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拳擊的肩膀感覺怎麼找?

黑糞蛋兒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這是大詩人陸游留給後代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說:你果真要學習寫詩,應該首先在詩歌以外,書本以外多下功夫。

打拳其實就是全身的力量形成動力鏈,牛頓擺是一個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桌面演示裝置,五個質量相同的球體由吊繩固定,彼此緊密排列,第一個球要把力量傳遞到最後個球,這種力量的傳遞,在我看來,首先是各球之間的接觸點要精確,只要任何一個球擺歪了,後的力量就無法精確傳遞給前面的球體。

人體的格鬥原理也是這樣,人體有很多關節,每一個關節中間都有軟骨,都會洩力,如何把這些骨的關節擺對了,形成骨與骨之間最佳的閉合,就如水泥和磚頭,它們的縫隙要越緊張越好。看看這張圖片,鎖骨+肩胛骨+肱骨呈現一個水平,應該說是最佳的閉合狀態。前面的肱肌如劍尖,後面的鎖骨、肩胛骨形成一個底座。

如果你呈詠春拳這樣的狀態,肩胛骨與肱骨不在一水平線上,肩胛骨與肱骨沒有形成最佳的閉合狀態,拳打出拳,沒有一個穩定的底座,拳沒有力量,如果相同級別,經不起衝撞。

你看這拳打出拳肩膀和肱骨是直角。

拳擊,散打,泰拳的拳打出去肩膀和肱骨是直線

運動生理學解釋,人體運動是以骨頭為槓桿,關節為樞紐,骨骼肌為動力實現的。要找到拳擊的出拳感,簡單說骨骼與骨骼之間要形成最佳閉合,神經的抓取肌纖維的能力,形成良了的配合。

肌肉的靈敏協調訓練,各種複雜的運動;關節的柔韌性,神經的指揮精確度都需要。


福州禪武


我曾經是一名專業運動員,建議多做上身協調性訓練。同時可以做前後送肩練習,上下提肩松肩建議,配合步法,閃躲技術進行訓練。每次訓練開始和結束時,一定要拉伸肩部肌肉,肩部關節韌帶,提高柔韌性,加大關節活動範圍。希望對你有幫助





追風武者


可能你知道放鬆對於拳擊很重要,從學習拳擊這項運動的第一天起,你的教練就會不停地強調放鬆肌肉。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實現這一看似非常簡單的東西,不僅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即使是很多練習了兩三年的人都不知道“放鬆”的秘訣。更別說那些剛接觸拳擊的小白了,他們其中很多人在練拳時太注重出拳的力量,不經意間就繃緊了肌肉,他們會覺得肌肉繃緊時,自己很用力,這樣的出拳很有力量。

注意,拳擊運動不是健美。

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因為肌肉在緊張的情況下伸縮性和彈性都會大幅減小,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肌肉運動的速度,速度小了力量就會小。

學會放鬆,是學習拳擊中很重要的一環:你的動作是否流暢?拳頭是否有力量?你的體力是否會不夠用?這些都跟放鬆有關。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它?

對於放鬆,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的:在進攻之前和出拳的時候保持身體的放鬆,因為只有在放鬆時候出拳速度是最快的,當擊打到目標時,是你這一拳最大的著力點,這個時候攥緊拳頭,把力量“甩”在這個力點上。

舉個例子,就像一根充滿彈性的彈簧一樣(snap)。越松拳越快、動作越連貫流暢,這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在你出拳之前,不要有任何以下動作:

1.不要攥緊拳頭,身體也不要主動用力,取而代之的是輕握。若出拳之前攥拳,拳速會慢。你的胳膊若是在出拳之前用力,你的動作就是僵硬的,導致你速度就慢,拳擊不是比誰力量大,是速度力量的結合,放鬆是為了速度,最後那一刻繃緊是為了力量的集中。

2.避免聳肩、扛肩等肩部緊張。很嚴重的問題,百分之80以上的初學者都會犯的錯誤。比如說這樣:

先不說這樣會導致拳頭輕。首先這樣會很累很累;一分鐘不到你的肩膀就會酸,不信你自己試試。最重要的一點是,肩膀放鬆出拳的時候,能讓你把肩膀“送出去”,能讓你的拳頭打得更遠、更直、更舒展。很多教練都會強調這一點。

注意這裡的“肩膀往前送”的意思,不是讓你刻意把肩膀遞出去,而是順著身體旋轉時的發力帶出去。

其次,緊張的狀態下,出拳之前肩膀的動作很容易出賣你的攻擊意圖,讓對方有準備去防禦。而放鬆狀態下,便可打對手一個出其不意。

3.身體的其餘部分不要繃緊,否在移動時大腿會很累,體力消耗的非常快,動作也會很僵硬。如果你仍覺得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僵硬,可以嘗試在跳繩和空擊的時候放慢一點節奏,然後動作再輕快放鬆的一點。

