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卻擁有巨大的領土面積?

草竹道人


這是兩個問題,我分開來回答。

先說一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為何能擁有巨大的領土面積,這要從蒙古人強大的軍事能力說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後,開始馬不停蹄的向四方征戰。蒙古經濟雖不發達,但是軍事實力卻十分強悍,這得益於蒙古人擁有良種戰馬。蒙古人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騎射能力特別強,作戰速度也特別快,加上團結的信念、統一的指揮和強烈的擴張慾望,蒙古軍隊得以橫掃歐亞大陸,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蒙古軍隊在消滅契丹、西夏、大理和南宋後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一個疆域空前遼闊的大帝國。

再說另一個問題,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維持了僅90多年便被各地爆發的農民起義所推翻,敗退大漠,此後再也沒能對中原王朝產生實質性威脅。究其原因,一是蒙古人在征伐過程中,對待各族人民過於殘暴,僅僅依靠武力上的征服,沒有贏得人心。二是蒙古人實行民族分離政策,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人民被分為四等人,漢族和其他民族人民處於被蒙古人壓迫的狀態,引起漢族和其他民族人民的強烈不滿。三是元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皇帝更迭頻繁,政治腐敗,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最終導致起義爆發,元朝滅亡。





老袁講歷史


元朝確實是大一統王朝中國祚不算長的,但那也只是相對來說,畢竟也有89年,只是被明太祖嘲諷蒙古人氣數已盡時說了句“胡兒不滿百”,所以大家都覺得短,其實按照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和婚配年齡來看,89年起碼是四到五代人或者說兩輩子的事情。

而且元朝的國祚比大一統王朝中的秦朝、晉朝(特指西晉)、隋朝都要長,而且比五代十國也長,比三國亂世的時間也長(從公元221年曹丕稱帝到公元279年司馬炎三分歸一統),所以元朝實在是算不上一個短命王朝,起碼他們的皇帝可是傳了五代共十一帝的,這個數字比歷史上的一大半的王朝都要多,也就是漢唐宋明清可以與之相比。

其次蒙古騎兵確實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輕騎兵,或者說他們叫做遊騎兵,因為蒙古馬比較矮小,所以蒙古騎兵裡面並沒有重甲騎兵,這使得他們在攻堅戰時並不厲害,但是蒙古騎兵最厲害的是逃跑。

一旦進攻不利,他們馬上就跑,並且他們能夠邊跑邊回頭射箭,使得追擊他們的部隊死傷慘重,如果碰到重騎兵,蒙古騎兵就會用耐力生生耗死他們,所以蒙古人打遭遇戰非常厲害。

而滅了金國之後,蒙古人的部隊裡面吸納了許多契丹、奚、渤海、遼國漢人等其他族人,這些民族的軍隊在攻城和守城上面的特長也被蒙古人發掘了出來,蒙古人也因此改良了回回炮,使得他們的軍隊在西域的攻城戰中大放異彩。

後來蒙古人還將戰場上的屍體用旋風炮扔到城中,使得城中的人們感染了黑死病,導致歐洲人聽到蒙古人就大驚失色,他們稱蒙古人為第二個“上帝之鞭”,上一個是匈奴王阿堤拉。

因為蒙古騎兵的機動速度很快,所以他們打下了很大的地盤,因為管理不便,他們將其拆分為四大汗國,分別是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就連當時的俄羅斯,不過是金帳汗國下屬的一個小藩國而已。


飛凡看歷史


首先,蒙古人橫掃了亞歐大陸,但是取得土地並不是全都是元朝的。當時蒙古有四大汗國。

況且到最後元朝與其他汗國決裂了。這麼看來,元朝也沒那麼太幅員遼闊。

究其短命原因,終歸是亡於自己。

政治

元朝劃分四等人制度,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方漢人。一二等屬於剝削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漢人屬於三四等被剝削階級,況且國家對漢人在從商從政方面限制很多,這就引起了階級對立,況且習慣了遊牧的蒙古人又怎能懂帝國政治和帝王之術。階級鬥爭,腐敗,引發了占人口大多數的漢人的起義。歷史上“八月十五殺韃子”漢人對蒙古人的屠殺可見積怨已久。雖然蒙古人在攻城略地上是強者,但是在治理國家上無不體現出弱智的一面。

