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战“疫”,也是一场科技战

如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来听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23”重要讲话精神!

战“疫”,也是一场科技战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

愿“高精尖”的中国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快科技研发攻关速度,其使命是当下助力抗疫,未来要在防疫和社会民生保障方面挑大梁。我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一个突出思考,是要在实现了全体人民脱贫进小康的目标之后,将实验室里的注意力,由过去主要聚焦工业技术创新,过渡到既聚焦工业技术创新,也关照保障民生领域上来。总之一句话,国家养我们一场,关键时刻,我们的硬科学必须要跟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表示。

眼下,疫情对科技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曹健林认为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难以集中,各地的实验室和高技术企业都有员工被阻在家里和路上,而且越是国家队,其队员越来自五湖四海,各地复工的要求也难以统一;二是物质供应和产品链中断,许多耗材和特殊材料属于小众需求,较容易断货也较难恢复;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受影响,“走出去”和“请进来”难度都大大提高。当然不同行业和领域情况会有差别,但上述三条是普遍存在的。

影响,挑战,势必也会带来重新认识和突围。在曹健林看来,抗疫本身就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很多启示:“除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外,此次抗疫可以说是对中国科技的一次大考,也突出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从临床救治、药物研发、医疗装备、防护材料、信息传输、救援人员运送,直到后勤保障和小区、村庄管控,没有科学知识和先进科技能力与产品的支撑,这些工作都无从谈起,至少不能有今天中国的这种能力和效率。同时抗疫工作也集中地暴露出我们的不足和短板,当然也包括科技工作的短板,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今后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于抗疫之后的科技工作,想说的话很多,我再集中说一点。”曹健林说,中国科技工作者未来更加重视民生科技,或者说直接与人民的医疗、保健、抗灾和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相关的科技工作。

“坦白地说,这类民生科技在整个中国科技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无论从人才队伍、资源投入、后备力量培养,还是社会重视等诸多方面考察都是如此。这是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历史进程所决定的。实现了全体人民脱贫进小康的目标之后,改变这种状况也是中国科技改革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曹健林建议,科技工作者应该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与装备,防护材料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让一批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尽快进入中国的医院和家庭。

“我的一位机器人专家朋友告诉我,宅家期间,他们就在讨论插管机器人,如果能尽快研发出来并投入使用,这将大大减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受感染几率。还有搞材料的专家告诉我,他们想研发能在常温下杀灭病毒并易于喷涂的材料,如果成功用这种材料装备传染病房将极大地减少医院污染物及相关处理工作。大家的想法很多,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行动了。所以我想强调的是,这类工作不仅要关注所谓‘高精尖’,关注是否用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时髦科技,还应特别关注低成本,只有低成本,才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曹健林说。

战“疫”,也是一场科技战

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

科技战“疫” 助推新经济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科技研发攻关,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面对重大疫情,我们以实际行动迅速落实会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营发展,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决守住本单位疫情防控‘安全线’的同时,担当央企使命,始终保障畅通疫情防控‘通信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表示。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这些天,张云勇和他的团队坚守一线,全面部署5G建设复工复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5G建设在落实“六稳”、带动产业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联通研究提出加速5G网络建设的一揽子工作任务举措正迅速落地实施。同时,我们主动运用大数据、5G+热成像人体测温、云视频会议等多种信息化应用,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全力助推新经济消费,硬核出击,凭实力科技‘战疫’。”张云勇这样说。

经此一疫,张云勇表示,政府和全社会一定会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各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民众也会更加注重家庭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各类在线远程服务。“我们要紧跟要求,依靠技术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双胜利。”张云勇这样说。

战“疫”,也是一场科技战

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

分业施策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在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点”防疫要求和有序复工复产“八点”要求。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有着太多的体会。

徐晓兰认为,在分区分级管控疫情方面,有些省市也走到了前面,如浙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APP等技术,有效管控外来入浙人员的详细信息,准确路径,已感人员的接触群体,并精细化到社区管理,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保障了复工复产。

徐晓兰在近期对3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做调研时发现,这些平台公司服务了上千万家中小企业,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服务。从复工复产数据来看,已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比没有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要快,而且经济运行情况要好很多。

基于此,徐晓兰认为,在考虑分区分级疫情防控,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时,还要考虑分业施策。此次疫情对外贸型中小企业和疫情物资生产原材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些外贸型企业因为无法复工,带来国际违约以及产业外移的风险,要加快研究急缺急需急迫的产业链复工复产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在解决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供应链管理、融资方式、盈利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在下半年财政预算中,应增加工业互联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此次疫情发生后,出现了物资调度困难、信息不清、数据割裂、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尽快研究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设立国家应急管理科研专项。

战“疫”,也是一场科技战

全国政协委员易建强:

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一直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带来的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易建强说,短期内,科技抗疫主推非接触,但经此一疫,人们对中国高科技的关注度和依赖感都会提升。

“当然,尽管有些工作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也可以开视频会议,也可以撰写和修改论文,但有些工作尚无法开展,如需要多人合作组装和制作实验系统或设备、大场景下的各种实验等。”既是研究员也是老师的易建强表示,非常庆幸地看到,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大中型企业陆陆续续复工复产了。“这些企业是国家的命脉,也是中国经济整体保持健康发展的根本。同时,这些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较先进,再加上科学管理,保证了人员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一面全力抗疫、一面有序生产。经过这次危机,我相信不少中小企业将改变生产模式,可能会更多地引入高科技设备和生产线等,逐步降低员工密度,降低停工停产风险,增加企业抗各种风险的能力。”易建强说。

“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如汽车制造厂)通过科技手段能迅速改变生产线,短时间内就变成了口罩或防护服的制造商,为社会及时提供急需产品。这些都体现出,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光机电技术,在抗疫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和合理的应用,并让急速转产成为现实。这些应用同时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启发,也给我们这些科技人员带来启示。未来,我们可以集中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设计具有一定柔性的设备、系统和生产线,以备随机应变。”易建强这样说。

受疫情影响,目前多数产业、企业供应链尚未完全打通,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都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对此,易建强表示,企业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科学调度和科学配置资源,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我相信,经此一疫,制造型企业的车间无人化和机器人化意愿会更为强烈,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将得到更多推广和应用。”易建强说。

记者:崔吕萍 孙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