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之下 京東的“經濟保衛戰”

災難電影《2012》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話,“無論你是誰,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信仰,無論你是窮還是富,身體是否健康,明天我們都沒有區別!”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整個中國經濟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生鮮農產品大面積滯銷、中小型企業難以復工苦苦堅持、服務型企業慘淡經營。在“抗疫”攻堅階段,有活幹、有錢掙仍然是普通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和現實困境。

吳傑(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員!這段時間,本該沉浸於豐收喜悅中的他一直愁眉不展,作為海南樂東一家生態農業公司的負責人,他不得不為滯銷的蜜瓜而整日奔波;焦慮持續但生活還得繼續,如何自救並擺脫困局成了他每天思考最多的事情。

焦慮的商家

這個時節,地處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瓜果、蔬菜等農產品相繼進入成熟期。但受疫情的影響,大量農產品、生鮮產品出現滯銷。對於海南的很多農戶來說,他們一年最大的盼頭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可沒想到,今年一場疫情似乎要把一年的努力全砸在地裡。

在1000多畝長勢喜人的密瓜田旁,吳傑緊縮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這一季的密瓜收成不錯,只是沒想到疫情的影響這麼大,地裡快成熟的瓜要怎麼銷出去呢?”作為公司負責人,眼瞅著他種的瓜一茬接一茬成熟,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長時間泡在田間地頭,腿上沾滿泥土的吳傑介紹,他家瓜地裡主要種著玉妃蜜、西州蜜25號和網紋瓜等幾個品種,這些蜜瓜每個批次的成熟期間隔大概一週,每批產量約5萬斤。

“受疫情影響,海南熱帶水果產品無法在冬春季運出,其實我們也是重災區。”吳傑曾在朋友圈裡無奈地呼籲。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部分路段交通管制,車輛通行不暢,導致密瓜運不出去,收購商也進不來;且因為人們閉門不出,很少有人敢出來購買,收購商寧願違約也不來海南運瓜。

“沒有老闆過來收購,我田裡熟了的哈密瓜摘出來只能先放在地頭的棚裡。”吳傑無奈地說,這兩天我都叫了村裡人過來把瓜拿回去,哈密瓜是好的,拿回去可以吃,也可以餵雞餵豬。

吳傑指了指四周介紹說,像這種畝產5500斤左右的蜜瓜在樂東縣種植面積達十幾萬畝,部分已成熟的瓜因不能及時採摘、運輸,一些瓜農的密瓜只能爛在地裡;而當地還有約150萬斤樹上熟芒果急需採摘銷售。

“在往年沒有疫情的情況下,蜜瓜均能正常銷售,但這次按照以往的傳統渠道,銷售量幾乎為零。”吳傑深深抽了口煙,“這個春節我一直沒閒著,做夢都想著如何能夠拓展銷路,以減少或避免損失。”

“往年我家的蜜瓜都是別人搶著要的,沒想到今年問都沒人問,價格比去年低了一大半,但市場上仍賣不動。”吳傑坦言,如今,依靠社區團購、直播、網店等渠道,每天能售出5000-20000斤,雖說來自多方面的支持正幫助我們逐步走出困境,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銷售問題。

面對積壓如山的蜜瓜,吳傑暗下決心,必須找到出路。

榜樣的力量

相比之下,和吳傑同處樂東縣的瓜農李大姐就要幸運的多,她有多年上網的經歷,也樂於接受新事物,這是她能夠第一時間搭上了京東生鮮“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的保證。截至2月21日,通過京東戰“疫”助農通道,李大姐已累計售出近百噸蜜瓜,疫情導致的滯銷對她家蜜瓜的銷售似乎並沒有明顯影響。

疫情之下 京东的“经济保卫战”

同樣幸運的商家遠不止李大姐一家,近期通過京東擺脫困局的人還有很多,廣東樂昌的王威(化名)、遼寧丹東的韓梅(化名)等都通過線上途徑,擺脫了自家農產品滯銷的命運。

僅僅就在10天前,眼瞅著堆砌成山的100多萬斤馬蹄,廣東樂昌的王威同吳傑一樣,愁得吃不好、睡不著。原本他對年後的熱銷場面充滿期待,疫情肆虐讓他一下子傻了眼,以往的採購商無人上門。

不過,當王威看到京東生鮮的“綠色通道”助農信息後,事情出現了轉機。他隨即與京東取得聯繫,在信息通過審核後,樂昌馬蹄於13日被推至“京東助農”專區首頁。

“店鋪當天就爆單了,賣出了一萬多斤!”王威從沒想過線上銷售具有這麼大的威力,火爆的銷售數據,讓幾天前還愁眉苦臉的他,臨時請了多名工人,幫忙打包、發貨,截至目前,其馬蹄累計銷售已超25噸。

一般情況下,馬蹄需要帶泥發貨,如此一來物流成本就要佔近40%。“如果沒有京東物流,一單我要虧10塊錢。”王威表示,京東專門為“綠色通道”推出了冷鏈專項支持方案,為滯銷農產品搭建專線解決運輸問題,並提供了冷鏈費用優惠、賬期延長等措施。

