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我得提醒你姜戈是個自由人,不要像奴隸一樣對他


《被解救的姜戈》是著名“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拍攝的一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反黑人奴隸制為主題的西部劇情片,該片於2012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一經上映深受好評,榮獲第85屆奧斯卡4項提名獎,一舉斬獲了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大獎,豆瓣評分高達8.7分。

電影劇情並不複雜,背景時間設定在1858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兩年,德裔賞金獵人舒爾茨牙醫,為尋找壞事做盡的布利特爾兄弟,解救了一名黑人奴隸姜戈,並將其培養成一名賞金獵人。姜戈在牙醫的幫助下從糖果莊主加爾文·坎迪手中救出妻子布隆希達,從而獲得了從身體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對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是從姜戈獲得自由、營救妻子追求愛情的角度來分析,但我認為姜戈從一名即將被賣到黑人奴隸市場的黑人奴隸轉變成為一個可以掌握自己命運,懂得什麼才是真正自由的人,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成長,因為只有真正的成長,我們才能學會獨立思考和理解黑人奴隸制的可怕。

本文我將從主題呈現、人物塑造、影片的創作手法以及觀影后對生活的一些思考四個方面來分析為何這部暗黑的西部片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01、主題呈現:從被販賣的奴隸到獲得解放的自由人,姜戈自由意識的覺醒給更多黑人奴隸帶來了希望

影片從一開始牙醫解救了姜戈開始,二人的關係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化著。姜戈從牙醫的奴隸、變成牙醫的侍從、再變成牙醫的合夥人到最後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這一過程反應了姜戈對奴隸制的反抗和對自由的覺醒。

1,被牙醫解救後,姜戈從奴隸變成了自由人,自由意識處於萌芽狀態

影片一開頭便是荒涼的西部場景,一群黑人奴隸腳捆鎖鏈,被奴隸販賣主催促著行走在黑夜裡,賞金獵人舒爾茨為尋找作惡多端的布利特爾兄弟,解救了黑人奴隸姜戈,打開了姜戈腳上的鐵鏈,姜戈獲得了人身自由。

儘管牙醫非常痛恨奴隸制,但是在當時的美國南部,黑人奴隸的身份是被公認的,而牙醫需要姜戈的幫忙,為了維持一種平衡,只能暫時保持姜戈的奴隸身份,正如牙醫自己說的:“一方面我鄙視奴隸制,另一方面我需要你的幫助,如果你沒有反抗的餘地就好了”,姜戈成為牙醫的奴隸,只是暫時且無奈之下的決定。

這個階段的姜戈是被解救的,獲得自由的方式是被動的,但是從姜戈扔掉毛毯的那刻起,自由的意識已經開始萌芽,這也為之後姜戈追求自由之路奠定了基礎。

2,成為牙醫的合夥人之後,姜戈在牙醫的幫助下,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

牙醫在和姜戈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了姜戈具有超高的射擊天賦,並有意培養他的這種天賦,在經歷了一個冬天的訓練,姜戈已經具備了一個獨立的賞金獵人所必備的射擊技能。但是成為一個真正的賞金獵人,光有技能是遠遠不夠的。

當年幼的孩子在射擊目標身邊的時候,姜戈對讓孩子目睹自己父親被殺的過程表示不能理解,作為人生導師的牙醫,教導姜戈射擊目標,賺取賞金,就能獲得自由,姜戈在牙醫教導下,毫不猶豫的開槍射擊了目標。

想要獲得自由付出代價是必須的,姜戈自此在追求自由的道理上心狠手辣,無所顧忌,這一點在姜戈和牙醫到達糖果莊園後所表現得淋漓盡致。

糖果莊園內,達達尼昂被狗活活撕成碎片、兩個角鬥士互相殘殺及拗斷胳膊時撕裂肉的聲音,甚至戳瞎眼睛,面對這一切姜戈表現出非同尋常的冷靜沉著,甚至比經驗豐富、殺人如麻的牙醫更出色。

這一過程姜戈完成了從依賴牙醫,到開始脫離牙醫的幫助,自己掌握命運的轉變,也是姜戈對自由執著追求的開始。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3,姜戈成功營救了妻子並燒燬了糖果莊園,獲得真正的自由,黑人奴隸迎來自由的曙光

