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京劇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京劇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講述:蔡英蓮

京劇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古代聲樂“唱論”中提到:“有唱聲病,散散、焦焦、乾乾、咧咧、啞啞、尖尖,低低……”占人論演唱聲病,談到的這幾點,也是我們今天演員功力不足、不求方法產生的一系列共性與個性問題。下面從六個方面分析聲病:


1

從音色、音質方面

嗓音不純淨髮沙,就是占人說的有“啞”音;不明亮發悶,小就是聲音發“焦”、發“散”;不甜潤髮“幹”;不寬厚發“尖”;不是自然的演唱,是壓喉、擠喉、提喉演唱,這種唱法,唱一個多小時後,生活中說話沒聲了,變音了,這就是擠、兒、憋,逼緊喉頭吊著唱後遺症。


2

從音域方面

假如不是高音區、低音區暢通,那麼就會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有人演唱中喜高怕低。平時“唱高調門舒服,低調門唱不山來“,這種喜高者,往往擠著唱為多,因高音她不困難,一繃氣很簡單上去了,但低音區就認為可以不用費力了,故氣息鬆懈支撐不住,所以音域上像占人說的“尖尖”,只有高、中音,卻沒有低音區,視聽效果聲淺音薄。另—種是:有人喜低怕高。這種人平時演唱總在中、低音區轉悠,正和古人說的“低低” 一樣,西皮“E”調,或降“E”,提高—點變成“F”調就發橫吃力,這樣的演員難與老生、花臉、老旦配戲,尤其是《大·探·二》、《坐宮》這種合作戲,我們提倡同臺演出調門應儘量統一,其中“對口快板、對口原板“,儘量不要把調門換來換去,否則既影響劇場氣氛。同時也影響觀眾情緒。自己唱的也是聲嘶力竭,如:《大保國》“不用徐、楊自為王—”(江揚轍)本身轍口難唱,又是開口音,板式是二黃,唱這種合作戲,一般花臉唱“正宮調”,因為以老生、花臉為主的戲,你旦角接唱只能跟著老生、花臉調門走。如果每唱到這裡你先喉嚨發緊,提肩演唱,共鳴用不上,就別想上去了。


京劇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3

從音量方面

人的聲帶,長不過十幾毫米,厚不過二至五毫米。每人聲帶的大小、長短也不一樣,厚而長型:張力小,中、低音擅長(緊張度較弱)。薄而短型張力人,高、中音擅長(緊張度較強)。演唱中聲音的大與小和氣息的控制緊密相關,有人氣息深足,共鳴通暢,調控能力把握得十分得當,聽著聲音不是那麼大,但嗓音有聲型,射程相當遠。也有人一聽賊亮,很響,像個大喇叭,但反而無味,這叫“白聲”。還有人不用氣唱,像蚊蟲一樣含在嘴裡唱,只有自己聽得見,自我欣賞,那叫哼戲,不叫唱戲。我認為每個人的音量大與小,第一應根據自己聲帶的條件來展現,第二用氣、共鳴—定要到位,就像吹“氣球”一樣,不用長長的氣流去吹,氣球能加大嗎?或像吹“蠟燭”徐徐送氣,—口氣吹滅生日蛋糕的所有蠟燭,那才叫氣足深長。


4

從吐字方面

有人演唱時,五音極其鬆垮,分不清唇、齒、舌、牙、喉在十三個轍口中的分工與積極用,聲中無字、字中義無聲,含混一片。我認為京劇和任何劇種,不但要重聲,更要重前輩們總講:“要以寧帶聲,以字行腔,腔隨字走,字領腔行。”這些精闢名言,就是我在演唱中的警言提示。


5

從口型方面

有人在演唱中,一種是口張過人,既無字頭,又攏不住氣與聲,所以,咬字不準,腔也不圓潤,聲樂講“口大漏氣”,口型發“咧”,造成音濁氣短,費力不小,效果不佳。另外有人恰恰相反,根本不張嘴,軟顎塌陷,上膛音打不開音色扁、幹,既不好聽,音量也不大。


6

從技能方面

演員的技能表現能力,不但表現著這個演員紮實的內功和外在人物嚴謹結合,同時代表著這個演員的藝術素質和高技能演唱水平。有人在演唱中,從漸強到漸弱,難以控制,大休止、小休止不講究,嗓子直來直去,對技能手段極其貧乏。如:小的裝飾、滑音,擻音、連續裝飾,稍複雜就拐不動,靈巧不足,笨拙有餘,更談不到螺旋擻音、多裝飾的疊音運用。我認為好的歌唱家,必須有高超的技能,—定要以止音行腔為骨架,以裝飾潤腔為肌膚,這樣旋律才能優美、動聽,回味悠長,久駐人心。


京劇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以上我們列舉了演員演唱中容易發生的問題,但如何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我們先從“生理學”講起,第一步先講發聲器官的作用。簡介發聲器官、共振原理,發聲肌肉群。


1

人的發聲器官有動力,聲源、語言.聲腔


①動力:指的是呼吸器官,包括肺、氣管、橫膈肌、丹田腹直肌。


②聲源:指的是振動器官,包括喉、喉管、喉關節、喉頭。


③語言: 指的是吐字器官(五音)唇音、齒音、舌音、牙音、喉音。從上面已勾畫出,生活語言發音的路線圖是:當你深吸一口氣,存人肺部,出聲時發自肺內的氣流,路過氣管,氣流再走向喉頭,氣流吹開聲門,快速通過使聲帶產生振動,這樣發小的聲音叫喉原音,也就是生活中的發言講話,叫生活語言。生活語言的特點是:聲量小、氣息淺、聲音白。


④聲腔:指的是共鳴器官,包括口腔共鳴、鼻腔共鳴、頭腔共鳴、胸腔共鳴。


2

人體發聲肌肉群


①頭部:前額肌、後額肌、後頸肌。


②面部:鼻胛肌、笑肌(顴骨)、口輪匝肌、咀嚼肌、下頜肌。


③喉部:喉肌。


④胸部:肩胛肌、胸大肌、背闊肌、橫膈肌。


⑤腹部:腹直肌(丹田)、肛提肌。以上這些肌體在發聲運動中,胸部與腹部是呼吸肌肉群,頭部與鼻、面部是共鳴肌肉群、咬字肌肉群,這些肌體在歌唱中各有各的作用與分工,只有全部互通,協調一致,才能得到優美的嗓音與漂亮的音色,缺一都不能完美。因聲腔的靜止與躍動,都要通過發聲肌體的運動來傳遞優美的韻律。


3

藝術嗓音如何傾心打造

①生活呼吸變成藝術呼吸,也就是把呼吸變成有控制、有節奏、有伸展的藝術性呼吸方怯。


②生活浯言經過“唇、齒、舌、牙、喉“五音的修飾變成藝術語言。

③生活嗓音必須經過共鳴器官的潤色變成藝術嗓音。


4

藝術嗓音的規格是什麼?


六個字:甜、亮、脆、美、水、膛。這就是我們今天京劇聲樂講座所要達到的訓練規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