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前目的地》是一部科幻懸疑電影,但同時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影片。影片改編自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羅伯特·安森·海因萊茵的小說《你們這些還魂屍》,該作品也被稱為時空穿越類小說的鼻祖,是

多部時空穿越題材影片靈感來源。由邁克爾·斯派瑞、彼得·斯派瑞聯袂執導。獲得了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的獎項提名。

電影講述了時空勞工局特工曾經奉命回到20世紀70年代,以阻止當年給城市造成巨大傷害的恐怖分子“閃滅炸彈客”的破壞活動。但是他的任務失敗,康復後,再度踏上征程他以酒保的身份結識了筆名“未婚媽媽”的作家。得知作家曾是一個名叫簡的孤兒,性格古怪的她在應聘太空公司失敗後,短暫墜入愛河,並生下一名女嬰,結果她的人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工打算帶著“未婚媽媽”去殺掉那個負心漢,然而真相卻並沒有那麼簡單……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雖然是一部科幻懸疑影片,但是和以往多部時空穿梭電影不同,《前目的地》沒有高科技文明之下的未來感。影片中沒有使用大量的特效和炫技,而是通過主增加故事人物的經歷,豐富人物的內心起伏、對細微變化的刻畫和快節奏的剪輯風格和來增加故事的懸念。 其燒腦程度與故事情節是是同樣用了時空穿越的科幻梗《復仇者聯盟4》所無法比擬的。

正因為此,所以儘管這部影片已經上演了十幾年了,但是在豆瓣上仍然有很多的愛好者,其魅力可見一斑,今天我嘗試從電影的敘事結構、劇情的設定、敘事視角以及影片的主題和現實意義,來解讀一下這部影片的魅力。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01、敘事結構:非線性結構與多線故事交織並行,增加故事的懸念,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一部電影能否在一瞬間就抓住觀眾的眼球,將觀眾牢牢地固定在觀眾席上,開場的鏡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前目的地》的開場無疑就是一個一下子就抓住觀眾眼球的開場。

①畫面未現,聲音已到的開場,在勾起觀眾興趣的同時,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鋪墊

影片的開場是一個黑屏,在一段男中音的旁白中,出現了一個穿著灰色風衣的神秘男子,提著保險箱與小提琴盒,來到了一棟大樓的地下室,嘀嗒作響的炸彈出現在觀眾們眼前。眼見倒計時只剩下一分多鐘的時間,男子迅速地開始拆炸彈。就在炸彈即將被拆除那一刻,另一個神秘人的出現,打亂他的計劃。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炸彈爆炸,雖然爆炸產生的火焰也將他燒的面目全非,但是因為一個神秘人遞給他的時間機器,他看起來暫無生命之憂,而阻止他拆炸彈的神秘人在此時悄然離去……簡單的幾個鏡頭,導演已經給觀眾傳達了無數懸念:

  • 這個拆炸彈的男子是誰?
  • 突然出現的神秘人又是誰?
  • 遞給他時間機器的神秘人又是誰?
  • 炸彈為什麼會被安放在這裡?
  • 頭顱被火焰燃燒的神秘男子結局又是什麼?

影片一開始就直入主題,沒有任何背景交代。只通過短短几分鐘的開頭畫面以及開頭的旁白,留給觀眾一個又一個相互交織的懸念,勾起觀眾對後續情節發展的興趣,同時也拉開了我們整個故事的序幕。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②採用非線性的環狀敘事結構和一個接著一個的反轉使影片層次更加分明和厚重

這篇故事一共有三條線,每條線的終點都是另一條線的起點,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 招募事件:即整容後的特工酒保約翰和作家約翰之間的故事,即男主招募自己的故事,男主回到約翰所在的時間,1970年,讓他穿越到過去完成循環後,把他帶回到1985年的總部
  • 女孩簡變性成為男人約翰,從1945年至1970年,這25年間的發生的故事
  • 退休的酒保約翰的故事,即酒保約翰追蹤炸彈客,然後殺死炸彈客,最終自己變成炸彈客的故事。

其中故事線2可以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故事線,因為沒有這條線,整個故事可能就沒有辦法完好的的進行下去。

影片採用了倒敘、插敘,反覆的方式,將故事呈現出來,並以人物對話突出主題,利用高維度與低維度的人物對話道出因果。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嬰兒約翰:簡

