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對目前各地旅遊景點的門票收費標準,覺得偏高嗎?景區內部消費認為怎樣?

一九玖壹xyD


肯定都是贊同旅遊景區降價的,尤其是門票,感覺嚴重製約了旅遊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門票太貴的呼聲似乎從來就沒有斷過。

但其實仔細想想,目前景點門票貴,或者更確切地說,景點收入模式嚴重依賴門票收入的狀況,其實是多年以來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

1,很多景點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景點環境和周邊的開發,在初期只有依靠門票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收入來源,同時景區的一些軟性品牌,升級服務等,大多數都沒有到深根細作的狀態,比如第三產業,旅遊紀念品的嚴重同質化,導致遊客在景區內的消費意願並不高,感覺花了門票進來就不願意二次消費了,也看不到有什麼特別值得二次消費的點,這也是目前很多景區面臨的問題。

2,受制大多數行業的假期制度,帶薪休假錯峰出遊並沒有貫徹大多數人,因此大家去景點往往都是旺季能夠感受一些代表性的體驗就不錯了,留給細細品味並願意花更多的前深入體驗機會並不多,這也從另一個方向導致了景區還是隻能依賴門票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以上情況隨著全民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各個景區的升級,相信會越來越少,到時候門票不是景區的主要收入來源,自然價格就會漸漸降低。


大貓的記錄本


中國景區太多,收費標準也太雜亂,像北京作為首都無論經濟水平還是遊客數量都是國內前列的,偏偏景區門票確是很低的。有些人可能要說了,因為北京的景區都是歷史古蹟沒有進行太大的投資,但是國內其他地方的歷史古蹟也沒見多便宜呀。特別是那些5A的名山大川,簡直就是搶錢,雖然說一次購票能用兩天但是卻不能下山再上,山上食宿比門票還貴有幾個人願意在山上吃住?

另一個問題就是收費高服務差,國內的個別景區的工作人員簡直就是凶神惡煞,我親眼見過一個兒童因為身高達到了購票條件而沒有買票被檢票人員一把拉回並受到大聲責罵。該買票而沒買是遊客的不對,但是你作為一個景區工作人員態度溫和的提示下不就行了,何必對一個孩子動粗呢?而我自己也在華山北峰被人威脅過,因為在華山論劍的石刻邊拿著一把道具劍看了看,被道具的主人(旁邊照相館的人) 威脅,說只要拿了這把劍就必須拍照,一張5寸的15元,最後還是花錢消災照了一張,從此對這裡深惡痛絕。

再一個就是目前景區普遍存在的巨坑,為了從遊客身上多搜刮那麼幾十元錢都開始施行景區公交,對於一些山路比較遠,自駕不安全的地方施行景區公交也值得提倡,但是一些景區明明是一馬平川的道路卻忽然被攔截上修個大門,弄幾輛破中巴就開始名正言順的收景區公交費了,比如最令人痛恨的就是壺口瀑布,陝西那邊不知道情況,我去的山西這邊的,明明裡面有開車進去的條件,也有停車的地方卻被忽然攔截,花幾十元走沒幾分鐘就到了景區,景區一個觀賞瀑布的好位置號稱龍洞竟然再收一次費用才能下去觀賞,簡直就是無恥至極。

所以說國內的景區雖然很多,但是問題更多。很多景區就是抱著你不來他來,他不來還有其他人來的想法,反正不愁客源,於是越來越肆無忌憚起來。


追著夢想去旅行


去過的景點不算很多。。。

相對來說,北京的景點確實門票很便宜,而且很穩定。以前在北京工作時,我們基本每週去一個景點,花費真的很低。那時就感嘆首都是真的好,感覺那些景點的門票根本就沒有什麼利潤,只是為了維持能養護,還不知道夠不夠。

海南的景點稍微好一點點的地方門票普遍都很高,高的有點虛。即使在那裡待了好多年,都覺得價格有點不太值。主要是門票票面價可能並不是真實價,如果導遊去買,可能你知道了底價會很吃驚。。。

福建的景點門票多半也很便宜,去玩的也比較多。但我去得最多的是寺廟,那裡的寺廟很多,而且不像有些地方亂七八糟收費,沒有人給你推銷賣香,也沒有人叫你捐功德箱,一切隨心,那裡的出家人正兒八經的是出家人。廟裡還會有佛法研究中心,還有正經早課可以看到。還有一次去逛的時候無意中聽見一個出家人講電話,人家講的內容竟然是研究佛法。去了好幾家寺廟都是這樣的狀態,真是難得的淨土。

前段時間去了趟深圳,因為帶著老人,所以沒去什麼地方,但去了個民宿風情園,門票感覺超值。

還去過江蘇,浙江等,門票價格還行。靈山裡面挺不錯,值得一去。雷峰塔就不要去了,會後悔的。

雲南我去的地方很少,石林很大,去的人多,我個人認為一般。進去後沒多久孩子就不肯逛了。

湖南的景點價格都還可以。只有張家界價格稍高點,但是景點面積超大,可以逛幾天。不過如果對風景不感興趣或者暈車的就不要去了。像鳳凰古城什麼的,我去的時候剛好沒有門票。。。湖南崀山,舜皇山,去的人不算很多,但我很喜歡,風景很特別。門票價格也還合適。

