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海釣如何找點?

I獨善其身I


海釣同淡水釣一樣,釣友在同樣的水域,以同樣的裝備垂釣,其魚獲有時會大有差異。這其中除釣技差異及季節、風向、餌料等原因外,更為重要的是釣位選擇的正確與否。

  磯釣釣位的選擇

  磯釣原指在大陸架延伸入海的山脈岬角、崖前及岩礁附近等沿海範圍內進行的一種海洋垂釣活動或垂釣方式。隨著近些年來海釣活動的發展,現代的磯釣解釋已將傳統的磯釣概念打破,磯釣已以岸邊向海洋中島嶼、岩礁轉移,並以此因釣法不同而細分為重磯釣和輕磯釣。但萬變不離其宗,釣位的選擇正確與否則是磯釣的首要條件。

  (一)巖崖磯釣的釣位選擇

  此種釣法其站位多選擇在臨海的巖崖之上。其釣具裝備為多支遠投釣竿,其拋線距離大都在六七十米以上。竿梢與海面基本呈45°釣餌以抗海流衝擊的海沙蠶為主。此種釣法在釣位、釣點的選擇上,須掌握的最關鍵一點即找準“魚道”。因臨海巖崖多居高臨下,茫茫滄海視野開闊,釣者憑肉眼即可觀察找到釣點。

  海魚多棲息、遊弋、覓食於水下暗礁及海生植物以及海流流經的邊緣地域,對此,釣友可根據海水顏色變化及水下陰影確定釣位。整個海面的海水呈蔚藍色,而部分海水呈零散的深藍或黑藍色,皆可確定為水下暗礁或海生植物的生長地域。而海面上所呈現的彎曲寬窄不一的遊動變化的條狀“白帶”,則是海流流經的區域範圍。對此,巖崖磯釣的釣點選擇應在上述所界定的地域、臨界地域或海流活動的邊緣地帶。這種選擇主要因為:一是水下暗礁及海生植物附近多生長與活動著牡蠣、小蝦、小蟹等甲殼類動物。為魚兒覓食提供了便利的前提條件;二是暗礁之間多溝塹、縫隙及巖洞等,是魚兒棲息及躲避天敵的避難場所。加之海魚多隨海流遊動,其周圍水域的溶氧量較其他的水域充足,為海魚的覓食活動程度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





海釣人阿理


近岸海釣可以選擇防波堤,碼頭,礁石群邊,內灣處、橋墩等處作釣即可。還可以去耗場,扇貝場也可以,這些地方都有天然的窩料,魚兒喜歡在這附近活動。還有淡水的出水口,鹹淡水交界處,都會聚集一群魚在那裡。

我喜歡在防波堤海釣,我經常在深圳大鵬南澳碼頭防波堤和官湖防波堤作釣,釣餌用活蝦、死大蝦,南極蝦,蝦肉這些,海里魚都喜歡有味道的,會動的活食,磯釣阿波隨著水流餌料也在遊動,子線放長點。應該有不錯的魚獲。今年在官湖填海的那個防波堤就釣了20多條石斑魚,2-8斤不等。紅油臘魚也上了不少。最討厭的油錐也上了很多。

釣臘魚我就喜歡在淡水出水口鹹淡水交界處作釣,一般用沙蟲也就是海蜈蚣作釣,看好潮水去這些地方,臘魚會有不錯的收穫!





深圳海釣阿慶


一、根據季節選海釣點

  (1)春季

  早春,忽熱忽冷,溫度不高,海魚多留在深水區,很少到近灘,釣點應選深水區,一般水深在5米以上;氣溫逐漸上升,到了春末,已顯著升高,魚類活動和攝食大大加強,釣點可選淺灘處餌料豐富的地方,一般水深2~3米處。

  (2)夏季

  夏季,氣溫到25℃以上時, 一般魚類怕熱,攝食強度大降,會在岩礁的背陰處活動,此時水深20~30米處可作釣點。夜間氣溫下降,是垂釣良機,魚胃口大開,會遊向淺灘、港灣、堤壩旁餌料豐富的海域覓食,這些地方是好釣點。

