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職寶媽,月收入6K,如何理財?

伊帆小妞


在職寶媽,月收入6k,如何理財,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話題。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誰不想趕這樣的時髦,最好是一本萬利。可先決條件是你的收入要大於你的支出,簡單說,你得有積餘才行。一個寶媽,就那點收入,一個保姆都養不起,就算房貸全部交給老公去解決,日常開支,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奶粉要買進口的,孩子大點要上幼兒園,報兩三個興趣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水果牛奶每天不可缺,感冒了趕緊送醫院,汽車要保養、加油和保險,過幾天,還得準備朋友、同事的份子錢…………,不說了,說多了,都是寶媽心中的淚。

請不要為難月入6K的寶媽了,財不理她,你教她如何理財?


航母5號


我覺得可以學習學習股票投資,讓自己的錢生錢!月薪六千確實不太高!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收入還算可以,如果在一二線城市,收入就太低啦!

所以,還是要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有些人理解的投資理財就是買理財產品,但是理財產品良莠不齊,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尤其騙人的特別多。這些人我們聽到多少人因為買P2p理財產品而傾家蕩產的,這些所謂的理財產品就是害人的。

我記得之前我有個同事找光大銀行的關係買了10萬的理財產品,說是保本的,我說你把合同拿過來我看看,所謂的保本理財產品就是光大證券的集合理財計劃,上面寫的清清楚楚不保本,但是銷售人員確給我這個同事說保本,而且投資方向寫的也很清楚,股票,債券,股指期貨,外匯,全都有,這怎麼可能保本?所以不可以輕易相信這些銀行的人說的話,更可笑的是還找了關係?哈哈,笑暈!

所以,要想理財先學習知識,其實所以的理財騙人的特別多。

有的說投資實業,然後就成立個空殼公司,說是緬甸開礦,加拿大開礦,非洲開礦等等,最後其實都是騙人的把戲,都是龐氏騙局。所以我建議你好好學習真知識,靠自己的知識理財而不把錢給別人。那是沒有任何保障的!


交易員future


一、進行風險評估,看您是屬於哪種風險投資者。

二、理財產品的分類:一種是資金池類,也稱固定收益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網銀版理財產品,比如標明某某款28天 46天 96天 186 365天版)這款理財產品是最安全的,給到客戶的預期收益基本能達到。一般登陸個人網銀選擇風險係數最小的理財就為這類型的理財產品。

三、理財產品的分類: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是把客戶籌集的資金投資在其他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外匯,黃金等理財,所以它的收益往往是區間收益,比如4.5%-12.5%,比如以股票滬深指數為標準,當天基數為2000點,上限是2200,下限是1800,到達2200就得到12.5%的年化收益,反之則4.5%,所以在購買結構性理財一定要慎重!

四、一般平衡型和保守型理財客戶建議選擇固定收益型產品,激進型客戶可選取結構性理財,當然要結合目前的經濟形勢切入購買,不然較容易觸碰下限而達到最低收益甚至虧損。

五、最後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理財經理這款是固定還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結構性掛鉤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什麼,收益率怎麼計算,只有在瞭解全面的情況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虎哥劇場


我認為是這樣的,如果你的年齡比較小,如果你的本金也比較少,那其實我覺得對於投資理財來說,千萬不能抱著一種一夜暴富或者是賺第一桶金,或者是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的這種想法,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年齡比較小,我們年齡小指的什麼呢,35歲以內;如果你的本金也比較少,連幾十萬的本金都沒有,我建議把投資理財作為一個長期的規劃。

在第一個十年,以學習為主,一點一點地消化基本知識,從防範金融陷阱,到基金的一些基本知識,到指數基金的知識,到價值投資的知識,一點一點地去學習這些知識。

學的過程中你說一點不做嗎,也不行。那怎麼辦?拿點小錢、小資金,按定投的方式去接觸它,去摸索它,感受它的漲跌,感受它的變化,這個過程是不可避免的。

當你有了這個成長的週期之後,你通過主業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你在資本市場上的閱歷也增加了,沒有十年也有七八年的這種經歷。那這時候呢,經過你的這段時間的學習、積累,你的本金也有一定的力度了,你也知道要走什麼樣的路了,這時候你的本金的價值就大了。

在第二個十年的時候,你的本金就存在翻三倍、翻四倍、翻五倍的可能性。

35歲以前,一定要以主業為主,一定要以積累本金、成長、閱歷為主。

假設你30歲開始學投資理財,30到40歲這十年,你可能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你經歷了,你摸索了,你小虧了或者小賺了都是可以的。由於你積累了一定的本金,再加上你積累的經驗,你已經決定走一條正確的路了。

