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很多高校只要一改校名,就會立馬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比如早年的瀘州醫學院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很容易給人一種從普通院校晉級為知名大學的錯覺。不過也有一些院校的更名不算成功,比如中國紡織大學更名為東華大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三所更名後感覺上了檔次,甚至被一些人錯認為是“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非雙”高校(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們其實都是二本。

西南林業大學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西南林業大學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1938年的雲南大學森林系,1958年,昆明農林學院成立;1973年,昆明農林學院林學系與南遷昆明的北京林學院合併辦學,成立了雲南林業學院;1978年,北京林學院遷回北京辦學,學校更名為雲南林學院,直屬國家林業部管理;1983年,學校更名為西南林學院,成為林業部直屬的6所區域性林業本科院校之一;2010年,學校劃歸為地方管理;2010年,學校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

整理一下西南林業大學的更名脈絡,我們發現它是一條非常清晰的逐級上檔次的過程,校名的前綴從“昆明”到“雲南”再到“西南”,典型的從“市”到“省”再到“區域”。在2010年最後一次更名中,又將“學院”更名為“大學”,校名的霸氣程度達到頂峰。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如果單從校名看,人們大多會認為西南林業大學與東北林業大學差不多,都是“區域”+“類型”+“大學”的校名構成。可事實上東北林業大學不僅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還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而西南林業大學只是一所二本。

2019年湖南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西南林業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87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51分;2019年江西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西南林業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507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53分。

北部灣大學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北部灣大學的前身為欽州學院,欽州學院的前身為欽州師範專科學校。該校晉級為本科院校的時間不長,也就十多年,所以名氣並不大。然而2018年該校更名為北部灣大學之後,很快就被國人熟知,有人調侃它是一所新的“北大”。

在涉海領域,北部灣大學有一定的優勢,該校在2007年就率先開設涉海專業,填補了廣西有海洋而廣西高校無海洋專業的歷史空白;2011年,該校又成為廣西唯一獲得國家高級海船船員和國家一級漁業船員培養培訓資質的本科高校。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不得不承認,相對於欽州學院的校名,北部灣大學的校名更上檔次,再加上更名時被媒體這麼一宣傳,名氣也就上去了不少。由於校名與某些“雙一流”高校很接近,導致一些人認為它也是一所重點大學。其實它與西南林業大學一樣,也只是一所二本院校。

2019年江西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北部灣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84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33分;2019年安徽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北部灣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63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35分。

吉林外國語大學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與前面兩所高校不同的是,吉林外國語大學是一所民辦高校,其為全國唯一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的民辦大學、全國唯一一所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生資格”的民辦大學。

在2018年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之前,該校的校名為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眾所周知,校名中有諸如“華橋”這樣字眼的高校,多數為民辦院校,容易給招生帶來一定的困難。不過這個問題在更名之後就沒有了,“吉林外國語大學”聽上去像是實力與“雙一流”高校相當的公辦語言類大學。不過實際上該校仍然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二本院校。

2019年安徽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吉林外國語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42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20分。2019年湖南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吉林外國語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62分,文史類投檔線為532分。


這3所“非雙”更名後上了檔次,很像“雙一流”,其實都是二本


以上三所院校都通過更名獲得了一定的名氣,它們本身也在各自領域有著一定的實力,但從它們的招生數據看,通過更名獲得的實際招生利益,並不是很明顯。這說明現在的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不會只看校名,而是從多個角度、各個方面去了解這所高校。所以,高校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資源更名,不如好好練自己的內功,實力上去了,再普通的校名也會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