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多少人高考考了高分,卻上了一個很普通的大學?

宋曉培


我的表哥,在唐山的一個小縣城裡,高考發揮的不好還考了650分,但是這也是表哥一生的遺憾。



表哥從小學習就很刻苦,一直是年級的第一名,但是家裡兄妹多,經濟條件很不好,高三那年,母親得了重病在醫院,鉅額的醫藥費讓家裡不僅一貧如洗,而且還欠了很多的外債,表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的高考,懷著忐忑的心情,雖然沒有發揮好,但是還是考了650分。


但是這並沒有讓家人感到多麼的喜悅,相反的是一籌莫展,四年的學費、生活費就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壓在了家人的心頭,最後,還是讓表哥選擇了幾家四十里的市裡的一個很普通的大學上學,而這所大學,300多分的成績就可以錄取了。

記得很清楚,表哥是含著淚走的,他的無限的委屈都無法訴說。四年以後,表哥被分配一家工廠上班,七年就下崗了,後來表哥自己做生意發財了,買了別墅豪車,但是對於那次高考,永遠都成了表哥心裡的痛。


我是焱垚


一、630分考中等211.

高三時候有個舍友是種很神奇的存在的,據說他中考的時候是他們鎮上初中的第一名。這位同學基本上課間十分鐘、午飯晚飯空餘時間都在打籃球,但是這不影響其學習成績好,基本上是班上前五名。像我們其他人的話在高三都是在爭分奪秒的學習的,午飯晚飯空餘時間要麼在寫作業要麼就是在學其它的,但是即使是這樣進班上前十名都是很難的。當時宿舍裡面的人都猜測他估計是上課效率比較高,或者難道晚上半夜在被窩悄悄學習?


那年高考的時候很多同學覺得沒有發揮好,很多同學估分都比較保守(2008年高考需要先估分,再填報志願),這位同學可能也是受到大家的影響,給自己估分是570分(當時大家估分在520~530之間還擔心他估分高了),第一志願報的長安大學。

後來成績出來後就聽說這個舍友以630分全班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長安大學,很多同學都替他惋惜,覺得他是被估分制度害慘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2008年的時候,陝西理科580多分都有可能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了,這位考了630高分的舍友報西安交通大學都有些可惜,他估計報武漢、上海、北京的名校都是可以的。


二、超一本線40分考二本.

當時宿舍還有一個人是考了570多分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也是有些可惜,因為2008年陝西理科一本分數線是527分,西安理工大學那時候還是二本。以570分的分數陝西省內除了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高校的。


饕餮視聽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情況屬於高分上了普通大學,我認為超出最低錄取分數線20分以內,就不應該算高分上了普通大學;只有分數達到了985檔次,卻上了一般的雙非大學,那才叫高分上了普通大學。

早年這種情況很普遍。我考大學那會兒,先報志願後高考,有發揮失常的,也有發揮超常的,成績高出平時幾十分,但因為不敢報考好的學校,分數高也沒用,只能上普通大學。我的大學是個省屬院校,省內比較知名,全國排不上號。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了近80分,當年,這是北京大學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分差。

另外,還有一批同學是第二志願被錄取的,分數也高出很多一般同學很多。當年本科批次志願優先,高校必須優先錄取第一志願,第一志願報滿了,就不能錄取第二志願的。所以,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必須拉開檔次,第二志願必須報那些第一志願可能報不滿的高校。這樣,第二志願高校往往能錄取到分數挺高的學生!我就是這種情況,我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沒有錄上,就只能上省內這所普通大學,我的分數比班裡最低分高出近60分。之所以第二志願報了這所大學,因為這是一所一志願錄不滿,需要錄第二志願的最好的大學。

後來,變成了先高考後填志願,分差就沒那麼大了,但是因為還是志願優先,加上信息不透明,往往形成招生大小年,大年分數跟小年差上個10分很正常,極端情況下會達到幾十分。運氣好,趕上小年,低分能上好大學,這就是所謂的撿漏;運氣差呢,大家扎堆,推高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即使高分也上不了好大學。

現在實行了平行志願,分數優先,按位次投檔,分數高者優先選座,不存在被低分佔位的情況,也幾乎沒有撿漏的情況了。後來我的侄子考上了我的母校,他是省裡實行平行志願以後第一批學生,他們一個班裡的同學最高分最低分差了不到10分,簡直齊刷刷不分高下。

現在某些同學之所以高分上了普通大學,可能是三個原因導致的。其中一個是志願太高,所報院校最低錄取分數線都高於你的分數,第一批次沒有被錄取,結果就掉到了第二批次,只能上很普通的大學了。

另一情況跟上一種完全相反,報的太低,全都是普通大學。這是腦殘的做法,極其罕見。

第三種情況可能多些,就是專業不服從調劑。這是很多同學、家長容易忽略的方面,也是很危險的方面。一個考生的若干個平行志願梯次排列,一般會有一個學校調了你的檔,若你報的專業分數都不夠,就需要調劑專業。如果不服從調劑,學校只能退檔,也就意味著掉到下一檔次學校去了。





不立翁99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幾家歡喜幾家憂,沒有親身經歷過填報高考志願的人們,你永遠無法體會,你不懂我的心有多疼,內疚,遺憾……

一,家裡(包括親友團)及孩子,提前作了準備規劃,熟悉填報流程政策(平行志願),專業學校地域等綜合信息,還有孩子的個人志向意願發展規劃興趣特長等。填報結果都比較滿意歡喜,有的撿了漏,喜出望外。

二不少家庭及孩子,等高考成績出來後才開始考慮填報志願的事。很多事都一知半解,甚至不懂。短短三四天時間,到處聽填報志願講座,或向人請教,查找資料信息,與孩子溝通協商,最後了手忙腳亂匆匆填報了志願。結果不如所願,優秀的孩子,成績也很好,能上985211大學,卻落入普本甚於更慘的。