營救妻子的計謀被識破,牙醫在槍戰中喪生,血腥激烈的槍戰場面讓觀眾喘息之餘,對姜戈的命運開始擔憂,繳械投降的姜戈沒有了白人牙醫的幫助,命運似乎即將走向衰敗。

誠如馬拉默德所說: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自由的目的是為他人創造自由。

----馬拉默德

嘗過自由的人,再也不願意被束縛。在姜戈的心裡,從未放棄過對自由的追求。

在被押往礦山的過程中,憑藉對自由的渴望,姜戈絕地反擊,殺掉了押送人員,返回了糖果莊園。姜戈化身地獄使者,成功營救了妻子,並燒燬了糖果公園,至此,

姜戈才算是獲得了從身體到靈魂的自由。

影片中有一個和姜戈關押在一起的黑人的特寫鏡頭,在姜戈策馬返回糖果莊園之後,他由之前的憎惡嫉妒姜戈,變為崇拜的笑,不難看出,黑人眼裡流淌著一種光,一種希望之光。可以說這也是整部電影在凸顯主題上的點睛之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姜戈在脫離牙醫之後,完成了自我的突破和成長,獲得了真正的自由。這一過程不僅是姜戈從被解救到自我解救的成長之路,更是黑人奴隸解放奴性迎來自由曙光之路。姜戈以一己追求自由的力量,帶來了整個黑人奴隸反抗壓迫和歧視的燎原之勢。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奴宣言》,宣佈黑人奴隸獲得自由

1865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規定奴隸制或強迫奴役制,不得在合眾國境內和管轄範圍內存在

1865年12月18日,《憲法第13條修正案》正式生效,從此,奴隸制在美國被廢除

這也是導演將影片故事情節設定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兩年的良苦用心,姜戈只是反抗壓迫追求自由的開始,這種開始喚醒了黑人奴隸對自由嚮往的意識。姜戈自我解救也為黑人奴隸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02、人物塑造:姜戈和黑僕人斯蒂芬對待自由的差異表現,是導演昆汀對奴性的詮釋

整部影片在對姜戈追求自由、對黑人奴隸制的揭示和諷刺大主題的展示之後,開始進入影片意義內涵的延展以及一些人生思考的展示:

1 姜戈:從被解救到對自由的執著追求,是釋放奴性的過程

片中奴隸主加爾文一直在給大家灌輸一個理論,就是黑人的大腦結構與白人不同,在加爾文看來大腦結構決定了黑人天生要被白人統治,儘管這是加爾文的謬論。而加爾文是奴隸制擁護群體的代表。

這種根深蒂固的奴性不光白人認同,也深埋在黑人的血液裡,從姜戈騎著大馬與白人貴族並行進入小鎮,進入糖果莊園,不光白人充滿敵意,黑人的眼神中也是充滿嫉妒和震驚。

姜戈一開始也同其他黑人一樣,認同了這種奴性

,在和妻子逃跑未遂之後,妻子被處以鞭刑,姜戈沒有選擇反抗而是要求奴隸主一併處罰自己。逃跑的黑奴受到懲罰成為了不會反抗,習以為常的事,這就是奴性。

在我看來,姜戈是有別於其他黑人奴隸的,隨著姜戈與牙醫關係的變化,內心的奴性慢慢被釋放,嚮往自由的意識慢慢覺醒。

2 黑人管家史蒂芬:根深蒂固的奴性,是對自由的一種麻木表現

如果說黑人被壓迫是一種無可奈何,那麼縱觀全篇,真正心甘情願被奴役的黑人,就屬加爾文的黑人管家史蒂芬了。

他對待黑人奴僕的方式陰險、殘暴,儘管自己也是黑人。他非常瞭解黑人,並幫助白人奴隸主用黑人的方式來統治黑人。為了矇蔽眾人,故意裝作又瘸又聾。當主人以貴賓的禮儀邀請姜戈共進晚餐的時候,史蒂芬又氣又怒,在他的內心堅定的認為黑人就是奴隸,是沒有權利和白人平起平坐的。

從史蒂芬對待黑人的態度不難看出,史蒂芬才是奴性最深的人。根深蒂固的奴性使史蒂芬對自由產生了免疫力,麻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整部影片中心人物並不多,而姜戈和史蒂芬在僅有的人物關係中形成強烈的反差。史蒂芬是代表對自由麻木的一方,而姜戈代表了自由覺醒的一方,麻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覺醒打破了常態的平衡,這種人物反差帶來的視覺上的衝擊,給人叩擊心靈的震撼感,這也是導演對奴性的全新解讀。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03、創作手法:昆汀式的暴力美學和黑色幽默的背後,是對奴隸制黑暗的的揭示與諷刺