那大家想一想,就算你從40歲開始,40歲到50歲的十年,你的資產就存在翻好幾倍的可能性。我們保守一點,翻個三倍,50萬就變成150萬了。

那從50歲到60歲,你的價值就更高了。

60歲之後,你的心態各方面經歷了這麼久了,你的心態就放平整了,每年的收益在10%到15%,像巴菲特這種心態,完全可以生存、養老,財務自由也實現了,其實就完全OK了。

所以,不要貪,不要急,投資理財不是你本金小,年齡小的時候,讓你獲得第一桶金,或者讓你暴富,讓你財務自由的主要途徑。它是在你40歲之後,一直到你80歲、90歲,非常非常重要的金融途徑。

所以,前期以學習為主。

最早期的本金都是要通過主業獲得,投資理財以學習的心態為主。等你40歲之後,慢慢慢慢重心就會放在投資理財上。它給你帶來的價值就是保障你的財務自由,保障你的養老,保障你的很多很多問題。

一定要分清楚順序,分清楚前後,這就是規劃,這就是長遠規劃,這就是眼光,這也是人和人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大家記著,如果你的年齡小,你的本金也比較少的時候,不要把投資理財作為暴富,第一桶金和這種財務自由的途徑和方法。

當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世界,你將重新認識整個世界。


小小小金哥哥


大家好,我是張小魚,榮幸受邀回答~

月入6k,扣除家庭和寶寶每月生活開支2k,每年可以存將近5萬元。

如果你有點手藝,並且有時間,可以學著做點糕點食物,5萬元買點設備,然後入駐美團或者餓了嗎,專門負責外賣業務,回本很快。

如果時間匆忙的,可以投資理財產品,風險低,收益比固定存款利息可觀。


張小魚在唱歌


  工資6000的存錢方法:52周存錢法

  52周存錢法的全名是52周階梯式存錢法,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存錢方法。這個存錢方法的規則很簡單,一年有52周,存錢者在第一週存下10元,接下來每週放進存錢罐(銀行)的錢要比前一週多10元也就是20元……依此類推。 所以到一年的最後一週(第52周)時,存錢者就要一次過放520元到存錢罐(銀行)。 起始金額雖然只有10元,一年下來竟然能存下13780元,日積月累的力量可真強大。 看起來也不是特別厲害,在我們正常實行自己的儲蓄計劃的前提下,省下一些平時買買買、吃吃吃的瑣碎開支,來挑戰這個計劃的話,到年末這絕對是一筆讓人驚喜的“意外之財”。這個方法對於存不下來錢的小夥伴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品味人生百態228


最近,支付寶聯合新經濟研究院發佈了首份《90後攢錢報告》,引發熱議。

報告揭露了90後攢錢的十大真相:“92%的90後每個月都會有節餘,80%的人會將節餘進行理財;

對比他們的餘額寶和花唄則發現,90後每月在餘額寶攢的錢,平均是其花唄賬單的4.5倍。

此外,90後首次開始理財的年紀平均是23歲,絕大部分人會在上學至畢業後的兩年內就接觸理財,比父母輩第一次接觸理財早了整整10年。

看起來90後似乎已經開始有了理財觀念,但這就意味著90後有錢了嗎?

/ 攢錢這事,與收入無關 /

這份報告的數據都是從支付寶花唄計算的,而我們的借錢手段可不止於此,還有借唄、信用卡、京東白條、美團生活費、唯品會白條……

新浪財經的一份調查,可能更能顯示90後的財富現狀:

結果顯示多數人的存款在1萬以下,甚至還有網友表示為什麼沒有負債的選項。

即便是在“借錢度日”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的情況下,面對“雙十一”、“6·18”、“8·18”各種層出不窮的電商購物節時,他們還是會塞滿購物車,掏空自己的錢包。

總結一下90後的財富現狀,大概就是:開了銀行卡,卡里沒有錢;考了駕駛證,沒有錢買車;辦了護照本,沒有出過國……

當被問起為什麼月光時,總有人認為自己工資太低,而生活成本太高,唱k、逛街每項愛好都要花錢,哪有錢可攢?

可是,在你無節制的買買買淪為只會享受當下的“負翁”時,你的同齡人可能早已開始理財,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她姐有一個朋友,張小姐,月薪6k。

剛畢業的時候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收入全都貢獻給了吃喝玩樂買買買,熱衷於辦各種健身卡、美容卡,辦了又閒置掉,幾乎很少去使用。

直到某一天,她突然發現身邊的人都開始研究投資理財、甚至開始為買車買房做打算,而自己連1萬的投資門檻都達不到時。

她似乎突然體會到錢能給人帶來的安全感。

她慢慢開始通過記賬控制收支,告別無用消費、衝動消費,學習投資理財,每個月定期跟投小目標,加上年終獎也都存下來理財,2年多的時間就攢下了30多萬。

所以,理財這件事,和收入無關,只決定於你想不想。

/ 理財,得從強制儲蓄開始 /

現在很多年輕人,聽到理財就感興趣,看到理財課就蠢蠢欲動,可面對自己空蕩蕩的銀行卡,兩手一攤,怎麼理?