人口

到今天為止,蒙古人依舊是少數民族,全世界蒙古人加起來也不過千萬餘人。況且當時還分了四大汗國,兵力更加分散。這也就是“打的下江山,守不住江山”的道理了。

生產

畢竟是放牧習慣了的民族,入主中原還是不習慣當時先進的農耕文明。大肆進行破壞,以落後代替先進。也是推動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煙波史話


這個問題有兩個小問,我在此依次回答。

1.為什麼元朝有廣闊的領土?

首先我們就得知道什麼是元朝,元朝並不等於蒙古帝國,因為蒙古帝國除了元朝外還有四個汗國,彼此都是獨立的。蒙古帝國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建立時間大約是1206年,而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建立時間在1271年。而元朝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領土,是因為元朝繼承了地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的大部分領土。

公元1259年,四川釣魚城下,蒙古大汗蒙哥受傷病亡,蒙古帝國一時之間沒有主人。1260年4月,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於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歷時達四年之久。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於1271年建立元朝,最終滅亡南宋,統一全國。而內戰之後,蒙古四大汗國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和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

2.為什麼元朝短命?

蒙古族是一個不重視農業的遊牧民族,連年戰爭使農業發展停滯不前。加上紙幣的擴散,通貨膨脹進一步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元朝也對漢族人增加了各種稅種,加上長期的壓榨,造成了人民的痛苦。所以在元朝的起義是一直不斷的!

元朝建立了四等人制度,造成嚴重的民族歧視問題,民族矛盾尖銳。

元朝政治黑暗,其內部鬥爭是不斷的。皇位大多數政權都是通過鬥爭獲得的,可見內部的鬥爭是有多亂。而且元朝也不重視文人,科舉也是時開時閉,絕大部分文人無法做官,像關漢卿等人都被迫寫劇本,從事下九流,文人對元朝認可度低。

元朝皇帝漢化程度比較低,大部分皇帝連漢語,漢字都不認識,且十分崇拜喇嘛教,與佔絕大部分人口的漢人們格格不入。


百勝軍節度使


如果說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個短命的王朝,主要是因為元朝實際統治時間不過百年,但是縱觀中國歷史,不足百年的王朝其實比比皆是,而這些不足百年的短命王朝,多是因為軍閥戰爭或者前一箇舊朝衰落後的“過渡王朝”。其實,對於元朝來說,也可以這麼看,把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過渡王朝”。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中銜接以漢學文化為中心宋朝和明朝的“外族王朝”,其“短命”主要可以從主客觀原因兩方面來探究。


一、蒙古人遊牧文化的主因

蒙古人發祥地在廣袤的蒙古草原之上,從地理條件上來看,這裡氣候條件惡劣,土地容易沙漠化,北靠西伯利亞高原的極寒之地,對於糧食的農耕種植來說,自然條件比較苛刻。而蒙古人的主要飲食來源是放馬牧羊,週期遷徙,隨遇而安。

崇尚馬背上文化的蒙古人通常驍勇善戰,所以在戰爭掠奪方面,不可謂不強,所以對於中原來說,蒙古騎兵是神一樣的存在,從秦漢開始,就修建萬里長城來抵禦北部的遊牧民族的入侵。

雖然說蒙古人善於領兵打仗,但是也正因為其遊牧文化的本質,其對“守土安邦”卻沒有形成思想上的概念,在蒙古人各個部族的內部,也多是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敵視。而對於一統天下的元朝,各族文化交融碰撞,而作為統治者的蒙古人,卻仍然用其自身“文化特點”實行種族等級制。在天下一統的局面下人為設置了文化熔融的障礙。