當然,個人喜好不一樣,所以評價不一樣。


腦殘的狐狸


一、價值決定價格。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如果一個旅遊景點開發後它的內在價值很高時,如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研價值,生態價值等等都很高時,那它的門票收費標準絕對很高,反之越低。






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果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那旅遊景點的門票收費就越高,反之越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物價就越高,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僅帶動了衣、食、住、行的增長,而是帶動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的增長。



現在好多旅遊景點都是私人開發的旅遊項目,其門票高的離譜不說,裡面賣的東西也比外面賣的高出了好多,好多遊客一聽門票貴,立馬就不遊了,這樣不僅滯緩了經濟增長,商人自己也實現不了效益最大化。

所以,門票還是不要太離譜,自古薄利多銷嘛,同時國家應該制定旅遊景區的價格標準,保障人民的利益。


Me桐桐


旅遊風景區門票價格過高,已成了不爭的事實。門票動則收費上百元,三,四百元門票,競也敢大言不慚招呼遊客。

連新建的四季花卉景點,只不過種植一些芝櫻,鬱金香,粉黛子,紫藤花等花草,圍牆一圍,也敢收費六十至八十元。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膽子這樣妄所欲為。



旅遊風景區門票價格貴就算了,誰叫人家有底蘊涵美的景觀呢。就連景區內觀光小火車,好像也受了傳染,繞上四,五公里路程,也敢收四十至六十元票價。

在風景區停車場停一次車,也得花上六十元看車費。

在景區內,一瓶礦泉水五元,一根黃瓜賣三元,西紅柿也賣到三元一個。這些小販行為,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旅遊市場全方位在高價格,混亂管理線上運行。



最受傷害的是廣大遊客們。


雲中賞雲


這個問題站在旅遊者角度去理解,各地旅遊景點門票肯定是偏高,近幾年有些景區在降門票價格,比如峨眉山景區,原來門票185元,現在降為160元,原來65歲老人購半票,現在65歲以上可免門票了。另外景區內消費肯定是高(有些景點甚至高的離譜),本人見到一瓶礦泉水賣8元的,方便麵15元。這些問題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有所聞,只是聽之任之罷了。

目前國內各地旅遊景點都屬於地方管轄,各省市消費水平不一,也有地方保護主義之嫌,國家出臺旅遊景點門票價格只能是指導性的,其它景區內消費也管不了。如果換位去分析這個問題,由於景區圈地,開發等原因,景區內或周邊被佔用了,民眾無事可做,只能在景點內或者附近做些小生意為業,價格自然會比市場價高。本人也理解,,,,純屬個人看法。謝謝




周遊V美景在路上


感覺景區門票價格沒有高到讓我不能接受得地步。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歷史文化遺產,作為旅遊景點,肯定是需要經常去維護的,而且還要帶動當地人民經濟的發展,所以門票價格會高一點,可是換個角度來看,現在人民幣貶值的越來越厲害,物價也是飛漲,連去菜市場買菜都是一天一個價格,更不要說著名旅遊景區了。只不過有些景區裡面賣的東西貴的太離譜了。舉個例子:本人2018年端午節前後去爬天津盤山,海拔才幾百米,可是山腳下礦泉水就要5元一瓶,越往上爬越貴,到了山頂,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要30元一桶!優樂美奶茶20元一杯!然後就給我帶進了誤區,以為爬山的時候越往上爬,山頂的東西越貴,然後前幾天清明節的時候,去夜爬華山看日出,背了整整六瓶水上山,爬了一夜,累的像狗一樣。結果,悲催的,山腳下買10元3瓶的礦泉水,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頂,賣10元2瓶,發現這個真相以後真的是欲哭無淚啊!


90後的秘密花園


景區門票放在中國現在28分化的社會階層背景下,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還是不便宜的。

人民幣背面都是旅遊景點,說明兩點:1、錢要多用來旅遊消費;2、越是面額大的紙幣,歷史地位、政治歷史影響越深遠。

旅遊本質是一個享受的過程,享受對應的是旅遊費用的支持,但是因為國內的實際情況,旅遊的高消費高享受做成了白菜價,旅遊體驗當然也不會太好。

旅遊景區及周邊物價高是個普遍現象,和高星級酒店、高鐵、火車、飛機、沙漠、高速服務區等地方的邏輯差不多。


隕石旅遊之阿堅遊湖南


各地景區票價還有很大降價空間,應大力促進國內遊,降溫國際遊,以擴大國內旅遊市場。我未出過國門,不是外部世界不美,而是認為國內風光也不比國外差,甚至於還要美它三分,從兒女他們去美法新澳發回的風景照來看也確是如此。


海晏河清375


景區門票偏高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了,對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景區經營者當初開發時我想一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吧,他們不可能是慈善機構吧,他們總得收回成本或維持經營吧?再說一般景區一年之中有幾個旅遊高峰期啊,平時就是有遊客也比不上春節五一和國慶節人多。他們就指望這幾大節 日收入了!您說他門票低了有賬算嗎?(這是我個人見解,希望不要罵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