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戰“疫”中的青年一代


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戰“疫”中的青年一代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8日電 面對疫情的考驗,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青年一代勇於擔當、無私奉獻,譜寫出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勇敢站出來挑起重擔

即使穿著厚重的防護服,23歲的韓至嬌仍顯得瘦瘦小小。她負責護理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內35名新冠肺炎患者,工作起來麻利又耐心,患者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小不點’幹起事情來有模有樣。”韓至嬌是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民醫院的護士,參加工作剛半年的她,毅然申請前往抗疫一線。

每天穿著防護服工作五六個小時,韓至嬌常感到頭暈、噁心,但她總說“我能扛得住”。內蒙古援助湖北醫療隊成立臨時黨支部後,韓至嬌第一時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抗擊疫情也是對我的磨鍊,我感覺更堅強了。”她說。

餵奶、拍嗝、換紙尿褲……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留觀病房內,幾名還沒有當媽媽的“90後”護士,成為一名4個月大嬰兒的“臨時媽媽”。這名嬰兒的父母被確診新冠肺炎,“臨時媽媽”們24小時輪流照顧著小嬰兒,29歲的護士李敏說:“她的小腦袋靠在我肩膀上,我體會到了當媽媽的幸福。”

在內蒙古的抗疫一線,在內蒙古援助湖北的醫療隊中,一批批“90後”“95後”的年輕醫護人員,像他們的前輩一樣治病救人、和死神搶時間,展現出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戰勝疫情是最好的結婚禮物”,26歲的內蒙古婦幼保健院護士王琿,推遲婚禮前往湖北抗疫一線。內蒙古援助湖北重症患者轉運車隊的護士陳佳樂,在武漢度過26歲生日時許願,“全力守護生命,期待春暖花開。”25歲的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護士王利納,正在武漢一個重症病區日夜奮戰,“‘非典’的時候,我們是被保護的一代,現在長大了,就要勇敢站出來擔起責任。”

危難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2月的內蒙古高原寒風仍勁。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三卜樹村,一支馬背上的疫情防控巡邏隊行進在鄉間土路。22歲的女孩楊樺格外引人注目。

這位身形嬌小的包頭師範學院大四學生熟悉馬術,以志願者身份主動加入了疫情防控巡防馬隊。“每天巡邏兩次,走一趟要兩三個小時。這幾天颳大風,馬也不那麼聽話,儘管挺辛苦,但很充實。”她說。

巡邏馬隊每日在機動車難以通行的村間小道、荒地、田埂間穿行,遇到外來人員便上前測溫或疏導。在防控人員的日夜守護下,土默特左旗至今保持疑似和確診病例“零報告”。

“冠狀病毒人傳人,市區鎮村重出拳。需警惕,不戴口罩不出去……”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集賢村,劉慧敏、劉浩姐弟倆用當地話編的順口溜宣講防疫知識。“我們通過這樣的辦法和發放宣傳單的方式,讓每一個角落裡的村民都增強防護意識。”劉浩說。

23歲的姐姐劉慧敏是內蒙古工業大學在校生,剛滿18歲的弟弟劉浩,即將參軍入伍。他們的母親是一名村幹部,防控疫情工作很繁重。看著母親日夜忙碌的背影,他們寫下請戰書,與家長一同上陣,起早摸黑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曾經,“90後”和“00後”是一群被大人們悉心保護的孩子。如今,這群“當年的孩子”正在抗擊疫情的滄海橫流中成長、奮起,為守護一方平安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努力工作交出合格的答卷

“雖然疫情打亂了我回家的計劃,但我明白這是我們青年黨員的職責,我願意克服困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奉獻。”一大早,張新宇邊說邊換上工作服,來到高溫轉爐操作檯,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張新宇是包鋼鍊鋼廠一位“90後”黨員職工,疫情發生後,為保生產,他春節沒有與家人團聚,從年前到現在,一直堅守鍊鋼生產一線。

“作為一名黨員,應該發揮帶頭作用,防控疫情,保證生產,交出一爐優質的鋼水。”張新宇說。他和工友們擰成一股繩齊心完成任務。“黨員要多付出,確保鋼產量和質量,這是對黨的忠誠,也是一名黨員的擔當。”

在內蒙古各地,青年黨員奮鬥在復工復產一線,用他們的辛勤努力,保障著百姓生活、產線運行。呼和浩特市供排水管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青年黨員頡玉龍帶領黨員先鋒隊,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職工健康監測、重點場所消毒,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盡最大努力保證復工復產順利進行,這是黨賦予我們青年黨員的職責使命。”頡玉龍說。

疫情突襲,內蒙古建龍包鋼萬騰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復產人手不足,“90後”黨員秦一超迅速“補缺”,在完成本職任務的同時,還承擔未到崗同事的多項工作。不僅如此,“碰到有‘情緒’的員工,我們也得耐心、細心,認真做好工作,黨員要起到好作用。”他說。

抗擊疫情戰中,青年一代用忠誠、擔當、奉獻、盡責,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記者張洪河、魏婧宇、恩浩、李志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