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吳宇森和李安究竟誰是中國第一大導演?誰的電影更精彩?

三國英雄曹操


這兩位大導演擅長的領域不同、風格也不同,都有可以傳世的作品,就這麼拉出來比高比低的對他們頗有些不敬,不過可以換種思路來看待這個問題。


雖說好萊塢商業化氾濫,重商業不重藝術,被不少歐洲電影人鄙視;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是全球電影業的中心,它的商業模式、製片規則以及電影技術等被世界各國電影人效仿學習,他們以自己的作品能打入美國市場、自己能被好萊塢邀請而榮。而好萊塢也願意不斷吸收新鮮血液,邀請世界各地成名導演前去拍片,畢竟他們的商業成本相比那些成名的大導演低得多,還有著開闢出新市場的可能性,很划算。

從1990年代開始,有不少在港臺、內地混的不錯的華人導演受到好萊塢邀請,比如王穎、吳宇森、李安、于仁泰、林嶺東、黃志強、徐克、唐季禮、陳可辛、張堅庭、梁普智、陳凱歌、王家衛、劉偉強、陳嘉上等等……

這些人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是吳宇森和李安,是華人導演在好萊塢的代表人物,至於其他人則拍過一、二部後便鎩羽而歸或沉寂,因為他們的作品或票房很低、或口碑一般,更不足以產生大的國際影響力。可以這麼說:好萊塢是一塊試金石。

吳宇森最被人稱道的暴力美學是承繼於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薩姆·佩金帕、張徹這些前輩大師,相信他們的電影昆汀看得更多。當然,不可否認吳宇森把電影暴力美學發揚光大了,否則好萊塢也不會請他。吳宇森從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終極標靶》到其最後一部在美執導的美劇《羅賓遜一家:迷失太空》,走的是純商業路線,中間憑《變臉》、《碟中諜2》達到過事業頂峰,後來因為《風語者》、《記憶裂痕》票房失利而被好萊塢遺棄,尤其是《風語者》的慘敗幾乎讓曾經的好萊塢雄獅米高梅破產,吳宇森的好萊塢之路就是一條拋物線。

李安在好萊塢走的是文藝路線,道路比吳宇森平順得多,這得益於他一貫的高品質。從第一部《理智與情感》到最近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每一部拿出來都分量十足,就連美國人不太喜歡的《綠巨人》也有著比其他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更多的人文情懷。他是真正做到理解西方文化(如《理智與情感》、《冰風暴》、《斷背山》),傳播東方文化(如《臥虎藏龍》),文藝與商業相結合(如《臥虎藏龍》、《少年派》)的華人導演,不僅被好萊塢,也被世界影壇充分肯定,被稱為是當今全球華人導演第一人不為過。


小哥品電影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吳宇森的風格以動作片為主,打打殺殺看著過癮,把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多描寫男性的俠氣仗義,英雄主義題材較多。他的剪輯我認為是華裔導演中最出色的,拍攝鏡頭多以廣角,長焦推特寫為主。這種類型片較容易被好萊塢認可,代表作有《英雄本色》、《縱橫四海》、《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太平輪》等。

李安更擅長的是文藝片,當年的“父親三部曲”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演繹的淋漓盡致,影片中的兒女情長,含蓄委婉,劇本則是他的強項。近些年的李安更多的嘗試新題材,新技術想要進行一場小的電影革命,但都不太理想,真是任重道遠。代表作《喜宴》、《五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多多洛放映廳


技術上兩人平分秋色,若論心機,還是李安更勝一籌。

李安在選題立項上,心思精巧,可以做中國導演的老師。

吳宇森初到好萊塢時作品《變臉》,很是令人驚豔,當年看片時懷著興奮和激動的心情的,感覺華語電影導演也不比誰差,華人終於在好萊塢立住根腳,不再是無足輕重敲邊鼓的角色。

吳宇森以技術見長,在原有的劇本基礎之上,一板一眼完成所有畫面,視覺衝擊力上交足功課。

然而,說句唐突的話,《變臉》劇本本身就很出色,如若換作其它導演,一樣出彩。

但是,李安的電影就不同了,李安電影有著自己獨特視角和電影語言,除了他本人,別人還真不好說有資本掌鏡。

先說說李安第一部成名之作《喜宴》,在製作資金極其有限、全片無一大咖站臺的情況下,他居然拿了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如若你現在翻出此片觀賞一遍,你會覺著它拍攝得相當粗糙,說它是一個電影愛好者DIY自娛自樂的東西也不為過。