帕奎奧空擊前的準備動作:非常地輕盈放鬆▼

4.初學者不應該去主動追求力量,應該注意你出拳的動力鏈是否正確。甚至,放慢一點打也沒有關係的。上肢的各種力量訓練,可以斟酌停一停,因為大部分力量訓練對於這個階段初學者的你(拳擊方面)毫無作用。

上面這些問題為什麼要說地這麼絕對?因為你要在打拳的時候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些錯誤不要再去犯。

最後的話:

放鬆時的良好狀態,應該是這樣的:(對於初學者)雙手自然下垂,在這種狀態下,再抱架。

保持一個整體感:很多時候你的肩膀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了,而不是整體的發力。






Xsports


拳手在對抗中肩膀的運用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被對方擊打過程中,提肩收鄂和晃肩搖背結合能有效防止和減少臉部,頭部被對方擊打的面積。其次肩膀突然下沉就是要出拳的節奏,這些都是在平時的訓練和實站中才能逐步掌握。總之拳擊是勇敢者的運動,讓對方失去對抗能力是每個拳手希望也是最完美的結果。拳擊對個人身體綜合格鬥能力的體現,例如,捱了對方一記重拳,如果在反擊過程中閉眼了,那就掌握不了平衡了,只要輕輕一推就會倒地,所以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新來的落後者


你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在用上肢帶動下肢去出拳,去發力要身體放鬆。注意力集中。不要全身繃得很緊。為什麼鐵錘的頭很重,手靶比較輕呢,想學好拳擊。想想怎麼砸鐵錘那個原理為什麼一頭重一頭輕,如果你捏得越緊的話,對你說的震動就會越大,你要把鐵錘頭的重量放的很重,靶的重量很輕,這就是鐵錘的原理。

我建議你出拳時把注意力放在腳下,力量由腿到腰腹,再到上肢

你的越想出拳,越想打到人,肩膀也就越緊張,這個並不是耐力的問題。


家電哥健身


肩部的運用在搏擊領域裡是相當重要的。第一 它是起到力量的銜接與傳輸作用通過肩部把下肢與核心部位的力量很好的傳輸到上肢所以平時要多做些肩部的力量與耐力訓練這樣可以增加肩部的力量同時可以有效保護肩關節避免受傷與脫臼。耐力訓練也很關鍵如果耐力不好將導致在第二回合以後手臂都端不起來出拳無力防守艱難,直接導致捱打局面。第二 肩部在格鬥項目中起到保護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下頜與頸部受到打擊一旦下頜部位受到打擊很容易被ko。所以在出拳時一定要運用好肩部。做到收下頜,出拳時以肩部輕觸側面部為宜。這樣即打擊了目標又保護了自己。


騰飛健身369666


我們出拳想要擊打出力量來,首先我們需要找到受力點,受力點找到之後身體與手臂高速轉動下形成巨大的力量點,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的肩膀沒有很好的將我們的身體與手臂銜接好,那麼我們身體的力量與手臂的力量在轉動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脫節,擊打出來的力量就沒有辦法形成一個點,當打擊到物體之後我們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這個就是大家通常說的肩膀沒感覺,其實是身體的力量鏈沒有形成。

我們只要正規科學訓練拳法之後,我們就可以慢慢擊打出來力量,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大家大可不必過於在意肩膀感覺的這個問題。



維鈞談體育


我是沒聽說過拳擊幹嘛要找肩膀,你說的是不是業餘選手現在通用詞“抖肩”吧?其實職業選手裡面根本沒有這種說法,也沒有意識去抖,在初級訓練中把技術基礎打牢靠才是關鍵,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別人看見的所謂“抖”,如果你想拳拳到肉,就不要思想緊繃,你越想擊中目標往往越是打空,還是找個專業教練好好練練吧,這種感覺慢慢就會有了,各人見解,不必苟同,謝謝專業人士點評!


屎屁多


這是個動作的協調問題,就像拋石頭一樣,左手拋就彆扭,因為左手不常用不協調,多練就會逐漸找到感覺。說一個簡單的方法,供你實踐參考:出拳的過程是用腳做支撐,頭先走,頭動帶領著肩走,然後是肘,手,這樣肩就會找到感覺了。


開口的榴蓮A


只有通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出拳,形成肌肉記憶,沒有第二種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