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8歲難道就一定要結婚嗎,對婚姻有恐懼該怎麼辦?

銳銳CC


婚姻是個人行為問題,不要強迫自己。組建一個家庭如果很多方面的準備,比如經濟上,人情世故上,還有與對方家庭關係相處方面都要付出很大的犧牲。選擇了婚姻這種是都是需要面對的事實,哪方面沒做好準備,都有可能會終止婚姻的可能

如果不結婚,首先你的想好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還要做好老無所依的準備。如果中途你想找個伴侶的話又得考慮人年紀越大,城府就越深。到時你想在找個真心的,一起能努力的就難了。還有一方面你還得有說服你父母的能力。他們生你下來,她們希望你能組建一個家庭,而你選擇不婚不可能不理會她們的感受吧。

所以不管你是選擇婚姻,還是選擇不婚都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麵對問題的事實。



“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每天起床的時間從中午的12點變成了早上的7點,睡覺的時間從凌晨變成了晚上11點;我今年二十七八歲,見到親戚朋友,他們不再問我考試考了幾分,更多的是問現在一個月工資是多少,結婚了沒有;我今年二十七八歲,不再亂買東西,月底開始計算,這個月還了信用卡,開銷多少,還剩下多少,該攢錢買房了……”

第一次看勵志短片《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是在我21歲。剛2字開頭的我,那個時候有些同情二十七八歲的朋友,慶幸自己還不用為結婚車子房子的事情而煩惱。時至今日,我已29歲,剛過了二十七八歲的年紀,年紀是過了,但是二十七八歲的煩惱依然存在。從2出頭再到3出頭的階段,那些永遠躲不開的話題,一直都在煎熬著。

在當下快節奏的時代,並不是28歲就一定要結婚,提倡晚婚晚育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如果已經遇到了自己適合結婚的對象,卻對婚姻充滿恐懼感。首先要清楚恐婚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存在心裡陰影。大部分跟童年的經歷有關,也就是說跟原生家庭有關。比如說,父母離異、父母經常吵架,父母在婚姻當中出軌等,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嚴重的就會產生“恐婚”的心裡,因為不想重蹈父母婚姻不幸的覆轍。

那麼解除心理陰影的方法,可以從原生家庭的問題出發。如果是父母有一方脾氣不好,導致經常吵架,你就可以暗示自己: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父母有一方是出軌而離婚了,那你就要暗示自己:自己一定要對感情專一,對自己的婚姻忠誠。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被打亂現有的生活狀態。原來是一個人生活,每天自由自在的,想做什麼都行,沒有任何束縛。可是一旦結婚,就會被家庭和責任所限制,很多事情都不能再做,為了適應對方,雙方要相互磨合,還要處理各種複雜的家庭關係。還有經濟上面的壓力。

這個過程大多數人都是要經歷的。所以,找一個三觀相同的人很重要。只有雙方沒那麼多矛盾,才能順利的走進婚姻的殿堂!



文夕的頻道


28歲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紀,出生在農村的我,由於28歲高齡還沒有結婚一度讓父母覺得很沒有面子,甚至被親戚朋友揹著叫老姑娘。“看,就是她,大學生又怎麼樣,28歲都嫁不出去,還不如人家初中畢業的......”每每聽到父母向我傳達這樣的閒話,我都是有苦說不出,誰又不想找一個相愛、三觀相投的人結婚呢?可是世界這麼大,屬於我的那個人遲遲不出現我又能怎麼辦?二十五六歲的時候還好,只是偶爾有相親,二十八九歲的時候,父母經常託關係幫我介紹男朋友。即使對方月薪只有兩三千,身高還不足165,父母都覺得我高攀了別人,就因為我是大齡剩女,沒有挑選的資本!再則父母是厚著臉皮求別人介紹的,如果回絕了,別人以後就不會介紹了。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面對條件再差的男生,我也不能說不字......因為害怕看到父母那雙失望的雙眼......害怕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後來一個親戚介紹了一個在廈門上班,身高170,微胖戴眼鏡的男孩子,迫於父母的壓力自己答應先接觸一下。可就是因為自 己點了頭,後來的大半年簡直就是自己的噩夢!每天晚上男生都積極的找我聊天,可惜聊的內容都不是我感興趣的,他比較喜歡做吃的,生活很宅,每天的聊天內容不外乎就是中午吃了什麼晚上吃了什麼......他對我很好,自我感覺吧,情人節發520,給我寄廈門的特產。可是他越對我好,讓我越難受,因為我並不喜歡他。他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呀,我甚至能想象到要是我們以後結婚了我肯定不想早回家,沒有共同語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一眼就知道對方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28歲的我本不該如此矯情,但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堅持了大半年的異地戀,我還是果斷的和他分了手,父母為此傷透了心,揚言以後再也不管我了。他們認為這個男孩子不管是從身高、工資還是長相上都比之前的好太多了,配我那是綽綽有餘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以前在父母眼中非常優秀的我,怎麼變得如此不堪......

