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並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情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漢隸《張遷碑》高清拓本完整版

手機字帖可直接臨摹或打印使用,請耐心加載大圖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雲系: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全文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於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各貢所有。張是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系,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治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政。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谷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筭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里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陝,君懿子棠。晉陽佩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勳。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周公東征,西人怨思。奚斯贊魯。考父頌殷。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於是刊石豎表,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雲舊國,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來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勳。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幹,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溫溫恭人。幹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幹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析,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共享天祚,億載萬年。


書法優劣首在線質。如果線條質量跟不上,再美的結體也只能淪為花拳繡腿。儼然武術中所講的力量與速度,在此若無優勢,攻擊性與殺傷力就要小得多。而線質要得以提升,當在筆法、節奏上多加錘鍊。起、行、收,提、按,甚至執筆,運行之遲澀、暢快皆需用功。剛而不僵,沉實不死,柔能含骨,纖微不弱,是以蒼潤見勝,雅健立格。

《張遷碑》結字或縱或橫,或正或欹,大小有別,方圓有度。有參差錯落,也能端莊謹嚴,於跌宕起伏中見機心,在收放揖讓處得情懷。其中講究,當於實臨中反覆體會,進而以全局觀來思考結體與章法上的關係。事實上,在結體上下功夫,不是以形神畢肖為能事,貴在學而能化,掌握其造型規律,融會貫通地用於創作當中。這就要求在臨習過程中不僅關照偏旁部首的組合、空間方圓的經營,更不能忽視該字在行列當中的位置,是以全局觀來思考其存在價值。正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

《張遷碑》在章法方面採取的是有行有列,字距大於行距的布白方式,於整飭中見錯落變化。其細微差異多因結體方式而存在。

臨習碑帖不同於抄書,貴精不貴多。而專業水準與業餘愛好很大程度上始於訓練方式的不同。乒乓球打久了可以成為業餘高手,縱橫馳騁以為所向披靡,一旦與專業運動員較量一回,才知道天高了、雲淡了,自己這麼玩一輩也就完蛋。有心討教,這才明白人家並不是一味地發球攻略,而是將諸多動作分解開來去錘鍊,成千上萬遍,既求動作之精準,又對力度、速度、體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習書法, 明確訓練目標至關重要。 《張遷碑》的書寫性如何去詮釋?強化書寫節奏將有怎樣的視覺差異?墨法上的探索對其審美表達有多少影響?以柔克剛,化方為圓於風格上又會出現多大的審美落差?

當你對結體、筆法、章法有了較為深刻的把握,面臨的就是另一個層次的思考,古人稱之為“隔”,就是對所習範本的破壞,拆骨還父拆肉還母,破其體相,重塑金身。欲得此境,有個漸進的過程,即臨碑時主體意識的介入。當然,這與隨心所欲、信筆為體不同,而是調動作者現有書法技能和審美積累,予以牽移、貫通,形成個人藝術語言和美學取向。

面對《張遷碑》,我試圖在柔勁上用功,求松求活,絕鑿刻之痕而得書寫性,是以帖學積累來解讀漢碑,使骨肉筋血得以豐盈。欲得此美,執筆貴松,行筆當緩,提按要有分寸,不可使線條僵死。同時,需要強調剛與柔、虛與實、粗與細、遲與疾、枯與潤等對比關係。再者,經營細節,寫出筆觸感。重視方圓對比,使藏露得以調節,鬆緊有所關照,向背俯仰、疏密開合皆能從容。錘鍊線質,首在筆法,次在節奏快慢。起收要乾淨利落,中段若不使力怯,當留意行駐提按之法,切勿一劃而過或使力用狠。若論金石氣,蒼潤者最佳。是以鬆緊、徐疾為秘,其要在一“松”字,執筆如此,鋪毫、裹鋒能夠提得筆起,使線條多靈動柔勁感。而金石氣則是松後之疾行,筆鋒與紙面因不實而陡增磨擦力,其邊沿即生毛澀感,亦是力量迅猛不勻所致。當然,若用紙粗糙,同樣火候,其味道要突出得多。

于右任寫魏碑能去僵死之弊,得逸氣;缶翁臨《石鼓文》使筆法多變、線條結字靈動,是謂善學。二賢對碑版的理性思考和對帖學筆墨的借鑑是其成功的關鍵。換句話說,藝術要永葆青春,需要從經典中汲取營養,不論碑帖,兼容則優,排斥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