  (3)秋季

  秋高氣爽,氣溫下降,魚攝食強度很大,一般趨向岸邊淺水區。釣點宜近不宜遠,可選近岸餌食豐富的地方。

  (4)冬季

  冬天氣溫急劇下降,魚怕冷,大多遊入深海,近處想釣到魚很難;釣點應選深水域的岩礁處及低窪的海底滯潮處。

  二、根據潮情選海釣點

  1.從起潮到滿潮,海底的微生物會湧向沿岸,魚也會隨潮水到岸邊有岩石的地方覓食。在二至八分潮(漲滿為十分)時好釣。可用3~5米長的手竿,選岸邊的礁點邊作釣點;也可用海竿帶繞線輪甩到離岸50~100米的有礁島和碎礁石的地方,可釣到黑魚、梭魚或鱸魚等。

  2.落潮時,魚亦隨著潮水落去,有兩種方法找釣點:

  A.潮退我跟,沿著從岸邊延伸到海里相連的岩礁,直至潮水退到的最低處,站在安全的礁石上,用手竿,在礁石縫隙、礁洞與藻類叢生的地方下鉤。

  B.藉助風船、船筏,找釣點;當然,釣魚社,要注意安全。

  要把釣點選在面向潮流衝擊的一面,因為此處食物和氧氣較多。

  三、根據水溫選海釣點

  在立夏時節前後,水溫逐漸升高。尤以岸邊升溫稍快,大量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小魚小蝦雲集,深水處的藻類由於各種原因大量漂向岸邊,餌食豐富。

  因此,在靠近岸邊的礁叢、海藻類生長的根部以及附近的泥沙堆積處進行施釣,往往能釣獲黑魚、偏口魚和六線魚。

  而在碼頭特別是港口,水深在10~30米左右,可沿著擋浪壩側放下釣餌,緩緩提動鉛墜,搜索魚蹤或者用海竿配中型繞線輪,把鉤拋向港灣的深處。

  在酷暑和嚴冬時,釣點則要向深處發展;只有乘船或“圈”筏到距岸較遠、水深在20~40米海域,找沉船、暗礁或沙質地帶作為釣點。

  四、根據地形選擇海釣點

  (1)岩礁釣點

  岩礁地形較複雜,礁石犬牙交錯。一般應選有岩基、岩石的四周和潮流相通的海溝,岩礁基部和粗岩石底,以及岩礁和沙石混合的海底。

  (2)灘釣釣點

  應選被浪潮衝成的較高的大小沙丘處,這裡受衝浪、退潮的影響,沙丘突出部的前面多是海底的低窪處或海溝,這也是魚類聚集之地。此外,應選有海溝之處,若海灘與岩礁相接,則是最好的釣點。

  (3)江河入海口處

  江河注入淡水,帶來了豐富的有機物碎屑和營養鹽分,各種小魚、軟體動物也多。同時,各種大魚也常聚居此地,是優良的釣場。

  (4)海濱堤壩

  如護岸堤、防波堤、停泊船隻的突堤等,這些地方地處內海內灣,是海水潮流的滯水區域,底棲生物多,容易招引魚類前來覓食,是理想釣場。

  (5)沿海海藻密集處

  在沿海海藻生長茂盛的水域,餌料通常比較豐富,多是魚兒棲息覓食的場所,在此處施釣,往往由不錯的效果。而有些水域放置了人工魚礁,也是不錯的釣點。

  五、沿海釣點常見魚種

  在近海水域常有養殖場所,如海帶、貽貝養殖區等。在這些水域及其附近,餌料較為豐富,是鱸魚、梭魚、綠鰭馬面魨、鰈魚等魚類棲息覓食的場所,可以作為釣點。

  有些海邊,沿岸山巒重疊,岩礁粗大,海水肥沃,許多魚類會來這裡,比如鮐魚、石斑魚、黑鯛、鱸魚、黃魚、藍點馬鮫等。


洛垚



海釣要想釣上魚,釣好魚,必須得找到合適的地方作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海釣中哪些地方才算得上是好釣點呢。下面,讓我們以休閒海釣為例,來說說這期中的門道吧。


首先,從海邊岸釣說起。顧名思義,岸釣只限於在岸邊活動。以我的經驗,比較好的釣點有江河入海口,防波堤,近岸礁石叢,巨輪停泊的深水碼頭,裝卸海鮮的魚港碼頭,跨海大橋的橋墩,火電廠的防護堤,這些地方之所以能被選為釣點在於魚不但能藏身,而且在這些地方還能找到豐富的食物來源。我們要是在此下鉤,定會有驚喜。