所以可以見得,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從其民族文化的內因來說就難以長久。


二、漢文化前朝舊部的外因

如果說蒙古人自身的遊牧文化是元朝短命主因的話,那麼在元朝統治後的原宋朝舊地的漢文化,卻是推進元朝滅亡的外因。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元朝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把最後攻下的宋朝漢人,列為元朝的四等人,也就是最為卑微之人,這不得不說讓這些前朝舊部心懷憎恨和不滿,從民心情感上,就更加難以融入到元朝的天下一統的社會局面之中。

而且在元朝建立之後,各種的農耕經濟和商貿政策上,元朝的統治者依舊採用遊牧民族的文化方式,將大量的中原優良的農耕土地劃為蒙古貴族的牧場,在前宋舊地的山林之中進行大肆狩獵,嚴重的破壞了中原漢文化懶以生存的農耕土地和民生,以至於短短數十年就已經造成大量中原百姓民不聊生。

正因為元朝的統治者眼光短淺,沒能吸納中原漢文化,沒能安撫前朝舊部,以至於以中原漢文化為中心的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元宋戰爭陰影尚未消散之際,又飽受元朝統治者的剝削壓迫,導致民怨四起。也正因為如此,元朝從一統天下到滅亡的不足百年時間,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從未平息。


綜上所述,元朝的大一統的“短命”,從其內外因兩方面來看,都是歷史的必然。戰爭所形成的廣闊江山,如果沒有文化的一統,根基便不會穩固,王朝便不會長久。


草竹道人


公元13世紀,是屬於蒙古人的世紀。在這個時候,蒙古族出現了一個千年難遇的雄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斡難河建立大蒙古國政權之後,就沒有停下過對外擴張的腳步,最終發展成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二大帝國。大蒙古國橫跨亞歐大陸,國土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今天兩個俄羅斯的大小。

在大蒙古國疆域最大的時期,成吉思汗在戰爭中受傷死亡。成吉思汗的兒子們開始爭權奪位,最終使大蒙古國走向分裂,成為了大元王朝和五大汗國。在大元的統治下,華夏民族政權相當於被外族所滅。但是,我國有斷代紀年的習慣,於是,在成吉思汗的後代,忽必烈的統治下的王國,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朝代——元朝。

從地圖上看,如果把元朝視作一個朝代的話,它已經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能夠達到的最大疆域。宋濂在《元史》中這樣寫道:“(元朝)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然而,元朝從公元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不過98年時間,算得上是一個短命王朝。為何元朝實力如此強盛,卻延續不到百年呢?

元朝的蒙古貴族們為了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和特權,將人民分成了四等,其中蒙古人排在第一等,被其依次征服的其他民族依次排在二、三、四等。

除了民族等級外,職業也分成了十等,其中讀書人居然排在了第九等,只比乞丐高一等,地位比妓女還低,這也是把讀書人稱作“臭老九”的由來。華夏民族自古以來有著優秀的歷史文化,是當時的遊牧民族所遠遠不及的。而傳承這些歷史文化的,正是被打入底層的漢族讀書人。他們眼看著同胞被他族奴役,自己又翻身無望,也就一邊搞些元雜劇來發發牢騷,一邊成天想著怎麼推翻元朝了。

由於社會階層固化,貴族與平民之間、上等人與下等人之間的層級長期割裂,一遇到天災就容易使矛盾激化。以朱元璋、陳友諒為代表的各路起義軍蜂擁而起,元朝就此滅亡,並非難以預料。



御前帶刀侍衛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從忽必烈1276年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到1369年朱元璋攻破大都,一共存時93年。在不到百年時間,元朝自始自終都處於動亂之中,短命的原因:

之一,忽必烈是靠內部軍事鬥爭獲得汗位的,他的繼位也導致內部家族的分裂。四大汗國一直不承認忽必烈的存在,使得朝內陷入動盪。加之朝政交予丞相處置,很多人都忙於皇位爭鬥,特別是到了後期,朝廷上的大事無人問津、管理,本值壯年的元朝快速癱落下來。

