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知道的昭通作家群哪些是比較出名的嗎?其具體代表作又是哪些?

用戶4272521590


曾令雲:著有長篇小說《龍盧演義》、《怪胎》、《浮世幻影》;長篇紀實文學《天塹飛虹》、《扎西會議》,《報告文學集萃——無邊春潮滾滾來》。

夏天敏:散文集《情海放舟》,中短篇小說集《鄉場上的皮匠》,中篇小說集《鄉村雕塑》、《飛來的村莊》、《好大一對羊》、《好大一棵桂花樹》,長篇小說《極地邊城》、《兩個女人的古鎮》。

雷平陽:《風中的群山》、《天上攸樂》、《普洱茶記》、《雲南黃昏的秩序》、《我的雲南血統》、《雷平陽詩選》、《雲南記》、《雷平陽散文選集》。

樊忠慰:《綠太陽》《精神病日記》《家園》《雛鳥》。

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

潘靈:《泥太陽》《翡暖翠寒》《半路上的青春》《血戀》《情逝》《紅風箏》《香格里拉》《市信訪局長》《風吹雪》

楊昭:《一張照片》《翹首踮足》

鄒長銘:《無為齋筆記》《底層的事》

麥芒:《麥芒小詩100首》、《麥芒抒情詩選》、《麥芒短詩選萃》、《麥芒詩集》。

賈薇:《老情人》《五次愛情》

陳衍強:《英雄美人》、《我的鄉村》。

呂翼:《靈魂遊蕩村莊》、《割不斷的苦藤》、《別驚飛了鳥》,《雨滴烏蒙》,《土脈》。

劉平勇:《天堂邂逅》

黃代本:《我的河山》《古道雄關》《太陽出來瓦上霜》《天意無私草木秋》《在泥鰍河流過的地方》


醉影北京


昭通作家群是一個以地域來命名的文學作者群體,他們文學創作的相對豐收與他們文學發生地經濟的相對落後,構成了一個奇特的反差,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昭通文學現象。在全國被中國作協認定的4個創作群體中,昭通作家群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市級地名命名的作家群。

關於昭通作家群,最簡明扼要的說法,就是指昭通籍的寫作者,主要包括兩部分人:一是至今還生活在昭通的作家;二是已經離開昭通來到昆明後繼續寫作的作家。

這個群體三個層次的作家:第一個層次是奠基者,這批人有蔣仲文、曾令雲、鄒長銘、甄朝彬、朱冬才、陳孝寧、夏天敏等,他們作品的共同點是極富有昭通的文化意味。雖然蔣仲文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有一點現代主義的因素,但骨子裡的東西仍然是昭通本質文化精神的體現。第二部分的作家經歷了出去——歸來——再出去的人生旅途。如黃玲、潘靈、雷平陽、付澤剛、胡性能、張仲全、劉廣雄等。當然這部分作家中雷平陽和張仲全沒有“歸來”的經歷,但他們的創作理念大概是一致的。這批作家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昆明的昭通籍作家”。 昭通作家群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創作者首先是昭通人,他的作品要有昭通式的文化思考,他的整個創作背景要體現昭通的人文思想和自然文化景觀,他的敘述是昭通式的敘述。


文學是人類精神世界中最豐富、最絢麗、最變幻不居的風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能夠體現民族風貌、振奮民族精神的文學。在昭通這塊熱土上,磅礴烏蒙的群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學。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昭通文學主體,主要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詩詞。從有正式記載的魏晉時期的《行人歌》到民國期間湧現出的魏定一、謝文翹、肖瑞麟、鄧子琴、張希魯等一批著名學者創作的詩作。1949年到70年代末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昭通的文學創作一直處於“散兵遊勇”狀態,在《詩刊》《解放軍文藝》《邊疆文藝》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過文學作品的僅有淡墨、鄒長銘、麥芒、廖天雲、賈書偉、向吉星、李興祿、李厚昌、楊忠倫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他們大多是自學成為當地的“作家”的,由於時代的侷限,這個時期昭通人發表的作品不多,佳作也很少,但帶動了不少文學愛好者。

