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覺得怎麼去欣賞一部電影?

玥沢


電影這個詞眼,相信大家是很熟悉了。在這個信息化社會,無論是手機,電視,電腦已經可以隨時用它們看電影。從開播的第一個電影以來到現在的發展,電影的改變是我們每個人有目共睹的。當然,少不了要感謝那些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和明星,那麼怎麼樣欣賞一部電影呢?

首先知道電影主要的內容講的是什麼?

在欣賞一部電影之前,先去提前查看一些重要內容,比如可以去網上先搜查這部電影的預告片,預告片裡一般都會含有主要的內容介紹,在結合預告片的同時,還可以在百度上搜索本影片的相關內容。

要求把整部電影看完。

如果真的想去真正的瞭解一部電影,那麼自己應該先把電影看一遍,然後再繼續看,一般來說看三遍最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一個想真正的成為懂電影的人去體會電影到底是什麼。

從演員的演戲角度去分析。

在欣賞一部電影的同時,應該從演員的演戲如何去分析,一部電影寫的再怎麼好,如果演員沒有演的好,那麼看電影的人是看不下去的。要賞析一部電影,先從主演開始去分析。


威弛影視


在欣賞電影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什麼是電影。

從百度百科上的釋義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是一門集多門藝術種類於一身的綜合體,其以視覺和聽覺為主要表現形式。這也就在提醒我們,在欣賞一部電影時,可以從電影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兩個方面入手來初步賞析一部電影。

視覺效果的賞析

視覺效果的賞析可以從一下幾個層面進行:

1.電影畫面

我們在觀看電影時看到的每一個畫面,都是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攝影角度拍攝而成。從電影畫面裡,我們可以看到故事的背景、人物、事件等等構成電影的要素。

這使得電影區分於廣播等聲音製品,電影在表達上更為細緻和生動。

比如說在經典的奧斯卡影片《朗讀者》中,導演就用一個畫面大刀闊斧的畫面展現了主人公的背景、事件以及人物情緒。

從這個鏡頭的表達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漢娜坐在庭審席上,雙手握拳,面部緊張,周圍的環境正式而嚴肅,她正在面臨的是法官對他在二戰時期所作所為的審判。

詳細解析可移步 https://www.toutiao.com/i6795522605290881547/

2.燈光風格和色彩風格

既然電影是具有畫面的實體,那麼它所呈現出來的燈光與色彩就勢必有其發揮的功用。

讓我們再利用《朗讀者》中的藝術風格作例。

上圖是男主人公伯格第一次見到女主人公漢娜的情景。

影片在刻畫這一次見面時,運用了雨天寒冷的氛圍,燈光也偏暗,給人一個從內部看向外部的鏡頭,凸顯出此刻的伯格心情也如同天氣一般糟糕,而且他的情緒低沉,渴望從自己內心的世界中走出。

上圖是男主人公伯格第二次主動找女主人公漢娜的情景。

此時的伯格已經對漢娜產生了好感,他拿著一束鮮花重新來到漢娜的家裡表達感謝。此時影片已經採用了暖色的背景,明亮的燈光,並且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鏡頭,表現出伯格想要進入漢娜的世界的渴望。

3.鏡頭角度

鏡頭角度包括仰視、俯視、平視、側視等等。不同鏡頭角度的運用往往能夠給角色以不同的藝術刻畫。

依舊以《朗讀者》為例

面對法庭上接受審判的犯人,大多數電影都會從法官的角度給犯人一個俯視的鏡頭,以此來顯現法律的權威和犯人的罪惡。但是在《朗讀者》這部影片中,接受審判的漢娜實際上是二戰時被法律綁架的人物,她所接受的審判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這也就是在影片當中,大多給漢娜客觀平視的鏡頭,甚至是給她一個仰視的鏡頭的原因。

而對於男主人公伯格而言,他在法庭上聽審的鏡頭多為偷窺式的鏡頭,主要體現在他面對自己曾經的情人,不敢相信其犯罪的事實的膽怯與不安。

聽覺效果的賞析

電影當中的聽覺效果,大致可以分為旋律性的和非旋律性的。

影片可以採用旋律性的音樂來表達人物的心情,同時可以採用非旋律性的噪音來刻畫當時的環境氛圍。

以印度電影《調音師》為例

主人公作為一位鋼琴師,他在一開頭就準備著前往歐洲的鋼琴比賽。面對著比賽,他的心情是緊張而焦慮的,所以在開頭的一段音樂中,影片的鋼琴曲略顯得遲疑而緊張。

在兇手西米為了掩人耳目將知曉部分事實的達撒太太推下樓,而不巧又被假盲人阿卡什時,影片運用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將兇手西米內心的驚詫和懼怕刻畫得淋漓盡致。