現在月光現象如此普遍,背後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對未來收入的過分樂觀。

很多人年輕時立下誓言,什麼時候我要賺到100萬,要通過理財實現財富自由,卻從未想過錢從哪來。

一夜暴富,終究是不現實的,很多人收入的提升甚至趕不上物價的飛漲。

而想要完成你財富積累的目標,想要做到錢生錢,也許只有從年輕開始,踏踏實實攢本金。

這時可能又有很多人問了,根本攢不下錢怎麼辦吶?

接下來,給大家提供幾種她理財APP裡,財蜜@誰解花語推薦的實用方法,幫助大家“強制儲蓄”。

1.做好預算記好賬

很多人不屑做預算記賬,覺得該花的錢不會因為預算了記賬就不花了,其實那是因為你記賬之後沒有分析賬本。

以一個月的賬單為例,扣除不必要的支出,看看每個月還可以剩下多少錢,下個月先把“盈餘”的部分強制儲蓄起來。

2、延遲消費

有衝動想要買什麼的時候告訴自己再等等,假如第二天都忘記了這件事,說明這件東西不值得買,也就避免消費了。

想要買的東西先放購物車,過幾天再看看,是不是就有不一樣的想法了。

3、不要天天逛淘寶,只買需要的

沒事的時候多看書聽書都可以,不要整天捧著手機逛淘寶。

搞活動的時候可以囤點日用品,不要買一些價格便宜卻用不到的東西。

<strong>

價格昂貴也用不到的東西更別碰。

4、儘量自己學會做飯

現在年輕人會做飯的也是很多的,特別是做很漂亮的早餐,看著都心情好,比如把水果切得像花一樣,這樣邊吃邊開心,又健康又省錢多好啊。

而下館子和吃外賣,價格比較貴不說,你能放心吃嗎?

5、適當的提升自己,增加收入

年輕人有無限的可能,要好好的提升自己。

收入高了想月光都難,工作忙了也就沒有時間去亂花錢了。

我侄女就是這樣,業餘時間都在兼職,賺了很多錢卻沒有時間去花,所以她攢錢的速度很快。

6.通過理財,實現強制儲蓄

根據自己的工資上漲情況每年提高儲蓄比例,工資到手之後強制儲蓄再消費。

有了強制儲蓄就要學會理財,當你儲蓄有癮的時候你就不會亂消費了,而是想著我下個月一定要攢多少錢。

我還要讓這些錢生錢,多增加理財收益,這樣養成理財的意識後就能很好的擺脫了月光。

/ 理財的門檻沒有那麼高

理財的帶來的收益卻比你想象中的多 /

她理財上有很多適合“強制儲蓄”的理財產品,可以參加工資計劃或者定期跟投小目標,幫助你更好攢錢。

既存了錢,還有不小的收益。

<strong>

錢生錢,也並沒有你們想象中那麼難。

給大家算一筆賬:

假如你從剛開始工作時,每個月從工資中拿出1千塊用於定期儲蓄。

你可以選擇工資計劃,其中的1年期產品12存單年化利率可達到8.3%,1000元起投,10年後你可以拿到20萬的本息。

<strong>

什麼是工資計劃-12存單?

每月存一筆錢(1年期),算是完成1單;

完成12單後,每個月都將有一筆錢到期;

按月到期的錢,可用於個人提升、育兒、養老等,亦可用於失業期的收入保障或大額花銷期間的收入補充。

(長按識別立刻開啟工資計劃)

如果你有能力投資門檻更高的理財產品,如小目標,去年平均達標時長為4.8個月,按最低目標收益率5%為例,年化收益能夠達到12.5%。

<strong>

什麼是小目標?

「小目標」是她理財推出的爆款基金組合,採用趨勢投資策略,持倉以指數基金為主,發車時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一個“小目標”——目標收益率,通常為5%、8%或10%,平均運行週期4.8個月,最短的1903期19天收益9.9%。一鍵買入後就不用管了,專業基金團隊幫你選基、調倉、止盈,用戶坐等收益就行,真正的省心省力不少賺,基金小白必入!

(點這裡,瞭解小目標)

3000塊起投,雙週發車,按照去年的收益情況來算的話,每個月只要跟投一期,

10年後你就能拿到76萬

若是有能力跟投兩期,10年後將拿到150萬的本息!