通過與作家約翰的交談,我們可以將故事線2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 1945年,一個女嬰被遺棄在孤兒院門口,她就是簡;
  • 1963年,簡遇到了一個男人,與他發生關係並懷孕,但這個男人突然不告而別;
  • 1964年,簡生下一個女嬰,被偷走。並被告知是雙性人,被手術改造為男性,改名約翰。
  • 1970年,作家約翰在酒吧遇到特工約翰,被其帶回1963年,意識到自己就是簡口中的那個負心漢,再一次與簡陷入愛河。也就是說,簡當年遇到的是約翰,也就是未來的自己。

在這個故事中的作家約翰又一次拋棄了簡,來到1985年成為特工並在阻止1975年的爆炸中毀了容,整完以後卻發現自己就是酒保約翰,而他的最後一個任務就是回到1970年去招募自己。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酒保約翰

簡而言之,酒保約翰為了改變自己造就的困境,招募了作家約翰,並將他送回簡的身邊,想要在此時阻止事態的發生,但恰恰是他的這一舉動造就了簡的悲慘命運,他想要回到毀容前阻止爆炸,但是正是因為這次爆炸才有了他日後招募作家約翰的故事,整個故事就像是一個環,永遠循環,沒有終點並未自己日後退休成為爆炸客埋下伏筆。

每一條敘事線都是一個循環結構,每一次看似結束的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在穿越過程中的酒保約翰做出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過去,但是每一次的改變都只是讓曾經發生的經歷再次重複了一遍而已。

在這種不斷重複的循環敘事結構中,主人公的命運看似一次次被改寫,但其實只是一次次的重複,觀眾的內心隨著人物在事態中的經歷了不由對宿命產生絕望,真正讓人絕望的不是歷經千帆後仍是一事無成,而是無論重來多少次始終無法避開既定的結局。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02、情節設定:為改變困境,主人公不停穿越,卻只是徒勞,吸引觀眾情緒的同時也為主人公的命運感到唏噓

《前目的地》全篇都圍繞一個情節展開:特工找到炸彈客,殺了他,阻止紐約大爆炸的發生。影片中 “時間特工”酒保約翰為了改變自己沒能阻止爆炸造成的困境,不停的在時間隧道中穿越,試圖在爆炸發生之前阻止 “閃滅炸彈客”的行動,但是到了最後觀眾會知道,真正的災難是主人公每次行動的主體與對象都是自身,無論他怎麼掙扎,他始終不能對過去造成任何改變,只能在寫好的命定裡徒勞浮沉。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作家約翰

故事情節在現實和過去之間來回穿梭,真實和虛幻之間交替敘述,同時達到有機的協調和統一

一般電影中的敘事情節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四部分組成,但是這部電影卻是由“現在-過去”兩個部分的不斷重複,展現的是“前因-結果”兩個部分,並且劇情呈螺旋形上升趨勢。

本來故事的發展結果:酒保約翰招募作家約翰後退休。

  • 第一次穿越:1992年整容後的特工化身為酒保約翰回到了1970年,準備招募作家約翰。
  • 第二次穿越:酒保約翰帶著作家約翰回到了1963年,想要殺死與簡相愛的負心漢,卻發現負心漢就是作家約翰。
  • 第三次穿越:酒保約翰穿越到一次爆炸地點,被炸彈客打倒,醒來後看到一個特工頭部著火,酒保約翰將旅行器遞給特工。特工穿越到1992年2月21日。
  • 第四次穿越:酒保約翰穿越到1964年,偷走女嬰簡。
  • 第五次穿越:為了改變簡的命運,酒保約翰穿越到1945年,將女嬰留在了孤兒院門口,
  • 第六次穿越:酒保約翰穿越作家約翰拋棄簡的那一天,將作家約翰帶到總部1985年,完成一個故事循環,作家約翰被正式招募。酒保約翰退休。但是作家約翰於7年後出現在了第一次爆炸現場,毀容,之前的故事又將重來一遍。
  • 第七次穿越:退休後的酒保約翰在一次調查中殺死了所謂的爆炸客,卻發現所謂爆炸客就是老年的自己,無法接受逐漸瘋狂,成為了爆炸客,並穿越到1975年準備製造紐約爆炸,被非法穿越過來的酒保約翰阻止。

故事情節就好像是一個不斷重複的環,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約翰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裡來回跳轉,時間和空間的不斷切換讓故事充滿了戲劇性與衝突性。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在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西西佛斯即將把巨石推上山頂,可巨石又再一次無情的滑落山底,他又要再一次從山底出發,無限重複的完成這個過程。就如莫比斯環是一個無盡的循環般,何處是起點,終點又在哪裡?