詳細解析可移步 https://www.toutiao.com/i6796298238858101261/

從以上兩個角度對電影進行解析,就能夠大致對電影的藝術手法有了一定的認知。再結合著時代的背景和導演的風格就能夠大致地揣測出影片的主體思想,這樣去賞析一部電影也就能夠八九不離十地抓住電影的內涵和藝術價值了。


哈奇影娛


你好,我是“姐夫撩劇”。

怎麼樣欣賞一部電影,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欣賞一部影片。

  • 一、影片劇情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會有一個符合邏輯、符合大眾審美的基本要求,即使是懸疑片也不例外。

電影好不好看,主要是影片劇集內容夠不夠緊湊,夠不夠吸引人,夠不夠值得大眾去推敲,去揣摩。假如上映一部電影,看客還沒看到那個鏡頭時已經知道後邊要演什麼,那試問這樣的劇情看客都想到了,它的吸引力又在哪裡?

所以,看一部影片,首先注意它的故事情節夠不夠吸引你,故事演完能不能夠讓你有所思,這是你欣賞一部電影的基礎。

  • 二、演員演技

演員的演技也是你去欣賞一部電影主要考量的因素。試問如果一部電影,全部是隻有顏值沒有演技的流量小鮮肉,連你看了都尷尬,你會覺得這部電影好看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欣賞一部電影,還需要欣賞的,是這部電影的角色,以及演這個角色的演員的演技。

  • 三、影片內容背後所傳達的東西。

我覺得每一部電影,除了電影本身的故事情節之外,電影背後本身所能傳達和學習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故事。

比如類似《忠犬八公》《幸福來敲門》《千與千尋》《白色嚴冬》等等電影,在影片本身的故事之外所表現出的是人性的貪婪、善良、生活中的獨立與堅持等等,這裡遞出的一些積極、向上的人生信條,就是電影本身故事外需要我們看到學到的東西。

綜上所述,我們欣賞一部電影時,需要從影片劇情、演員演技、影片背後所要傳達的精神這三個方面去做。

希望可以幫到你!我是“姐夫撩劇”,謝謝關注!


姐夫撩劇


欣賞電影有幾大要素:

首先當然是電影的標題,有些所謂爛片標題就很差,譬如什麼《天氣預爆》《逐夢演藝圈》這些起標題都不走心吸引人去看?

再者就是內容,劇情,背後所暗含的意義。依舊拿上面兩部爛片說事兒:

《天氣預爆》到底是個什麼故事?劇情沒頭沒腦,最後一群神仙打架?它有什麼寓意,是不是好笑就算一部喜劇電影?

相比之下《夏洛特煩惱》片中也得充滿了笑點,但它絕不是僅僅為了讓人笑而笑吧?結尾的最後,夏洛開始懂得珍惜冬梅這不是對愛情的最好的詮釋麼?這樣讓人笑,也能夠給人帶來一些東西的電影才算一部好的喜劇電影吧?

再則就是影片的配樂場景一樣很重要,《夏洛特煩惱》中有那麼多的經典音樂配上場景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勾起你的一些美好的想象與回憶。

動人的音樂和好的場景絕不僅僅的電影的配角,如果沒有了聲音像看默片一樣,恐怖片,喜劇片,什麼愛情片就完全沒法兒體現。

配樂對於好的電影來講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奠定了一部電影的基調,給予人以衝擊靈魂的力量。


溫情的小生


大家好,我是JOKER影視。作為一名影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我認為讀書有一種說法叫“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寫影評就跟把書讀厚讀薄一個道理,通過寫影評可以把電影內外的信息都找出來,達到把電影讀厚的效果,再通過對電影解讀的好與壞把電影讀薄。

其次一部電影也就欣賞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寫影評可以更好理解電影的今生來世,另一方面寫了影評投放在頭條平臺也有機會獲得一些收益。