進入80年代後,隨著傅澤剛、李騫、潘靈、胡性能、雷平陽、陳衍強、張仲全、楊昭創辦昭通詩人協會,夏天敏、宋家宏、傅澤剛、蔣仲文、鐵雲峰創辦荒原詩社,鐵雲峰、陳劍寧、曹先林創辦山之聲文學社;隨著他們創辦的《荒原》詩報、《山之聲》文學報、《大家》詩報、《山裡人》詩歌雜誌在雲南文壇產生一定影響,使昭通詩歌創作極為活躍,省內外報刊頻頻發表昭通詩人作品,激發了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大中專學生的文學夢。“昭通作家群”雛形的形成與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昭通師專活躍的校園文化密不可分。昭通師專的教師除致力於教學、科研外,還創作發表過不少文學作品,對昭通師專乃至昭通地區的文學活動起到積極的參與示範作用。昭通師專雲集了曾令雲、陳孝寧、楊家柱、周天忠、宋家宏、黃玲、胡性能、傅澤剛、李騫、楊昭、呂崇齡、吳開有、劉廉昌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學者,其中大部分曾任教中文系。“野草”、“茂林”、“拓荒”、“秋雁”、“紅湖”、“星火”、“家園”、“南星”文學社等十餘個學生社團活躍在校園裡,張廣森主編的《野草》、劉虎林主編的《茂林》、莊曉光主編的《靈光報》、艾自由主編的《師苑》、陳永華主編的《守望者》、何昌府主編的《自留地》、陸開宏主編的《拓荒》、範雪主編的《耕耘》成為昭通師專生生不息的獨特風景,在雲南省大中專院校中很有名氣,其中1995年創刊的《守望者》還躋身“全國百佳民間文學報刊”之列。


這一時期昭通逐漸形成了一股“文學熱潮”。昭通報社、昭通電視臺、昭通人民廣播電臺和各縣編輯的縣報、縣臺等主流媒體辦的文藝欄目各有特色。《昭通報》副刊“硯池”欄目1996年獲中國地市報名欄目創辦獎,李雲飛獲優秀編輯獎。許多學校、工廠、單位都辦有報紙或雜誌,作者從學生、工人、幹部到農民,各種層次都有,真可謂“全民創作”。正是在這種“全民”喜歡文學、喜愛創作的良好氛圍中,昭通迎來了報刊雜誌發展史的黃金時代,有近80種報刊雜誌活躍於昭通文學愛好者之間,成為他們煮酒論文學的沃土。除昭通師專校園內興起活躍的文學社團和辦刊熱潮外,遙相呼應的還有楊力主編的《千頃池》,蔣仲文主編的《昭通小戲報》,艾焱主編的《南星文學》,尹默、沈沉主編的《星星河》《荒火》,尹馬主編的《騎手》,王軍主編的《紅楓》,趙高虎主編的《茶花林》,杜美主編的《烏蒙青年報》,阮殿文主編的《紅土地》,李興德主編的《起點》,朱冬才主編的《綏江群眾文藝》,劉光華主編的《毛紡織廠報》,胡朝芳主編的《昭通菸草報》,劉成俊主編的《雲天化報》,劉家壽主編的《水富文藝》,李盛江主編的《新紮西》,孫凱主編的《麻園水泥報》,艾自由主編的《舊城通訊》,呂翼主編的《灑漁河》、《鄉村教育》,沈洋主編的《山風》,劉興德主編的《山味》,王昭榮主編的《方寸天地》,範雪主編的《春潮》等一大批報刊。這些報刊雜誌,不論是文聯、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文學社主辦,還是機關單位、企業、鄉鎮主辦,大多是自籌資金、免費贈閱,刊登了不少具有昭通特色的文學作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時任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文學院院長的黃堯在“雲南省昭通作家創作研討會”上感慨地說,昭通市大中專院校連同高中在校學生,為數不多,但卻有數十個上百個自發的文學社團,學生們將可供他們生活的飯票收起來辦自己的詩刊和小報,此情景在全國十分罕見而在此地卻十分常見。“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學現象”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成為昭通市的一張靚麗名片。而昭通師專無疑是誕生“昭通作家群”的主陣地,是管窺“昭通文學現象”最突出的窗口,一批昭通作家在昭通師專的校園裡成長起來。昭通師專的文學社團活動,師專同仁在創作、理論方面所起的示範促進作用,譜寫了昭通文學交響曲的動人樂章。從昭通師專走向文壇的知名作家及文學新秀至少可以列出上百人的一大串名單,佔了“昭通作家群”的半壁江山。

昭通作家在近似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被近似的甚至同一地域的文化打上烙印。他們通過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形成了一個相對緊密的群體。昭通作家以地域性文學群體方式出現,為這一地區帶來時代的文明高度和文化影響力。作為一個以地域來命名的文學作者群體,“昭通作家群”主要指的是現在在昆明和昭通兩地的一群昭通籍的文學寫作者,他們文學創作的相對豐收與他們文學發生地經濟的相對落後,構成了一個奇特的反差,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昭通文學現象”。