簡單來說,如果你:

每個月能存1000元,10年,能攢20萬(工資計劃12存單);

每個月能存3000元,10年,能攢76萬(小目標);

每個月能存6000元,10年,能攢152萬(小目標)。

以每期跟投小目標也就是每月存6000元為例,如果你繼續堅持投資,賺取人生第一個100w,僅僅需要8年。

第二個100w只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

財富將會以井噴的形式增長。

收益率也許會受到經濟環境的變化有所波動,但財富增長的趨勢是不會變的,這就是複利的作用。

錢會生錢,這就是儲蓄的意義。

同時,你要知道,在理財的道路上,懂得越早,收穫的成功與收益也會越大。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在工作四年後才注意到理財的重要性,想要用6年時間攢到75萬,你知道每個月需要投資的金額是多少嗎?

超過6000塊,僅僅因為晚投資了4年,每個月你就要多拿出2000塊錢,才能追上別人的收益。

所以我說,攢錢應該越早越好。

而對於今後的人生來說,最早的時刻。

<strong>

就是當下。

<strong>

寵物的時間


6000塊錢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怎麼說呢?就看你身在何處。

比如,你生活在一線城市,這6000塊錢大約這樣花:

房租1500,四環外,合租,這1500元可以保證有小單間,運氣好的話,還弄間小南房哦;然後生活必要開支包括水電氣、吃飯、交通、通訊費、日常用品和穿衣等等。

如果省吃儉用一些,大約用掉3000元,還剩下1500,可以給孩子買衣物、書籍、玩具等,還能報一個培訓班。

月入6000的收入,最好是在三線城市,那裡空氣乾淨,物價也相對便宜,開銷自然下去一大半。

同樣的收入,你就會有起碼一兩千的結餘,這時候你可以買點國債,存個定期存款,如果對金融小有研究,買個一兩支研究好的股票(不能多),再每週買個十幾二十幾塊的福利彩票,如果中獎幾率不太高,但就算陶冶性情並支援國家吧。

萬一——我說如果萬一,夢想實現了呢。

再有就是如果自己老家有房子,可以出租,這樣每個月在生活上也會輕鬆很多。

最後,你還可以買銀行的金條和保本理財,雖然利息不算太多,但很安心,品質有保證,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啦。





藝海空間


有句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是對自己錢財的規劃,包括掙錢,花錢,投資和儲蓄等方面內容,你才需要一步步的進行,

第一:記錄一下自己的財務情況,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的記錄自己的收支情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對自己的經濟情況有了清晰的瞭解,才能做出有效的理財規劃。

第二:設定理財目標,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理財原則,從具體時間,金額以及目標描述定性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學會節流,工資是有限的,一些不必要花費的錢可以節約,堅持下去,一年也能省下一筆可觀的收入,也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例如節假日購買生活必需品,因為一般這個時候會有折扣活動。

第四:堅持定時儲蓄,計算每個月應該存多少錢,每個月領取工資之後,將這筆錢直接存入一個單獨的銀行賬戶,堅決不動用這筆儲蓄。

第五:投資,對自己的個人資產的一定比例去作投資專用,一般為收入的10~15%左右,可以參加股票,債券,期貨,基金,外匯等產品。

第六:保險,保險是一把財務保護傘,將風險交給保險公司,讓即使遭遇意外,家庭也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質量,保險投資是必須的。

請注意一下,

理財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一定要堅持,

第二投資是有風險的,所以一定要謹慎,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幫助,能幫你解決一些思考上的問題,如果你在理財方面或者投資方面有任何的問題,可以隨時私聊我,我都會一一為你解答,謝謝,祝你生活愉快!



帶你玩轉信傭鉲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先注意下以下幾點:


1. 自己這6千,一個月一般能有多少用於理財?這點很重要。

2. 家庭情況怎麼樣,是不是能經受一定的虧損。 這裡除了經濟上能不能承受,還要看下自己精神上能不能承受。

3.自己的理財經驗怎麼樣?不過,一般都這麼問了,應該是理財經驗不多。



這裡我推薦你一個方案:

首先,留下自己每月生活必須的花費,我把你這個數值估計的高一些。比如 4500元,因為有小孩子麻。 那麼一個月就有1500元可以自由支配用於理財。


每月把這1500 全部轉入到餘額寶中,選一隻債券基金每月定投800,另選一隻消費類的股票類基每月定投200. 剩餘的500則存放在餘額寶中,可以用於應急使用,同時也準備著在股票基金大跌的時候,人工買入一些。(這裡的比例可以按自己對風險的理解調整)


這樣子的話,債券收益一般可以做到6%左右一年,股票類基金一般可以達到 20%-50% 看情況而定,同時這個時間需要拉長到2-3年。特別是市場情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同時,在收益達到一定程度,比如 30%的時候可以適當賣出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