三,大多數孩子成績一般般,各方面表現也大眾化,分數只能夠上個普本或二三本大專,能上個啥學校就上個啥學校,可選擇的學校範圍有限,水平檔次也差不多,也不會過多的糾結。根據家裡情況及孩子的意願特長,選好一門專業或技術,或到喜歡的城市上學拿到文憑。結果不喜不悲,順其自然發展。

我身邊的經歷:家裡女孩,理科,自幼品學兼優,身體素質也不錯,性恪活潑。高考前最後一次成績也挺好的。所以高考後,孩子休假與同學玩,順便去學駕證,也沒多考慮填志願的事。

高考成績出來後,有落差(17年理科題也有難度),大家都不開心,影響了情緒。孩子很難受,不願與家長溝通,也不願見老師同學。家裡人也著急。學校志願填報輔導老師也講了:能進985的就不上211(選學校),儘量不選紅線專業(選專業),儘可能去發達些的大城市上學(選地域),後來想想都挺有道理的。第四天上午,實然想起應該再去向一個人去請教,我以前的班主任現在是高中的副校長(應該是信任的權威的),他估分倒是很準的,孩子的分數能進幾所985,211大部分都能進(除了那幾所211財經高校)。他說法是專業最重要一輩子從事的事,進專業強的學校不要太在乎學校的排名,填志願是一錘子買賣主要是第一志願即A志願其他志願不重要了(無意的誤導,沒深刻掌握平行志願,信息不全)。孩子想學財經,大家的注意力都落在了財經專業學校上(這是思維的誤區)。下午網上填報時慌忙中又沒把學校檔次安排好(正確的應該是985.211.專業內強校名校.普本)。最終進入一所南方省會城市業內有名的財經大學(非211),專業倒是自己喜歡的。這樣的填志願,只選了一樣是專業,缺少綜合考慮,這讓家裡孩子一直耿耿於懷。

經歷過痛苦的高考志願填報,孩子嚐盡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悲歡煎熬,成熟長大是成年了。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孩子很快適應了學校,學業成績各方面表現很優異,一時失利只能成為她永不服輸不斷拼搏進取的內在動力。未來她會懂的,努力和選擇的重要性!家裡多給孩子精神的鼓勵,物質心理上的支持,多提供一些真實有用的信息資料供孩子參考。


小窗幽記63900606


回憶高中時的青蔥歲月,總叫人莫名留戀。有懵懵懂懂的初戀,也有生死相搏的約架,更多的是對挑燈夜戰的苦澀回憶。而高考作為高中階段的註腳,第一次以分水嶺式的方式,將人生推向了有起有伏的高潮。

高中時,我們班是一個神奇的文科班級,高考成績或帶給人驚喜、或增添人傷悲,以精采絕倫的方式呈現人生的起起伏伏。大柱、二憨、三牛與我是我們班四大金剛,彼此誰都不服誰。高考放榜時,我們四人成績依次為586分、588分、590分、589分(當年湖北文科北大提檔線585分)。大柱被北大錄取了,二憨上了清華,我與三牛都是報的北大國際金融專業,且均不服從調劑,最終我倆難兄難弟全滑入垃圾學校,一個進了某商學院,一個進了某石油大學。

往事那堪回首,好在人生也有糾錯機會,上商學院的兄弟多年前就成了某知名大學兼職博導,也是巨賈。我則一事無成,滿世界流浪。





不曾輕狂


這個問題需要多維度的界定。高考分數和當年的難易度有很大關係。目前,全國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自主命題。其他地區採用全國卷,全國卷一共有3套試卷。全國卷的分數段情況和各地的教育水平相關。所以,到底什麼是高分生,沒有統一標準。

還有一種情況,自主命題地區是由命題地區自主判卷。全國卷不是由考試中心全國統一命題,由各地自主命題,各地判分情況總體不一致,導致分數是有差異的。

近年來,總體而言,高考試卷的難度降低,多少分算高分生?有的地區考生高考考700分,也未必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在以往情況,即在高考試卷難度沒有降低情況下,600分以上都算高分生,但是,現在,各地600分以上都不算什麼高分生了。除了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地區外,一般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都超過了600分,連北京也未能辛免。

在北京,如果考生考了600分,連北京工業大學都錄取不上,遑論其他重點大學了。600分左右的會被首都經貿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不錯的市屬高校錄取。還是以北京為例,600分以上的考生文理科有11000多人,有很多考生其實不會被重點大學錄取的。


編外教育參謀


我孩子今年高考,文科,省級重點高中6,7位的,高三每次月考,調考成績都不是特穩定,有時考年級第3,第5,有時又掉到十幾名,甚至二十幾名,雖然每回分數都超一本線(學校有統計),老師也說發揮好,985可選,發揮差211都上不了,總

讓人總提心吊膽的,這高考麼辦哦?


二條劇場


我唄,全縣文科狀元,能上北大的分數,結果估錯了分,報了個……不提了,反正也是個重本。

不過也無所謂,因為我平時成績也就是勉強上重點線,能考第一是撞大運。而且我現在過的也很好。

唯一後悔的是沒報考古系,否則現在我應該在挖墳的。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我是77級的考生,當年考了317.5分,清華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難以想象的只有290分。但沒報,第一志願是北京師範學院,分數不夠沒錄取。第二志願是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錄取了。


小明24268896


我自己親大姐,三十幾年前高考先報志願後出分數。因為第一次預考和平時考試一直是重點高中第一,所以直接報的北大。最後沒錄上只能去黑大!😂😂😂,同寢室一問,都比人家高四五十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