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韓國經濟能否扛住疫情衝擊,要看三方力量的態度

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韓國境內擴散,速度發展之快超出很多人的預計。因此,韓國能否成功抗擊疫情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我們都知道,韓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APEC、世界貿易組織和東亞峰會的創始成員國,也是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成員 。韓國國體面積將近10萬平方公里,約是英國的一半,GDP世界排名第十一位。

由於,韓國的國土面積與經濟體量並不對等。所以,疫情的來到給人畫出了很多問號,韓國經濟發展是否受到影響?會影響到什麼程度……

防疫初期的韓國經濟


韓國經濟能否扛住疫情衝擊,要看三方力量的態度


受疫情影響,韓國銀行(央行)27日把韓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至2.1%,同時維持現行1.25%的基準利率不變。

韓國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韓國經濟增勢減弱。儘管投資不振的現象有所緩解,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國內消費萎縮、出口放緩。

韓國央行認為,韓國經濟增長受疫情影響將暫時放緩,但隨後得益於內需和出口反彈、財政政策力度加大以及投資回暖等原因,經濟增長有望恢復。央行對韓國明年經濟的增長預期維持在2.4%不變。

韓國央行同時判斷通脹壓力會維持在低水平,將繼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

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表示,鑑於疫情擴散存在不確定性,央行此次政策決策是以疫情在3月達到頂峰的設想為基礎。

韓國多家大企業因疫情影響被迫停產停工。據韓國業界27日發佈的消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大邱市,由於市內最大的產業園——城西產業園的工廠動工率已經下滑至60%左右;現代汽車蔚山第二工廠因一名員工在28日上午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現代汽車從當天上午11點30分起全面中斷蔚山第二工廠的生產。

位於慶尚北道的三星電子龜尾工廠22日也因出現新冠肺炎確診者而進入緊急狀態;三星電子龜尾工廠因此暫停了工廠生產。此外,三星電子還對900多名從韓國大邱市來龜尾工廠上班的員工採取了為期1周的自我隔離。這意味著三星電子龜尾工廠近20%的員工在短期內無法回到工作崗位

除了被迫停工,還有企業為了防疫進行主動停產停工。韓國最大的化妝品生產商愛茉莉太平洋從26日起關停了位於烏山的國內最大生產基地,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消毒工作,並從28日恢復生產。

針對這種情況,韓國企劃財政部28日表示,下週將公佈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經濟衝擊的追加預算規模,極有可能超過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期間劃撥的11.6萬億韓元,約合95億美元的預算規模。據瞭解,多數新支出將分配給小企業、醫療和旅遊行業,因為消費者縮減了對非必需消費品的開支。企劃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稱,政府還將面向中小企業和失業人員提供16萬億韓元,約合132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

現實是殘酷的


韓國經濟能否扛住疫情衝擊,要看三方力量的態度


如果沒有疫情的發生,很多機構對韓國今年發展的看法還是相對樂觀。

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明年韓國經濟將實現2.2-2.3%的增長率。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為2.2%,韓國銀行、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經合組織(OECD)預測為2.3%,韓國政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2.4%的政策意志。這種預測的主要根據是今年萎靡不振的設備投資和出口將得到改善。

支出方面來看,韓國的經濟結構(2018年標準,統計上不一致等除外)民間消費佔48%,政府消費佔16%,建設投資佔15%,設備投資佔9%,知識產權投資佔6%,淨出口佔5%。設備投資和出口與民間消費相比,在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但變化幅度相對較大,因此對經濟變動的貢獻度較大。

KDI分析稱,2020年的設備投資將隨半導體需求的恢復和基數效應影響的進一步擴大,將會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出口方面,新興國家的投資需求擴大將隨商品出口的增加而逐漸得到改善。

主要投資銀行和專業機構也認為,隨著半導體行業狀況接近谷底,此前積累的庫存正在減少,明年年中,以5G擴容後的數據中心和智能手機為中心的芯片需求將會出現反彈。

主要機關預測,民間消費的增加率將比今年小幅上升,以服務行業為中心,僱傭率將持續增加。

韓國政府積極擴大財政影響,明年政府預算規模達512萬韓元,同比增加9.1%,政府消費和政府投資也有望得到改善。

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此前韓國製造業已經在承受中國疫情對外負面溢出效應:受中國需求下降影響,韓國2月前20天日均出口同比負增長9%;據媒體報道,中國製造業開工不足,也導致韓國部分企業如現代汽車因零部件不足停產。這一背景下,疫情在韓國本土較快擴散,可能令更多企業減產甚至停工,其製造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

對於韓國經濟的擔心主要來自其經濟結構。

韓國優勢產業包括在電子、汽車、電氣設備、造船、鋼鐵等。OECD數據顯示,2015年韓國製造業全球增加值佔比3.1%,其中電子產品全球增加值佔比7.7%。其它如汽車(4.6%)、電氣設備(4.5%)、其它運輸設備(4.2%,主要是造船)、金屬製品(4.2%,主要是鋼鐵製品)等行業全球增加值佔比也較高。

這些優勢產業為全球提供較多上游中間品。韓國製造業不僅全球佔比高,具備競爭優勢,且較多產品處於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為下游提供零部件。OECD數據顯示,2015年韓國為全球供應了4.3%的製造業上游中間品。其中,全球電子產業10.2%的中間品來自韓國。造船、鋼鐵製品、汽車、電氣設備以及橡膠塑料等行業,全球對韓國中間品依賴度也較高。

