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芯片銷量佔全球33%,半導體出口中國被限後,或加速自主研發

說到半導體相信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的,半導體是指在常溫下導電性能,可以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一種材料。而半導體對於中國的科研來說,可是有著特別重要的關鍵性作用,這也是為何跟“半導體出口中國被限制”的有關消息,總是被群眾們持續性關注著。

中國芯片銷量佔全球33%,半導體出口中國被限後,或加速自主研發

根據外媒的消息報道瞭解,為了應對網絡攻擊給其他國際造成威脅,美國、日本等42個國家加入了《瓦森納協定》,他們決定擴大出口管制範圍,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備相關技術,包括軟件轉為軍事用途及網絡攻擊傷害,防止技術外流到中國還有朝鮮等國家。

據《瓦森納協定》瞭解,日本計劃著重加強軍事相關產品,還有對技術的出口程序管控,但又由於新的控制措施,還包括了日本製造商的尖端領域,以至於某些日本公司的運營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在半導體出口中國被限後,很多人都擔心中國的科研會因此加重難度,說到這裡就有些熟悉的感覺了,就像是華為的成長經歷一樣。華為是國產的驕傲、更是越戰越精神的龍頭干將,如果當初不是谷歌禁令華為或許也不會越戰越勇。

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芯片的消費總量佔據全球消費總量的33%,排名在全球的第一名。即便是歐美兩大洲加起來的銷量也不過是31%,可見中國在芯片消費的需求量上要更加旺盛一些。如此大需求量的市場,如果能夠讓中國本土企業獲得的話,那麼對於中國的經濟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

只不過中國芯片,在全球芯片的供應市場佔比卻只有3%,特別是在看重芯片和半導體技術的新時代中,再加上日本美國和多個國家的出口限約束,中國芯片的國產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雖然說中國是具備芯片的生產能力,但是成本高和質量差終究是芯片研發的一大難題。

因為中國瞭解上述技術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中國是完全有能力,去獨自生產和軍事有關的集成電路。還有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表示,半導體是許多現代武器系統中的重要基本組成部分,而中國也不希望有西方國家參與到本國的軍事計劃援助裡。作為武器行業國有企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開發了一系列製造芯片的機器,這也將大大減少了我國對外國產品的依賴性。

一些中國的軍事公司,實際上很早就已經被列入了美國的實體名單,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軍工企業被迫獨立發展,因此上述所說的半導體限制也是在預料之中,這樣的經歷跟華為的處境是非常相似的。半導體出口中國被限制後,或許也是加快自主研發的強力推動,在被迫無奈之下相信終有一天也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