無獨有偶,遠在東北的韓梅也是此次京東“綠色通道”的受益者之一。她介紹說,春節期間丹東草莓大量上市,但卻遭遇了滯銷,眼看要爛在地裡的草莓最後被京東生鮮救了。

“往年10多塊錢一斤的草莓,一下子跌到了3塊錢,就這樣還是賣不出去。”從事草莓種植十餘年的韓梅第一次感到如此憋屈,不是今年草莓品質不行,也不是消費者不願為草莓買單,疫情之下交通受阻,人們隔離在家,導致線下市場冷淡、無市無價。

好在韓梅及時搭上了京東生鮮的快車。“‘綠色通道’開通後,我的草莓上了網,客戶網上下單,京東專人取貨,我們就負責採摘、打包,前兩天就賣出去2000餘單、近萬斤。”韓梅如釋重負。

草莓銷量的不斷攀升,也讓韓梅的心情由焦慮變成了高興。通過京東提供的“綠色通道”,丹東草莓幾天就賣了約10萬斤,銷售金額超百萬元。“現在草莓的價格又漲回來了,按這個勢頭,之前賤賣賠掉的那部分興許還能賺回來。”韓梅說。

“就在前幾天,我也聽說京東生鮮這個‘綠色通道’,要幫助農戶緩解滯銷壓力。”一籌莫展的吳傑表示,隨後他查看了相關數據,發現2月11日至19日,京東已接到1000多個滯銷求助,併為農戶售出超過2500噸生鮮產品。

從事農產品多年的吳傑深知,農產品等生鮮類產品是零售行業中對供應鏈要求最為嚴苛的品類之一,對時效、流轉效率要求極高,所以供應鏈、配送能力更完善的平臺更值得信賴。

而李大姐、王威、韓梅等人的經歷,讓吳傑清楚地認識到京東確實有幫自己公司解決產品滯銷困境的能力。他似乎看到了希望,當即與京東聯繫諮詢情況。京東客服告訴他,這次京東生鮮會全面開放並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資源,幫助其解決滯銷生鮮產品的銷售問題。

“京東的‘綠色通道’不錯,只是為商戶提供的支持和扶助就達到25項。這次我地裡蜜瓜的銷路算是有著落了,眼下我正在嘗試與京東合作,真的一刻也不能耽擱。”吳傑滿懷信心地說。

京東的考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快、波及廣,農產品滯銷、發展受困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吳傑他們的判斷沒錯,尋找京東這樣的大平臺是首選,不過他不知道的是,京東的供應鏈和配送能力在突發疫情方面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1月20日到2月13日期間,京東平臺為全國消費者供應了1.2億件、超過16萬噸的米麵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其中就包括5萬噸生鮮;並累計承運醫療應急物資約3000萬件、近1萬噸。

疫情之下 京东的“经济保卫战”

正因為如此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讓京東贏得了眾多用戶、合作伙伴和政府機構的認可和信賴。在全國各地,京東通過政企合作、社區團購、B2C同城配等“移動菜籃子”已經在很多城市落地實施。僅在疫區的湖北省,每週就解決了10萬多家庭買菜難的問題。在陝西,作為陝西省應急物資保障單位,京東提供蔬菜線上購買、無接觸配送服務等全程服務。

當前,抗疫情與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同時進行,京東又提出一系列舉措,推動零售、農產品、中小企業等行業和企業發展,成為“穩就業、撐經濟“的重要力量。2月21日,京東啟動“中小企業幫扶計劃”,從保復工、通銷路、穩資金、企業幫扶聯盟等維度推出13項幫扶舉措,直擊中小企業的生存成長難題。

復工物資保障和復產供應鏈暢通是中小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的先決條件。京東中小企業幫扶計劃推出億元“進貨”補貼,在保障物資供應、穩定價格的同時,有效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京東物流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超3億物流補貼。在線上入駐和金融支持方面,京東又做了相應的配套安排,確保中小企業可以在京東平臺得到一站式服務。

在本次中小企業幫扶計劃中,京東首次開放其‘金庫級資源’——京東ToB新通路,致力幫助中小企業跳出生存魔咒,在增量市場求發展。京東企業業務在企業市場對中小企業的”幫帶“政策,不僅將極大地降低中小企業獲取優質ToB客戶資源的門檻,也能幫其快速構建高質量的客戶服務能力。

保障復工復產只是中小企業幫扶計劃的第一步,京東目標更為長遠和富有戰略性。京東以此為契機推動中小企業實現生產運營數字化轉型,從而打造屬於中小企業自身的抗風險免疫系統,讓中小企業面向未來能夠獲得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一邊抗疫,一邊幫扶!疫情之下,京東全力投入抗疫,保證抗疫物資源源不斷的抵達疫區,確保居民生活所需用品的安全、充足供應。而京東近期推出的“中小企業幫扶計劃”等一系列措施,是此前企業復工保障計劃的再次升級。

突發事件是考驗電商平臺能力的試金石,往往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能彰顯大企業的責任、擔當和號召力。京東通過一系列舉措,調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中小企業開銷路、補資源、促創新,激活中小企業的內生動力,為經濟儘快復甦和發展提供保障!

本文源自中國財富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