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韓非子》一書的寓言有哪些,能否談談?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愛用寓言故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是《韓非子》的一大特色。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成語都出自《韓非子》。比如自相矛盾出自《難一》,守株待兔出自《五蠹》,濫竽充數、三人成虎出自《內儲說上-七術》,諱疾忌醫(就是扁鵲見蔡恆公)出自《喻老》。其他的還有老馬識途、智子疑鄰等等。

《韓非子》是戰國時代晚期著名思想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的作品總集。

韓非,戰國晚期韓國人。韓非是韓國王室成員,應該是某任韓王的庶子。《史記》中記載,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還和李斯一起是荀子的學生。

韓非曾多次向韓王陳述治國強兵之道,可韓王不予採納。韓非就把他的思想寫成一篇篇著作,代表作品有《五蠹》、《說難》等。

韓非的作品流傳到秦國,秦王非常喜愛韓非的治國思想。恰逢秦國攻打韓國,韓王讓韓非出使秦國,遂被秦王強行扣留。李斯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韓非,又看到秦王賞識韓非,害怕自己失寵,就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壞話,導致韓非被下獄。李斯又派人送給韓非毒藥,韓非申述無門,被迫自殺!

後人收集韓非的著作共五十五篇,輯成二十卷流傳後世,這就是《韓非子》。

韓非的思想,強調以法治國,凡事都先立下規矩,按制度辦事,賞罰分明。御人則講究權謀之術,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和手段,說起來就是現代厚黑學的鼻祖。

《韓非子》中多是政論性文章,邏輯縝密,說理透徹。

縱觀《韓非子》中的文章,多以故事或典故引出主題,在論述道理時又以故事和典故為例證。所以在客觀上紀錄下了很多上古時代的故事,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同時還紀錄了當時民間流傳的很多寓言故事,能讓我們一窺當時的風土人情。


caniforget999


《韓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諱疾忌醫”、“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下面我就僅僅講講“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故事吧:

戰國時期,有位農民每天都在地裡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一天,他正在田裡耕種。突然, 有一隻受了驚嚇的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樁上。農夫急忙放下手中的農活,開心的撿起了死兔子。晚上回到家,農夫美美地吃了一頓香噴噴的兔子肉。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裡幹活,可是他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總是期待著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死在樹樁上。可是直到天黑也沒看見兔子,他很不甘心的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已經無心鋤地了。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田埂上,專門等待兔子竄出來。從此之後,農夫每天都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再也沒有兔子出現,農田裡的莊稼因為無人耕種而枯死了。


死不悔妀


1、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

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任何東西都無法穿破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3、諱疾忌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裡,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裡,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4、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讚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5、三人成虎: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麼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斷是非。”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明明如月的天涯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比較出名的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約300——400則。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良好的效果。

  心不在馬

  趙襄主向王於期學習趕車的技術,學了不久便與王於期進行了一場比賽。在比賽中,他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後面。趙襄主埋怨說:'你教我趕車,還留了一手呀!'王於期回答說:'我已經把技術全部教給您了,是您運用的不對呀!趕車最要緊的,是把馬套在車上要套得舒適妥貼,趕車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跑得快,跑得遠。在今天的比賽中,您落在後面的時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時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實把馬引上大道賽跑,不是領先就是落後。可是您無論領先還是落後,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裡還顧得上調理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啦!'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寓意: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辦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RoyQi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老馬識途》,《買櫝還珠》。《鄭人買履》,《扁鵲治病》、《宋人疑鄰》、《畫鬼最易》、《擊鼓戲民》、《魯人搬遷》、《心不在馬》、《曾子殺豬》、《螳螂捕蟬》等



雨落一方


韓非,戰國後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一書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體現其重視唯物主義思想,為君王提供強國思想。全書五十五篇,其中不乏有許多著名的寓言故事。

最為熟悉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芋充數,老馬識途等。

書中這些充滿哲理的寓言故事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給人啟迪,同時也具極高的文學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