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明明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很多家長抱怨學生學習開支太大了?有解決辦法嗎?

一號樓觀察員


不是開支大,是錢越來越難賺,收入少付出多,壓力大[流淚],不然什麼都好說[握手]


用戶粵U崎頭柯


其它地方我不清楚,就我家小孩來說吧,小學階段還好,年學期大概學雜費900一1300元,每天接送4趟,專人在家煮飯,初中階段宿校學雜費2600元,資料費200元,保險100元,核服160元,班服100元,班會費按家委會要求交500元,大部分家長在群裡對罵起來結果只交200元,初二期中轉班又另外補交班會費50元,班服108元,資料費200元,初二上學期由家委會追繳就總共交費為200元+200元+158元+200元。現在在家長群裡家委們,總拿別的班級的班會費來攀比那個班是交1千,哪個班是8百的,我們班是最窮的才2的,我想請問各位家委你們能為所有家長辦點實事嗎?


路上野人


現在養個孩子辛苦又艱苦,特別是小孩教育問題讓家家戶戶愁眉苦臉,叫苦連天。現在上幼兒園每一學期四千五,住宿費,伙食費近一千,一個學期五六千塊錢才送一個孩子進幼兒園,一年一萬多,三年近四萬,這鉅額的學雜費把一個有小孩的普通家庭人家壓得喘不氣了。錢難掙,孩難養,送進幼兒園更讓家家罄家蕩產,唉,怎麼辦,省吃儉用,勒緊腰帶吧。三年幼兒園讀完,進小學該鬆口氣吧,這是國家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應該快樂呀!然而農村的許多近讀的小學都停辦,或一個學校才幾個學生了,很少看到一群群小學生了,一間若大的學校,每天都是空蕩蕩的幾個學生,十個老師了。許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縣城,省城的優質小學讀書去了,剩下的只是沒能力進城租房,沒空夭天按送孩子的學生在農村小學讀書了。這一來,雖然免費,各種學雜費,伙食費,房租,水電費統計下來也為二千塊錢吧。但為了孩子的教育,許多家長不得不咬緊牙關送去縣城小學讀,要不天天接送呢,真累呀!過去孩子讀書都在農村學校,或就近鄉鎮小學讀書,每天都結伴上學,唱著歌,蹦跳的走路回家,父母都放心的做農活,輕鬆的送小孩進小學,初中,高中讀書呢。現在送孩上學艱苦又辛苦,天天拼命掙錢為了孩子讀書,讀好書,可憐天下父母心!









堅定的信念W


有這樣一筆賬,你是需要算的:

一個孩子進入到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費用大概這麼多:書費學雜費,各種資料的費用,補課費,保險,校服,零花錢。

在這些費用當中,花銷最大的就是補課,如果你不讓孩子去參加補課,一個學期下來,幾千塊錢的費用足矣。根本不存在開銷過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要把孩子送入到收費高昂的私立學校。各種費用累加起來,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這就看自己家的家庭條件。

總體觀點:

抱怨學習開銷過大的家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不懂的選擇,盲目跟風

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很多費用我們是可以選擇交,也可以選擇不交,

例如:資料費,補課費

學校的很多資料不是強迫你必須要定,校外的補課班不是非要去的,很多家長盲目跟風,導致自己的了開銷過大。

二:總想給孩子最好的而不是最適合的

我們現在有很多家長在對孩子付出的時候,選的東西都買最好的,各種服務也購買最貴的,有的時候甚至透支自己的家庭的未來,也要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環境,最好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加重了自己家庭的負擔,也容易給孩子培養出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

三:習慣性的抱怨

還有一些家長在面對學校收費的時候,不問三七二十一總是習慣性的去抱怨只要讓自己交錢就會抱怨學校,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合理的,自己是弱勢群體,最好是能夠給孩子完全免費的教育。

他不知道的是學校的教育也是需要成本的,學校提供的各項服務也是需要費用的,而且有一些並不是學校提供,或者是學校能夠改變的

最後建議:

一:如果我們的家長真的發現了學校亂收費的問題,在供孩子上學的過程當中開銷過大,我們可以認真的研讀一下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種相關政策,對於學校的各種收費,以及自己的各種支出做一個明細賬單。

二:認真辨別學校的各項收費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這些不合理的收費,我們以後要堅決的制止,合理的收費,要堅決的擁護。

三: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同時要針對孩子的學習,制定一個清晰詳細的培養計劃,同時做出一份精確的教育預算。嚴格按照預算去執行。


宇宙最好老師


家長認為的學習開支大,我想主要是補課的費用比較高。身邊有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補課。

有些家長認為,別的孩子都在補課,那我們家也要補課,補課費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這是一種消費能力的體現。家長需要參照孩子的具體情況以及家庭自身的經濟能力,選擇如何安排孩子的課外補習。

我認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選擇是否要補,怎麼補?