但這片為什麼能拿獎呢,主要是題材刁鑽,李安眼光獨到出手精準(此片編劇為《追妻三人行》王蕙玲),換而言之,李安相當有心計。

他知道西方影人想看什麼,籍由一個三角戀的愛情故事,折射出西方主流文化最為關注的人類文明衝突的問題。

關於人類文明衝突,已有珠寶在前,國際知名導演大衛·裡恩。

大衛·裡恩一生專注拍攝不同種族之間的文明衝突。

然而李安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專門描寫同一種族同一膚色之間的文明衝突,小規模碰撞,茶杯裡的風波,根本不需要萬千民眾、氣勢恢弘的戰爭場面浪費膠片,一樣可以表達主題,譬如奧斯卡獲獎片《臥虎藏龍》。

這就頗為有趣了,學過美術的同學都知道,微差最難畫、高級灰最難達成。然而李安專門挑這個地帶行走,他不譁眾取寵,不關心電光火石,他更擅長於無聲處起驚雷,這需要一個人細微的觀察力、縝密的大腦和異於常人的天賦。

我認為李安完全可以接了大衛·裡恩的棒,躋身國際一流導演之列,名垂影史。


老電影博物館OFM


大家好,我是熱血燃爆影視。作為一名影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吳宇森的風格以動作片為主,打打殺殺看著過癮,把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多描寫男性的俠氣仗義,英雄主義題材較多。他的剪輯我認為是華裔導演中最出色的,拍攝鏡頭多以廣角,長焦推特寫為主

其次。這種類型片較容易被好萊塢認可,代表作有《英雄本色》、《縱橫四海》、《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太平輪》等。

最後李安更擅長的是文藝片,當年的“父親三部曲”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演繹的淋漓盡致,影片中的兒女情長,含蓄委婉,劇本則是他的強項。近些年的李安更多的嘗試新題材,新技術想要進行一場小的電影革命,但都不太理想,真是任重道遠。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影視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熱血燃爆影視


吳宇森和李安都是當代傑出的編劇和導演,我第一次接觸吳宇森是他1986年拍攝的電影《英雄本色》該片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在1990年又一部《喋血雙雄》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還有一部《喋血街頭》也是特別的精彩,在那個年代只有吳宇森把男人之間的友情,義氣拍的惟妙惟肖。他又在1997年,憑藉電影《變臉》獲得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金環獎。

吳宇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導演,我很喜歡他導演的風格。

下面我在說說李安導演

我認識較晚李安,應該是1999年他導演的《臥虎藏龍》,我才知道的他,但是這部電影當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也是很牛的。

2013年,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後期我看過他的《斷背山》也很是不錯的作品。

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論精彩程度和知名度,我想吳宇森肯定略勝李安一籌。


小凡盤電影


兩個類型的導演,吳宇森主打動作,李安更注重人文。

吳宇森的電影在華人屆比較出名,當年的英雄本色系列確實在當時影響巨大,尤其是八零後的我們,男孩子都學小馬哥咬牙籤,女孩子都把他當做心裡的男神。吳宇森借次一舉奠定了自己華人動作導演地位,後來也進軍了好萊塢,起初在好萊塢也是比較慘的,後來的《變臉》就是代表作,由我比較凱奇和我比較喜歡的特拉沃爾塔主演。以至於後來給碟中諜監製。

李安的成功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甚至開始還是要靠媳婦來養活,他的作品幾乎都比較不錯,可謂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娛樂性與藝術性兼得和諾蘭類似,憑藉其過人的導演才華我覺得他的作品會越來越牛。

兩位導演都是華人屆頂級的導演,如果硬要一較高下,其實大家心裡早已清楚,當然是李安更勝一籌,而且高出吳宇森幾個段位。其實我覺得兩位導演根源在於,吳宇森不擅長講故事,駕馭劇本的能力差點不是一點半點,而這正是李安的強項,有人會說吳宇森的動作片李安不會,其實這就像學車,學手動擋可以開自動擋,而學自動擋開不了手動擋,不是李安不行,而是他志不在此,如果他拍,我想一定也會非常精彩,從臥虎藏龍就可見一斑,我覺得電影的根本還是導演駕馭劇本的能力,就算是動作片也要和好的劇情結合才有看頭。