最後儘可能多的看電影,這一點也不難理解,老人教育後輩常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多”,藉此形容經驗豐富老道,看電影也是同樣的情形。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影視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JOKER影視


我覺得欣賞一部電影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在院線上映的影片。

  1. 提前對一部影片有所瞭解,包括口碑、評分、故事梗概、以及導演、演員等,自己有很高的期待。我會選擇到影城觀影,這是對電影製作者的一種支持和鼓勵。

  2. 找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觀影,影片結束後一起討論,引發共鳴。

  3. 買上爆米花飲料之類的觀影必備神器(注意帶皮帶核的食品不可帶入影城),享受電影,品味生活。

  4. 聽著片尾音樂,默默看著電影製作人員名單,這是電影製作者的尊重,不過這可能會引起影院工作人員的反感,保潔阿姨會向你投來不耐煩的目光。

不在院線上映的影片。

一、同樣是自己提前有過了解,自己比較喜歡,或者是朋友、公眾號推薦的影片。


  1. 在電腦上下載好,並買上零食(如瓜子、開心果之類的)和飲料。

  2. 邊吃邊看,享受其中。

  3. 看完之後搜索一下這部電影的幕後製作花絮,加深對影片的瞭解。

  4. 從網絡上看一下別人的影評,對影片的觀後感想是一個昇華。

二、自己無聊隨便找的電影。

一般是在吃飯的時候隨便看看,偶爾抬頭看個畫面,大多是聽個聲,這麼做無非是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動靜。

比較專業的去欣賞一部影片

  1. 首先是拍攝上,有沒有比較獨特的手法,比如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整體都是晃動鏡頭。

  2. 再就是故事內容上,是不是新穎的故事,是不是特別吸引人能看下去,結尾是不是出乎意料發人深思。

  3. 演員的表演,有沒有你喜歡的偶像,表演是否貼切故事裡的人物。

  4. 顏色搭配,導演有沒有在許多場景裡特意的做顏色搭配(後期處理),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中,黑白畫面裡的那位穿紅裙子的小女孩。

  5. 故事整體架構,線性敘事,還是環形敘事(昆丁的《低俗小說》),又或者是《敦刻爾克》裡的一週、一天、一小時那樣敘事?


眾片眾賞


看一部好的影視劇作品,要引起你的共鳴,深切感悟劇中的每一個細節。

電影的畫面,拍攝手法、光線、背景、演員的演技等等,都是相當重要的,畫面感的好壞,影響著整部電影的效果。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微小的細節,都很有可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應該試著去欣賞這些東西,也許就會發現一些電影新的面貌。


最主要的就是電影的情節了。有一個好的情節,就可以把人牽入到那個故事中去,讓人們置身體會。而平淡的故事情節,就如開頭所說的,會看到睡著。不同種類的電影,自然會有不同的情節。打鬥片需要的當然是激烈的格鬥場面;愛情片需要的就是一段令人感動的愛愛情;童話片需要的就是那種想象力豐富的情節。我們所要去欣賞的,就是電影中的亮點,體現電影主旨的片段,還有各種陪襯的片段。有些電影之所以覺得平淡無奇,是因為,我們不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它想去表達些什麼,而且這個情節太普通,太乏味,而且太老套了.

還有一點就是電影的敘事方式。我們看慣了最簡單的敘述方式——開頭交代故事的起因,然後中間一大段是故事的內容,最後就是故事的結果。但是我們還要學會欣賞別的敘事方式,因為那些方式,有可能會讓電影披上新裝!前一段時間有一本電影叫《雲圖》,它獨特的敘事方式很吸引人。回想一下,如果那本電影只是普通的敘事方式的話,就只是六個情節不多的小故事罷了;但是現在把它串聯起來,把它排開,就真的感覺,這些故事之間聯繫更多了,情節更有趣了。也許有些人會看不懂,但其實只需要稍微思考下就會恍然大悟了。

看一部電影時,應該認真地對待它,邊看邊思考,一遍不夠再看第二遍,這就好比讀書一樣。當然,這值得我們看一遍又一遍的電影首先一定是一本好電影。


大蟲愛吃魚


大家對電影都是很熟悉的。在這個現代社會里,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多種途徑獲得電影資源,電影從發明到現在,電影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認為如何欣賞一部電影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自己的拙見)。