之二,忽必烈認同漢化,將國號改為元,在位期間推行漢化,也激起族內不和。而且元朝宗室沒有形成穩定的皇位繼存機制和藩王節制機制,在鐵木耳去世後,皇帝兩三年一換,國家自然而然不能長治久安。

之三,元朝時蒙古人看不起漢人,占人口多數的漢人生活底層,反抗聲勢一浪高過一浪。加之統治者崇尚暴力,不懂管理,進入中原後,貪圖享樂,最終喪失了蒙古族馬上民族的銳氣。

然而,元朝國土面積繼承了眾多蒙古汗國的國土,在我國曆史上與歷朝歷代相比都是最大、無可比擬,即使與今天世界各國相比也同樣最大。公元十三世紀,蒙古族成吉思汗在斡難河建立蒙古汗國政權後,一直都沒有停下對外擴張的腳步,控制的疆土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加上其直系後裔所建立的蒙古諸多汗國,疆域加起來至少在3000萬平方公里上,成為當時橫跨亞歐大陸的強國。


萬水千山18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作者,很高興回答問題。

這個問題要從蒙古的國情說起,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不像農耕文明一樣是定居。所以長期以來行政管理難度很大,其內部管理必然十分鬆散,政治制度以及管理農耕定居人民方面經驗較差,國土大之後只會一直用屠刀來解決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衝突,所以政治上不利於長治久安,加上國土過大,更需要先進的政治制度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來管理,所以必然是短命的。

但是在軍事上來說這種鬆散的遊牧管理制度,必然造就軍事上的靈活。在古代以騎兵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年代,蒙古人長在馬背上,逐水草而居的習性,具備培養一支強大騎兵的先天條件。所以軍事力量必然很強。

綜上所述,蒙古必然是一個軍事強大,政治落後的國家。馬上得天下,卻無法馬上治天下。也就造成了這樣的情況。


她不愛吃番茄


最簡明的答案:

騎射民族屬於野蠻落後文明,善於快速攻擊破壞,不善於防守建設。他們能迅速掃蕩歐亞大陸,但對於統御子民、官僚體系、經濟建設,嚴重缺乏歷史理論沉澱。草原還處於部落聯盟模式,盟主只有有限權威,打殺完了,一靜下來就面臨內部分崩離析威脅。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原始部落—分封—郡縣制,是漸進過程,草原民族即使做了吸收運用,骨子裡仍然難以融合消化。所謂囫圇吞棗,分裂常常只在數十年間。


列夫


首先我們就得知道什麼是元朝,元朝並不等於蒙古帝國,因為蒙古帝國除了元朝外還有四個汗國,彼此都是獨立的。蒙古帝國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建立時間大約是1206年,而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建立時間在1271年。而元朝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領土,是因為元朝繼承了地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的大部分領土。

公元1259年,四川釣魚城下,蒙古大汗蒙哥受傷病亡,蒙古帝國一時之間沒有主人。1260年4月,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於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歷時達四年之久。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於1271年建立元朝,最終滅亡南宋,統一全國。而內戰之後,蒙古四大汗國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和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

所以說蒙古帝國只是概念上的統稱而已。

至於為什麼蒙古帝國存在時間短呢?第一蒙古內部相互獨立,長期內鬥,這樣的帝國先天不足;再者,蒙古對於征服的地盤實現等級制度,讓蒙古族人獲得巨大的經濟地位和權力。以蒙古人崇尚武力征服的民族特性,他們會怎麼等待其他民族的人,很明顯的,有剝削壓迫就有矛盾,當矛盾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起義造反。還有一個因素,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整個蒙古族上下都沉醉於享受成果之中,不再騎馬張橫,因為金錢美女土地非常容易獲得,這讓整個蒙古族上下包括軍隊都陶醉於享受剝削之中,幾十年光景,蒙古族整體戰力已經不堪大用,當農民起義時,他們怎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