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 張愛玲

1992年的西方情人節前後,張愛玲去文具店買了一封關於授權在大陸出版作品的授權表格,順便買了一份遺囑表格。

她在遺囑上寫了三點事宜:

第一,我去世後,我將我擁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

第二,遺體立時焚化——不要舉行殯儀館儀式——骨灰撒在荒蕪的地方——如在陸上就在廣闊範圍內分撒。

第三,我委任林氏同先生為這份遺囑的執行人。

轉瞬三年。1995年9月8日,中午12點多,林氏同先生接到了張愛玲房東女兒的電話:"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你,我想張愛玲已經去世了!"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張愛玲在洛杉磯最後的居所

林氏同接到電話,即刻好像青天白日裡一聲響亮。他在下午3點左右帶著遺囑來到張愛玲的住所。張愛玲的遺體還在公寓中。殯儀館的人即將要送遺體去給法醫檢驗的。關於張愛玲去世的情形,在很多不同的材料中均有不同的記載。事實上,真正看到這個場面的人不外乎房東、警察、殯儀館和法醫以及林氏同本人。這不是一篇關於打假的文章。徒然引用各個作家關於這段往事的描述也是無意義的。只是還原張的後事,有必要摘抄林氏同的原文:

張愛玲是躺在房裡唯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去世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沒有蓋任何東西,頭朝著房門,臉向外,眼和嘴都閉著,頭髮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著。她的遺容很安詳,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燈在房東發現時還亮著。

是日林氏同前往殯儀館獲取喪事及費用上的資訊,他又在火化授權書上籤了名。林又特意去電話給張的房東小心有人趁亂翻張的物品。

殯儀館在受到洛杉磯縣政府有關部門的火化批准,在9月19日按遺囑火化。

按遺囑,沒有儀式,骨灰灑於荒蕪的地方。加州法律要求骨灰需撒在離岸三里外的海岸線。林氏同約定了9月30日的船隻出海。這日是張愛玲75歲的冥誕。

早上9點整,張的治喪小組三位成員(林氏同、張錯、張信生)以及三位攝影朋友一同乘船陪伴張走完最後一程。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張愛玲海葬後眾人合影,左三為林氏同

大家將張的骨灰盒放入船頭的木架上,圍繞紅白二色的玫瑰和康乃馨。陽光如水,物物清潤靜正。半小時後到達目的地,眾人慢慢撒灰,汽笛在潮潮的氤氳中長鳴。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由於是女士寢室,9月13日,林氏同叫來一位女學生來幫忙整理張的房間。房間裡有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和一張摺疊床,廚房裡有一把摺疊椅和摺疊梯。她的寫字檯是一疊紙盒。她書藏僅有一些自己的作品和訂閱的雜誌。

她只是吃快餐,讀書看報,寫作。她喜歡用一次性的餐具,髒了便丟了,甚至她也用紙巾來抵毛巾。每每搬家,她會丟掉一批穿髒了衣服和拖鞋。她把電視調到最大的音量,不願受到人的打擾,卻又與外界保持聯絡。她好奇三毛的自殺,稱辛普森案是有趣的現實版偵探小說。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張愛玲的房間照片

廚房裡堆了大包的紙質餐具和罐頭食品和營養煉奶。這些食物的果皮連同餐具會在被她享用後一同丟棄。她不喜家務,怕麻煩。就像她在《天才夢》中說自己,"在現實的社會里,我等於一個廢物"。

林氏同丟掉了一些普通的、沒有紀念意義的物件,最終以海運的方式寄了14箱張的東西到香港的宋淇夫婦家中,包括書籍、照片和兩箱手稿。

翌年,宋淇先生去世。2007年,宋太太鄺文美在幾年後亦去世。張愛玲的手稿和遺物便交由宋夫婦的兒子宋以朗處理。在宋以朗的打理下,《重訪邊城》、《異鄉記》、《雷峰塔》、《少帥》《小團圓》等書籍被出版。宋以朗對張的作品並沒有什麼興趣。母親去世後,他被迫成為了張迷,把家中張的遺作慢慢整理出來。他說,他只是在幫忙照料父母親的朋友。

孤獨美麗的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上只寫了這三點

張愛玲小說《少帥》

張愛玲的美國銀行戶口中有2萬8千美元,林氏同將其寄給宋琪夫婦。夫婦二人又將張的喪儀費用,約一萬一千六百美元付給林氏同。除此之外,宋太太在香港為張愛玲存著32萬美金。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客觀的數字。

看過了許多關於張愛玲悽慘離世的文章,我並不覺難過。她在文學上的地位賦予了她驚異的身後事。東晉元帝司馬睿出生時,史載他出生時產房內"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魏文帝曹丕出生時有青色的雲氣在產房上空凝結,"圜如車蓋"。帝王的傳奇皆在出生之時,作家們的精彩必體現在其彌留之際,又令人唏噓。

林氏同先生在張愛玲去世六年後過身。他的日本太太患了老年痴呆症,忘記了林氏同是誰。林氏同寫了一本《你是誰?》。書的後語是: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一對對小夫妻的故事。這是個不能留學而留學,不願移民而移民,掙扎著度過了一生的故事。這故事由老人痴呆症的來臨而結束。它和每一對夫妻一樣,期間充滿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林氏同與張愛玲只有數面之緣,他只是受朋友委託幫忙照料張愛玲。他沒聽過張愛玲。他在張愛玲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幫助她找房搬家,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若使這些記憶塵封吃灰,我又想在翻看時把記憶上的灰塵抖下來,放在某處寄存。就像她在《更衣記》中所說: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參考文獻丨《有緣識得張愛玲》 - 林氏同;《張愛玲遺產執行人稱張愛玲晚景不淒涼,有32萬美元存款》- 宋以朗口述 《流言》-張愛玲

圖片丨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