第一,首先需要知道電影講的是什麼故事/故事情節,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從網上的預告片中獲得,還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影片的相關內容。

第二,就要就我們把完整的影片看完,做到真正的瞭解電影,有時候一部電影第一遍是不能瞭解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要多看幾遍。

第三,嘗試從演員的角度去分析。在觀看一部電影的同時,學著從演員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寫的再怎麼好,如果演員沒有演的好,那麼看電影的人是看不下去的。要賞析一部電影,先從主演開始去分析。

第四,從電影中臺詞去感受電影。一部電影的好壞要想給觀影的人留下很好的印象,除了電影的特效,電影的臺詞也很重要。很多電影裡因為某一句臺詞這部電影就非常出名了,所以還是得看導演和寫這個劇本的人。

第五,對整部電影有一個自己的觀後感。看了這部電影后你覺得這部電影哪裡好,好在哪裡。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


阿超觀劇


我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都在看什麼?坐在那個寬大的銀幕前方,陷入柔軟的椅子中,任由黑暗把自己淹沒。抱著爆米花以及可樂,全神貫注看著眼前不斷切換的畫面、人與故事。

等電影結束,燈光亮起,人們開始一個一個陸續離開電影院。此時此刻請你用力再次回憶電影,你還能記得哪些東西呢?除了大概的情節和人物演技,除了觀影后滿腔的情緒;對於電影,剩餘的那些你能說的東西實際上非常少。

下面讓我們進入一系列日常的電影評論場景中:

電影裡一幕幕場景移動,你感受到了最直接的衝擊。把演員與角色混為一體,情不自禁讚歎她們的顏值,演員在電影中的一舉一動開始牽動著觀眾的心。這個時候,電影裡的故事和演員,就是你能夠最直觀感受和評價的對象。

你也承認你就是一個偽影迷,看電影基本都是衝著主角的顏值而去。

薇諾娜·賴德 在《驚情四百年》中令人驚豔的一幕

在觀看《驚情四百年》的時候,你一定會注意到薇諾娜·賴德的驚人美貌,以及《驚情四百年》裡充斥了吸血鬼、十字軍東征、宗教意味濃厚的時代背景。看過這部電影,接下來薇諾娜的所有電影,不論優劣,你會為她的顏值歡呼雀躍。

薇諾娜·賴德

下面進入電影《邊緣日記》,除了主角的顏值之外,大量的電影短評和評論都把關注點聚焦在萊昂納多少年時期的驚人顏值上。一個路人的評價:現在的小李子雖然中年殘了,但是以前的他簡直就有神仙一樣的面孔啊。

豆瓣短評《邊緣日記》

當我們接觸到伊莎貝爾·阿佳妮(公認的演技和顏值並存的法國演員)參演的電影,我們的眼光一定會被她牢牢吸引,比如她飾演的瑪戈皇后,美豔絕倫到令人挪不開眼球。

伊莎貝拉·阿佳妮《瑪戈皇后》

然後就不得不說到顏值經得起歲月考驗的湯姆·克魯斯

湯姆·克魯斯在《夜訪吸血鬼》中的英俊臉龐


看了這些神仙美貌的電影臉,如果此時告訴你,通過閱讀一本書可以學會欣賞電影。你可能會說:電影只需要拿來消遣,根本沒有必要去學會如何分析和欣賞。分析電影是屬於電影學院的學生和電影行業的人需要做的事情,平凡的我只想看一場平凡快樂的電影。

比如漫威系列電影:《鋼鐵俠》、《金剛狼》、《復仇者聯盟》、《銀河護衛隊》,有了大量荷爾蒙擔當和當紅的性感女明星出場,以及炫酷的畫面。電影已經帶給我足夠的快樂了。

還要動腦子思考什麼,完全沒有必要嘛。

不只是美好肉體

如果抱著這樣的想法,《如何欣賞一部電影》,確實不是一本適合你來讀的書。因為這本書充斥了大量非消遣型電影和對電影的高度熱情與嚴謹態度。

我們知道,光衝著想看“美好肉體”和有趣劇情的目標草率打開播放器,那麼接下來的劇情一定會讓你感到無聊至極。因為“有趣”是極其私人的體驗,也許這一部電影的劇情戳中了你,但是換另一個類型的電影,你就會無聊到完全看不下去。

