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苻堅沒統一南方是不是最虧的?

請嚴肅對待我的頭像


前秦皇帝苻堅曾一度統一北方,並且還佔領了益州,而東晉當時卻只能偏居東南一隅,最後苻堅卻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也隨之滅亡,可以說是非常可惜的。

苻堅本人胸有大志,早期他重用漢人王猛為相,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終於使得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後紛亂的北方迎來短暫的統一,但就在他統一北方不久,他的丞相王猛就得了重病,臨終之前勸他不要輕易進攻東晉,先穩定北方。王猛勸諫苻堅不要進攻東晉,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的故國情懷,畢竟他自己是漢人,東晉是他的故國;再有當時東晉實力仍然很強大,還有劉牢之、謝玄、謝石、謝琰、桓衝、桓伊等人才,並不是輕易能夠動搖的;更大的原因是當時北方雖然暫時統一,但匈奴、鮮卑等各族仍然蠢蠢欲動,如果伐晉不順利北方很容易大亂。

事實證明王猛的話是對的,苻堅因為剛剛統一北方,此時雄心勃勃,一向對王猛言聽計從的他,此時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結果自己親率八十萬大軍攻打東晉,本以為穩操勝券,結果卻被打的大敗。此時北方各族聽到苻堅大敗的消息,紛紛作亂,苻堅也在戰亂中身死,他的大秦也在一夜之間崩潰。


小傷聊史


談不上虧不虧吧、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只要不是那種苟且的帝王,大凡走到苻堅那一步,是一定會有後續行動的。苻堅是一個志在四海的君王,用了近二十年時間統一北方,將胡漢各族混一在前秦的政權下,實現了暫時的統一平靜。但是他太自信了些,沒料到一場戰爭會輸到這麼慘。雖然最終苻堅失敗,前秦滅亡,但苻堅和王猛這一對君臣卻流傳千古


小熊讀歷史


可以說是最虧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符堅所在的前秦,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休養生息,與民生產”的政策,國力逐漸強盛起來,並逐漸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隨著國力日漸強盛和北方完全統一,符堅的野心開始逐漸暴露出來,意欲進攻東晉。雖然北方完成了統一,但是前秦政權並未完全鞏固,所以王猛臨死前重重告誡符堅:先安內,再攘外。結果符堅不聽勸告,進攻東晉,淝水之戰一敗塗地,前秦政權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動盪之中。



流浪貓加菲呦


苻堅慘敗淝水,原因眾多。其中主要有: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地輕率開戰;內部不穩,意見不一,降將思亂,人心浮動;戰線太長,分散兵力,舍長就短,缺乏協同;初戰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軍情,隨意後撤,自亂陣腳,給敵人提供可乘之機;對朱序等人的活動沒有察覺,讓對手掌握己方情況,使己陷入被動地位。這就是為什麼不能統一的原因


戰鬥大黃蜂


大秦天王和春秋時期宋襄公一樣敗在了戰場上的仁義二字,自己在淝水岸邊中了對方的計謀自己後退導致被很多士兵真的以為是打敗了後撤。最終士氣低落被一舉擊敗,以符堅的度量沒有收復南方確實是有點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