今年的我29了,任然沒有結婚,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努力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終會遇見那個優秀的他!結婚是為了生活的更好,如果為了結婚而結婚,結了婚甚至比單身的時候更差,又何必呢?難道離異的女人會比大齡剩女更好?未必吧。28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但是我絕不妥協,因為我相信有愛的婚姻是屬於兩情相悅的!


昕羽媽咪


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不著急家裡人開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上演著一幕幕催婚、逼婚、相親等場面。28歲其實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你說恐婚相必內心看到過結婚者不好的一面,內心留下了陰影。

我那時候也恐婚,因為看到過家暴,總害怕自己以後遇到那樣的男人,活得挺累!我以為我是同學裡最後一個結婚的,沒想到卻把自己第一個送上了婚姻的圍城。婚姻真的像一座圍城,城內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從而也說明了,人真的很矛盾。

恐婚其實是自我暗示造成的,你可以多想點美好的開心的事情呀!不可能恐婚就一輩子不結婚呀,估計婚姻這個劫很多人都得渡。婚前和結婚對象多溝通,至少談兩年,看彼此是否能磨合在一起,性格三觀等等是否互相共鳴,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讓你不至於婚後恐婚!單獨相處時看看對方對你的態度如何,對你是否像你想的那樣好,有個考察期有個考驗期!

祝你好運,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不要恐婚,每個人都會是獨立體,怕什麼呀!




莫愁忘憂草


不,沒有適合的年紀,只有合適的愛情。所謂的到了年紀就必須要結婚,那只是周圍家人朋友的想法,就拿我來說吧,農村出生的女孩,如果早早就沒有讀書,外出打工的話,那20歲就可以結婚了,超過25歲就算大齡剩女了;但是如果在讀書的話,25歲好多人都還沒有畢業,周圍的人也會自覺地放寬限制,覺得人家讀書了啊,我一直都覺得這是神邏輯,但確實普遍存在。

而對於結婚恐懼的人來說,那就更不可能了。我閨蜜今年馬上就30歲了,因為讀書、因為恐婚,到現在都不同意結婚,好在她對象也體諒她,不逼她,周圍人問起,他也說是想再多相處相處。

所以,也不要在意周圍人的看法,關上門過自己的日子,好不好也只有自己知道,沒必要強逼自己。



十五十六


28歲並不一定要結婚

表哥今年28歲了,家裡人都很著急,每天想方設法的給表哥介紹相親對象,表哥一點兒也沒有結婚的意願。他的媽媽,也就是我姑姑,每天都為此事發愁著。但是結婚是為了什麼?結果不是兒戲,不能看將就,在沒有準備好,沒有遇到合適的人的情況下,將就著結婚了,反而會對以後的生活埋下不幸福的種子。

為什麼會恐婚

婚姻是多數人人生中必然要去經歷的,婚姻的意義是帶有契約性的。在戀愛中,兩個人可以自由地相愛,不必去考慮太多的其他因素,但是在婚姻中卻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影響著生活。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越來越多的人逃避婚姻,不願意走進婚姻。婚姻恐懼症,從字面來說就是恐懼婚姻,害怕進入婚姻,但是更深層的含義是害怕被束縛,失去自由。

正是因為本身對於婚姻的印象不夠美好,在很多人的眼裡,婚姻是對自由人生的一種限制,所以恐懼進入婚姻,害怕婚後平淡的現實生活打破原有的浪漫。社會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快節奏的生活讓太多的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打拼事業之上了。拋開工作不講,我們都向往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那種生活,但婚姻涉及到責任和擔當,這份責任也成了要結婚的人肩上無形的擔子。

對婚姻有恐懼症應該怎麼辦

我認為,對婚姻有恐懼症應該採取以下的幾點

01)、首先要去思考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婚姻生活是否會妨礙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02)、其次要對婚姻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要深思熟慮婚姻的利弊,客觀地分析婚姻的優點和缺點。

不要逼迫自己去結婚,不結婚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但是也不要逃避婚姻,正視婚姻才能看清自己。

03)、最後,如果已經有適合的婚姻伴侶的話可以嘗試進行一段時間的同居,同居往往會發現很多婚姻暴露的問題。

在日本,超過30歲的男性中,每5個人就會有1個人孤獨終老,這已經成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國家近年來的新婚離婚率也不斷升高,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越開放,對待婚姻的態度也不斷髮生著變化。婚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晚一些結婚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我們的一切努力,都不過是為了生活可以更加幸福美好。


狗子雜貨鋪


婚前恐懼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是“恐婚症”的起因之一,媒體經常就如何處理婚姻關係進行各種討論,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後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願獨身,也不願意“受罪”。

恐婚者擔心自己最終還是不能避免結婚的庸俗結局,漫長的未來幸福與否誰能無法預料。也許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齒地說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懼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紅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礙仍可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儘管心裡一再對自己強調婚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可壓力感或恐懼感仍揮之不去。

恐婚者說:愛情使人睡不著,婚姻使人打瞌睡!延長愛情的惟一方法,就是推遲結婚的時間!結婚的歷史意義在於:連接兩個人的那條“紅線”從此會變成一條繩索! 女人具有水的屬性,男人具有火的屬性,婚姻就是試圖使水火相容的一種嘗試! 在這裡,我要提醒害怕結婚的人們不要忘了那句老話: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

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治療“恐婚症”的最佳方法!





