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我不是英雄,只是披上了战袍的战士。”

 

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我不是英雄,只是披上了战袍的战士。”

 

今天看到了一些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现在摘抄部分医护人员的日记,大家看看是否有同感呢?


李立斌:浙江援汉ICU主任

我是一个感情并不外露的人,在ICU工作的人也早就看惯了生死,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段时间以来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记得赴武汉前的那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一名护士脸上深深的伤痕,看到医护人员已累得倒在地上的情景,虽然我也已年过半百,但我还是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那种心痛、难过的感觉真的难以言喻。

2月18号下午两位危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我立刻赶往医院,决定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并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大家知道气管插管时患者气道开放,操作者距离患者最近,被感染的风险很大。那天我进病房前吃了两片止痛药,晚上七点回到酒店已感到几分疲惫,队长王伟林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和慰问,电话中我听到了他哽咽的声音,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这儿是战场,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种感受,我那苍白的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唯愿“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邓小炼: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在公路边等班车回驻地的时候,我们组的小艺对我说:“邓老师,我的腰好痛。”“那你后悔来这里吗?”我说。“没有,我还在想哪些地方还可以优化一下,争取明天能做的更好。”小艺说。

我看着小艺,他今年20多岁,额头和脸上被护目镜压陷下去的痕迹还未褪去,但是眼神却依旧坚定,虽然我们都很累,但我们始终都笑着在交流,多数是讨论明天怎样做得更好,也谈疫情结束后回到重庆要吃些什么过嘴瘾。

重症科几乎都是高龄高危的病人,所以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没有人退却,我们都相信有一群英雄的人一起战斗,就一定能共克时艰。

卢其玲:国家(江西)紧急医学救援队护理组组长。

到武汉已经13天了。方舱的工作一天天进展顺利,从开始收治病人到核酸检测、CT检查、P30实验室的有效开展。江岸方舱医院的设备可以说非常齐全。

今晚休息在宿舍可以放松一下,看着队员们一扇扇密闭的门,我不禁担心,大家心情怎么样?猛然间一个念头冒出来,我可以组织大家在微信群里举行卡拉OK,每个人唱一二句,不管什么歌,也不求专业,重在参与,放松心情。

为了带个头,五音不全的我清唱了两句,护理部刘玲主任的一曲《我只在乎你》把连唱推入高潮。副主任唐霞珠献上《祝你平安》,副主任陈燕唱了《逆流而上的你》。我们互相鼓励互相祝福,期待早日回家。


郭伟: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记得有一次在病区查房时,我无意间听到一个叔叔说他很想吃苹果,当天晚上刚好医疗队给我们发了一些水果。第二天我便整理好带给了他。

收到苹果,叔叔很不好意思的说:"我怎么好意思吃你的苹果,你们已经是拿命来救我们了。"我告诉他:"没关系,咱们都吃,都补充维生素,一起战胜病魔!"正说着,坐在床上的叔叔给我敬了一个军礼,怀抱苹果的我赶紧立正,给叔叔还了一个军礼,接着把苹果分给可以吃水果的其他患者。

有天忙完工作,我错过了班车,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有错过一个生命,一个希望,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儿。

张平: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在隔离病房里,何叔叔没有家属陪伴,就由我们医务人员日夜陪着他,安抚他的情绪。有一天,何叔叔在和家人通视频电话的时候,我调皮地凑过去入了镜,笑着说:“你们好,我是分管叔叔的护士,我是重庆来的。”何叔叔接着就说:“这是我的闺女,她叫张平。”

今天,当我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走进病房时,何叔叔开心的对我说:“闺女,我今天要出院了,特别谢谢你像亲人一样照顾我,我们一家人随时欢迎你来我们家里玩。”

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我不是英雄,只是披上了战袍的战士。”


贾佳:辽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

感觉自己像一个战士,每天就是宿舍(宾馆)、战场(医院)间来来往往。瘟疫爆发时,前线的医生护士就是战时编制,血肉之躯便是武器,知识就是射出的子弹,将瘟疫这个敌人消灭。

每天都和病人打交道,日子久了,我对他们的方言越来越熟悉,刚来时年长的武汉人说话完全听不懂,问病史需要临床的年轻患者当翻译才行。现在80岁的老大爷老奶奶说话我们都能听的听懂90%,完全不需要翻译啦。

前几天日记里提到的小姑娘病情在见好,心情也开朗了许多。昨天查房时她说:“我有个小小的请求,我想吃一个小小的苹果。”今天护士给她送去两个大大的苹果,她开心极了。

郭秀梅:四川援鄂医疗队员

2月21日我们迎来了汉阳方舱医院第一批共53名患者治愈出院,最大的64岁,最小的18岁。知道当天将有22名由四川援湖北医疗队治愈的患者出院,我们比平时起得更早些。

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与陪伴,付出终于有了收获,他们离开的时候在心愿墙上写下了对我们的祝福。我们继续转身回方舱,坚守岗位,为了更多的人,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刻。

这段时间以来最让我感动的是2月23日,这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心意”。一位我长期照顾的患者阿姨悄悄的拍了我的一些照片,然后自己做成视频送给我,我想我会一直保存这样一段简单的视频。

罗春:上海援鄂医疗队员

旁边六床患者徐大哥,背过身子,偷偷擦拭着眼泪。我来到徐大哥旁边,想安慰他,站了许久,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他说:“我想跟家里人视频一下。”我找来了充电器,给他手机充上了电,他告诉我他的小女儿也是一名医学院学生,以后她也会像我们一样服务病人,我轻声安慰他:“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临近下班时,徐大哥的病情急转直下。我心里冒出“急性左心衰”五个字,立刻取半卧位,并通知医生,他逐渐有了缺氧的症状。口唇开始发紫,人开始烦躁,不配合呼吸机。我拍着他的后背,大喊:“把痰咳出来,用力咳出来!”我用吸引器不断吸出他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一系列是的治疗措施下去。徐大哥终于转危为安了。

出了监护室,我习惯性地摸了摸白大衣口袋,没找到那本磨得卷边的本子,好想把今天的抢救心得再一次记录下来。

马磊:北京援鄂医疗队员

一位患者比较重,搭班的同事也是女性,每一次翻身都是“大工程”,“123,走!往上抬”的号子,重复一次又一次,直到挪到位。完成一次翻身,脑袋上的汗珠落在护目镜里,都汪成一小片,衣服里的汗水也在肆意流淌。

穿着全套防护服总会觉得有点气短,患者没有紧急情况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干活,消毒拖地、擦桌子、收拾器材、换液配液,忙起来就不会感觉气短了。看到很多人问,有没有觉得悲观,觉得没有尽头,其实没有时间想这些,我们想的就是尽全力护理好病人。

有一天早上六点多,我站在病房门口看见一轮红日从远处升起,心里哼起了《红日》,“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该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带来希望的红日,我们并不孤单。

看过这些医护人员的日记,我真的感觉我们在后方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约束自己的行为?单位号召捐款时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好,今天桃子老师的分享你学会了吗?有疑问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微课堂桃子老师哦!


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我不是英雄,只是披上了战袍的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