如果孩子本身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有問題,就是孩子不想學,那麼我們家長需要引導和矯正,未矯正之前送去培訓班,這是浪費人民幣的節奏。

現在補習的課程有線上和線下的區分。如果選擇線上課程,相對費用就會減少許多。(這次疫情的發生,線上課程比較火,因為線上的學習在家裡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家長在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也能剋制自己的不良習慣,打牌,玩手機,追劇,逛淘寶等等,那麼對孩子也是一個積極引導的作用。

希望以上的一點想法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萌兔英語


義務教育階段,家長普遍反映:學費免了,但是家長花的錢更多了,對此怨聲載道。

據調查,學生的花費項目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教輔。教材免費,但是教輔不免費。新華書店給學生配備有各學科相關的教輔和教具,價格比較貴。現在一本書都是二三十塊,開設的學科多,教輔費一學期三百來塊。



學校統一徵訂後,有的老師還像學生推薦教輔,各類明目都有,關鍵就是教輔類的資料特別貴。學生不買又不行。

2、校服費。有的一年四季各一身,一身一百多,四身也得五六百。

3、統一訂購學生奶,一學期也得三百多。除此之外,保險費150元、綜合實踐活動費300多。

4、支出最貴的當屬補課費了。一對一,一次200元,還有的補習班一年一萬多。



現在的家長又不想花太多錢,還又想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想讓自家孩子學,還又擔心其他孩子多學。

在我們當地有所學校,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後,學生一月交100元,有些家長不願交,就不讓孩子參加課後服務,還有一部分家長同意交錢。學校課後服務,主要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在學校可以完成當天的作業。

而不願交錢的家長,提出建議,要求教師不能給學生講題,不然的話對自己的孩子不公平。即便是參加課後服務的孩子同一道題出錯,教師也不能集體講。這樣的想法也不知是出於一種什麼心態?



現在的教育家長們越來越重視,確實有一部分家長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提供學習條件,其他家長盲目跟風,不管需要不需要,即便沒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也要信誓旦旦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其實,家長需要保持冷靜,教育費用我們都有自主權,家長不願交,誰也沒有權利強迫家長,一切都是自覺自願,家長覺得不合理,可以向主管部門反映。


教育採擷


大家都知道,九年制義務教育免除的是學費,但是,一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開支,除了學費,還有雜費、伙食費、資料費等等。

其實上述品目繁多的費用開支並不足以讓一般的家長抱怨。據我觀察,絕大部分學生最大的開支都來自校外補課。每年補課費用在10萬上下的家庭比比皆是。

校外補課這個現象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悄然出現的,先是在高中開始,後來初中也要補課,現在是小學甚至幼兒園也要補課。以前是哪裡不會補哪裡,現在是全家桶套餐,火力全開,家長付出的人民幣自然就多了。

想要解決學習開支太大的問題,自然還是從補課下手。

現在的補課很多都是由於家長盲目跟風,看見人家孩子去補課自己就不淡定了,沒有認真分析自己孩子是不是確實有必要去補課,而是認為如果不去補,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我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認真聽講,有不懂的可以通過自己鑽研來解決或者去問任課老師。不要隨意讓孩子去補課。補課就像吃補藥,會破壞自身的免疫能力,一旦吃了就很有可能弱化了自主學習能力,那樣補課就停不下來了。

只要把補課數量控制住,孩子的學習開支自然就降下來了。


小猿談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費用幾乎全免了,除了一些校服費、教輔費等費用,其他的費用幾乎沒有。對於很多家長抱怨學生學習開支太大,主要的原因給孩子的負擔太重。

如果僅僅是在學校學習幾乎花不了什麼的費用,孩子回到家之後,就開始有各種輔導班、特長班。每個孩子都寄託著一個家庭的未來,家長對於教育的投資有些時候是盲目的。只要是對孩子有用的,全部都給孩子加上,



據有關數據表明,中國k12家庭每年平均花費5000元,60%家庭每年在孩子教育培訓上面花費的費用能達到10000元以上,而且有21%的家庭認為在孩子教育上面的花費是不會過於計較。同時中產階級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更多,90%中產階級在孩子教育方面花費10000元以上,花費超過20000元的家庭也在50%以上。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的投入,向來是不遺餘力,所以造成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開支過大而產生怨言。我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但是孩子需要的什麼我們卻不知道,我建議對於孩子的教育投入應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之上,不要盲目給孩子堆加太多的負擔,家長負擔重孩子心裡負擔也重。


