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蕪湖縣黃池河南


前文回顧:


1、蕪湖黃池學校


2、同學情——《蕪湖黃池學校》後記


水陽江發源於安徽省寧國市南部山區,是中國長江南岸的一條支流。古代叫中江,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領導開挖的,蕪湖臨江橋邊的寶塔稱為中江塔就是這個來歷。現在是蕪申運河的一個航線段。

蕪湖縣黃池河南


在水陽江的下游居住的百姓,地理位置是以河為界分南北。有這麼這個特殊地名——黃池。河南黃池是蕪湖縣轄區,河北黃池鎮是當塗縣轄區。改革開放後因河北黃池抓住機遇,搶先一步,經濟和繁華領前了河南黃池,以至於蕪湖縣黃池鄉政府將辦事處和黃池學校都搬遷到橫崗,最大的敗筆裡將歷史悠久的地名黃池改為橫崗鄉。撤鄉並鎮時又劃入花橋鎮。心痛啊!現在外界一提起黃池,人們想到的就是河北當塗縣黃池鎮,有著兩千多年曆史記載的河南黃池只是在歷史和回憶中了。

蕪湖縣黃池河南


古代的蕪湖縣城在今天的什麼地方?據寧國府(古蹟卷十二)記載,現在的蕪湖縣縣城早在兩千年前是設在距蕪湖市五十華里的現在的蕪湖縣黃池河南。春秋戰國時的楚國曾在此建造楚王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五七五——五七一年。一九七八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侯仁之親領研究生到當時的河南黃池鄉作了實地考察,在“楚王城“內發現了很多具有考古研究價值的繩紋陶片和五銖錢等,這些都是西漢以前的文物。

蕪湖縣黃池河南


春秋戰國時期的黃池河南,並不是現在東臨宣城縣的金保圩,西臨蕪湖縣的鹹保圩(十三聯圩),北鄰當塗縣黃池鎮,三處相臨都是一河之隔的地理環境。現在我們看到的地理結構都是以後移民圍湖造田形成的。那時只有黃池河南這塊丘陵地帶,略高於四周的一片湖泊。這片地原屬吳國領地,後因楚國看重這塊風水寶地,便發兵攻打黃池,當時楚國的實力及軍政各方面比吳國強勢,又因幫助趙國打敗過秦兵,趙國為感謝楚國的恩施也來助楚攻吳。數次戰爭打得吳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不得不讓出黃池給楚國。

楚國佔領了黃池。楚王實地考察後得知吳國堅守陣地不敗的原因,黃池傍水為丘陵一直延伸到現在的皖南山區,有著豐富的農業林業茶業生產基礎,四周一片湖泊,水陸交通便利。攻可由陸地進佔楚國,退可從水陸撤離,古史稱"吳頭楚尾",難攻易守,為春秋戰國的戰略要地。所以楚王得到黃池後大興土木,建造城池,後人稱為"楚王城"。這就是最早的蕪湖縣縣城。到了三國東吳孫權時,孫權考慮到蕪湖市區雞毛山(原來也是塊高坡地)緊鄰長江,戰略要地比黃池更堅實,於是遷都於此。

蕪湖縣黃池河南


都城雖然遷走,但黃池仍然是個城池,人口和經濟異常活躍。甚至在民國初年出現一次大規模的巢州籍移民移居黃池河南,因不是當地土著沒有地田,他們靠精湛的手工業技術生存。開織布坊,漿染業,釀造業等行當。我的曾祖父全家十幾口就是隨著這批移民來到黃池河南定居下開織布坊的。我的外公全家也是這批移民一部分。現在黃池河南老街上居住的百姓祖籍是巢湖還有很多。儘管他們的下一代通過不同的方式走出了這塊地方,但還是滿懷惆悵深深地思念著,像嚼著蠟一樣回味著這塊先輩及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歷史只能代表過去,面對現實才是真正的你我。


蕪湖縣黃池河南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