其實故事中的西西佛斯就是影片中的特工,論酒保約翰重來多少次,他還是會偷走嬰兒簡,會遇到未來的自己愛上他,會拋棄自己,會阻止爆炸,會毀容,會招募自己,他最終還會成為一個爆炸客, 因為無論是簡、作家約翰,酒保約翰還是爆炸客約翰,他們實際上都是同一個人,所以無論他怎麼做,他都無法改變過去發生的任何事,故事永遠不會有終點,亦不會又起點。

這讓觀眾在為主人公命運唏噓的同時,也為這無法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徒勞之功感到無奈,從而產生宿命無可避免的的感嘆。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03、電影深邃的主題以及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前目的地》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和不同的敘事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帶有玄幻色彩的故事,編劇最為奇特的構思就是賦予男主人公特工一個特殊的職業,可以一次次穿越到他想去的時間點,由此為他提供了一次次的修正錯誤機會,提供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

作者用這樣的一個誇張而又怪誕的故事,告訴觀眾,冥冥之中,自己此時的所作所為,早就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明白真正的修正重來不是顛覆現在的結果,而是將未來掌控在自己手中,也許這就是影片帶給我們的一點現實意義。

①無法避免的的時間悖論,與其指望修正過去,不如向前展望,挑戰未知的未來。

《前目的地》用了一個奇特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名的悖論,就是時間悖論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

人可以回到過去,但是不能因此改變歷史的進程。其基本含義為,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可見所有的事情都是命裡註定,一切都是循環,一切都是無意識之下的使然。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

王子被預言家預言會被一個異鄉人殺死,為了解除這個詛咒,王子被國王送到小島上獨自生活,有一天王子意外的救下了一個落水的異鄉人,問了姓名後發現,這個異鄉人就是那個要殺他的那個人,異鄉人表示很詫異,他認為自己並不是做出那種舉動的人,於是兩人就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兩人一起吃西瓜時,異鄉人失手將水果刀插入了王子腹中,導致王子死亡。

雖然這個故事沒有提到穿越,但同樣說明了有些事情,註定會發生,不可避免。所有我們曾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因為時間悖論的存在,我們不可能修正過去,所以只能向前展望,挑戰那個充滿不確定的充滿風險的未來。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②看似宿命的選題,都是我們自己一步步的選擇

影片中的特工利用定時器,不斷穿越過去,想要校正過去錯誤的行為,阻止所謂的紐約大爆炸,卻在經過一系列的失敗後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紐約爆炸客,正式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穿越造成了最終那不可避免的結果。

米蘭·昆德拉說: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從電影中可知: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其說是宿命,倒不如說是自己的選擇。人生中的每一次變向、加速或減速全是自己的選擇,儘管這些自己可能不是同一個時空的自己,但無論處於哪個階段,都是我們自己在做出最終的抉擇,影響我們命運的只有我們自己。


《前目的地》:無法改寫的命運背後關於時間和人生的情感哲思

③正確面對過去,珍惜當下,活在此時

《前目的地》中的特工,表面上是為了阻止1975年的爆炸而進行一次次的穿越,其實是因為他把現在所面臨的一切不如意與種種困極困境都歸咎於過去,所有才會在明知非法的情況下也要穿越,可是卻發現無論多少次穿越,那些該發生的事情註定無法避免。

從表面上來看,人生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重啟修正來解決,但正如《前目的地》這部電影中描述的:為了擺脫現在的困境,主人公一次次穿越,卻沒有想到正式自己一次次的穿越造就了現在的困境,越是逃避,越是促成既定事實。想要改變現在原因,恰恰促成現在的結果。

所以在我看來,既然宿命無法避免,我們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選擇吃後悔藥,而是正確面對過去,珍惜當下,活在此時,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可以在有限的選擇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總結一下:

《前目的地》不僅僅是一部科幻懸疑片,更是一部蘊含著哲理意義的影片,片中主人公的命運以及奇特經歷,給予我們一些人生感悟,與其不斷懊惱、怪罪過去,幻想修正曾經的錯誤,倒不如正視現在,重新開始。正如老話所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