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家政行業的起跑線你開始搶“號”了嗎?

疫情衝擊之下,嚴重依賴於線下服務的家政行業面臨著生死“大考”,也將近年來各家政企業的經營狀態都暴露了出來。本文作者不唱高調,不摘抄重複又囉嗦的新聞資料,只想聊聊家政企業在疫情中的狀態及今後的發展,僅代表個人看法。


疫情肆虐 | 家政行業的起跑線你開始搶“號”了嗎?

日前,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公開透露,倘若疫情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最多隻能再發3個月工資。而各行各業的中小企業主也紛紛發聲,表示疫情再持續下去公司就挺不住了。相比於其他行業,由於家政行業的特殊性,普遍企業規模較小、人員流動性大,實行“員工制”的還比較少。但各行業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家政服務不論是臨時上門還是長期住家,都會和被服務者及其家庭發生較為密切的接觸,受疫情的威脅,本身客戶粘性差的家政行業痛點被不斷放大。

家政企業只能自救,增強自身免疫力才是萬全之策

市場經濟並沒有救助企業的功能,而政府這種抗拒市場淘汰機制的善良動機,讓本身無力生存企業苟活是對市場機制的破壞,許多家政公司能活過這一劫也並非能躲過下一劫,運營失敗不存在任何“特效藥”。況且,企業破產或歇業並非壞事兒,就像週期性的經濟危機一樣,優勝劣汰,不破不立。

復工復業在即,當前政府支持復工的政策中大部分不適用於家政企業,這跟當地政府是否重視家政行業也有很大的關係。尤其針對疫情階段給企業貸款大都是政治任務,只是傾向於哪一行業或企業。據本人瞭解,至今僅有上海市的悅管家家政拿到了“防疫防控專項”貸款500萬元,甚至全國各地都要求家政企業暫緩復工復業。通俗來說,疫情期間除了吃,什麼服務行業都不是真正的民生剛需。因此,無政府資源的家政企業想要渡過難關只能自救。

一、疫情中家政企業以各種形態掙扎著

1、飽受煎熬型(大型家政企業居多)。跟著市場經濟走賺小錢,跟著國家政策走賺大錢,不得不說,一些規模較大的家政企業擁有相當強的市場敏銳度和政策解讀能力,他們瞄準了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領跑者行動和《家政36條》的大好政策後,已經緊鑼密鼓的著手擴張、貸款和投資等等。卻未曾想到2020年一開年出現了不可抗力因素,資金流只出不入,不可或缺的房租(含總部、直營店、養老中心、產後中心等)、職員工資與社保等等固定成本開支,導致公司運營舉步維艱。若按照鍾南山院士所預估的,疫情到4月下旬才能基本控制的話,經濟復甦至之前的狀態需要的時間太長,耗損將會持續,沒有足夠儲備資金的一大批大型企業必定出現危機,只能熬。

2、倒閉或轉型(小型家政企業居多)。就家政行業現狀,小型企業林立。有很多家政業內人士談到,疫情對“夫妻店”的小家政公司並沒有什麼影響,可以安全平穩度過。要我個人觀點,疫情危機之下最容易消失的便是它們。小家政公司,雖然投入少損失小,但不要忘記它們承擔風險的能力也小,疫情期間對收入單一靠成單的他們來說,沒有資金來源只能關門。雖然不會絕對慘敗,但是由於經營者對行業缺乏信心、沒有情懷,加上漫長的行業恢復期會讓他們自動放棄行業,從而轉行到其他見利快的行當,俗話說船小畢竟好掉頭啊。但轉型是有風險的,任何行業都有其痛處,外行人往往只看到光鮮的一面,提醒其他規模中的企業要慎之又慎。

3、投機取巧型。近期,一些保潔公司瞄準市場推出消毒消殺業務,看似有效果卻仍需論證:前期不需要投資?利潤有多少?資源跟得上嗎?會不會入不敷出?就我個人觀點“投機取巧”並非貶義,但形式大於實際,現階段不能把重心放在研究開發新市場上,投機取巧還不如核心管理層做好疫情結束後的起跑計劃。畢竟由於家政行業起步低,運營團隊、精力、資金、判斷能力都相對薄弱,還是穩步行走為好,做企業就得能站得起來,也要學會趴得下去,不能漫無目的蠻幹。

4、嘗試“互聯網+家政”型。在一個多次延長的春節假期中,人們足不出戶,基本靠在線獲得信息、交流,乃至解決生活問題、調整自己的情緒與心境,相繼開展學校線上課堂、企業網絡辦公。這次疫情,讓很多人切實感受到互聯網模式的價值,但就現階段的家政行業,主要側重於傳統的找人、見面、上戶,並沒有充足的市場培養、品牌基礎和技術能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要想快速見效的難度之高可想而知,目前除了小時工,想要真正做到讓客戶主動到網上選人、面試、支付等操作還很難。但受疫情影響,將加快實現“互聯網+家政”服務模式的步伐,互聯網應用與家政服務行業相結合是未來家政行業的一個必由之路。(政府補貼線上培訓另說,不在作者關注之內)

5、蓄勢待發型。雖然由於疫情按下暫停鍵,但一些家政企業正在極力減少成本,保存實力,積極策劃,疫情過後百業待興,將會趁著市場低潮,大力抄底,繼而快速擴大市場佔有率。

二、挑戰與機遇並存,家政行業將強勢崛起

1、恢復正常市場需求,可能要過五月份。按照鍾南山院士所預估的疫情將會在4月下旬基本控制,之後餐飲、娛樂業等將會迎來一個消費小高潮。由於經濟復甦期,雖然消費者對家政服務的需求也很急切,但總體需求將有一定規模下降,恢復正常社會需求可能要延後至少一個月。

2、行業市場重新分配。在整個社會秩序穩定之後,家政的需求一定會快速增長,建議資金存量大的企業在疫情期間加大品牌建設、多做與當前抗疫主旋律一致的社會工作、承擔企業責任,從而增加政府與社會的關注度,疫情後趁時機進行行業抄底,在疫情結束後快速打掃戰場,擴大經營,搶佔市場。

3、政策不斷髮力,行業會有大提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的《家政36條》、“領跑者”計劃並非空談,只是疫情的緣故尚未全面啟動和落實。隨著疫情結束,國家為了穩定就業、促進消費,必然會出臺更大力度的政策來支持行業發展,因此,經歷重創後的家政行業會有一個大提速。

4、互聯網、AI智能等線上家政會引爆。經過此次疫情後,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互聯網信息帶來的便利,家政公司也逐步發現過度依賴線下的弊端。跟隨發展大方向,家政線上培訓、線上預約等使用率會越來越高,互聯網+家政、AI智能化家政服務將會異軍突起。

5、加盟連鎖型家政企業會有一個階段的爆發。雖然在各大型企業倒閉或裁員的情況下,大量的人員會失業,但並非所有人都是“月光族”,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有一定積蓄、有創業激情的人群。而家政行業作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起點低、投入少,吸引眾多創業者目光。所以,具備加盟連鎖運營條件的企業可以保存實力、練好內功、吸收人才,待時機成熟便可迅速擴張,實現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