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長大後還記得那些年父母總是跟你說的話嗎?現在想想值得回憶嗎?

騰雲SaaS


媽媽已經去世十多年了,現在回想起來,就像是昨天。有許多難忘的記憶,每次帶著兒子回自己家,媽媽都送出門外,我們走好遠了媽媽還現站在那裡,就像電影裡的場景。兒子也會遠遠的跟媽媽對話:“姥姥,回去吧,回去吧”,然後兒子跟我說:“媽媽,姥姥那麼可憐”,那時的兒子也就4歲多。現如今兒子也已長大,去了國外,每次跟兒子離別時都哭的稀里嘩啦。母親那時的樣子,已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每次回憶起來都會淚流。離別成了我傷感的分鏡頭……



三丁丁生活日誌


記憶中的父親,連鬢鬍子往後背的發,中等身材 戴一付眼鏡。兩腿叉開雙手背後,挺挺的站在那裡。不說話都有一種威嚴。父親是一位教師,回家跟孩子們說話反而很少。每天我上班要坐通勤車,晚上回來,總是看著父親悄悄的站在路燈下的背影。

父親總是跟我說: “姑娘大了,要孝順母親。你媽不容易 父親早逝,跟我結婚一直就帶著你姥姥。”我姥姥活了102歲,父親退休以後,姥姥再也沒進過廚房,父親過世82。姥姥還在世。後來姥姥不在了,我接我媽媽來家一直跟我住,媽媽高度近視,年輕的時候學習太用功了,眼神不太好。媽媽是一教師。記憶中媽媽的學生都比她大,一般都是從小參加革命工作沒有文化的。我的記憶裡,過年總有好多的領導來家給父母拜年。

父母在人生尚且還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紫黛色


當年聽爸爸,媽媽的嘮叨,我都有些煩躁,如今想起來,我是那樣的需要。每當我讀起這首詩,都熱淚盈眶。確實如此,當年父母在世之時,我對他們講的人生大道理頗為反感,對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多穿點衣服,多喝點熱水,在單位多幹活少說話等之類的頗為不屑,認為自己長大了,什麼都懂得。可到了不惑之年,父母已逝,想起以前的話,感覺分外溫暖,無事回憶起來感到格外溫馨。有時候,在夢中又聽到父母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好像濤聲陣陣,久久在耳畔縈繞,醒來已是淚溼枕巾,想想今後再也無法聽到他們的聲音,不禁悲從心起,嗟嘆不已。朋友們!珍惜吧,當我們的嘮叨我們時,那該是一個多大的福氣啊!


若水之春


小的時候太調皮,經常喝涼水,一個女孩還老是和一群男孩子上房頂,我媽老說我是假小子,哈哈哈哈!

經常不好好學習,從小個子就比其他女孩要高,每當我咧起嘴傻笑,媽媽總會說我是個傻大個,哈哈哈!

冬天女孩子愛美,穿的很單薄,媽媽在我耳邊嘮叨讓我多穿點,在我本命年那次,她給我套了一個紅色的棉襖哈哈哈!

…………

過了這麼長時間,我也是個亭亭玉立的姑娘了,總於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媽媽那些話我一直都記得,謝謝您。



那年正好


記得,媽媽說過,要同甘,要共苦,人生好長,仍在慢慢和媽媽學……

第一次,將父親母親寫在一篇文章裡,我竟有些忐忑,在90年代的農村,夫妻共坐一張凳子,被人看見,也會覺得不好意思。這會子,我突然會怕母親笑著罵我。他們,我的父親母親,生活在一個純真的年代。

父親,長相端莊而周正,濃眉大眼,常不怒而自威,可惜我未能遺傳他長相上的優點。我還記得,高一時住校,他給我送冬天的棉被,一路送到寢室,舍友一點也不相信他是我的父親,“他這麼帥,你一點也不像嘛”。我苦笑,夾雜著一絲絲的難過,他那時候皮膚白,30幾歲的樣子,髮質好得讓我羨慕,吹風機吹完,竟然可以根根站起來,一身休閒衣,滿是年輕的樣子啊。很小的時候,他指著畫像告訴我,這是周恩來總理,那大約是我對總理最初的印象,至此,和父親一樣,無限崇拜與尊敬他。

母親,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她善良到可以為傷害過她的人做禱告。童年時代,很少看見母親發脾氣,她的臉色一向安詳,在那安詳的背後,總使我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安然。我那時候,特別驚奇於她的魔法能力,不管是奄奄一息的動物還是將要凋零的植物,她都可以讓它們生機勃勃,被一致提議扔掉的桃樹,在母親的堅持下,被留了下來,神奇的是,來年春天桃樹不僅生機盎然,還結了一個大桃子,我還記得,那個唯一的桃子,是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吃掉的,也還記得,母親說,這叫“同甘”,以後有難一起扛,這叫“共苦”。

  …………

…………

…………

永遠記得。


大貓老妖


父親:有國才有家

父親是一名軍人,八十年代人們都以當兵為榮,父親更是在艱苦的西藏一待就是十四年。他對國家的熱愛和付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小時候雖然見到父親的次數很少每次去部隊看他我都鬧著讓他回家,但是父親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我愛國家也愛你們,有國才有家呀。”當時不懂現在知道了其中的道理:沒有國家安定哪來小家繁榮。

母親:努力奮鬥,堅韌不拔

父親當兵家裡的一切都是母親料理,地裡家裡每天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她默默地付出,有什麼不開心自己一個人承受。後來父親轉業回來母親跟著來單位,父親上班母親學著開始做滷煮生意,所有進貨加工出售都是母親一人,父親能幫忙的時候很少。記得生意沒做多久就有一戶人家定了很多貨不過要求送貨上門。你們見過那種加汽油的兩輪大摩托嗎?母親借了一輛開百十里地去送貨,這是母親第一次開,她只在家練了一小會兒呀!回到家母親坐在凳子上手和腿好長時間都還是抖的,但是她臉上看不到一點害怕。這個時候我想起母親說過:“不試試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力。”從那以後媽媽變成了我最崇拜的人。

父親教會了我無私奉獻,而母親教會了我堅韌不拔,遇事冷靜處理不怕挫折努力奮鬥的性格。正是這樣我才能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迷失自我,好好應對生活,這些也是父母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比什麼都珍貴!


小嘴愛生活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平時點點滴滴的諄諄教誨,可能在小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很叛逆,覺得父母囉嗦。長大之後回憶起來,深深體會到父母在孩提時代成長過程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父母對我的教育記憶猶新,教育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有知識走遍天下都不怕,要做一個正直善良有教養的人,教育我說要做一個人品德高尚的人,使我深深懂得一定要要感恩父母的教誨、培養和養育之恩,這些都是值得回憶一輩子,祖輩好的的家訓值得代代相傳。


黃山茶人


我的父母都是不善言談的人,他們很少去用語言去表達,更多是默默付出,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不過,在這個沉默的家庭中,父親說過的一句話,卻讓我越來越覺得意義非凡。父親說: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我不知道這句話,飽含了父親多少人生經歷。



在我自己的人生,就經歷了很多想法和實際出入很大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我想開一家飲食店。父母不大讚同,可拗不過我的偏執,父母背井離鄉過來幫我忙。由於一家人都是外行,即便自己再努力,父母也是忙得早出晚歸,飲食店還是很快關閉了。關門的那天晚上,一家人走在街上,什麼也沒說,望著晴朗夜空,我想起了父親那句話: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經過幾年工作沉澱,我的想法又活絡起來,併為此辭職創業,再次被現實打臉。我又想起了父親那句話: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盈七



用戶1203312006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