如果單從故事情節和主題呈現來解析《被解救的姜戈》,還不足以看出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作為的昆汀·塔倫蒂的典型代表作,《被解救的姜戈》延續了他一貫緊湊亢奮的敘事風格,隨處可見天馬行空的幽默元素和血腥殘暴的動作場面,將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學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1 用暴力美學的手段,折射了黑人奴隸制度的頑固和荒唐

所謂暴力美學:主要是在官感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歎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無法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

從《低俗小說》到《殺死比爾》,我們對昆汀慣用的血腥、暴力的表現方式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作為昆汀的經典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也沿用了昆汀的這一拿手好菜。

但是這部影片有別與導演之前的作品,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平緩的敘述,讓所有的情緒都堆積到了最後,在牙醫的一句“對不起,我實在無法忍受”中,如火山爆發,非暴力不合作。

這才使得達達尼昂被狗活活撕成碎片、兩個角鬥士拗斷胳膊,戳瞎眼睛、用錘子砸碎頭骨、糖果莊園裡的槍戰,莊園被燒,血漿四濺,殺戮重重的畫面變得優美起來。

當然,昆汀從來都不是為了製造暴力而暴力,通過暴力血腥的畫面讓觀眾更直接的感受白人對黑人奴隸的野蠻殘暴,姜戈最後用暴力反抗暴力,也從另一個層面反射出當時黑人奴隸制之頑固和荒唐。

2 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演繹沉重的歷史題材

如果說暴力美學是昆汀的拿手好菜,那麼黑色幽默絕對是他的另一絕活。

牙醫出場時的碎碎念、3K黨用床單剪兩個洞做頭套,結果看不到路、姜戈選擇浮誇的侍從服裝、在糖果莊園談判時,旁邊彈奏的《致愛麗絲》等等,隨處可見的幽默詼諧,荒誕戲劇化的設計手法使得在各種緊張的氣氛之餘,讓觀眾有了喘息的機會,更讓整部影片在情節和表現手法上張弛有度。

觀看這部影片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同樣是反奴隸制題材的《為奴十二載》,然而昆汀就是昆汀,在影片被大量血腥畫面充斥的不經意間,會來上一段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黑色幽默,既緩解觀眾緊張的心情,也讓沉重的主題有了一絲喜感。

《被解救的姜戈》作為一部劇情片,從劇情出發,只是個黑人奴隸打破規則,追求自由的老題材故事,故事情節老套,但卻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老套的故事,在導演的巧妙設計下,變得鮮活靈動,沉重的歷史話題以一種舉足輕重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是“昆汀style”電影的魅力所在。

豆瓣8.7分《被解救的姜戈》:被解救的背後,是自由意識的自我覺醒

04、現實思考:基於電影《被解救的姜戈》主角從奴隸到獲得真正自由的故事,談談我對生活的幾點思考。

1 打破規則,不被條條款款所束縛

影片中的姜戈從一個黑人奴隸到獲得真正的自由,或許有人說是因為有牙醫的幫助才得以解救,在我看來,牙醫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更重的是因為姜戈敢於打破原有規則,不被現有的奴隸制所束縛,勇敢追求自由。

而該部電影的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並不是導演科班出身,但他卻沒有被這些條條框框所束縛,通過看大量的影片來全方位的學習,從中摸索領悟了一套屬於自己風格的電影拍攝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們問我可曾進過電影學院,我說沒有,我是直接進入了電影。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在人生不如意時,不如跳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打破規則,找尋一種規則之外的生活方式,或許人生會出現另一種風景。

2 相信愛情,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影片中無不令觀眾動容的,便是姜戈營救妻子的橋段了。姜戈在獲得自己人身自由之後,本可以作為賞金獵人的身份度過自己的餘生,在自我獲得解救之後,姜戈告訴牙醫,他和妻子在生活極度困苦的時候仍然相信愛情,這是姜戈營救妻子的動力所在。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由高到低分為5個層次:

  • 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社交需求
  • 尊重需求
  • 自我實現需求

影片中的姜戈在獲得自由之後,解救了妻子尋求了更好的生活。現實中,儘管我們的生活壓力很大,遇到的困難很多,但要相信愛情,勇敢追求夢想,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生活才會大放異彩。

總結一下:

《被解救的姜戈》主要講述了黑人奴隸姜戈被牙醫解救之後,在營救妻子的過程中和白人奴隸主反抗的故事,這這一過程中,姜戈除了自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更是給當時的黑人奴隸追求自由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本文主要是從主體呈現、人物塑造、導演的創作手法以及影片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四個方面出發,不同維度的解析了這部暗黑西部片的魅力,

相信你看完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