比如,舉個電影裡的例子:安哲羅普洛夫的《霧中風景》,講述了一對姐弟離家出走尋找親生父親的故事。大量的長鏡頭,以及緩慢沉鬱的節奏,整部電影裡姐弟二人的遭遇和場景的安排都充滿了隱喻。這樣緩慢的劇情節奏,如果觀影者抱著消遣的目的去看,自然是毫無樂趣可言。

作為一個偽影迷,當然看不進去節奏慢的電影。

如果不能夠學會欣賞電影,那麼也許就會無法意識到電影裡出現的“一隻從大海中冉冉升起的大手”在本質上隱喻了什麼;電影的最後,姐弟兩人究竟是生還是死,那畫面中在大霧消散後出現的大樹又有什麼意義。

安哲羅普洛夫《霧中風景》

我們辱罵某個角色可真壞的時候,腦海裡的一切憤怒都是源於電影設定好的劇情。看完電影的那一剎那,角色和演員在我們眼裡幾乎就是一個人了,所以辱罵角色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但是,此時此刻的觀影者,已經完全放棄了主動思考的機會,繳械投降,把一切都交給了銀幕和導演。

“我說了吧,他那張臉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

我們往往意識不到,我們看完電影后的情緒、關注的細節、基本判斷其實早就被攝影機所決定。在黑暗的電影院中,屏幕的光芒與觀看電影的人之間構成了一種極其特殊的獨處空間。

只要精神足夠集中,投入觀看電影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切,你會發現在那一刻甚至連自我都暫時消融了。我們憑藉著虛構的空間逃離了當下的生活,和屏幕中的人形成了一種心理共鳴。

你也可以說在那一刻,我們已經不在2018年也不在中國的這個經緯度,而是遁入了電影中,成為了一個擁有上帝視角的旁觀者。

最有趣的是看完電影后,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認為,我們所探討的思考的所有有關劇情和人物的想法,都是完全屬於自己獨有的,是屬於自然而然生髮的情緒和感想。

看完《如何欣賞一部電影》後,你會明白:不,這都是精心計算的科學。

妮可·基德曼《紅磨坊》

電影中,每一幀都是一幅畫面,一部電影時間長度為120分鐘,120分鐘乘以60秒再乘以24幀,就有172800個畫面。回想一下,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被手機、電腦、電視、平板、電影的屏幕淹沒,大量的畫面和符號不斷的衝擊著我們的視覺和思維。

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電影往往能夠提供最密集的視覺衝擊。但是抱著原始的情緒觀看電影后,一旦靜下心來回憶,你就會意識到自己居然一無所知,一無所有。這一天又這樣過去了,你心滿意足但又略帶空虛的感嘆:“我剛看了一部電影,劇情和顏值都太炸裂了。

不只是120分鐘

如果有人曾經看過電影《蝴蝶君》,你或許會誇,尊龍居然能夠把戲中的角色演繹得這麼美,也難怪那個外交官會把他誤以為是女人。但是拋開顏值,大多數人對於這部劇的光影、色調、故事、段落、場景絲毫沒有任何記憶。彷彿成就一部電影的,僅僅只是劇情和演員,而其他的一切都無關緊要。

作者托馬斯·福斯特感慨:“我們如今能輕易地看到電影,還擁有很多可以用來分析它們的工具。曾幾何時,我們只能在電影院或是汽車影院裡看著電影在一塊大銀幕上飛速播放,或是在家裡的小銀幕上播放(當然,更早的時候連第二種可能都沒有)。”

在那個年代,電影的欣賞門檻很高,看電影的場所被侷限在電影院,甚至是露天流動放映點。

如果你想將一個有四十五個鏡頭的場景分解開來,沒問題,你需要買來四十五張票,然後每一張票都只夠記錄和分析一個鏡頭。現在呢?人人手裡都拿著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播放電影。我們可以選擇快進或者倒退,可以把電影裡的人物對白聽上十來遍,直到終於有所收穫。再加上如今我們擁有大量的網絡資源和採訪視頻,一個普通影迷都可以聽到電影製作者親口談論自己的拍攝意圖和拍攝技術。

過去人們只能在電影研究課上進行這種對電影的分析和研究行為,而且還相當困難的事情,如今任何人都能輕鬆做到。

想到這個時代,我們每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耗在屏幕前,無論是在地鐵裡,還是在家中,我們每天都要對著手中那塊小小的屏幕,時而笑時而哭。你的眼淚讓人相信你熱愛電影,但你依然還是那個偽影迷。

除了為人物的命運沉浮而心情起伏,為什麼不嘗試體驗一種全新的觀看電影的模式呢?為何要讓攝影機始終主宰自己的思維呢?

