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丁巳復辟,又稱張勳復辟溥儀復辟,是民國六年(1917年,丁巳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擁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復辟。

6月30日,張勳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張勳復辟是指由張勳一手策劃,於1917年(民國六年)7月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前後歷時共十二天。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張勳令他的“辮兵”把京津臨時警備總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陳光遠、以及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湖“請”來,突然宣佈道:“本帥此次率兵入京,並非為某人調解而來,而是為了聖上覆位,光復大清江山。”接著他告訴眾人,今日傍晚,他已進宮面聖,召開了“御前會議”,決定明晨請皇上覆位。議罷厲聲問道:“諸位尊意如何?”王、江、陳、吳四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心驚肉跳。王士珍壯著膽子問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過嗎?”張勳回答:“外交確有把握。馮國璋、陸榮廷均表贊意,並有電來催。各省督軍也一致擁護。”王士珍等默默無語。張勳又說:“我志在必行。你們同意,則立開城門,放我兵馬進來。否則請各歸佈置,決一死戰!”王士珍等面面相覷,不敢再說什麼。張勳遂下令打開城門,5000“辮子兵”全部進城。接著,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帶領康有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吳炳湘文武官員,乘車進宮。已是凌晨。

7月1日凌晨3時左右,12歲的溥儀在瑾、瑜兩太妃和太保世續、師傅陳寶琛等人的護導下,來到養心殿召見張勳一干人等。張勳見小皇帝坐上了龍椅,便立即甩開馬蹄袖,領著眾人匍匐在地,向溥儀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接著由張勳奏請復辟說:“(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為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覆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按照陳寶琛的指點表示謙讓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勳立即讚頌:“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指康熙)也是沖齡踐祚嘛。”溥儀便連忙按照陳寶琛的囑咐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於是,張勳、康有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呼萬歲,王士珍等人也只得跪下隨口歡呼。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只好用紙糊一面龍旗應付。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髮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製作的假髮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張勳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復辟當日,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憤然離開北京南下上海。當時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辭職以示抗議。

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聞訊後極為憤慨,立即發表討逆宣言,6日偕同一批同志乘軍艦南下,計劃到廣州組織武力討伐張勳。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會召開萬人大會,各家報紙發表大量文章,一致聲討張勳。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7月1日,正式讓溥儀登基後召致全國反對,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於是組成討逆軍討伐,‘辮子兵’戰敗,張勳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僅12天破產。

歷史事件:張勳復辟鬧劇的現場,溥儀再次坐上龍椅復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