其次,對於船釣來說,有經驗的釣魚人往往會找準魚路,也就是魚兒在漲落潮時的必經之路,這些地方要麼是海灣較窄處,要麼是海底凹陷處。當我們開船在海上游弋,正愁不好找地方下鉤時,我們要學會跟隨海鳥的腳步,在它們捕魚的地方垂釣。或者,當你看見海上有魚排,蠔排,蠔架甚至還有圍網擋在你的面前時,我建議你先不要繞開離去,因為這也是海釣不可多得的好釣點啊!臨末,我還要給你推薦一個好去處,那就是退潮時一半在水裡一半顯露在水平面上的暗礁叢了。有機會遇上時一定要試一試啊。



以上就是我海釣多年關於釣點的壓箱貨了,真心希望能幫上你。


隨波逐流話釣魚


海釣如何釣點。各位大神以在水面的高度分析的頭頭是道了,就不作贅述了。本人作為一個潛捕者,那麼就從水下的角度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怎麼找到好的釣點吧!

潛水捕魚和釣者一樣都需要找魚窩也就是釣點,如果找不到到魚類集中區,那麼一天的工夫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

實際上所有的生物都會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繁育的地方居住。魚類也一樣也是擇穴而居。

通過多年水下獵魚經驗積累和對魚類棲息地的零距離觀察,對魚類集中區進行了一個總結。或許對大家找釣點找好釣點有些指引。

一、礁石區。魚類一般會靠近礁盤、礁石和沉船這類有天然屏障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①避流,由於潮汐的影響水流湍急魚類一般會躲在礁盤洞穴和礁石縫隙間避流。②由於海況變化天常,颱風或季風會捲起巨浪,經常會有魚類被捲上岸。在惡劣天氣來臨之際它們都會把礁洞巖縫當成庇護所。③礁盤生物多樣性,眾多豐富的微生物和藻類能提供豐盛的食物鏈。④溝壑交錯的礁區又是躲避天敵攻擊的避難所。

二、找到了礁盤區,離找對了釣點又近了一步。但為什麼有的礁石區魚獲爆釣而有的礁石區無魚可釣呢?①火山岩形成的礁石區,火山石由於特殊條件形成,此類礁石成隋圓和不規則圓形,表面光滑沒有洞穴溝壑。②海柳太過密集,容易纏繞,遊動不便,③礁岩稜角過於尖銳,會對魚身造成傷害。④礁石四周及縫隙間淤泥堆積過多的地方,淤泥酸性不適合魚蝦生存,形不成食物鏈。

好了!明確了找釣點的方向,明白了形成釣的因素和對無用礁區的一個排除。下一步就對釣點來個精準圈定吧!

一、意外沉沒海底的難船。這其中由以裝載水泥的難船為佳。這是因為沉船一般都為鐵質,隨著時間的久遠,鋼鐵會被海水浸蝕最後消失。但水泥沉入海底遇水凝結成塊,最後經過驚濤巨浪的多年衝擊形成了大了不一的洞穴和溝壑。成為了魚類覓食棲身絕佳的場所。大型深海石斑魚棲身居多。魚猛力大最能考驗釣技。

二、礁石間向下伸延的洞穴(像動物世界中野豬野狗居住的地表下方伸延洞穴一樣)這類洞穴空間較大,能很好的躲避惡劣天氣引起的巨浪衝擊。一般像較大型的石斑、蘇眉和厚層聚集較多。

三、地震震裂縫。眾所周知,由於地殼運動的巨大能量而在地表形成了寬度、深淺不一的裂縫,這些裂縫同樣又成了魚類棲身覓食的樂園。一般像石斑魚、紅魷和鯛魚較多(注,這種地震裂縫在雷州半島和瓊州海峽沿岸較多,這類震縫由於深藏海底,自然和人為干涉較少得以保存完好。)

四、淺海獨立小型礁區。這種礁區最大的特點是:水深四至六米,礁區四周為大範圍沙質或泥沙質海域,礁石溝壑較多,海釣碰到這種釣點就像自家魚池一樣,黃、白、黑鯛魚多得令人懷疑人生。這種釣點一般釣者是默守心中絕不外洩的。

以上為大家分享了魚類宜居宜棲的條件環境,想必大家怎麼找釣點心中也有了譜。最後給大家建議的是:①駕船海釣最好配備一個導航儀和漁探儀。漁探儀利用聲波探尋礁石和探測魚群,有好的釣點可以用導航儀定位以備下次之需。②請教當地漁民,因為他們祖輩海作,言傳身教的原因,都會對附近海域非常瞭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靠譜的漁場分佈圖,漁民淳樸熱心,你夠虛心,定能得到漁場釣點秘笈。