20世紀80年代以來,雲南逐步崛起並形成了一個默默耕耘、勤奮創作的作家群體,他們植根於昭通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活動並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昭通作家近年來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當代》《十月》《鐘山》《詩刊》《星星》《大家》《解放軍文藝》《散文》《啄木鳥》《文學評論》等數十種全國性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數百萬字,並有多篇作品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詩選刊》《名作欣賞》《作品與爭鳴》等全國著名選刊多次轉載,產生了如《好大一對羊》等大批創作題材和手法多元化、關注弱勢群體、具有強烈憂患意識、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藝術精品,出版了100多本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個人作品專集,一些作品榮獲了魯迅文學獎、駿馬文學獎、中國戲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當代文學獎、金盾文學獎、梁斌文學獎、路遙青年文學獎、雲南省政府文學獎、雲南雜文獎、邊疆文學獎、滇池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一些作品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湧現出了曾令雲、夏天敏、雷平陽、樊忠慰、夏吟、劉廣雄、李騫、宋家宏、潘靈、黃玲、陳衍強、楊昭、蔣仲文、麥芒、鄒長銘、賈薇、呂翼、劉平勇、黃代本、張紹九等一批不斷在國家級大型純文學刊物發表作品,在全國產生影響的作家詩人評論家,引領了一大批昭通本土文學愛好者,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昭通文學現象”,引起了國內文學界的強烈關注。 昭通出作家,這在雲南文學界是一個公認的事實。進入21世紀初的昭通文學是幸運的,也是輝煌的。兩次高規格的研討會標誌著“昭通作家群”的崛起,隨後“昭通文學現象”很快成為中國文壇和評論界探討和解析的文學熱點。


2002年的冬天對昭通作家來說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冬天。10月13日至21日,由雲南省作家協會、雲南人民出版社和昭通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昭通文學現象及作家群研討會”分別在昭通和昆明兩地舉行,對昭通這樣一個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文學現象和作家群進行專門的研討,這在雲南省的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參加這次研討會的不僅有云南省的各級領導和知名作家、評論家,還有來自《人民日報》《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十月》《當代》等全國名牌報刊雜誌的編輯家們。

夏天敏: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兩個女人的古鎮(節選)

夏吟:一滴血的溫度(節選)

吳運強:背二哥

王單單:山岡詩稿(節選)

沈洋:萬物生(節選)

沈洋:斷絃

劉平勇:一臉陽光

陳衍強:好漢武松

陳衍強:金瓶梅

陳衍強:中考詩

陳衍強:這是7月20號的昆明

陳衍強:二月二

陳衍強:打工妹回鄉

陳衍強:農村現狀

陳衍強:火車提速

陳衍強:再寫懸棺

陳衍強:向狗致敬

陳衍強:再寫母親

陳衍強:家居峽谷


詩詞與美文欣賞


曾令雲:著有長篇小說《龍盧演義》、《怪胎》、《浮世幻影》;長篇紀實文學《天塹飛虹》、《扎西會議》,《報告文學集萃——無邊春潮滾滾來》。

夏天敏:散文集《情海放舟》,中短篇小說集《鄉場上的皮匠》,中篇小說集《鄉村雕塑》、《飛來的村莊》、《好大一對羊》、《好大一棵桂花樹》,長篇小說《極地邊城》、《兩個女人的古鎮》。

雷平陽:《風中的群山》、《天上攸樂》、《普洱茶記》、《雲南黃昏的秩序》、《我的雲南血統》、《雷平陽詩選》、《雲南記》、《雷平陽散文選集》。

樊忠慰:《綠太陽》《精神病日記》《家園》《雛鳥》。

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

潘靈:《泥太陽》《翡暖翠寒》《半路上的青春》《血戀》《情逝》《紅風箏》《香格里拉》《市信訪局長》《風吹雪》

楊昭:《一張照片》《翹首踮足》

鄒長銘:《無為齋筆記》《底層的事》

麥芒:《麥芒小詩100首》、《麥芒抒情詩選》、《麥芒短詩選萃》、《麥芒詩集》。

賈薇:《老情人》《五次愛情》

陳衍強:《英雄美人》、《我的鄉村》。

呂翼:《靈魂遊蕩村莊》、《割不斷的苦藤》、《別驚飛了鳥》,《雨滴烏蒙》,《土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