當你開始理解電影的這些原則,下回觀影,你就可以更準確地把握電影節奏,說不定還能夠猜測接下來導演的意圖,甚至劇情的走向。一個精心安排的劇情點不再只是操縱你情緒的手段,你也開始主動去捕捉攝影機背後的小心機。

張曼玉《花樣年華》

電影對於有的人來說,是週末打發閒散時光的一個方法。對於有的人而言,電影的內容並不重要,衝著大熒幕上的美妙顏值就能夠充分享受120分鐘的電影時光。

但是,總有那麼一兩部電影是你想要恆久收藏的,又想要挖掘得更為透徹一點。或許那個時候,你會為了它們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份指南,而這本書正好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當我們大多數人只滿足於被攝影機牽著鼻子走的時候,這本書試圖讓我們成為一個更主動的觀影者。畢竟看完電影之後再回頭一想,除了劇情和場景,其他的就真說不出什麼名堂了。為了讓觀賞電影的120分鐘更有價值,不妨花時間讀一讀《如何欣賞一部電影》。


她的光明


人有三六九等,電影也有優劣之分,好電影自然需要用心觀賞,而質劣的電影看過拉倒。

對於優質電影要怎樣觀賞才算不辜負呢?

從純粹娛樂的角度出發,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01觀影要有儀式感

電影號稱世界第七藝術,是有道理的,電影的複雜性決定了理解電影絕非表面那麼簡單,觀眾們看到的大多是浮於電影表層的淺顯意思,而真正的寓意則蘊含在電影細枝末節的深處。

古代琴師在撫琴前,先要淨手、焚香、靜心、斂神,再行琴,曲目結束後再靜坐反思。(這套流程是我自己在腦海中演繹的,如虛勿怪。)一套流程下來,人和曲達成了契合,形成了共鳴,產生了圓滿的美感。


觀影同樣如此,我認為的儀式感是這樣的:

1、觀影要在家中,電影院只適合湊熱鬧;

2、最好是一個人,人多則亂,不能靜心觀影;

3、一杯清茶放在手邊,以免口渴影響觀影的節奏;

4、準備便盆,用以快速解決生理問題,避免觀影過程去衛生間導致的情緒中斷;

5、備好紙巾,用來擦拭眼淚、口水以及不明液體,原因大家可以自行腦部。

02觀影后一定要寫影評

有的電影隨便看看就明白了,而有的電影看一遍是看不懂的,有的電影看過覺得看懂了,其實不然,有的電影根本看不懂。

對於內涵比較深的的電影,應當如何觀賞呢?

我認為,針對不同的電影有一招鮮的辦法,讓你看得懂。

這個一招鮮的辦法就是寫影評,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讀書有一種說法叫“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寫影評就跟把書讀厚讀薄一個道理,通過寫影評可以把電影內外的信息都找出來,達到把電影讀厚的效果,再通過對電影解讀的好與壞把電影讀薄。


如此,一部電影也就欣賞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寫影評可以更好理解電影的今生來世,另一方面寫了影評投放在頭條平臺也有機會獲得一些收益。

03儘可能多的看電影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老人教育後輩常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多”,藉此形容經驗豐富老道,看電影也是同樣的情形。


多看電影,有三個好處。

一來積累了更多的素材,通過素材反過來評價新觀影的電影質量;

二來增加觀影的觀影感,看得多了,再看新劇一打眼就知道優劣;

三來有些電影情節並非單純講述故事,同時也是向某某電影某某導演的致敬,看得多了才能看懂這些橋段,對於更好理解電影的主旨內涵更有幫助。

事實上,對於觀賞電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過程,同樣的電影,你覺得好,別人未必也覺得好,而大多數人覺得好的,又未必真的好。

所以,對於觀影,只要能說得出道理,怎樣解讀都是欣賞電影的出口。

上面的內容,有一部分含有戲謔的成分,但是,大抵上是理上不虧的,不喜勿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