以上本人以水平面以下的經驗希望對你海釣找釣點有所益處。





龍頭潛海


海釣釣點選擇有幾條小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如果是島礁岸礁釣,找突出的岬位,一般這個位置是魚類洄游找食的必經之路。

二、沙石與岩礁的交界處。鯛科魚習慣生活的場所。

三、流急釣緩,流緩釣急。比如亞婆角起流時水流很急,可以找橋墩的下方流緩的地方。鹽洲起流時,可以找養魚網箱遮擋流小的地方。

四、內灣河口入海處,黃腳立、黑鯛比較多。

五、魚排找底下有沉船暗礁的地方。

六、船釣找下面有魚礁暗礁的地方,有探礁的船相對更容易找釣點。

七、特定魚種找特定釣位,例如石斑喜歡在港口碼頭橋墩、礁石群裡藏身,烏頭喜歡內灣平靜水面,金鼓喜歡礁石有海藻地方,黑毛喜歡有浪拍打礁石的炒浪位,鯛科喜歡泥沙底,沙尖喜歡沙底。


以上只是對新釣場不熟時找釣點的初步方法,具體最好是跟當地的老釣手、漁民溝通。畢竟現在除了比較遠的外海,該開發的釣點基本都被人開發完了。


阿超海釣


海釣釣點小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如果是島礁岸礁釣,找突出的岬位,一般這個位置是魚類洄游找食的必經之路。

二、沙石與岩礁的交界處。鯛科魚習慣生活的場所。

三、流急釣緩,流緩釣急。比如亞婆角起流時水流很急,可以找橋墩的下方流緩的地方。鹽洲起流時,可以找養魚網箱遮擋流小的地方。

四、內灣河口入海處,黃腳立、黑鯛比較多。

五、魚排找底下有沉船暗礁的地方。

六、船釣找下面有魚礁暗礁的地方,有探礁的船相對更容易找釣點。

七、特定魚種找特定釣位,例如石斑喜歡在港口碼頭橋墩、礁石群裡藏身,烏頭喜歡內灣平靜水面,金鼓喜歡礁石有海藻地方,黑毛喜歡有浪拍打礁石的炒浪位,鯛科喜歡泥沙底,沙尖喜歡沙底。

以上只是對新釣場不熟時找釣點的初步方法,具體最好是跟當地的老釣手、漁民溝通。畢竟現在除了比較遠的外海,該開發的釣點基本都被人開發完了。





艾羋吖


海釣釣點的選擇不同與野釣、臺釣或其他的釣魚類別。大海由於水域寬廣,在選擇釣點的時候有一定的難度,但也不是完全無規律可循。

今天,小編就為釣友們整理了四種方法來確定海釣的釣點。

水溫確定釣點

在每年“五一”前後水溫已逐漸升高,尤其是靠岸邊的地方,又升溫稍快。大量的浮游物易迅速繁殖,小魚、小蝦也易於雲集岸邊追食戲耍,而且每當到了這一節氣,深水處生長的藻類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脫離了苔筏,以及附著的海底礁石,大量漂向岸邊,餌食豐富。

因此,靠近岸邊的礁石,叢、海藻類生長的根部以及附近的泥沙堆積處,往往是黑魚、偏口魚和六線魚索餌的地方。同樣是釣友于岸邊執竿釣和甩線釣的釣點。

如碼頭也別是港口,水深在10~30米,可站在擋浪壩上沿著擋浪壩側徐徐放下鉤餌,緩緩提動鉛墜,搜索這魚蹤或將海竿配中型旋壓式繞線輪,把鉤拋向港灣的深處。

只有乘船或“圈”筏到距岸較遠、水深在20~40餘米海域垂釣,找到沉船、暗礁或沙質地帶作為自己選擇的釣點。

潮情決定釣點

滿潮釣邊。從起潮到滿潮,是潮水由低向高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的運動期間,海底的各種微生物要隨著潮水的上漲,活躍的湧向岸邊。

各種魚類也要隨著潮水的上漲尾隨而上,到岸邊有岩石的地方尋覓食物。

在二分潮至八分潮時好釣,其他時間魚兒很少攝食就難釣了。

在枯潮期選擇釣點方法有三:

其一,是藉助由岸連綿不斷延伸的礁石,採取潮退我跟之策,尋釣點。

其二,藉助風船,帶動一線靠“人海戰術”,定釣點。

其三,是藉助船筏或“圈”,找釣點。

在海釣時,要把釣點選在潮表的一面,而不應選擇潮背的一面。所謂潮表,就是面向潮流衝擊的一面;反之,就是潮背。

這是因為潮流衝擊時帶來的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潮表,同時因海浪衝擊岩石濺起的浪花,又使海水中融進了大量的氧氣,所以魚兒多集中於潮表一面覓食,此處應是理想的釣點。

魚種確定釣點

魚種不同,居處也不同。為此,選擇釣點,一是要掌握魚的習性,即魚的棲息習性、攝食習性、繁殖習性、洄游習性。

二是掌握所釣海域海底地質、海底地貌。海底底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近岸和島嶼周圍的岩礁底質區,由近海灘塗延伸到水深19米以內的沙底和泥沙底海區,水深10~20米範圍內的沙質海底區。

在近海水域中,常有多種水產養殖場,如海帶養殖區,在這附近的水域餌食很多,是鱸魚、梭魚等魚類棲息和覓食的好場所,也自然就是好釣點。

有些海邊,沿岸山巒重疊,由於這些礁石群緊靠陸地,這裡海水肥沃,許多魚類來這裡棲息、覓食、育肥。多有石斑魚、黑鯛、黃魚等魚類在此遊弋。

地形決定釣點

在垂釣中準確選擇釣點,是提高上魚率和獲魚量的關鍵,按照地形來分,海釣時釣點可做如下選擇:

岩礁釣點的選擇:一般來說,岩礁釣的釣點,應選在有岩基,岩石的四周和潮流相通的海溝,岩礁基部和粗岩石底,以及岩礁和沙石混合的海底,都是較好的釣點。

灘釣釣點的選擇:適合海釣的沙灘主要有兩種,即細沙灘和泥沙灘。

在沙灘垂釣,釣點應選擇在被浪潮衝擊成較高的大小沙丘處,這裡受衝浪、退潮的影響,沙丘突出部的前面多是海底的低窪處或海溝,這也是魚類聚集之地。

在江河入海口:由江河上游源源不斷注入的淡水,帶來了豐富的有機物碎屑和營養鹽分,各種小魚、軟體動物也多,同時,各種大魚也常聚居此地,是一個優良的釣場。

各種海濱堤壩:如護岸堤、防波堤、停泊船隻的突堤等,這些地方地處內海內灣,是海水潮流的滯水區域,底棲生物多,容易招來魚類前來覓食,是理想釣場。



釣娛釣魚


我說說我的一些個人經驗,我玩海邊(岸釣為主偶爾船釣)有幾年了,不敢說經驗有多豐富,但是願意與釣魚人交流。我們是一群愛好釣魚的人經常組織在一起釣魚,釣場就在本地和周邊地區(海釣以渤海近海為主)。海釣不比淡水釣,到任何時候都不缺魚,是否有好的收穫就看你的經驗了!影響魚獲的因素太多依次為天氣 潮汐 釣位 釣組 餌料 釣技這些。今天不談其它只說釣點的選擇,以岸釣為例,選擇釣點時你要站在魚的角度上看哪裡是有食物的地方哪裡!拋開潮汐問題今天不談,你釣點選擇要觀察海流,要估計水地形,要看水體顏色。海流衝擊某些水面水下障礙物的地方在水面容易形成白色浮沫這是比較吸引海魚聚集的地方。水下地形如果是比較平坦只利於底息類魚其它魚少,因為這樣它們無處藏身不安全,食物相對少,所以要找水下地形利於藏身之處,比如礁石叢 水下障礙物 溝坑這些地方。另外就是水體顏色,因為有魚群聚集水體顏色一定異於周圍區域,水太清澈了說明沒有魚,而水太混濁了魚又不喜歡,所以要把握一個度才是有魚之處。水域深淺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靈活把握,並不是深了或淺了就好。以上是我的一點經驗還望各位釣友指正!