隨著疫情發展,韓國本地消費也將逐步受到衝擊,尤其是一些“體驗式消費”。鑑於2018年韓國GDP中私人消費佔比達 65%(中國同期為39%),其消費減速對經濟增長影響可能較大。另外,入境外國遊客也可能急劇下降。韓國2019年入境遊客收入達217億美元,佔GDP比例1.3%。雖然目前這些影響還難以量化估算,但以目前的情況看,入境遊客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

有機構分析,1季度從中國1月下旬以來的經驗看,考慮到韓國去年4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速僅僅為1.2%,預計韓國今年1季度實際GDP環比負增長概率較大。

歷史的沉澱

在韓國,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財閥對國家影響很大。

所謂財閥,原本是二戰前日本金融壟斷資本集團的通稱。而韓國的“財閥”,實質上是指那些在國家支持和指導下發展起來的一批經濟效益好、競爭力強的大型私營企業,大名鼎鼎的三星、現代、SK、LG、韓華和樂天等跨國巨頭,都是典型的財閥代表。

最初,朴正熙政府採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培育扶持一些已成規模的或具有潛力的私營企業,通過稅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來促進其成長壯大。越是經濟成就突出的企業,越是政府希望推動發展的部門,就越容易獲得支持與正向激勵;而一般的中小企業則常常因難以創造佳績而與政策支持無緣,這反過來又加速了資本的集中。

因此,韓國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70年代以來,持續高速增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創造了“漢江奇蹟”。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同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始國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其中,都離不開財閥的發展和支持,這也是韓國政策導向的成果。

韓國的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

除了拓展國內市場之外,財閥企業還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並在半導體、顯示面板、新材料、手機、汽車、船舶及相關零部件等多個領域領先全球,以三星、現代、大宇等為代表的巨頭均登上了世界500強榜單,越來越多的國際資金和技術被吸引至韓國,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此外,財閥企業還容納了相當數量的勞動力,而財閥對於員工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在員工培訓方面也更為嚴格和正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韓國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政府的支持加上自身的給力,讓整個韓國的經濟資源越來越集中於少數財閥之手。到了2017年,三星、現代、SK、LG、韓華和樂天六大財閥的營收佔韓國GDP的比重已經超過60%,僅三星一家年營收就超過了韓國GDP的20%。

這六大財閥的產業領域覆蓋石油、化工、燃氣、制鐵、建設、船舶、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半導體、物流、金融、醫藥、時尚產品等各領域,不僅控制了韓國經濟命脈,還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方博弈的開始


韓國經濟能否扛住疫情衝擊,要看三方力量的態度


從韓國的角度來看,經濟受損程度要看企業的情況而定。

不容樂觀的是,此次疫情中會極大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甚至是生存問題。從目前情況看,韓國財閥抗風險能力令人堪憂。

財閥企業雖然引領韓國踏上了經濟快速增長的道路,但在政府支持與庇護的土壤之上,一些高負債、高信貸與低盈利的財閥企業開始滋生出來。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韓國開放資本賬戶之後,以銀行貸款為主要方式的外資不斷湧入韓國,而不少韓國財閥在向國內銀行舉債的同時,還從外資銀行貸款,導致債務積累愈發嚴重。

舉2個例子。

樂天集團:自2015年開始狀況頻發,如樂天世界塔施工出現問題,開業時間不斷延遲,以及辛氏兄弟爭權等等;高層領導自2016年6月起因涉嫌瀆職、貪汙公款、非法籌措資金等接連受到檢方全面調查,二號人物李仁源自縊身亡,集團的業務擴張發展受到牽連。

現代汽車:現代汽車工會自2016年9月26日起,因提高薪水等待遇改善問題全面罷工,現代汽車蔚山、全州和牙山工廠生產線停工,這是自2004年以來現代汽車工會又一次大規模罷工,參與人數達到5萬人,接近在韓現代汽車工人總數的75%,致超過百億的產出損失…

窺一斑以見全貌。一個財閥因為一個事件的發生就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那麼,面對全國性規模的疫情,能否除去安全隱患,現在來看是個問號。

在韓國,由於特殊的政治生態、近現代歷史、固有社會氛圍決定了韓國難以出臺一些具有強制性的防疫措施,很多時候防疫需要依靠老百姓的自覺性。

例如,眾所周知,管控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抗擊疫情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但對於需要在自家隔離的人群,韓國採取的是“勸誡”方式。即勸誡在家自行隔離,自行查體,相關機構會每天打電話詢問健康狀況。對於是否真的自我隔離、彙報的健康狀況是否屬實,很難以求證和監督。

另外,韓國在抗“疫”問題有些複雜,它不完全是公共衛生問題,某種程度上是政治問題。韓國政界、媒體、大多民眾都有非常鮮明的進步派與保守派之分。另外,韓國有三大選舉——總統大選、國會選舉、地方選舉。每逢選舉前夕,韓國各界都會展開激烈論戰。今年4月15日,韓國將迎來國會選舉,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成為了唯一論戰焦點。

還有就是韓國舉全國之力支援疫區比較困難。因為,韓國醫用物資要麼依賴進口,要麼依賴進口原材料生產,食品也大量依賴進口,國內醫療機構基本都是私立機構,新建醫院或大量徵調人力、物資也不甚現實。

這樣一來,老虎(韓國政府)、槓子(財閥)、雞(民眾)這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連鎖效應會在韓國有大的體現。

所以,韓國經濟能否扛住疫情的衝擊,要看這三方力量的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