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管控解除之後,旅遊行業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嗎?

天盡晴嵐


疫情期間人們都是在家不能外出,工廠也不能復工,疫情過後旅行的人能不能增長這個不好說,我從這幾點給你說吧。

1、疫情期間呢大家都沒有掙錢,很多人在家待業,沒有經濟收入就不會有消費。

疫情結束後會有一大部分人開始投入工作或者找工作,因為復工以後工作量會加大,旅行的人數就會降低。

2、但是也不能說絕對,我認為最大的反彈應該在十一,將會是一個旅遊的高峰期,這個高峰期會打破以往的紀錄,成為新一個旅遊人數最多的時候。

以上觀點只代表我個人,也歡迎一起討論


山鴻


確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管控下,旅遊行業確實是各種哀嚎,可以說是近幾年的最低潮。但是呢我認為旅遊界的人士並未徹底絕望,其實這幾年有空就去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尤其喜歡旅遊的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像一些公司團建要去旅遊,工作壓力大要去旅遊,結婚蜜月要去旅遊等等,疫情管控之後呢,談不上“報復性”某種極端,但人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將會重新爆發。

可以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03年非典疫情發生的時候,對於旅遊行業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甚至差點讓整個行業停止運轉,攜程旅行ceo梁建章曾回顧說道,從03年四月份攜程訂單急劇下滑,之前兩天忙不完的北京酒店訂單,而這時一個人兩個小時不僅可以完成北京訂單也可以順帶完成上海的訂單。然而在疫情得意控制過後,旅遊業很快回彈到02年同期水平,同年十月攜程平臺上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

所以說呢不單單是旅遊業,還有很多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行業都會在疫情管控解除後出現“熬過寒冬迎春天”的景象。


去了嗎旅遊


大家好!首先說總的觀點:

疫情若能控制住,

則下半年可能會有適度反彈,

但也不容特別樂觀。

為什麼判斷是下半年才有適度反彈呢?

因為:

1.心理層面:旅遊不同於溫飽需求,不是必須型需求。

疫情對人們的心理負面影響具有一定的延續性,短時間很難馬上消除,

畢竟旅遊行為一般會頻繁的接觸公共空間,也是接觸大量不確定性人群的過程,

人們多會進入一個觀望期,

只有受到更多身邊人的行為正面影響才會做出旅行的決策;

2.物質層面:旅遊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個行業,很難獨善其身。

疫情對上半年的經濟運行負面影響很大,

不少人在短時間內的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或是對預期產生持悲觀態度,

那麼,預期收入不增反減顯然會抑制旅遊需求。

但時間是一劑良藥,

隨著生產生活學習的迴歸正常,

收入積蓄的增長及樂觀的心態恢復,

又加之暑期旅遊旺季的到來,

多因素疊合,

預計旅遊業到下半年的反彈是可期待的。





阿丹的悠長假期


疫情過後,旅遊行業會慢慢的回覆,也不會象往年一樣,人山人海的現象己是不可能的,當疫情把人封了這麼久,有的人逐見回到了工作崗位,己無心去玩了,只有那些自由職業的人有時間,他們隨時都可以去,在星期天旅遊的人會多些,在離工作崗位近的景區,他們會選擇自駕帶家人去玩的,我的選擇也是疫情結束後,帶家人去咐近的雲臺山玩一天,放鬆一下煩惱的思想,在去工作,我覺的到了五一,旅遊會爆發式的增長,回覆往日旅遊的旺季。


石榴花開51


你好,與其說報復性消費不如說是包袱型消費。

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雖然大家都呆在家裡無法出門,肯定會刺激下半年節假日的出行。但由於上半年大家很多面臨企業倒閉,或者降薪無薪等,下半年一部分消費者減少消費從而改成儲蓄,旅行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報復性消費更好的叫為包袱型,因為有一定的難度。


分期環遊世界


我是這麼認為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7e14121ef3841afab86e3c21522f9a1\

歲月煮酒我獨醉


短期內肯定會的,因為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另一方面,人在家裡也隔離這麼久了,都會渴望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但是建議還是做好自身防護措施,畢竟安全第一嘛!


智投文旅活動精選


大家好,我是阿燦,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c18a9857db64fcab07c55211c34b4b3\

小阿燦的副業


我覺得不會,因為疫情過後都忙著開工了,工作上都忙的很,而且大多數人都要賺錢還貸或信用卡,短期內很多人心裡也會有陰影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


廣州創業人阿輝


肯定不會,旅遊行業會井噴,更多有需求的人們從周邊遊,慢慢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