今天你微笑了沒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

1、心理需求。每個人的心理需求不一樣。有人喜歡事業上獲得成功,她對婚姻就不迫切。有人特別在意朋友,她從朋友那裡就能獲得快樂,也不會喜歡被婚姻束縛。有些人在外面打拼很累了,特別需要一個愛人來關心,那他就會考慮婚姻。

2、心理年齡。一個人是否適合結婚,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年齡在起作用。如果你還很幼稚,思考問題很簡單片面和任性,那是不適合結婚的,結了婚也是雞飛狗跳,害人害己,所以那些媽寶男,巨嬰症的人一般都算半個孩子,不要想著結婚,先自己長大了獨立了再說吧。

3、獨立能力。經濟是婚姻的基礎,所說的經濟不是你有多少錢和固定財產,而是你是否有養活自己和家庭的能力。如果沒有就不要考慮。因為你連活著都要靠別人,婚姻對你來說就是個奢侈品。

4、環境因素。我們人要適應身處的環境,如果不能融入,你會格格不入。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為淮北則為枳。比如,你在大城市工作,那麼大環境是很多人都晚婚,那麼你有很多時間和人可以選擇。但是在小城鎮,大家都二十六七就結婚了,等你三十多了,剩下的是什麼人?性格有缺陷的,二婚的,相貌平均水平以下的。即便有漏下的,會落到你手裡嗎?

所以,結婚是不能著急也不能逃避的事,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當下想要什麼,能做什麼,下一步做什麼?



插著翅膀的小兔子


這個當然不一定

首先先來說說28歲,這個時候,在父母眼中,親戚朋友眼中,是非常好的適婚年齡,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當事人的本身心情會很複雜。

第一,正處於事業巔峰期。

22歲大學畢業後,在某企業摸爬滾打出了一些成績,如果在這個時期結婚生子,可能會對事業產生影響,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工作是導遊這個行業,你非常喜歡,到處旅遊,壓力雖然大,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你也是受益匪淺,樂在其中,但是有一天,你的男朋友說,結婚吧,我養你,不用你在工作了,面對曾經的付出和未來的迷茫之路,這個時候很難抉擇。

第二,環境影響。

都市生活把嬌滴滴的女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個堅強的女強人,身邊的人不結婚的,忙於事業,忙於享受悠哉的生活,不必擔心婚姻壓力。

第三,結婚目的。

目的,太多了,但是,童話故事往往只是故事,還是要回歸現實的,嫁不了所謂的愛情的。有的乾脆是被催婚催的,有的是條件差不多閃婚的。。。太多了

[可愛]當然啦,總結一下吧,幾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確知道自己的恐婚原因。

[衰]怕婆媳關係?怕老公靠不住?怕他是為了你的財產?。。。

[愛慕]只能這麼說,怕什麼就要戰勝什麼,你都可以做到比男生厲害了,給自己攢下了這麼好的資源了,害怕什麼呢!

[來看我]兩個人的幸福,一個人是體會不到的,一個人的孤獨,確是可以兩個人可以打消的!

[送心]不要浪費最好的年華

[大金牙]男生真的不復雜,真心相待,有話直說,為他考慮,給他面子,空間。

[大笑][大笑][大笑] 愛情真的就在你旁邊。



先殺我隊友吧


結婚在於自身需要,婚姻的幸福與否,從來不是看年齡而定。對於當代社會青年而言,無房無車,存款不足,都是對婚姻恐懼的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也可能來著與家庭的壓力,一般家庭還好,原生家庭對於子女的壓力是成倍的。

假設我們在28歲結婚,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對象哪怕不是自己滿意的,但也絕對不是厭惡的,之後會有無數種可能性,你可能會幸福美滿,闔家歡樂;可能意見不和,三觀不合,最終走向婚姻的墳墓;也可能相敬如賓,但沒有真情實意…



這之後當然會有無限可能,所以結婚就肯定會邁入人生下一階段,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沒有考慮好,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就不要考慮這麼早結婚,當然也會被動邁入人生下一階段的,這種情況往往對雙方都是一種挑戰,贏了皆大歡喜,輸了,打擊不會小。在自己還沒有成熟之前,不要跟另一個不成熟的人玩過家家。

如今社會不成家,不立業者也有大多數,其中不乏獨立優秀者,對於婚姻的需要來源於自身,自身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婚姻到了後期,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陪伴,愛人變家人,這是下一階段的關係,也是互相依靠的憑證。所以如果對你而言,已經有精神的依靠,現實的陪伴,婚姻與否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恐婚也只是自己給自己逃避的理由。

生活處處有驚喜,或許下一秒你就能遇上對的人,但也可能遇見影響你一生不婚的人。對於我們而言,滿足精神上的空虛和填滿現實中的需求其實也便夠了,如果你足夠強大,你考慮的東西也會少,不需要加以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