卡,並將每日工作情況彙報社區和派出所,確保信息互通;社區以網格為單位,有針對性地協助指導各業委會開展工作;派出所包片民警負責,做好小區的統籌協調;街道定期施策,推動工作更高效、更便捷。

各業委會全力配合社區做好懸掛宣傳條幅、發放倡議書、張貼告居民書、防疫流程圖、音響播報等工作,組建宣傳隊伍進行不定期宣傳,依據小區實際情況,制定了小區防疫注意事項,廣泛引導小區居民養成“宅春節”、不串門、不拜年、不聚會、常通風、勤洗手、戴口罩的良好習慣。成員們用默默的堅守溫暖了一個個小區,讓防“疫”充滿了溫度。

“大家選我做業主代表,我身上擔負著的不光是所有業主的權利,還有業主們應盡的義務,在這種關鍵時期,我必須站出來,和大家一起抗‘疫’。”白北巷3號、5號院業委會主任杜維玲如是說。

趙師傅是失獨老人,平日裡獨自生活,養成了時常外出聊天解悶的習慣。他所在的興利小區的田喜蘭主任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第一時間組織業委會及業委會臨時黨支部的成員們一起,為他送去口罩、消毒液,細心囑咐老人防“疫”的重要性。

設計院小區業委會主任郭慶樹考慮到了快遞、外賣對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將小區防“疫”值班點同步建成了物流臨時接收點,在便民利民的同時,也有效地避免快遞員與居民的直接接觸,為居民安上了一道“防護鎖”……

在業委會成員的帶動下,志願者隊伍中也出現了更多的普通居民,每一個人都在為營造安全的小區環境貢獻著自己應有的力量。志願者劉永壽說:“戰‘疫’期間,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袖手旁觀、不逃避退縮,儘自己所能,出一份力,做一點貢獻”。

山西晚報記者 馮華 馬繼玲 趙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