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位80後氣象人的三個鏡頭

鏡頭一 時間:2020年1月25日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一,像往常一樣,張翼超早早起床給全家人準備好早餐後,便匆匆趕往單位接班,唯一不同的是比往常早了一個小時。

“超姐,過年好!這才7點半,你怎麼就過來接班了?”快到辦公室時,向她迎面走來的同事祁艦問候道。她一邊摘下被霧氣打溼的眼鏡,一邊說:“小祁,過年好!這是你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春節值班,我早些接班,你就能早些回家,叔叔阿姨還等你一起吃過年餃子呢。”張翼超很明白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至關重要,接班人員未到,交班人員肯定不能離崗,所以哪怕是早一個小時,對同事都是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2020年,是張翼超從事氣象工作的第十二個年頭,由於她體會到節假日值班的不容易,再加上她家就在單位附近,每逢節假日總會主動跟家在外地的同事們調班,而她自己卻不能與家人共度佳節。細細數來,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個節日沒有和家人在一起了。

這就是氣象情結,一種同甘共苦、堅忍不拔的氣象人精神!


鏡頭二 時間:2020年2月15日凌晨

2月14日,是《地面氣象應急加密觀測指令》(2020年第1號令)執行的第一天,要求東勝國家基本氣象站05時開展應急加密觀測。這一天,是張翼超值班。

晚上發報結束,收拾完值班室,回到家哄孩子入睡後已經是15日凌晨。由於凌晨5點需要發送加密報文,她擔心打擾家人休息,便在沙發上和衣而臥,睡著了。可是在夢裡卻不斷變換著場景,“一會兒是整點無法發送報文……”、“一會兒是大風天氣雷達無法跟蹤探空氣球信號……”、“一會兒是大雨天氣城市大面積停電測報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焦急萬分的她“噌”一下從睡夢中醒來,“嘿嘿,原來是夢。”她自言自語道。揉了揉眼睛看看手機,是凌晨3點13分。她擦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又躺了下來,可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她藉著月光,頂著零下18度的寒風徑直走向單位,此時僅有的一點睡意被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瑟瑟發抖的身體和無比清醒的頭腦。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4點35分,當她坐在電腦前,仔細查看採集狀態、網絡傳輸、實況數據等是否正常運行,便立即進入了全身心的工作狀態……

早晨8點30分交班結束,張翼超帶著熬紅的雙眼,迎著朝陽前往回家的路。

可能你要問:她怎麼就睡不著?她怎麼大半夜卻起床到單位?她怎麼面對氣象儀器還是那樣精神?

這就是氣象情結,一種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鏡頭三 時間:2020年2月20日

“媽媽,今天晚上我不想去姥姥家,想讓你給我講故事……”“我的好寶貝,明天晚上媽媽陪你好不好?明早媽媽要出去打敗怪獸,讓更多更多的小公主早日康復!”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張翼超是東勝區氣象局派出的志願者之一,由於第二天早晨需要早起到崗值守,所以不得不把女兒送給父母親幫忙照顧,上面是她與女兒分開時的一段對話。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的愛人也早早加入到志願服務中,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家裡一切事情全都壓在了張翼超一個人身上。每當問起她這些事情時,她總是說“沒有大家,哪有小家!現在唯一感到對不起的就是陪女兒的時間太少太少了……”

志願服務站崗的位置是郝兆奎移民村和易興小區,距離她家14公里,她只能開車前往,可對於車技較差的她,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挑戰。所以每次值班她都是5點鐘起床,然後自己開車1小時才能到達指定地點,如果遇上下雨(雪)或能見度不好的天氣,時間會更久。

站崗時間是每天的早7點至晚11點。期間她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為進出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宣傳防疫知識等,截至目前,共登記信息314條,辦理居民通行證134個。面對無理取鬧的居民,她從不發火,而是細心聆聽、耐心講解、正確引導,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就是氣象情結,一種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氣象人精神!

(供稿:東勝區氣象局 編輯:劉先鋒 審核:趙丹)


一位80後氣象人的三個鏡頭

張翼超(右一)正在小區參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