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可以說,大部分家庭的寶寶出生後,接觸最多的就是媽媽了。

寶寶所有的生活起居大多是媽媽在照顧,所以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性就更強些,黏人也是相對比較正常的事情。但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還特別的黏人,只要媽媽稍微一離開一會兒就大哭大鬧,因為媽媽拋棄了他們,甚至要媽媽在自己的視線內才放心。

這樣黏人的寶寶讓很多寶媽是身心俱疲。過分黏人的寶寶,和媽媽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多半是因為媽媽有這3種特徵。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 長時間沒有和寶寶相處

很多寶媽在寶寶可以稍微獨立的時候就出去工作了,回家後和寶寶的交流溝通也比較少,長時間沒有和寶寶相處,一直處於分離的狀態中。即使是與寶寶相處時,媽媽也經常抱著冷漠的態度。

這樣寶寶很容易認為媽媽不要自己了,從而缺失安全感。寶寶的行為會越來越小心翼翼,或是通過特殊的行為來獲取媽媽的關注。每次和媽媽見面時,寶寶都會特別黏著媽媽來緩解內心的恐懼,來獲取安全感,滿足內心的需求。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 對孩子不信任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要陪在身邊,即使是孩子想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媽媽也是要跟在孩子屁股後面,確保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種不信任讓孩子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會給孩子一種我自己不可能完成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事時就會認為一定要媽媽來幫助自己,就會表現出黏人的行為。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 沒有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性格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直升機父母,尤其是媽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經常會包辦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孩子的大事小事,都會準備的十分充分,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獨立的機會和成長的空間。

孩子在這種事無鉅細的環境中長大,失去了獨自面對和處理能力的機會,在遇到問題時就不知道該怎樣去解決,只能尋求媽媽的幫助。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怎麼才能讓孩子不那麼黏人?

①積極的給予孩子回應

孩子的安全感從出生不久就已經開始建立,這時家長冷漠或不及時回應的態度都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

當孩子找不到媽媽、媽媽不在孩子的視線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回應,讓寶寶知道媽媽還在並沒有離開他們,寶寶擁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減少黏人的行為。家長要注意,即使是短時間的離開,也要提前跟孩子說好,2歲左右的寶寶是可以理解大人的行為的。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②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大多數黏人的寶寶是因為離開了媽媽,就沒有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寶寶能真正做到了獨立才能完完全全擺脫黏人的情況,家長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等等,並在孩子獨立完成後給予一些獎勵,當孩子獲得了成就感,體會到了自我價值,就會更願意自己做事情了。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在教寶寶獨立時,家長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別讓他們學會自己獨立面對,這時家長可以利用繪本故事等工具,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獨立的重要性,孩子才會真正擺脫黏人的行為。楠哥推薦2本讓孩子獨立的繪本——《陪你長大》與《寶寶好品質培養經典童話》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陪你長大》共有30冊,分別從自理能力、社交、語言表達、科學、藝術5個方面,全面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寶寶好品質培養經典童話》用《堅毅的小錫兵》、《石頭湯》等經典的童話故事培養寶寶堅毅獨立的品質。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粘人,長大後很難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