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福鼎白茶是如何誕生的?

小兔紙205


其實白茶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有人說距今有900多年,這是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這個由來在哪裡呢?就是從宋代的徽宗皇帝《大觀察論》有關白茶的記載。還有一個說法是從西安的宋代古墓當中有出土的文物當中有發現白茶,而且是銀針。更有專家認為白茶這個樹種可以追溯至唐朝的咸豐年間。當時的白茶算是一種貢品,專供皇室成員,沒有辦法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白茶的歷史至少有千年以上。

目前這個茶界也公認的一個記載是在陸羽的《茶經》裡面講到永嘉東300裡有白茶山。據專家考證應當屬於記載錯誤,應該是永嘉南300裡,講的就是福鼎太姥山。

而且據福鼎當地的地方誌和專家的考證,白茶最早是由福鼎創制,在清代福鼎當地用土茶來製作銀針,而後福鼎又培育出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即華茶1號和華茶2號茶樹種茶。特別是福鼎大毫茶,白毫粗壯,產量高,製成的白毫銀針,品相品質都比大白茶和土茶。

在福鼎等地有據可查的是從1885年開始就製作白茶,並且從1890年以後就開始外銷。當時的白茶主要做出口到歐洲一帶,國內很少銷售。這也是為什麼國人對白茶這個茶類認識不是太多的緣故。一直到解放時期,福鼎當地的白茶茶青主要製作成綠茶、功夫茶,特別出名的有白琳功夫功茶。福鼎當地各個茶廠很少有製作純白茶的。

而從60年代開始,隨著外銷環境慢慢被打開,白茶製作又慢慢的恢復,慢慢有開始製作白牡丹。在當時有個特別著名的香港劉典秋先生,發現當地有需要低檔白茶,於是就委託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來生產製作白茶。於是在福鼎當地就有慢慢試著開始生產白茶,就是使用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樹種。但是其出口也一直沒有斷過,特別是被一些國外的化妝品公司用於其化妝品原料的添加使用,國內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

而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白茶,並且經過福鼎市政府的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接觸瞭解白茶這個茶類。而且白茶因其特殊的製作工藝過程,即不炒不揉,只有經過萎凋和乾燥兩個工序,保持了白茶味道的健康天然的獨特風格。

當然現在茶界當中的專家學者對白茶的歷史由來有些還是有爭議。但不可否認是白茶作為一個茶類,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見證中華民族的茶文化。在目前的茶界當中流行著一句話: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

隨著白茶的越來越熱銷,人們對白茶的瞭解也越來越深入。福鼎白茶有非常多的產區,比較出名的產茶大鎮有:點頭鎮,秦嶼鎮(太姥山鎮)、潘溪鎮、管陽鎮。這些產茶大鎮當中還有些區別。例如本人所在的廣管陽鎮就屬於高山白茶產區,而福鼎白茶最好的當屬高山白茶。白茶在高海拔的地區,因雲霧多、雨水足、土壤獨特、陽光的照射足,使得高山白茶內在物質含量更高,甜度更好,更加耐泡。越來越多認識白茶的茶商和茶人,也直接到高山產區來品嚐購買。

如果茶友們對高山白茶感興趣,可以關注或私信我。專注高山白茶,願意和更多愛茶人士來分享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