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回家歡聚的,張羅年飯的,籌劃旅遊準備出發的……反正,每個人的“年味”都漸入佳境了。

但是,這個春節假期,在楊凌卻有一群人活躍在田間地頭,忙著“農”事。

1月22日下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張魯剛教授像往常一樣,拿著筆記本在育種大棚記錄著白菜出苗的情況。張魯剛教授從事大白菜育種30多年,一直偏重於品質大白菜的研究,目前,他研究的橙色大白菜正在河南、四川等地試種推廣,市場反饋良好。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我對假期其實沒什麼概念,像我們做農業的,季節性很強,像春節之類的假期,我們該做的一些記錄、研究,還是照常進行。”張魯剛說。春節期間,正是白菜育苗的關鍵階段,張魯剛每天要記錄著白菜的生長情況,確保出苗率,保證春季的播種和後續的研究。

他研究的橙色大白菜富含紅蘿蔔素,營養豐富,特別是適合涼調生吃。除了在大棚裡查看白菜苗的長勢,在實驗室裡,張魯剛的研究工作一直在進行,他主持研究的富含花青素的紫芯大白菜和同時富含紅蘿蔔素和花青素的紫橙色大白菜正在實驗階段,每一天的數據都不可或缺,春節期間學校放假,他成了最忙的“農”人,不過,可喜的是預計很快將會出成果。

和張魯剛一樣,果農們冬棗的生長情況一直牽掛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呂平會教授的心。

“現在是冬棗抹芽的關鍵階段,這個抹芽一定要專業和細心。”呂平會一邊查看冬棗長勢,一邊跟抹芽的工人交代。

在楊陵區五泉鎮楊凌設施綠色冬棗產業示範園,80座標準大棚的11000餘株冬棗等待著抹芽。“棗樹的嫩芽分為棗頭和棗吊,結棗的地方是棗吊,棗頭是不結栆的,所以抹芽的過程尤為重要,不僅能提高產量,而且能提升品質。”呂平會說。

呂平會告訴記者,抹芽的工人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這個過程不僅要細心,更要有耐心,一棵果樹一般需要經歷3到4次的抹芽過程,才能保證棗樹達到最佳狀態。記者瞭解到,每年春節前後都是冬棗抹芽的最佳時間,這十多天也是呂平會最忙的時候,不是在大棚裡,就是在去往大棚的路上。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他們是一群被節假日“遺忘”的人


在農科城楊凌,像張教授、呂教授一樣的農科專家不勝枚舉。他們的每一個春節都“農”味兒十足,他們的每一個年都滿是泥土的芳香。

市井小民萬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