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父母越嚴厲,孩子的內心可能越叛逆,一旦時機出現就會爆發,認同嗎?

農在天涯


就像你說的,孩子的內心可能越叛逆,因此,面對嚴厲的父母,叛逆只是一種的一種可能,這種孩子能力倒是挺強的,一開始的時候,知道自己力量弱抵抗不過,所以也不硬來,但是一筆筆、一件件事兒都在心裡記著呢,心裡那個勁兒一直都在。所以,哪一天,實在忍無可忍了,就會爆發。這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表現是攻擊性比較強,臉上一副“別惹老子,老子心情很不爽”的表情。畢竟在家裡抵抗不過,但是情緒又沒有發洩出去,只好轉而向比自己弱的人發洩,比如說,動不動跟同學打個架啊,發生個口角啊,等等。

還有第二種可能,就是孩子會出現退縮行為,在生活中的表現就是,什麼都不敢或者不願意嘗試,最經常說的話就是,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好。這種孩子,因為父母過於嚴厲,而自己又能力不足,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個時候,通常又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又不想總是被說,被吵,被批評,就會變得膽小,怎麼辦呢?不如不做,畢竟做多錯多,錯多捱得批評也多,自己也越難受。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再嘗試。這種孩子長大了可能會成為傳說中的媽寶,沒啥擔當,也沒啥主見,動不動就是我媽說、我爸說,誰誰說,就沒他自己啥事兒。

第三種可能,就是孩子會變得特別追求完美,外在表現就是無論大事兒小事兒,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哪怕大家都告訴他,已經做得相當好了,他也還是會覺得不夠好,發展到極端情況,可能會出現強迫或焦慮症狀。這類孩子是選擇了認同了母嚴厲甚至嚴苛的標準,並將其內化,也就是當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標準,做到好還不行,還要更好,最好才行。如果沒有做到,就會很不安,甚至崩潰。當然了,適度的追求完美,也是好事兒,但是,也要記得,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不管孩子有哪種表現,建議家長都不要太嚴厲,要適當照顧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實現雙贏。


小馬遇冰河


這個可能,用得好。

父母嚴厲,通常有三種結果。

①有的孩子內心會越來越叛逆,在青春期或成年後爆發。具體表現在,不聽父母意見,冷戰或者對著幹等等

②同時,也有孩子,覺得是自己不夠好,父母才如此的。這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③這種比較小概率,也是有的。孩子理解父母,但不苟同父母的交流方式。反過來,成為父母的良師益友。


當然,叛逆也不只是嚴厲的產物。沒有原則的嚴厲與沒有原則的愛,都可能會讓孩子叛逆。


希望以上解答,對您有幫助。


家庭教育韓老師


我覺得這得看孩子性格

一,父母越嚴厲,孩子會離得越遠,對於比較敏感的孩子,越嚴厲會造成沒有安全感,更封閉更內向。

二,父母越嚴厲,孩子更優秀。對於性格外向,陽光但比較粗心大意的孩子,嚴厲養成孩子自律優秀的性格。

總之剛柔並濟,仔細觀察孩子的特點,同孩子一起溫暖、快樂的成長!


2璦宸寶媽2


不認同。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如果父母不能嚴厲對待孩子,那麼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或者是性格上的,或者是習慣上的,雖然,嚴厲的父母也不一定就能教育出完美的孩子,但是,和那些對孩子不管不顧的家長相比,我更為那些擁有嚴厲家長的孩子慶幸。郎朗的父親,小時候對他特別嚴厲,要求他毫不鬆懈的練習鋼琴,才有了今天享譽國際的著名鋼琴家郎朗,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她的父親對她也特別嚴厲,她小時候根本不懂,為什麼父親總是要求她讀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書,但是,正是因為父親的嚴厲,才使她如今擁有強大的知識底蘊。

這麼說吧,即使父母不嚴厲,孩子也會有叛逆的時候,這和父母是否嚴厲並無任何關係,而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莫大的關係。做父母的除了有自己的原則外,還要適時的引導孩子,這樣剛柔並濟的教育方式,或許是對孩子最有利的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哦。


天下金鑰匙


認同,現在是棍棒底下出逆子,現在的孩子不能動手就打,要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教他分辨是非,但是一定是正確的,溺愛,護犢子,不會忍讓的父母長輩都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的模子,所以一定要,以自身為導師的榜樣教育孩子我們不能教育他文化,但是我們能教育他對錯,是非。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叛逆期,最好不要呵斥謾罵,甚至體罰毆打,應該該進行,經常性的促膝長談,因為孩子十五六歲正式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而這條路的指引人,不是老是,而是學生,這個時候也是一個父母收穫孩子的第一次果實,這是在長達十四五年,在父母身心呵護教育下成長的果實,也是最鮮嫩和脆弱的果實,這時候一直到十八歲,孩子的為人處世,人生理念,三觀,基本上都是拜父母所賜,孩子的脾氣,秉性,性格,理念,想法,和內心的第一個方向,都是需要父母來牽引和指導,這個時候才是為人父母的第一難關,有的孩子,作風優良,父母是幹撒手讓他們去闖,那就不必要太糾正,有的孩子,是暴躁狂暴型,那就需要父母這個牽引要有耐心和辦法來擺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要動粗現在的孩子就是一頭出生的牛犢,還是很暴躁的牛犢,需要一個很有耐心的農民來餵養和照顧,要是一不小心,他跑了,那你哭都來不及了,一定不要隨便的出手大孩子,在外人面前,最好不要呵斥孩子,吃飯的時候也不要責備他,反正就看你們父母有木有駕馭你們果實的手段,反正不能打找不就碎了。


二牤子


父母的嚴厲,如果是經常且過度的,會和孩子要獨立自主的心產生衝突和矛盾。孩子內在會有兩股衝突的力量。一方面孩子想要盡力滿足父母,讓你們快樂,因為父母是TA存在的基礎。另一方面,滿足父母可能與孩子自身的意願矛盾,孩子的獨立天性受到壓抑內在會隱藏很多情緒。

所以,孩子要麼表面乖,順從,或者答應了但拖延,內在矛盾,犧牲了自己的獨立性;要麼反抗、叛逆,但可能受到父母更多的打壓,產生挫敗感和自卑感。


加拿大陪讀媽媽


小編對於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當父母對孩子嚴厲時,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接受,但等到孩子適應了父母的嚴厲程度後,孩子又變回去了。父母只能再嚴厲點,如此反覆,直到雙方都受不了為止,所以嚴厲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父母試著用低聲細語地和孩子說時,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父母可以用和善而堅定,溫柔而有界限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