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淺談疫情針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有什麼?

sup潤


對自控力差的有影響,對自控力強的沒影響。

學習這東西就是靠自己,網課就暴露了這兩方面的原因。網絡授課對於一部分來講是新鮮的,會接受特殊時期特殊的授課方式。而有些同學就覺得,網課離開了監管,就放鬆了起來。

還有現在的作業,手機一掃就知道答案的,完全不動腦子思考,有些同學只是做個參考,有些同學就直接抄下來。

這次疫情,算是對他們人生的一次考驗吧。


登登


【原創】只要不是因為感染生病或者其他變故,對於絕大部分中小學生而言,疫情結束恢復學習,表面上變化不一定很大,但影響就在悄無生息間發生了。

第一,近期,多了一個的理由。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中小學生,為沒有做好或者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找到一個“不可控”的外在理由,是自我保護的需求,也是最自然而言的事情。接下來這半年裡,無論是吃胖了、身體變懶了、學習怠惰了、眼睛更近視了、學習讀書沒狀態了、考試成績不好了,等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能從“疫情”這件事上找到點原因,不怪我,要怪就怪那個可惡的病毒。
面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狀況,如果想避免自己的孩子(其實也包括自己),那就早點動手做交流溝通,做好心理預設。

第二,中期,多了一種成長打開方式。

疫情封閉期間,當然失去很多,而與此相伴最大的收穫就是“大量的、連續的、幾乎不受干擾的時間”,這種稀缺的資源,平時可望而不可求。怎麼認知並利用這種稀缺資源,是一種考驗。如果這期間有了體會,尤其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嘗試安排了“如何自主安排時間”這樣一項體驗實踐,從自我認知出發到自我管理,其價值或許會延續數年之久。如果還沒有嘗試,不用擔心,現在距離疫情結束並開學,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現在開始,依然綽綽有餘。

第三,遠期,多了一段深刻的記憶。

無論如何,不會忘記。二十年乃至四十年後,這段記憶必然會濃縮成一兩幅場景畫面或者幾個關鍵詞,必然有國家社會層面的深刻認知,也必然有家庭層面的強烈感受,對於很多年輕人,“與父母同吃同住,純粹到極致的這段家庭親情”,將成為不可複製的珍貴記憶。
如果有用,感謝點贊。本人從事教育研究,歡迎關注或私信。


李駿翼x聊教育


關於此次疫情,我想,受到最大影響的不是學生,而應該是大人吧?這些天鎖在家裡,大眼瞪小眼,說起來都是淚呀,真是扎心了!

我們只是大年初一帶著孩子出去走了走,一共估計只有一兩公里吧。然後,我們便開始嚴防死守了,孩子也再沒出過門。直到昨天,感覺已經熬了一個月了,擔心她們會得抑鬱症,於是帶著出去走了走。

這一次對孩子的影響,當然也是有的。

首先,是對衛生知識的瞭解。

現在,不管是茶餘飯後,還是在別的時間,幾乎一天到晚,嘴邊說的都是關於病毒,關於防控。兩個孩子也是耳濡目染,學到了許多。

我們在家吃飯都是一直用公筷了。每一次飯前便後,或者玩過了玩具,她們都會主動央求著要洗手。

特別是二寶,幾乎是有了潔癖。一旦大寶說話不小心噴出點口水,她便要大喊大叫了。

其次,是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了。

以前,想要讓她們去鍛鍊個身體,那簡直是要她們的命。現在倒好了,自己主動都會去進行各種鍛鍊了。

這大概也是因為跟相關知識的掌握有關吧。她們明白了,只有身體強壯了,免疫力才會強大,才能打敗小怪獸。

此外,對學習也是更加主動了。

以前讓她們去看個書或者寫個作業,總是扭扭捏捏的拖拉半天。那或許就是依賴吧?

現在好了,因為不能去學校,只能靠自己了,她們反而對學習的興趣更為深厚了。


萌媽育兒筆記


這次疫情對大多數人都產生影響,而中小學生尤其明顯。

一:作息不規律。這次疫情大家都被困在屋裡,類似古代禁足,對於活潑好動的中小學生來說,更是煎熬,作息規律受到影響。

二:課業進展較慢。雖然採取了網絡授課,但是其弊端也很明顯,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上課,不僅對視力不好,其效果也沒有面對面效果好,畢竟,人是群體動物,缺少互動和交流是不行的。

三:體育鍛煉少。大部分學生只能悶在家裡,如果是有院子的平房則還好,孩子們還能跳繩鍛鍊一下,如果是樓房,鍛鍊的空間則很弱。

這次戰“疫”,考驗學生,也考驗家長,相信我們一定能很快戰勝!





杜老師說語文


疫情不會造成中小學生的學習影響!

雖延遲開學,但網上網下仍可學習。只要是愛學習的,有師無師都會自覺學習;只要家長有要求,在校在家都一個樣;有網絡的線上線下都可學,無網絡的紙質讀寫更宜心。

延遲開學,用雙休日和暑假大部分時間是能夠彌補欠缺的。

受疫情影響,延遲開學,正好有更多時間讓家長和孩子親近親管親導。讓孩子感到溫暖,讓家長彌補因平時忙無暇關心孩子的職責和過失。

疫情雖在時間上、心理上對中小學生有一定影響,但對中小學生應該學的東西沒有影響,反而讓其有時間靜下來自學與思考。也許利用這個雙倍或多倍的假期,讓學生更清醒和冷靜的思考,更學會獨立學習和做事的習慣和能力。


東方G819


疫情對中小學生的影響,要從宏觀教育環境和微觀個體學習兩個角度看。

從宏觀教育環境角度,要看疫情之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否會經歷疫情防控後而發生改變。比如,大家一直談的在線教育方式,會在疫情後,怎樣和學校線下教育結合;大家一直分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科學教育會否真正得到重視。如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反思和調整,那麼,學生的學習內容會有變化,這是對學生成長的宏觀影響。

而微觀的影響,則主要是學生個體怎麼適應疫情帶來的教育形態變化。學習自主能力強,有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學生,會更適應目前的居家學習方式。如果延期開學的時間長,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優勢會顯現出來。經過這次因防控疫情的延期開學,學生要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要培養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熊丙奇看教育


最關鍵的是學生學會了自學。


隆冬6708


影響了很多,推遲上學,


曹元娃


看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是個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