卓別別1


吳宇森和李安都是華人電影導演的傑出代表,他們的電影在國際上都有一定影響,可以從不同維度進行比較:

1、年齡,年代。

吳宇森生於1946年9月,李安是1954年10月,兩人相差整整九歲。

吳宇森拍第一部電影是在1973年。經典的《英雄本色》完成於1986年。

李安的首部作品《推手》拍攝於1992年,此時吳宇森已導演過21部電影。

2、電影類型。

吳宇森的風格以動作片為主,打打殺殺看著過癮,把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多描寫男性的俠氣仗義,英雄主義題材較多。他的剪輯我認為是華裔導演中最出色的,拍攝鏡頭多以廣角,長焦推特寫為主。這種類型片較容易被好萊塢認可,代表作有《英雄本色》、《縱橫四海》、《變臉》、《碟中諜2》、《風語者》、《太平輪》等。

李安更擅長的是文藝片,當年的“父親三部曲”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演繹的淋漓盡致,影片中的兒女情長,含蓄委婉,劇本則是他的強項。近些年的李安更多的嘗試新題材,新技術想要進行一場小的電影革命,但都不太理想,真是任重道遠。代表作《喜宴》、《五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3、獲得獎項。

吳宇森和李安電影獲獎情況。

由此可見,吳宇森的電影更加精彩,如果論成就非李安莫屬,對東方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strong>


老鷹電影


吳宇森的作品以槍戰片為主,是一位個性張揚的作者導演,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世界觀。在他執導的那些堪稱傑作的黑幫片和戰爭片中,他的暴力美學極具原創的詩意化和浪漫主義情懷。他的作品不僅極具戲劇張力,而且具有近似超現實主義的幻想。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他拍攝了各種不同的電影題材,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甚至科幻,他都能從容駕馭,獨特的經歷讓他在東西方文化裡遊刃有餘,兩種不同文明的衝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他的電影手法質樸自然,對白風趣幽默,情節細膩別緻,劇情圓融流暢。

從兩人的獲獎情況看,李安更勝一籌,三次奧斯卡獲獎的經歷,作品含金量極高,在華語影壇,可以說無人可與之抗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也沒有導演可以對比。


甚至有人說,吳宇森和李安不是一個級別。吳宇森在好萊塢,充其量是一個合格的商業片導演,這是國內外一致的評價。跟大師什麼不沾邊,只能是合格的流水線好萊塢標準化商業片導演,李安明顯奧斯卡最佳導演水平,差距不止一個檔次。

個人更加喜歡李安,他的電影是很有深度的,而且題材的多樣,各種類型都能駕馭,說明了他的才華。


紀錄之影


這兩個誰都不是中國第一大導演。但要論影響力還是李安更高一點。

八十年代吳導的《英雄本色》系列掀起了暴力美學的浪潮,可以說在華人圈影響深遠。後來趁熱又拍了《碟血雙雄》《勇創天下》直接引起好萊塢的注意。吳導在美國導演的《變臉》《諜中諜2》同樣延續了他一貫的精彩,給觀眾帶來美妙的視覺盛宴。

相比吳導的暴力美學,李安的拍攝手法更加的細膩和溫情,不論是《色戒》還是《斷背山》抑或者是《臥虎藏龍》都兼具了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總是在細節中觸動人心,在人性中找出矛盾點,與觀眾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流和探討。

這兩位都是國際上知名的導演,雖然在藝術風格,手法上不同,但都功成名就,蜚聲海內外。可能在國際上李安的名氣更響一點,但要說哪個導的更精彩,首選吳宇森。


民星集結號


操作

說實話,也就吳宇森是華人導演大家才也關注一下碟中諜2的導演,但碟中諜1和3的導演是誰有幾個知道?其實他們導演身份都沒什麼差別啊。也象其他的虎膽龍威系列,致命武器系列,諜影重重系列,007系列等等都沒幾個知道導演是誰吧,導演知名度除了好萊塢真正引領潮流那幾個,其他的其實在大眾中的認知度不是很高的。哈利波特系列,海盜系列,蜘蛛俠系列的導演一樣在大眾知名度不高,哈利波特系列的導演還換過好幾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