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該接種疫苗了!咋辦?

疫情期間

兒童預防接種門診也有潛在風險

那麼特殊時期

孩子們的哪些疫苗可以推遲接種?

疫苗接種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

武先奎醫學博士來解答

該接種疫苗了!咋辦?

提問:疫情期間,哪些疫苗可以推遲接種?

武博士:

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增強兒童抵抗力、保障兒童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兒童不同的成長時期,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接種相應的疫苗。然而在疫情期間,以下疫苗可以適當推遲接種

  • 卡介苗:4週歲之前的任何時間完成接種均有效。
  • 乙肝疫苗:建議12月齡之前完成三劑次接種,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超過12月齡接種同樣有效。
  •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三劑次基礎免疫,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三劑次均有效,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
  • A群流腦多糖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兩劑次接種均有效,每劑次間隔3個月。
  • 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
  • 乙腦疫苗、甲肝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24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

提問:疫苗接種前怎麼做?

武博士:

首先,接種疫苗要預約。

為避免等候時間過長、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接種前可撥打預防接種證上預留的聯繫電話進行預約,並主動告知兒童近期旅行史。

其次,以下症狀當天不能接種。

接種當天應測量體溫,確認兒童健康狀況,如出現體溫≥37.3℃、嚴重溼疹、腹瀉等情況,請不要前往預防接種門診,另行預約接種時間。

最後,家長要做好自身防護。

接種當天應給兒童穿寬鬆且容易穿脫的衣服,家長必須佩戴醫用口罩,做好自身防護。

提問:接種時怎麼做?

武博士:

首先,兒童及其家長應按照預防接種門診要求,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門診。

其次,在接種門診內應與其他兒童及家長保持適當距離,至少在一米以上。

第三,協助登記臺工作人員核對相關信息,如實提供近期健康情況。

第四,接種中要儘量注意兒童保暖,接種完成後儘快為兒童穿好衣服。

第五,接種後,應在門診指定區域觀察30分鐘後離開。

提問:接種後怎麼做?

家 長:發燒正常嗎?

武博士:回家後應注意觀察兒童健康狀況,與疫苗相關的發熱通常出現在接種後24-48小時之內,體溫多為中低熱,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48小時。

(體溫在37.3℃~38℃之間屬於低熱,38.1℃到39℃之間屬於中熱,39℃以上的話就屬於高熱)

家 長:接種後身體紅腫怎麼辦?

武博士:當天給嬰幼兒護理時應避免揉搓接種部位,紅腫和硬結直徑<1.5釐米的局部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紅腫和硬結直徑在1.5-3釐米的局部反應,可用乾淨的毛巾先冷敷,出現硬結者可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接種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