J老師百分課堂


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沒有了,但是孩子們的學習開支還是很大,背後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我們嘗試來分析分析。

我國教育發展的大概情況:建國以後的教育以掃盲為主,讓大量的人民群眾都能認識幾百上千的常用漢字,這是我國最初普及教育的基本內容。1986年4月我國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我們國家進入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完成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基礎教育,這個目標不再是掃除文盲的要求,而是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們的國家對教育還會提出比當前教育要求還要高的要求,整體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

從我們國家教育的發展情況來看,學費雖然減免了,但是對教育的要求卻更高了,而且每一位家長几乎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都希望孩子儘可能的進入大學等更高的學府進行學習。這必然會對教育提出更多、更深的要求。或許過去掃盲教育的基礎上,家長就是要求孩子能認幾個字,其他就是幫助家裡幹活,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但是九年義務教育實行到今天,不再是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而是要生活得更好的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需求與現實教育資源之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義務教育解決不了家庭中孩子教育的長遠問題。這種需求多、供應少的情況,以經濟的眼光來看供不應求,價格必然會高昂起來。這也是家長為什麼感覺到學習開支很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解決學習開支太大,必須要搞清楚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決定了教育的方向,但是我們的家長知道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嗎?不是很清楚。

我們大多數家長在看到一些孩子因為在學習中受挫後,跳樓、自殺,然後就發出一時的感慨:我希望我的孩子平平安安就好,不會給孩子太多要求和太多壓力。感慨發完,當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又拋之腦後,對孩子施加壓力,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好。鍵盤俠大概就是對我們這樣做法的一個描述。

就是說教育的本質即使我們清楚了,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依然會因為現實的狀況而將其忘掉。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巨大的慾望,都希望在孩子的未來能出人頭地。

教育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真正地沿著正確的方向、美好的生活去學習與成長。但是,我們經常偏離正確的方向,因為我們的情緒,因為我們的對未來的慾望而偏離教育的正道。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會讓教育始終堅持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這需要我們克服我們的慾望、調整我們的情緒,這就是“克己復禮”。

情緒就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大的障礙,它也同樣是我們內心的慾望。“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在《道德經》開篇就告訴我們調整內心慾望、情緒的根本方法,就是觀。沒有情緒的時候,觀察沒有情緒的感覺,有情緒的時候觀察情緒的基本樣貌。這個在儒家經典中被稱為“格物致知”,像觀察一個物品一樣去了解情緒的大小、多少、寬窄、上下、快慢、輕重、鬆緊……“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兩個方向的情緒體驗,在我們的身上隱藏,需要我們自己去認真觀察才能認識到它們的玄妙。

我們剋制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慾望,就能讓教育迴歸正確的方向。家長和孩子沿著這個方向前進,哪有做不好的教育呢?而觀察我們自己的情緒、體察內心的感受不需要一分錢,只需要我們把注意力從外面調整到自己的身上來就可以。這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無價的,塞滿三千宇宙的寶石、黃金都無法買到的。要想得到,你只需要把注意力往自己的身上去觀察即可。

沒有迷惑,就不用繳納智商稅

對教育的迷惑讓我們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也讓我們不斷為孩子的成長繳納智商稅,同時也在為我們自己的成長繳納智商稅。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尋找一個明師,真正為自己及孩子的成長指點迷津,解決孩子真正成長的問題!

我是@童教雷鳴 ,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學習能力,如果覺得不錯,請關注、點贊與轉發,更希望留下寶貴意見共同交流學習。

童教雷鳴


確實現在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小學六年以及初中三年是不需要交學費的,那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反應學習開支大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就拿我們這邊來說,雖然在學校不用交學費,但還是要交書本費、住宿費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例如保險費等等之類,再者,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很多時候也會要求學生買各種各樣的資料,這些也算一筆不小的費用。

其二,就是把孩子送到補習機構花的錢,因為現在把孩子送到補習機構,很多時候都成為了一種趨勢,而補習機構收費普遍較高,這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其三,這是很多學校以各種理由讓學生家長交費,例如什麼伙食費,資料複印費等等,更奇葩一點的就是校服費,例如現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某學校要求學生家長交2300元的校服費用,而把2300元用來買校服相信很多家庭都還是有壓力的,這樣算下來也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雖說國家提倡九年義務教育,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很好的把教育費用降到最低。你認為呢?

我是夭夭,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記得點個關注哦!詩經夭夭,期待與您一同探討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