遊釣天津衛


很多釣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尤其是一些新手。在同樣的海域,以同樣的釣具大全裝備垂釣,魚獲怎麼總是會大有差異。這其中除釣技差異及季節、風向等天氣變化的主客觀原因外,更為重要的是釣位選擇的正確與否。今天我就總結了一些海釣釣友多年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在你下次垂釣時,會有所收穫。

一、水溫確定釣點

在靠近岸邊的礁叢、海藻類生長的根部以及附近的泥沙堆積處,往往是黑魚、偏口魚和六線魚索餌的地方,同樣是廣大漁友于岸邊執竿釣和甩線釣的釣點。如碼頭特別是港口,水深在10~30米左右,可站在擋浪壩上沿著擋浪壩側徐徐放下釣餌,緩緩提動鉛墜。搜索著魚蹤或將海竿配帶中型旋壓式繞線輪,把鉤拋向港灣的深處。當酷暑之熱和嚴冬之冷時,其釣點則要向深處發展。只有乘船或“圈”筏到距岸較遠、水深在20-40餘米海域垂釣,找到沉船、暗礁或沙質地帶作為自己選擇的釣點。

二、季節決定鈞點

1、 春天

春天的時候,氣溫上升,萬物開始復甦,水中的魚兒也開始活躍起來了。經歷了一個冬天的煎熬,現在為了生長繁殖需要大量的食物。但是生長繁殖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階段也不相同。初春的時候,天氣還比較冷,早晚溫差大,魚兒還是在深水區活動,此時海釣應該把釣點選在深水海域,春末時,氣溫已經很高,此時可以在海水近岸較淺處而且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垂釣。

2、 夏天

夏天的時候,天氣很熱,此時白天的時候魚兒也不會待在近岸淺灘處,白天的時候還是以釣深水海域為主,早晨、傍晚和晚上的時候,在近岸淺灘處垂釣是不錯的選擇。

3、 秋天

秋天天氣涼爽,是魚兒覓食的高峰季節,此時成魚和小魚都會到淺水處活動覓食,釣點可以選在近岸食物豐富的淺灘。

4、 冬天

冬天氣溫很低,魚兒都會遊進深寒過冬,此時如果想垂釣可以選擇深海岩礁處。

三、魚種確定釣點

魚種不同,居處也不同。為此選擇釣點時候,一是要掌握魚的習性,即魚的棲息、攝食、繁殖和洄游習性。二是要掌握所釣海域海底底質、海底地貌。海底底質大致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即近岸和島嶼周圍的岩礁底質區,由近海灘塗延伸到水深10米以內的沙底和泥沙底海區,水深10~20米範圍內的泥質海底區。

在近海水域中,常有多種水產養殖場’如海帶、貽貝等養殖區,在這些水域及其附近餌料很多,是鱸魚、梭魚、綠鰭馬面純、鰈魚等魚類棲息、覓食的良好場所,是好釣場。

四、潮情決定釣點

從起潮到滿潮,是潮水由低向高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的運動期間,海底的各種微生物要隨著潮水的上漲,活躍地湧向沿岸。在二分潮至八分潮時好釣,其他時間魚兒很少攝食就難釣了。在海釣時,要把釣點選在潮表的一面,而不應選在潮背的一側。

所謂潮表,就是面向潮流衝擊的一面。反之,則是潮背。這是因為潮流衝擊時,帶來的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潮表。同時因海浪衝擊岩石濺起的浪花,又使海水中溶進了大量的氧氣,所以魚兒多集中於潮表一面覓食,此處應是理想之釣點。

五、地形決定釣點

釣點是指餌鉤的落水位置。在垂釣中,準確地選擇釣點,是提高上魚率和漁獲量的關鍵。按照地形來分,海釣時釣點可作如下選擇:

1、岩礁釣點的選擇

岩礁處地形較複雜,礁石犬牙交錯,深溝低窪,這些地形複雜之處,也正是魚兒的藏身棲息地方。一般來說,岩礁釣的釣點,應選在有岩基、岩石的四周和潮流相通的海溝,岩礁基部和粗岩石底,以及岩礁和沙石混合的海底,都是較好的釣點。

2、江河人海口處

由江河上游源源不斷注入的淡水,帶來了豐富的有機物碎屑和營養鹽分,各種小魚、軟體動物也多。同時各種大魚也常聚居此地,是一個優良的釣場。

3、各種海濱堤壩

如護岸堤、防波堤、停泊船隻的突堤等。這些地方地處內海內灣,是海水潮流的滯水區域,底棲生物多,容易招引魚類前來覓食,是理想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